2020中考物理考前突击重点专题训练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83319429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中考物理考前突击重点专题训练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中考物理考前突击重点专题训练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中考物理考前突击重点专题训练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训练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1.(2019青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如图所示,是小鹰和小华同学用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 实验前,小鹰和小华同学发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们应将左端的螺母向左调或将右端的螺母向_调。(2)实验中,两位同学在杠杆的左右两侧加挂钩码,如图乙所示,如果两人决定只改变左侧钩码的位置,则向_移动,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改变钩码的个数及位置,并进行多次实验。(3)实验后,两位同学将所得的数据分析处理,最终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2(2019镇江)小飞用图1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设弹簧测力计和钩码对杠杆的拉力分别为动力F1和阻力F2,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他的实验思路是:改变F2、l1和l2,测得杠杆平衡时所需的拉力F1,来寻找F1、F2、l1和l2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已知实验前已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杠杆上每一格长10cm。实验次数阻力F2/N阻力臂l2/cm动力臂l1/cm动力F1/N1433302418302.4347.5301.0(1)为便于测量力臂,弹簧测力计应沿 方向拉杠杆,并使之在 位置平衡;(2)小飞首先保持F2和l1不变而改变l2,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第1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则F1= N,此时杠杆的类型与 (选填“筷子”或“老虎钳”)相同;(3)为获得更多组数据,小飞继续进行(2)中实验,则为能顺利完成实验,在改变阻力臂l2时,l2应不超过 cm;完成上述实验后,小飞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有:保持 不变而改变F2;保持F2和l2不变而改变l1。3(2019苏州)利用杠杆开展相关实验探究:(1)安装好杠杆,将其放到水平位置后松手,发现杠杆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3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若在第(1)小题所描述的情形中未调节平衡螺母而直接开展上述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始终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如图内所示,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示数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拉力的大小 。4(2019阜新)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甲,把质量分布均匀的杠杆中点O作为支点,其目的是消除_对实验的影响。为了方便直接测出力臂,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在A处挂上钩码后杠杆转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2)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若在A处下方再挂一个相同的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需将挂在B处的钩码向右移动_格。当杠杆平衡、钩码静止时,挂在A处的钩码所受重力和钩码所受拉力是一对_力。(3)如图丙,小明取下B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钩在C处,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计示数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N,如果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它是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每个钩码重0.5N)。(4)小明经过多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_。5(2019威海)小明利用杠杆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时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的左端下沉,若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悬挂2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需在B点悬挂 个钩码;之后在A、B两点再各增加1个钩码,杠杆将 (选填“不动”、“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2)如图乙所示,小明在A、C两点分别悬挂等重的载物盘,制作了一个天平,左盘盛放物体,右盘加减砝码,此天平是利用了哪一类杠杆制作面成的? 。(3)小明正确使用自制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假如支点O因某种原因向右偏移,则测量值 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假如砝码因生锈等原因质量增大,则测量值 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 (2019聊城)下面是小聪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实验前为方便测量力臂,应将杠杆调节到_位置平衡,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选“左”或“右”)端调节。(2)调节平衡后,在杠杆B点处挂6个钩码,如图甲所示,则在A点处应挂_个同样的钩码,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3)图乙是小聪利用弹簧测力计做的某次实验情景,已知杠杆每格长5cm,钩码每个重0.5N,请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实验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1_0.153.00.10上述实验数据不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出现问题的原因是_。7(2019德阳)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几个实验情景:(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_(选填“达到”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接下来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处于_。(2)如图乙所示,A点挂有2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为了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_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3)如图丙所示,现给你一个量程为02N的弹簧测力计,若干个50g的钩码,钩码挂在C点处,现使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C点处所挂钩码的最多个数为_个。8(2018滨州)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等的0.5 N重的钩码若干个(1)如图A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_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_,支点选在杠杆的中点是为了消除杠杆_对平衡的影响(2)小明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B所示,它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 N,动力臂l10.1 m,阻力F21 N,则阻力臂l2_m.(3)甲同学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_.(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C的实验,此实验_(填“能”或“不能”)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图C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 cm,每个钩码重0.5 N,当弹簧测力计在D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动力臂_(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9(2018枣庄)如图所示是小李和小王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螺母向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杠杆平衡后,小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钩码,如图乙所示,杠杆的_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钩码悬挂点的位置和改变较少钩码的前提下,只需将_即可。(3)小李和小王又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小李的方案如图丙所示,小王的方案如图丁所示。你认为_的实验方案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_。(4)实验中小王发现:如果在杠杆的O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在探究实验时是否影响到杠杆的平衡?请说明理由_。10(2018安顺)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以杠杆中点为支点,如图甲、图乙所示。(1)实验过程中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和_;若杠杆右端低左端高,为使其在水平位置上静止,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端调节(填“左”或“右”)。(2)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甲同学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做法的不足是:_。(3)如图乙所示,乙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F1;第二种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F2,第_(填“一”或“二”)种实验方案更方便。在同等条件下,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F1_F2(填“”、“=”或“”)(4)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现欲使如图丙所示的静止跷跷板发生转动,小女孩乙可采取的做法是_。AB第一种第二种甲乙丙甲乙11(2018长沙)在认识到杠杆转动跟力、力臂有关后,某实验小组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以下是他们的部分实验过程。(1)首先,将杠杆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调节杠杄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位置平衡,以方便直接读出力臂;(2)接下来,他们使杠杆在如图位置静止,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每个钩码的重力为1N,杠杆质量、刻度分布均匀);小玲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应为F1=F2、L1=L2;而小军则认为实验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你认为小玲总结的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实验序号F1(N)L1(cm)F2(N)L2(cm)123232333334343(3)如果小军在杠杆的左端A点处再加挂2个钩码(即左端共4个钩码),接下来,他应该将右端的两个钩码向右移动_格,杠杆才会在原位置再次平衡。12(2018邵阳)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移动。(选填“左”或“右”)(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通过探究,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测量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 1 /cm阻力F2/N阻力臂l 2/cm1202102151.52035115(3)如图所示,将杠杆两端同时减去一个钩码,杠杆左端会。(选填“下沉”或“上升”)13(2018武汉)下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几个实验情景。(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选填“达到”或“没达到”)平衡状态,接下来应向(选填“左”或“右”)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保持水平开静止。(2)如图乙所示,A点挂有2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为了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3)将杠杆的支点移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为了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上面出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14(2018凉山)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在杠杆上挂钩码前,杠杆静止在甲图中的位置,为使杠杆水平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的目的是避免_对实验的影响和便于_(2)乙图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若在A处下方再挂一个相同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需将挂在B处的钩码向右移动_格(3)若取掉乙图中挂在B处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钩在C处对杠杆施拉力,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则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方向是_(4)此实验多次改变挂在支点O两边钩码的质量和悬挂位置,收集杠杆平衡时多组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其目的是_(选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15(2018黄冈)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调节杠杆上的_,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静止,这是为了_。(2)在已经平衡的杠杆的左侧钩码下加挂钩码,为了使杠杆尽快平衡,下列做法正确且合理的是_。A只把右侧钩码向右移 B只把左侧钩码向左移C把左右两侧钩码同时向左移动 D把左右两侧钩码同时向右移动(3)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时,F1L1=F2L2,此时动力作用的效果与阻力作用的效果互相抵消。据此,如果杠杆受到动力F1、F2和阻力F3三个力的作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呢?请你提出猜想:_(用公式表达)。BOA16(2018黑龙江)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次序F1/Nl1/cmF2/Nl2/cm11102522101203215310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_.(4)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 6 个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点和B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移一格,杠杆_(填“左侧下降”“右侧下降”或“仍水平平衡”)(5)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左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参考答案1.(1)左(2)右(3)F1L1=F2L22.(1)竖直 水平 (2)4.4 筷子 (3)37.5 l2和l13.左 2.0 偏小 变小 不变4.(1)杠杆自重;运动状态;(2)1;平衡;(3)大于;省力;(4)F1l1=F2l2(或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5.(1)右;4;逆时针旋转;(2)等臂杠杆;(3)大于;小于。6.水平 右 4 3.8 弹簧测力计没有竖直向下拉7.达到 水平位置平衡 3 68(1)右水平力臂自重(2)0.15(3)没有多次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4)能等于9.(1)右(2)左将左侧的钩码去掉一个(3)小李弹簧测力计在图丙的力与力臂垂直,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4)这个作用在杠杆O点的力的力臂等于零,不影响杠杆的平衡。10.(1)便于测量力臂左(2)没有多次实验找规律,仅凭一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一(4)向靠近支点方向移动11.(1)水平(2)错误的(3)312.(1)右(2)F1l1=F2l2或者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下沉13.(1)达到右(2)3 (3)在杠杆最左侧用力,图略14.(1)右杠杆自身重力测量力臂(2)一(3)竖直向上(4)寻找普遍规律15.(1)螺母忽略杠杆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A (3)F1L1+F2L2=F3L3。16.(1)右(2)便于测量力臂(3)F1l1F2l2(4)左侧下降(5)变大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