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网络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核心工程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1028259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一代信息网络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核心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一代信息网络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核心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一代信息网络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核心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新一代信息网络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核心工程新一代信息网络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核心工程xxx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企业文化管理核心工程3一、 一体化原则3二、 目标原则5三、 礼仪保证与固化7四、 教育保证11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14一、 产业环境分析14二、 提升数字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14三、 必要性分析17第三章 项目基本情况18一、 项目概况18二、 结论分析18第四章 风险分析21一、 项目风险分析21二、 项目风险对策23第五章 人力资源配置25一、 人力资源配置25二、 员工技能培训25第一章 企业文化管理核心工程一、 一体化原则(一)精神一体化是企业文化追求的至高境界一体化原则,即坚持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之间的关系一体化,最终实现企业精神的一体化。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坚持一体原则能够有效地建立起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为实现价值体系的“一体化”创造条件。传统的管理模式人为地把管理人员与一线员工分割开来,企业就像一座金字塔,从上到下实行严格的等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前提是,把管理人员视为管理主体,把一线员工视为管理客体,管理的含义即管理主体如何去控制管理客体按照管理主体的意图和规划目标去行事。这种管理模式不但未能解决管理效率的最大化问题,而且造成了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对立。尤其是在信息社会,随着科技进步以及生产自动化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脑力劳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脑体劳动之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坚持按一体原则建设企业文化,有助于打破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之间的人为“文化界限”,使二者融为一体,建立共同的目标和相互支持、相互信赖的关系,促进企业精神文化一体化的形成。(二)一体化原则的实践(1)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实行一体原则,最重要的是要弱化等级制度的影响,把原来,“干部一工人”、“脑力劳动者一体力劳动者”、“管理者一被管理者”等带有浓厚等级文化色彩的关系,转变为一种带有人情色彩的分工协作关系,千方百计赋予一线员工更大的权力与责任,建立内部一体化关系。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是,一线员工大多数希望负责任,希望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希望参加各种竞赛并希望获胜。只有给他们创造了这种条件,他们才能减少不满情绪,主动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企业管理方式才能由过去纯粹的外部控制和外部激励变成员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2)从所有权的角度讲,在企业改革深化,尤其是股份制推行过程中,应创造条件使员工持有部分股份,变过去的名义所有为实际所有,这是实现“一体化”的物质基础。企,业员工持股并非只是一种法律状态,它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拥有一定的企业的股权,他会认为自己的个人利益与企业休戚相关,愿意为企业整体的长期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眼前的利益,愿意以实际行动保护企业,使其免受伤害。从情感上讲,个人所有权心理存在时,员工会为企业的成功而感到喜悦,为企业的失败而感到痛苦,为了公司的进步与繁荣愿意奉献自我,这恰恰是企业文化所追求的“价值一体”和“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境界。二、 目标原则(一)有目标才有自觉在管理学中,目标是指人们通过自身的各种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即“工作内容+达到程度”。目标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目标管理(MBO)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本质上是一种系统性管理、调动性管理、参与性管理和结果性管理。人们从事任何管理活动,都应该有设想,有目标。没有设想和目标的管理是盲目的管理,盲目的管理导致事倍功半,造成资源浪费,或者完全走到事物的反面,在短时期内给组织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企业文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高层次追求更不可缺少目标,有了目标,才能启发企业家和员工的文化自觉意识,促使企业文化的发展由自发变为自觉;有了企业文化目标管理,才能对企业文化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以达成预期目的。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坚持目标原则的直接目的在于:(1)有效地引导企业员工的认识与行为。告诉人们工作应如何做、做成什么样才是企业文化目标所要求的,避免出现因强调个人价值、个人目标和眼前利益而忽视企业整体价值、整体目标和长期利益的倾向,把员工的认识与行为引向正确的轨道。(2)激励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性,更何况企业文化目标直接反映着企业全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为人们展示着企业美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对员工会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3)为考核与评价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和文化行为提供依据。使考核与评价过程成为总结经验、杜绝“第二次失误”、推进工作良性循环和文化进步的过程。(二)目标原则的实践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坚持目标原则,必须坚持做到以下两点:(I)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文化的发展目标,即明确企业的基本价值观目标。这些基本价值观目标不同于企业经营目标,不像经营目标那样具体和可量化、可操作,它只是一种理念性的目标,这种目标一旦确定下来,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它决定着经营管理目标的方向和实施的成效。(2)采取有效办法实现既定文化目标。一般来讲,一个企业的创始人或执掌企业帅印时间较长的企业家,往往是企业基本价值观的最初倡导者。开始时企业成员对此并未产生共识,只有经过企业创始人和企业家的长期灌输、精心培育,并使员工及时得到认同和实现这些目标的反馈,才能使他们的目标行为不断被强化,进而为实现目标而献身于事业之中。三、 礼仪保证与固化企业文化礼仪是指企业在长期的文化活动中所形成的交往行为模式、交往规范性礼节和固定的典礼仪式,礼仪是文化的展示形式,更是重要的固化形式。正像军队礼仪、宗教礼仪对军人和教徒的约束一样,企业文化礼仪规定了在特定文化场合企业成员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语言规范、着装规范,若有悖礼节,便被视为“无教养”的行为。企业文化礼仪根据不同的文化活动内容具体规定了活动的规格、规模、场合、程序和气氛。这种礼仪往往有固定的周期性。不同企业的礼仪,体现了不同企业文化的个性及传统。(一)企业文化礼仪的作用企业文化礼仪在企业文化管理中的保证作用有以下三点。1、约束力量企业文化礼仪能够使企业理性上的价值观转化为对其成员行为的约束力量。文化礼仪是价值观的具体外显形式,通过规范文化礼仪,实际上也就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企业价值观,文化礼仪客观上成为指导企业各项活动和约束员工各项行为的准则。2、文化传播企业文化礼仪是文化传播最现实的形式。企业通过文化礼仪,使难解、难悟的价值体系、管理哲学等显得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由于企业文化礼仪或隆重,或生动活泼,具有庄严性或趣味性,其中所包含的文化特质更易于在企业全体成员之间进行广泛传播。3、情感体验和人格体验企业文化礼仪是企业成员的情感体验和人格体验的最佳形式。在企业各类文化礼仪中,每个企业成员都具有一定角色,他能够身临其境,受到礼仪活动现场气氛的感染,经历情感体验,产生新的态度。(二)企业文化礼仪的种类企业文化礼仪是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的个性往往通过不同的文化礼仪来表现。1、工作惯例礼仪工作惯例礼仪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行政管理活动相关的带有常规性的工作礼仪。一般包括早训(朝会)、升旗仪式、动员会、总结会、表彰会、庆功会、拜师会和攻关誓师会等。工作惯例礼仪的特点包括:一是气氛庄严、热烈;二是直观性强,直接体现所进行文化活动的价值和意义;三是与常规工作直接相关,成为工作禁忌和工作惯例;四是规范性和激励性,直接规范人们的工作行为,强化人们的工作动机。2、生活惯例礼仪生活惯例礼仪是指与员工个人及群体生活方式、习惯直接相关的礼仪。实践这类礼仪的目的是增进友谊、培养感情、协调人际关系。生活惯例礼仪一般在联谊会、欢迎会、欢送会、运动会、庆婚会、祝寿会、文艺会演及团拜活动中运用。生活惯例礼仪的特点包括:一是气氛轻松、自然、和谐;二是具有民俗性、自发性和随意性;三是具有禁忌性,能避免矛盾和冲突,抑制不良情绪,要求人们友好和睡相处;四是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有些礼仪直接由社会移植而来,又常常是由非正式组织推行,并在企业中广泛传播。3、纪念性礼仪纪念性礼仪主要是指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的纪念活动中的礼仪。实践这类礼仪的目的是对内使员工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归属感,增强自我约束力,对外展示企业的实力和形象。纪念性礼仪主要在厂庆、店庆及其他具有纪念意义的活动中运用。企业庆典活动不宜频繁,按照中国传统,逢五、逢十、逢百的纪念日要庆祝。纪念性礼仪的特点包括:一是突出宣传纪念活动的价值;二是烘托节日欢快气氛;三是强化统一标志,一般要求着统一服装,挂企业徽记,举行升旗仪式,唱企业歌曲等。4、服务性礼仪服务性礼仪是指在营销服务中接待顾客的礼仪。规定这类礼仪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和服务品位,满足顾客精神需要。服务性礼仪主要有企业营业场所开门礼仪、关门礼仪、主题营销礼仪、接待顾客的程序规范和语言规范、企业上门服务的礼仪规范等。服务性礼仪的特点包括:一是具有规范性,服务性礼仪的执行不能走样;二是具有展示性,即对外展示企业良好的精神风采,有特色的服务礼仪能够成为企业文化的一景;三是直接反映企业营销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礼仪执行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声誉和效益。5、交往性礼仪交往性礼仪是指企业员工与社会公众联系、交际过程中的礼仪。中国是礼仪之邦,企业在对外交往中应在遵循国际惯例的基础上,特别注意发扬民族传统。规定这类礼仪的目的主要是,对内创造文明、庄重的工作氛围,对外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交往性礼仪包括接待礼仪、出访礼仪、会见礼仪、谈判礼仪、宴请礼仪以及送礼、打电话、写信、发邮件礼仪等。交往性礼仪的特点是既有通用性,又有独创性。通用性是指企业要遵循世界上各国各民族通用的交际礼仪,不遵守这些礼仪会被交往对方看不起,遭到轻视;独创性是指企业自身在与公众交往实践中创造的交往礼仪,这类礼仪往往有特殊的场景和程序,带有鲜明的企业个性和文化魅力,交往对方置身于这种礼仪之中,能感受到友情、友爱,有强烈的被尊重感。企业在创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上述企业文化礼仪体系时,应赋予各种礼仪以文化灵魂,将企业倡导的价值观渗透其中;应重视弘扬企业的优良传统,使用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活动素材,采用传统的习惯与做法;应认真组织、精心设计企业文化礼仪的场景,善于制造良好的气氛,使员工通过参加礼仪受到熏陶和教育,使顾客和社会公众受到感染;应积极吸收员工参与创造礼仪,增强礼仪的生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企业文化礼仪在建设、强化、传播企业文化中的积极作用,避免浮于表层,流于形式。四、 教育保证企业文化的教育保证,是指通过各种培训手段,提高员工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等),启发员工的觉悟,开发员工的潜能,使之能够成为承载和建设企业文化的主力军。员工的素质与企业文化的层次成正相关关系。很难想象,在一个整体素质极其低下的员工群体中能够孕育或承载高品位的企业文化。因此,发展企业文化必须有良好的教育保证体系,始终把搞好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作为企业一项战略任务。企业培训按对象划分包括领导人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以及一线员工培训三个层次。(一)领导人员的培训从广义上讲,企业领导人员包括董事长及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及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和总经济师等。他们的道德、文化、业务素质的高低,既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也是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否培育起来并得到继承和发扬的关键。对企业领导人员的培训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到高等院校、培训中心进修学习,出国考察、参观,参加各种研讨会与论坛,在企业内部进行职位轮换,请专家学者到企业来咨询诊断、作专题报告等。对领导人员的培训,重点是战略思维、政治思想水平、政策水平、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相关专业能力等,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与领导水平,使他们成为经营管理,的专家和内行,成为优秀企业文化的主导力量。(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企业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中坚,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骨干力量,因为大量的、具体的文化推广工作要靠他们来做。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可通过国内外进修、参加专业培训、岗位轮换以及学术交流等途径进行,主要是使他们掌握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提高专业技术和实际管理能力;同时掌握企业文化的精髓,提高主动实践、传播、建设企业文化的自觉性和实际能力。(三)一线员工的培训一线员工是企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巩固和创新企业文化的基本力量。他们好的意见、建议、看法、发明创造都是企业文化的营养来源,直接滋润着企业文化。对一线员工的培训,可通过专门的入厂教育、业务技术培训、企业文化教育等专题培训班形式进行,也可通过开展岗位培训、岗位训练、师傅带徒弟等途径进行,还可以将他们送到各类学校深造以及开展演讲、研讨、知识竞赛活动等。目的是使他们树立职业理想,坚守职业道德,遵守职业纪律,掌握职业技能,促使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奉献企业,成为创造、实践、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力量。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产业环境分析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转型、率先、特色”的发展理念。机遇千载难逢,任务依然艰巨。只要全市上下精诚团结、拼搏实干、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就一定能够把握住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加快实现全面提档进位、率先绿色崛起。二、 提升数字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牵住自主创新“牛鼻子”,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探索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新体制,营造数字经济创新生态,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策源地。(一)突破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数字经济“卡脖子”技术,聚焦智能传感技术、工业软件技术、光刻技术等数字经济“卡脖子”重点领域,开展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提升重大战略技术自主化水平。突破数字经济关键技术,以产业数字化共性技术需求为导向,重点推动集成电路微纳技术、光电集成技术、网络信息安全、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区块链等关键数字技术突破。布局数字经济前沿引领技术,聚焦量子通信、功率半导体、太赫兹通信、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前沿数字技术领域,依托中科院、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量子网络通信、网络与电磁空间安全等技术取得系统性突破。(二)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打造数字经济战略科技平台,聚焦提升数字经济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柔性基底微纳结构成像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推动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实验室挂牌运行。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平台,聚焦提升数字经济研发与转化能力,推动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组建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联合体。加快推进数字经济相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建设。完善数字经济功能服务平台,聚焦提升数字经济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加快推进集成电路公共设计平台、国家“芯火”双创基地等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布局中试共享生产线、EDA/IP、检验检测中心和公共试验设施,推动概念验证、技术成熟度评价、中试熟化开发,增强公共服务平台对企业的服务支撑能力。(三)探索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新体制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建立“发榜创新企业或创新联合体揭榜揭榜企业挂帅攻关”的机制,鼓励揭榜企业开展技术攻关“赛马”。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机制,构建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式管理制度、产业发展精准对接目录和技术攻关任务清单。完善支持重大技术攻关的财政投入机制,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增加投入,建立科技研发风险资金池,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风险分担。优化数字经济科研奖励机制,加快构建顺畅高效的数字技术创新和转移转化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机制,探索科研成果的资本化运作。(四)营造数字技术创新生态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孵化器、众创空间、高品质科创空间等多层级科技成果转化孵化载体,创新数字科技创新容错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降低数字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门槛。探索打造国际化开源社区,推动基础软件、通用软件开源,提升云原生架构、关键算法资源、低代码工具和环境等供给能力,加强数字技术产品、数字化解决方案整合封装,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开源生态。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引育,支持在蓉高等院校设置数字经济相关专业,鼓励企业与高校建设联合学院、联合实验室、联合项目等人才培养内容。紧扣重点产业领域编制“高精尖缺”引才目录,探索建立“候鸟型”人才和“云端”工程师的引进、激励和服务机制,加快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领域学科带头人、技术领军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创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品牌,持续举办天府数字经济论坛、中国数字经济投融资机构四川行等高端创新交流活动,促进数字经济创新成果交易。三、 必要性分析(一)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第三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 项目概况(一)项目投资人xxx有限公司(二)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二、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19.00亩。(二)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三)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7338.2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474.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60%;建设期利息68.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3%;流动资金1795.4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47%。(四)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338.28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4539.74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2798.54万元。(五)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51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1834.47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2389.11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4.53%。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32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5447.80万元(产值)。(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12667.00约19.00亩1.1总建筑面积22743.38容积率1.801.2基底面积7346.86建筑系数58.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77.232总投资万元7338.282.1建设投资万元5474.302.1.1工程费用万元4704.89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600.662.1.3预备费万元168.752.2建设期利息万元68.562.3流动资金万元1795.423资金筹措万元7338.283.1自筹资金万元4539.743.2银行贷款万元2798.544营业收入万元151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11834.476利润总额万元3185.487净利润万元2389.118所得税万元796.379增值税万元667.1510税金及附加万元80.0511纳税总额万元1543.5712工业增加值万元5156.9513盈亏平衡点万元5447.80产值14回收期年5.32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4.53%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3691.16所得税后第四章 风险分析一、 项目风险分析(一)政策风险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实施后,可以向市场提供需要的相关系列产品,同时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增加就业岗位,保障社会和谐,符合国家发展和谐社会的要求。根据市场调研分析,该系列产品市场空间大,需求旺盛,竞争力强,同时产品结构合理,产品灵活,因此政策风险很小。(二)社会风险本项目选址地势平坦,市政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便捷,是建设该项目的理想地段。周边无任何文物古迹,矿产资源以烟煤为主,是非生态脆弱区。因此,分析该项目社会风险小。(三)经济风险经济因素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长期存在,影响频率高,交叉作用多见,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合同风险(如合同履约与变更问题,争议与索赔,合同的条款确定等)、建设成本风险(包括涉及到项目的建设成本的融资问题、财务问题、利率与汇率波动、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问题等)、项目的竣工风险(主要是指项目的进度计划和竣工时间的不确定性)、税收政策的风险(指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内负担的税赋和税率、税种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对于以上各种风险,除非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外,大部分风险是人为可控的,如合同风险、项目竣工风险等通常在执行过程中通过严格的程序化控制,其风险是可以接受的。本节不做分析。其他风险分析如下:1、税收风险:目前及未来几年,由于国家采用的是刺激消费,造福民生的宏观政策,税收应是越来越宽松的,因此,本项目不存在税收风险。2、利率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物价波动风险: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已波及全球,原材料、产品的价格波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风险对本项目 而言,是可以接受的。3、财务风险:就项目财务的评价报告可以看出,本项目的静态与动态盈利能力超过了行业的基本标准,财务评价结果是良好的。(四)技术风险本项目涉及的生产技术为本公司既有技术,生产工艺、检测技术成熟,原材料有稳定供应渠道,生产操作条件温和、易控,产品质量稳定。本项目的技术风险较小。(五)管理风险项目由于管理原因而产生的安全、质量、责任事故影响恶劣,且后果损失巨大,其中多数因管理组织方式的建立、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健全或是因疏于对人员的管理教育而产生道德行为风险和职业责任风险。二、 项目风险对策(一)政策风险对策目前,国内有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但还需要把握机会,抓住国家目前鼓励符合产业政策项目建设的机会,让项目尽快进入实施阶段。(二)社会风险对策加强与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以期获得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三)经济风险对策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和政治环境对本项目产品市场的影响,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营销策略。另外,企业内部要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和管理创新,节能减排,使项目产品成本降至最低限度。同时,与下游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稳固的销售网络。(四)管理风险对策选聘优秀的管理人才,并施以职业道德、修养、能力等综合方面的教育;同时制定合理高效适用的管理程序和制度,杜绝由于管理制度和措施的不到位、不完善造成的风险。特别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选择具有较好业绩和口碑的设计工程公司、监理公司、施工单位,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建设,及时投运。第五章 人力资源配置一、 人力资源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要求,本期工程项目劳动定员是以所需的基本生产工人为基数,按照生产岗位、劳动定额计算配备相关人员;依照生产工艺、供应保障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充分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本期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招聘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合同制;生产车间管理工作人员按一班制配置,操作人员按照“四班三运转”配置定员,每班8小时,根据xxx有限公司规划,达产年劳动定员119人。表格题目劳动定员一览表序号岗位名称劳动定员(人)备注1生产操作岗位77正常运营年份2技术指导岗位123管理工作岗位124质量检测岗位18合计119二、 员工技能培训为使生产线顺利投产,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应组织公司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工作可分阶段进行。1、生产骨干和技术人员应在设备安装初期进入施工现场,随同施工队伍共同进行设备安装工作,以达到边安装边深入熟悉设备结构,为后期的单机调试和试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2、应在试车前2个月左右时间内,组织主要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分期分批进行理论培训工作,然后在到同类型、同规模工厂进行实习操作训练,以便于调试及生产之需要。3、在设备调试前,给技术人员、操作工人详细介绍本生产线的工艺、设备的特点、操作要点、安全生产规程等。在调试过程中,要在安装调试人员和设计人员的指导监督下,熟练掌握各工艺工序的操作,了解掌握各工段设备的操作规程。4、投产前,组织有关技术讲座,使公司技术人员了解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了解项目采用技术的发展情况。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