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7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社会转型学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0889438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7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社会转型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7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社会转型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7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社会转型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7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社会转型视角1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1)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2)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3)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4)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潮流。(5)从思想文化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借鉴意义。2.明清时期从封建社会渐趋衰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的前夜(1)政治领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统治日渐腐败。(2)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自然经济形态。(3)对外交往:实行“海禁”政策,在闭关锁国中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思想领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思想,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5)文学领域:红楼梦等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3.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1)政治上: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经济上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喝咖啡、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在一些大城市中出现,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变化。(3)思想上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通过洋务运动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全面近代化的展开(1)政治领域: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并且取得重大成果;封建帝制的结束、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2)经济领域: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第二次是一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在列强侵略和近代工业的冲击下,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3)思想文化领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由政治领域逐步转向思想文化领域,1915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成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迈向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而且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历史影响。5.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次社会转型(1)第一次社会转型(19491956年)转型主题: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型。转变方式: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外交转变及发展科技文化等途径。表现:a.1949年新政协会议、共同纲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b.确立三大政治制度;c.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工业化建设;d.1954年颁布宪法;e.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f.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体系及提出“双百”方针。(2)第二次社会转型(1978年至今)转型主题: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转型方式:实行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表现:a.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提出“一国两制”;b.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转移工作重点,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c.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入世贸组织等;d.确立不结盟、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e.恢复高考制度与“双百”方针,提出“科教兴国”战略;f.积极发展航天、计算机等高科技。视角2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1.西方由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型从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在欧美的扩展,是近代西方文明崛起时期。(1)经济上,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葡、西、荷、法、英等国的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2)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步确立。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政体几经变化,最终确立共和制度。(3)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提倡民主和科学、自由和平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科技文化上,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技理论产生。2.西方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1)经济上,西方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大量进入议会;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3)思想文化上,达尔文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量子理论诞生。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要形式,音乐、美术佳作不断,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1)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以垄断为组织形式的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模式基本成熟;同时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西方完成向工业文明的转型。(2)政治上:资本主义现代民主政治日益成熟和巩固。(3)思想文化上:自由主义受到垄断组织的影响;基于物理学发展之上的印象派艺术开始流行。4.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20世纪前期)(1)政治上: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开始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的时代,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化进程启动;同时经济大危机和法西斯主义的泛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受到严重挑战,出现重大波折。(2)经济上:苏联逐步探索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创了工业化新模式,逐步实现工业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经济大危机重创西方,美国首开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国家干预经济新时期。(3)思想上:凯恩斯主义兴起;基于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造成的精神危机,现代派艺术兴起。视角3近代以来中西方社会转型的不同特点1.西方(1)在殖民扩张基础上逐步确立。(2)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先进工业国迅速积累财富。(3)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确立起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4)资产阶级人文精神,促进思想解放和科技创新。2.中国(1)近代伴随着西方的殖民扩张和侵略,中国社会被迫转型;到现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潮流。(2)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建设。(3)经过民主革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体制。(4)从向西方学习到立足国情,不断解放思想和创新。针对训练1.公元前515年,鲁国政局突变,不甘心居于傀儡地位的鲁昭公发兵讨伐季孙氏,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联合击败而流亡齐国。季孙氏等三家不再立国君,“政在大夫”的局面发展到顶峰。这种状况()A.表明分封制已彻底崩溃B.不符合孔子的政治理想C.说明兼并战争破坏稳定D.意味着贵族政治的衰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公元前515年”“鲁昭公”等可知,此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这一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但尚未彻底崩溃,A项错误;材料展现了诸侯国国君被迫流亡,而卿大夫把持国政的现象,这是礼崩乐坏的体现,不符合孔子的政治理想,B正确;材料未涉及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C项错误;D与材料信息不符。2.有学者指出:“美洲流入中国的白银,在1586年为50万比索(西班牙银元),以后迅速超过100万比索乃至200万比索,在1604年达到300万比索,16221644年大都在200万比索至300万比索之间。”由此可知()A.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外于顺差地位B.明朝政府未曾真正实施“海禁”政策C.中国与美洲间的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D.美洲的发现直接推动中美贸易的发展答案C解析由材料数据可以看出,明朝美洲白银流入中国呈现增长趋势,这说明中国与美洲之间的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3.自1898年清廷自行宣布开放岳州、三都澳和秦皇岛为通商口岸起,到清朝灭亡止,“自开商埠”已有30多处,其位置、面积大小均由中方决定,外商在自开商埠内的一切活动,均受中方的管理和法律的制约。清政府“自开商埠”的主要意义是()A.适应了帝国主义的侵略B.推动口岸城市向近代化转型C.大大延缓了清朝的灭亡D.清朝收回利权运动由此开始答案B解析“自开商埠”的出现,对清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对促进通商口岸地区的商品流通和发展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口岸城市向近代化的转型等,都具有积极意义,故选B项。4.下表反映了18311931年英国选民占成年公民比重(%)的变化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年份183118321864186818831886191419211931比重4.47.1916.41828.5307497A.至20世纪30年代,英国已经完全实现普选权B.1832年和1864年的增长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C.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反复性和曲折性D.选民的逐步扩大有利于避免社会的激烈动荡答案D解析A项表述绝对,C项表述与材料不符。1864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B项不符合史实。英国这种渐进式的民主改革,逐步扩大选民的范围,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从而避免社会的激烈动荡,故D项正确。5.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中指出:“全球力量的中心从大西洋两岸转移到了远东。这并不是说大西洋两岸的国家将会崩溃,而是说它们将失去500年来的统治权。”这反映出()A.区域集团化冲击了美国霸主地位B.欧美对亚洲新兴大国崛起的担忧C.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的经贸中心D.两极格局结束导致全球力量失衡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全球力量的中心从大西洋两岸转移到了远东”“将失去500年来的统治权”体现了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面对远东(亚洲)新兴大国的崛起,对自身地位相对衰落的担忧,故B项正确。6.社会转型的内涵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材料二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材料三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作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摘编自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答案(1)原因:政治上,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腐朽衰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思想上,中国厉行文化专制,压制人们思想,科技创新滞后。影响:导致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挨打;中国被迫开启近代化的进程。(2)表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建立起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认识:要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社会转型;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实现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力;要善于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实现社会转型。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层面论证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第二小问,依据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史实加以说明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转型的经济政策。第二小问,对于社会转型的认识可依据第(1)(2)问中的第一小问进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