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现代文阅读指导 人物形象分析指导(教师版) 语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2616392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 现代文阅读指导 人物形象分析指导(教师版) 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 现代文阅读指导 人物形象分析指导(教师版) 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 现代文阅读指导 人物形象分析指导(教师版) 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人物形象分析篇一、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二、考点指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准确理解、评价和感悟能力。“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的感人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要求根据作品的内容,分析归纳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等特点;根据人物形象去理解作者的态度和作品的主旨;对人物形象作出赏析性的评价、启示性的联想等。重点考查感悟评价能力。三、考点分析:1、以分析归纳为方式的解说题。要求学生能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环境、情节、关键语句和具体的写人方法,说明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特征,并据此能概括出作品的主题。2、以赏析评价为方式的论说题。要求学生在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观点和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对人物形象的价值取向进行评价。3、以感悟、联想为方式的延伸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获得启示。四、解答思路:一是要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入手去剖析,抓住关键的抒情议论语句去体会;二是要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理性的思考来品味人物的特征;三是要善于联想和想象。五、方法指导: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具体的事件表现出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以下结合赌这篇文章讲解“人物形象分析”的突破方法四步分析法,或许能给你一些有益的启示。赌一个暴君,一个哲人。他们同时生活在一座城市里。暴君指着哲人的鼻子吼道:“你,必须从内心臣服于我!否则,我杀你!”哲人笑笑,不说话。暴君突然笑了:“不会让你这么痛快地死的!”哲人笑笑,不说话。这时上帝来了。暴君臣服于地;哲人谦卑地躬下腰。上帝说:“孩子们,不要太吵闹。”他指着暴君说:“你一吵闹,我就痛苦难忍。”他又指着哲人说:“你一思考,我就想笑。”然后,上帝建议他们一同穿过沙漠,不带任何补给。谁活着出来,谁就是王者。暴君骂骂咧咧地上路了。他很自信,多年的厮杀、搏斗生涯使他藐视沙漠。而哲人依然笑眯眯的,不见任何异样。开始的两天,暴君一鼓作气,遥遥领先。他计算过:骑骆驼穿越沙漠需要6天,而他加把劲儿,估计5天足矣。哲人并不知道他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死了,他就去见上帝;如果活着,他就云游四方。因此,哲人安步当车,只是偶尔考虑一下前进的方向。第三天,哲人远远看见沙漠上有个小黑点。渐渐走近,发现是暴君。那时暴君又热又累又饿,不堪重负,脱得只剩一条裤衩,坐在沙丘上。看见哲人,他傲慢地站起身,拍拍屁股,与哲人一同前进。哲人一直不说话,世界很静,只听见脚踩沙子的沙沙声。暴君终于忍不住了:“你,不渴吗?”哲人笑笑。暴君又问:“你,不饿吗?”哲人笑笑。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恼怒地叫道:“你,不感到寂寞,不感到无聊吗?”哲人笑笑。又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说:“若有剑,我会立刻杀你!”第四天,两人都有些垮了,走得很艰难。暴君一路咕咕哝哝,像是与哲人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哲人脸上也不再有往日的笑容,但沉默依旧。沙漠越来越静了。第五天,暴君远远落后了,他的精神已处于半失常状态,胡言乱语着。静默的沙漠对于他就像刀山火海一般沸腾、喧嚣。哲人也极端疲惫,难以支撑,但他依然移动脚步,没有停歇。第六天,暴君在癫狂中迷失方向,后来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而哲人也快不行了,常常虚弱得栽倒,但方向感还在,他爬啊爬啊第七天,早晨的阳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润。哲人睁开眼,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请分析这篇文章中的暴君的形象。(一)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因为篇幅短小,小小说的人物并不复杂,赌中只有“暴君”、“哲人”和“上帝”三个人物,而主要人物明显是“暴君”和“哲人”。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是一个较浅易的思维过程,但考虑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细节: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点是分析主要的描写方法。如赌文中对二人的神态、动作描写,对“暴君”的语言描写等。如果我们在分析时仅仅关注“暴君”的语言描写,我们也许只能从文中读出他浮躁(或急躁)的性格特点,但再通过分析他“指着哲人的鼻子”等神态与动作,我们就能进一步了解他张狂(或盛气凌人)、自负等性格。2.要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评价性的词语)。赌文第段中的“他(暴君)很自信,多年的厮杀”中的“自信”及第段中的“他(暴君)傲慢地站起身”中的“傲慢”等,这些词语不仅是对人物神态的描写,也直接展示了人物的性格。3.关注具有双关意义或较含蓄(具有深层含义)的描写词语。比如,文中多次写到“哲人”的“笑”与“沉默”,无非是为了展示哲人“沉着(沉稳)”、“心态平和”等性格特点。(二)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但这三者之间实际上不是并列的,从某个角度而言,情节与环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它们对人物性格的补充作用有时候会体现得相当重要。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它们包括: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比如,文章第段末句写到“沙漠越来越静了”,乍看似乎与人物性格无关,但就是在这样“越来越静”的沙漠之中,“哲人”坚韧与平和的心态才最巧妙地得以展现。再比如末段中写道:“早晨的阳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润。哲人睁开眼,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只有以坚毅的性格去战斗,才能看到生命的绿洲呢?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看清通过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赌”完全程之后我们发现,“暴君”因浮躁而自食恶果,而“哲人”则因坚毅谦卑而最终迎来了自己生命的春天,整个情节都是围绕“暴君”的浮躁与“哲人”的平和心态而展开的。于是,我们可以将“暴君”的性格特点归纳为:张狂(盛气凌人)、傲慢、自大(自负)、浮躁(急躁、意气用事);将“哲人”的性格特点归纳为:沉稳(沉着)、谦卑、耐劳(坚韧或坚毅)、心态平和。(三)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应该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人物性格的分析为人物形象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就如同要造一幢楼房,结构上的大多数建材都已具备,就只等着将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了。从表达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形象。在赌文中,“暴君”形象可概括为:“暴君”是一个盛气凌人、傲慢自负且经常意气用事的反面形象;“哲人”是一个遇事沉稳、待人谦卑、心态平和且能吃苦耐劳的正面形象。概括时,如果能够确定人物身份的,则以“工人”、“农民”、“小市民”、“手工业者”概括;如能确定其评价的,可以“文学家”、“画家”、“政治家”概括;如能确定其(阶级)性质的,可以“资本家”、“封建地主”、“走狗”概括。(四)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因此,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时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达到分析主题思想的目的。赌文塑造“暴君”和“哲人”这样两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从“暴君”的角度来说,无非是告诉人们目空一切的狂妄之徒终将自食恶果,警示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心浮气躁;从“哲人”的角度而言,无非是想告诉人们唯有以谦卑与坚毅的心态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到达心仪的彼岸;如果再联系题目“赌”,从二者对比的角度来分析,又不难看出文章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赌博,狂妄自大者必然输掉自己的人生甚至生命,心态平和者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六、考点示例1、阅读下边选文,然后答题。乞丐我走在街上一个衰老的乞丐把我叫住。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的脏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祈求周济。我摸遍了所有的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块手绢也没有。我身上什么也没带着。可是乞丐等待着他那只伸出的手微微晃动着。我惊惶失措,羞愧异常,便紧紧握住了这只颤抖着的脏手“请勿见怪,老哥。我什么也没带着,老哥。”乞丐那对发炎的眼睛凝望着我。他那发青的嘴唇笑了-他也紧紧地握住我冰凉的手指。“没有关系,兄弟”,他讷讷地低语到:“为这也要谢谢你。这也是施舍呵,兄弟。”我明白了,我也得到了老哥的施舍。读罢上文,请你说出文中两个人物各有怎样的思想特点?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选自大连市中考题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的能力。第一问重在考查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可以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入手去分析。如神情、动作、语言等;也可以从关键的语句去体会,如“这也是施舍呵!”“我也得到了老哥的施舍。”这样,就比较准确地把握两个人的思想感情了。第二问重在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的能力。可以采用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如“我”同情乞丐,乞丐也能真心理解,由此推而论之,主题就容易把握了。参考答案:第一问:“我”有善良的同情心(或“关爱穷人”“尊重穷人”均可);乞丐:能理解人。第二问: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关爱、理解、尊重。(意对即可)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蕴藉 余老师快60岁了,搞的是现代艺术。不过他也常和我谈论顾恺之、吴道子、八大山人什么的。我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当然现在知道他的人还不多。 余老师求学时,恰逢新中国刚成立,忙于各种运动,接着又是“文化大革命”,更学不到什么了,所以他的古典文学修养不是很高。但是他很虚心,交了我这个年轻朋友后,经常要我给他讲解他没学过的古典诗词。有时还拿纸笔记下,说是要回去好好消化。 其实我又有什么高深的见解呢,也就是比他多看了几本书。但余老师坚持要我讲,说:“我生不逢时,也不大看书,在这方面基础很差,应该向你学习。” 有一次,我背了一首唐诗七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给余老师解释:“黄鹤是比喻一种活生生的精神和气魄,而黄鹤楼只是古人留下的一处遗迹。”余老师一下就理解了,总结道:“我们现在看到的伟大作品,包括你讲的这首诗,其实都是黄鹤楼。” 第二次我们又讨论了一首诗,更简单,是杜甫的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我作了这样的解释:黄鹂因为鸣声婉转,比喻知音;白鹭因为翅膀不怕水,随时可以自在而飞,有潇洒轻飘的意思;千秋雪比喻高洁的境界;而东吴万里船有陶朱公退隐下海的传说,暗指现实利益。 余老师说:“哦,你不说我真不知道。尽管有这样的含义,但这几句风景描写得都很美。” 讲了两次,余老师问我:“听你这么一讲,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清高。古人都是这样的吗?”我想了想,觉得答案并不那样简单,就回答他:“我想清高只是一个方面,更要紧的还有蕴藉这两个字。” 余老师问:“什么叫蕴藉?”我说:“大概就是让你心头暖融融的意思吧。”余老师说:“你说说清楚,不要蒙混过关,贻误我这个学生。”于是我们俩便一起学习研究,明白了“蕴藉”的含义是_。 过了几天,余老师兴冲冲地拿了一本中国古代雕塑的画册来找我,说:“我一直很喜欢陕西霍去病墓前那几个汉代石雕,我认为它极好。”他把画册翻到“马踏匈奴”那一页,说:“你看,马其实并没踏身下的那个匈奴,只是表情庄重,这种构思正像你上次说的,极其蕴藉。” 11我一看,果然如此。 12这时,我忽然想起我自己很喜欢的一首唐诗,是一首更简单的五绝: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我觉得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那首诗,便当场发挥给余老师听:“那句大雪满弓刀就特别蕴藉,它并没有描写杀敌,但却有一种凛然不可犯的浑厚力量,和你说的马踏匈奴意思差不多。” 13前一段日子,我迷恋于网络,成了一名网虫,竟然不能自拔,以至连续一两个星期晚上失眠。余老师知道了跑来对我说:“不睡觉哪成,就是吃安眠药也一定要睡。”他当即把我拖出家门,陪我去了附近的药店,买到一种给出国人员倒时差的帮助睡眠的药。 14余老师嘱咐我,吃了药好好睡,别想什么网不网的了。回家后,我感到心里暖融融的,很是平静。忽然有一种感觉:今天就是不吃药,也能睡着。于是就把药放在枕边,试着安睡。 15这一夜果然睡着了,而且一觉睡到大天亮。第二天,余老师还特意打来电话问我睡得好不好。我说:“很好。但是并没吃药,只是放在枕头边上。”余老师说:“这个办法不错,大雪满弓刀。”3从全文看,余老师是个_、_、_的人。从全文看,余老师是个虚心好学、融会贯通、关心别人的人3、阅读下文,完成练习迷雾灯塔之光【英】拉夫特里芭芭拉 庞启帆译(1)科林慢腾腾地从学校往家走。不远处是一个坐落在山上的爱尔兰小渔村,他的家就在那里。今天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但科林一点也感觉不到圣诞的气氛,也许是因为没有下雪。但科林知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使他产生了这种感觉,这是一个他甚至不敢去想的原因。(2)他看着远处灰色的大海,地平线上一艘船的影子也没有。七天前他的父亲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3)“我会从设德兰群岛带一条牧羊犬来给你。”科林的父亲在出海的那天早上这样对儿子说,“在圣诞节前你就会得到它,我保证。”(4)但现在已经是圣诞节前夜。科林朝山上的灯塔看去,一场暴风雨已摧毁灯塔的电线。明亮的灯塔之光已经熄灭。七天了,没有灯光指引他的父亲的渔船。(5)科林推开家门。“科林,我们需要泥炭来生火。”科林一进门,母亲就对他说,“家里的泥炭已经烧完,并且快到点亮圣诞蜡烛的时间了。”(6)“我不太关心点亮蜡烛的事,妈妈。”科林回答母亲。“是,我也不想关心。”母亲答道,“但是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即使在最伤心的时候。我知道现在家里充满了悲伤,但明亮的蜡烛表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开。去吧,孩子。我有两根蜡烛,我们一人一根。如果你捡一些泥炭回来,我们待会儿就做晚饭。”科林点点头,走出了家门。(7)他牵着驮泥炭的驴子来到山上。谁会关心一根蜡烛?他看着灯塔说:“什么时候才能重新点亮灯光,指引渔船回家?”驴子摇摇头,悲伤地叫了几声,似乎它能听懂科林的话。(8)科林凝望灯塔,叹了一口气。忽然,他的脑袋灵光一闪。“对,就这样。”他狂喜着向山顶跑去。到达灯塔,科林使劲地敲门。(9)看守人达非先生打开门,“你来干什么,年轻人?你吓了我一大跳。要知道,平安夜就要降临了。”(10)“达非先生,”科林喘着气说道,“您以前是如何让灯塔亮起来的?”(11)“嗯,用电池,但它们现在已经没有电了。孩子。新年后才有新电池。”(12)“不,我的意思是,在使用电池这种东西之前,如何点亮灯塔?”(13)“用汽油灯。这盏灯现在放在地下室里。但我们现在没有汽油,孩子。”(14)“用煤油行吗?”科林屏住呼吸问。“我想可以,”达非先生若有所思地说,“但是,我们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愚蠢的方法。在这个村庄你不会找到一丁点多余的煤油。今年大家都没什么钱”(15)达非先生还没说完,科林已经跑出很远。回到家里,科林从厨房里拿了几个桶,然后又跑出了家门。(16)这时,几乎每一家都已经点亮了蜡烛。在平安夜,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陌生人会受到欢迎,无论他要求什么,都会得到满足。科林加快脚步,飞奔到第一间亮着烛光的房子前。(17)“你可以从你的煤油灯里分给我半杯煤油吗?”他问。科林去了每一间有烛光从窗口透出的房子。(18)在一小时内,他讨到了两桶煤油。他费力地把两桶煤油提到了灯塔门前,然后又使劲地敲门。(19)看到煤油,达非先生非常惊讶,但是他摇着头说道:“这点煤油最多能让灯塔的灯燃烧一个小时。”(20) “我会带跟多煤油来,时间还早呢!”话没说完,科林又向山下飞奔。(21) 三个多小时后,科林已经收集了五桶煤油。在他往山上运送第六桶煤油的时候,灯塔上突然亮起了火光。火光迅速在整个山谷扩散开来。同时,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者迷航的人回家。达非先生重新点亮了灯塔上的灯!(22)科林回到家时已经很晚了。他母亲从火炉旁的椅子上跳起来:“科林,你去哪里了?你没吃晚饭。也没点亮你的蜡烛!”(23) “哦,妈妈。我已经点亮了一根蜡烛,并且是一根大蜡烛!这是一个秘密,我还不能告诉你。但它的确是一根很大的蜡烛。”(24) 那晚,科林睡得很香,梦里有蜡烛亮着。突然,一声惊叫吵醒了他。“船!船回来了!”(25) 然后,科林听到了:“灯光!他们说是灯光,灯塔上的灯光。他们其实只在十英里外,船在迷雾中迷失了方向。灯塔上的灯光让他们找到了回家的方向!”(26)曙光从窗口射进来。科林蹿到窗口,他的母亲和邻居正冲向码头。是真的!在灰色的海面上,他父亲的双桅帆船正徐徐驶进码头。(27)科林跑出家门,也向码头飞奔。他感到一股潮湿的风吹在脸上,就要下雪了。这才是真正的圣诞节早晨。12. 选文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有什么含义?(4分)13.请你分析选文第段中加点词语“慢腾腾”的表达效果。(3分)14.为什么“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请结合选文回答。(3分)15.为重新点亮灯塔,科林做了那些事?(3分)16.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者迷航的人回家。17. 阅读选文后,请简要概括科林是一个怎样的男孩?(至少答出三点)(3分)18.选文最后一段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12.灯塔再次亮起的火光,也指人的爱心、真情所闪烁的人性之光。13.写出了科林心事重重,或答担心父亲。14.“明亮的蜡烛表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开”,或答“在平安夜,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陌生人后受到欢迎”。15.询问达非重新点亮灯塔的方法;得到答案后,挨家挨户收集煤油;不断地向灯塔运送煤油;16.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或答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火光照向大海的深处,给大海上迷航的船只指明方向。17.聪明、懂事、能干、有主见、做事执著、果断、关心亲人、爱父亲。18.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了科林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迎回父亲的喜悦、兴奋之情。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苏七块冯骥才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于,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予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19阅读全文,概括苏七块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3分)20小说介绍苏七块“格色的规矩”有什么作用?(4分)21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任选一处加以赏析。(4分)22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等进行分析点评。试给文中画线语句加批注。(4分)参考答案:苏七块19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20能突出苏七块行医的这种特别的个性,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并推动情节的发展。评分:4分。意思对即可。21示例:苏七块赠送药物这一细节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苏七块善良的本性和鲜明的个性。评分:找出细节描写得2分,赏析得当得2分,共4分。22运用传神的动词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