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 第1单元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课后限时集训1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0893466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 第1单元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课后限时集训1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 第1单元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课后限时集训1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 第1单元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课后限时集训1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后限时集训(一)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81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该变化有利于()A弱化神权的影响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宗族观念的强化D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根据题目中“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可知强化了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之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对祖先的崇拜”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D项正确。2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武王此举主要是为了()A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B分封功臣以巩固政权C学习圣人的英明之举D体现天下为公的精神A武王分封先代贵族意图得到先代贵族对新政权的认可,故A项正确;材料中武王未分封功臣,故B项错误;材料中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并未提及学习圣人之举,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天下为公的观念,故D项错误。3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这反映出当时()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A根据材料中西周王位在“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说明当时崇尚血缘宗法制,故A项正确;材料中“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说明当时是传位于懿王之子,不是依据贤能,故B项错误;材料中懿王太子燮在孝王后继承王位,这说明仍是嫡长子优先继承,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诸侯争霸的信息,故D项错误。4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仅见于春秋左传的朝见就有101次(如下表)。由此可以推论()受朝国鲁国晋国齐国楚国越国纪国次数39次38次11次10次2次1次A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C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D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A材料中“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而不是去朝见周天子,这是挑战天子的权威,因此反映出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故A项正确。5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D考古不是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故A项错误;文献资料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铁犁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佐证了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故D项正确。6国语周语谓:“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王弗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仲山父谏曰:民不可料也!王卒料之。”这反映出周宣王时()A高度集权,独断专行B荒废生产,征收重税C形势变化,旧制动摇D诸侯反叛,分封制瓦解C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故B项错误;由于宣王忙于连年战事,无睱顾及农事,面对“公田”大量私有的社会现象,拒绝了虢文公的谏言,不再举行传统的“籍礼”仪式,这表明宣王已经认可了公田的私有化,也表明了长期推行的井田制已遭到严重破坏,无法再进行修复,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动摇,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西周的分封制,故D项错误。7管仲认为:五谷食米,民之司命(决定民众生死)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通货)也。故善者执(掌握)其通施以御(控制)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这体现了()A重农抑商的政策B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C以农促商的理念D“工商皆本”的主张B根据题目中“黄金刀币,民之通施(通货)也”可知,抑制商业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善者执(掌握)其通施以御(控制)其司命”可知,其主张国家掌握通货,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强调用农业促进商业的理念,故C项错误;工商皆本主张手工业、商业与农业并重,题目中体现的是在农业与商业中,国家所扮演的角色,故D项错误。8陈红映在先秦诸子起源新探中说,先秦学术思想发展的途径,大致是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据此可知作者认为()A诸子百家同根同源B儒学思想深刻影响了百家思想C诸子百家相互融合D古代思想都有学术下移的规律A根据材料“再传而为私人百家”可知,作者认为诸子百家同根同源,故A项正确。9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D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再到汉代的“三纲”均把君臣父子关系作为必然的关系,即家庭国家关系结合在一起,故D项正确。10钱穆先生在孔子与论语中说,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这表明儒家思想() 【导学号:61600004】A主张建立礼乐制度B深受宗法制的影响C认同情感的积极性D提倡人文理性精神B根据题干信息,儒家要求人应该讲情义,主张建立礼乐制度是要求人应该遵守等级名分,故A项错误;宗法制讲究血缘亲情,故B项正确;儒家要求人们认同情感的存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情感的作用,故C项错误;人文理性精神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和人的作用,故D项错误。11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天命为性,性赖于心,“心弗取不出”,这就必然归结到“教使然”。这体现出孟子主张()A重视教化B心由性生C心外无物D人性本善A根据材料“心弗取不出”“教使然”可知孟子重视教化,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性赖于心”不符;C项是王阳明的心学主张;材料“天命为性,性赖于心”与人性善恶无关,故D项错误。1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B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A诸子百家虽政见各异,但都在论证“治道”,即治理国家的方法,说明诸子学派都关心国家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A项正确;诸子学派虽都论证“治道”,但政治诉求是不一样的,有的主张维护奴隶制,有的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并非诸子学派都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儒家学派如孔子主张维护“周礼”,维护奴隶制度,故C项错误;只有儒家学派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摘编自春秋公羊传材料二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间,史之阀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吕思勉认为:“封建者,统一之反也。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然后世又有为统一之梗者,则叛民、叛将之割据是也。柳子厚(柳宗元)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大一统”国家形式在战国时期面临的困境。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维护“大一统”的制度保障。(13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得出遵从西周宗法制确立的封建秩序及尊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根据材料一“公将平国而反之桓”可得出以周礼为行为总则;根据材料一“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得出遵从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第(2)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等,可得出宗法体系和周礼的崩溃;根据材料二“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可得出西周贵族群体沦丧。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废分封制,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三“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秦朝实行郡县制和官僚体制。【答案】(1)内涵:遵从西周宗法制确立的封建秩序;尊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以周礼为行为总则;遵从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2)困境:宗法体系和周礼的崩溃;西周贵族群体沦丧。保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官僚体制。14(12分)“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材料伏尔泰“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毛泽东“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论语“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根据以上材料,选定孔子思想的一个角度,确定主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判。(要求:史论结合,逻辑顺畅)【解析】根据材料任选主题来对孔子的思想进行论述,孔子的道德观、法制观是两个最为准确和标准的主题定位(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需要注意的是论语只是对孔子思想的阐述,不能作为论述依据,而主要需通过伏尔泰和毛泽东两人来对孔子的道德观或法制观来进行评判;此外,还要注意结论的客观和全面性,即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客观地看待孔子思想的进步和局限性。【答案】示例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分析: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评判: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是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示例二: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分析: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评判: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例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