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专题一 古代史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学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0887536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专题一 古代史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专题一 古代史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专题一 古代史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讲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主线一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主线二科学技术:内容上强调实用性,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传统经验总结、缺乏实验,应用上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大型工程,成就上以四大发明为典型代表,水平上领先于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主线三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一、儒家思想由形成到独尊1.百家争鸣派别代表人物与主张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主张:“仁”“礼”学说;“德治”思想;创办私学;编订“六经”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仁政”学说;“民贵君轻”思想;“性本善”伦理观代表人物: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学说;“君舟民水”思想;“性本恶”伦理观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主张:“道”的本原论;“无为而治”学说;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代表人物:庄子主张:“自然无为”观;逍遥自得的思想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君主集权的集权观;厉行赏罚的法制观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2.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五行家、道家及法家思想。(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3)新增内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3.评价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二、儒学思想由转型到扬弃1.宋明理学派别哲学观认识论程朱理学二程:“天理”本原论;人伦即天理“格物致知”朱熹:“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陆九渊:“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反省内心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2.明清儒家思想的活跃(1)李贽:否定孔子及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强调人正当的私欲。(2)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倡导法治,保证民权。(3)顾炎武: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保天下的爱国思想。(4)王夫之:唯物论、发展观、朴素的辩证法思想。1.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1)都谈论了“人性”:即人性是什么,孔子的“仁”包含了对人性的看法,孟子提出“人性本善说”,荀子提出“性恶论”。(2)都主张以德、礼治国: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孟子要求统治者“以德服人、争取民心”,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3)先秦儒家思想用人性论论证统治的合理性,即以“德”“礼”治国,主张人应该先“仁义”后“礼”,达到这个境界才有“德”。真题例证1先秦儒家思想关注现实的精神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A.以民为本 B.关注民生C.人性向善 D.关注现实答案D解析题干中材料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对如何与人相处都不清楚的话、连现实生活都无法正确对待的话,又如何能够处理与虚幻的鬼神以及死亡的关系,概括地说就是要求人们首先要注重现实,故D项正确。考向预测1先秦儒家思想对伦理秩序的影响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一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A.阐发以柔克刚的方法论 B.促进天人关系的体系形成C.希望利用道德改造自然 D.将人际关系的规范义理化答案D解析孟子的这些话是对人际关系的说明,不是阐发以柔克刚的方法,故A项错误;也不是关于天人关系的说明,故B项错误;也不是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故C项错误;这段话中涉及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等,说明处理的是人际关系,同时希望把人际关系处理得更加规范,其途径是用义理规范,故D项正确。2.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1)继承:汉代新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学的“仁”“仁政”“礼”“为政以德”“民本”等思想。(2)发展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理论,更加强调“君本”思想;又增加了“大一统、中央集权”思想,这些都符合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兼收并蓄,融合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两者区别:孔孟儒学强调“教化”“个人思想修养”,而汉代儒学则逐渐官方化,成为官方哲学,是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思想工具。真题例证2汉代对先秦儒学的尊崇(2016课标全国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儒学在汉代被称为“周孔之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思想多从西周时期的政治文化中汲取营养,而“五经”多是记载西周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因此说儒家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C。考向预测2儒学思想对汉代官僚政治的影响汉武帝曾经告诫人臣们:“在位上,而不能进贤者;不举孝,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也,当免。”材料主要说明西汉()A.选官与任官的制度开始确立B.加强了对文官队伍的监察C.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官僚制度D.形成了完善的官员考核制度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了,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汉武帝对官员们提的要求,并没有提到对官员的监察,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汉武帝对官员们提的要求,没有体现官员的考核制度,故D项错误。3.宋明理学的特点(1)宋明理学是哲学化的儒学:传统儒学经由宋元明时期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仁、义、修身、和谐等)发展成哲学理论体系(如理学的“天理论”,仁义礼智等都包含其中)。(2)宋明理学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哲学的核心:它以传统儒学的伦理道德为本位,与汉代董仲舒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重点并不在政治方面,而在伦理道德方面,如“三纲五常”。(3)宋明理学是佛道化的儒学: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儒、佛、道三家思想长期对立融合的产物,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如把佛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真题例证3宋明理学的人性观(2014课标全国卷,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关键点“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理),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A项不是新认识;B、C两项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思想主张。考向预测3宋代理学的时代精神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故其社会地位并不高。入宋以后,宋朝皇帝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A.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B.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C.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D.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答案A解析宋金对抗的时代要求,借助民间信仰,融合理学对人格的塑造,使关羽信仰官方、民间地位迅速提升,故A项正确。4.明清儒学与宋明理学的不同宋明理学明清儒学政治维护纲常礼教和君主专制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具有民主色彩经济重义轻利,压制人欲重视工商业,倡导工商皆本哲学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强调身体力行,倡导唯物主义学术日益脱离现实,文风空洞关注国计民生,倡导经世致用真题例证4清代反传统伦理思想(2016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答案C解析A、B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女诗人认为德才兼备才是善,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论调,所以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自身权益的诉求,只是表达一种思想,D不符合。考向预测4顾炎武对传统儒学的继承顾炎武认为儒学的本旨,“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其用之身在出处、辞受、取与,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法”“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这折射出顾炎武()A.对理学和心学的彻底否定B.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C.对传统儒学的考证辨伪D.以孔孟儒学来维护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顾炎武思想。理学和心学仍然强调孝悌忠信、政令教化,故A项错误;顾炎武重申儒学的本质,认为“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体现了其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考证和辨伪,故C项错误;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短板7文史常识把握欠缺例题(2016新课标全国乙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查短本题难度较大,错误率较高,考生往往在A、C项之间犹豫不决,其核心问题是不知道尚书与儒学之间的关系。既然“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就说明尚书并非儒学经典本身,比儒学要早。补短全国卷的选择题大多不是考查记忆能力,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而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推敲,如果在做题中一味地受所学知识的干扰,而失去了对现有材料的判断,往往会事倍功半。在平时学习中应多了解史籍知识,拓展知识面。答案C针对练1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镠作钱氏家训,提出“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治家思想。钱氏家训的上述内容()A.受到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B.体现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C.彰显学优则仕的理想追求D.蕴含儒家学说的思想精华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蓄道德则福报厚”“信交朋友”“利在天下”等信息可判断钱氏家训蕴含了儒家的“德”“信”等思想精华,故D项正确。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技术发明过程外传对西方文明发展的贡献具体总体造纸术西汉早期发明,东汉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造纸术8世纪(唐朝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其他发明也先后流传西方促进文化的发展加速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火药古代的炼丹家发明;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条件指南针战国时期出现“司南”,北宋的罗盘针用于航海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保证印刷术隋唐出现雕版印刷,北宋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期,同时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准备条件2.天文学成就(1)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2)秦汉时已有天体观测的水运浑天仪。(3)元代郭守敬制成了新型浑天仪“简仪”。3.数学成就(1)春秋时期,中国已出现九九乘法口诀。(2)三国时期的刘徽、南北朝的祖冲之都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做出了贡献。(3)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4.农学成就(1)北魏贾思勰编写了齐民要术。(2)元代王祯编写了农书。(3)明代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5.医学成就(1)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2)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他被后世称为“医圣”。(3)明代李时珍编写了“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二、富有时代特色的中国古代文学1.先秦文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屈原的楚辞体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2.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等。3.唐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4.宋词婉约派代表: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5.元曲由散曲(元代出现的新诗体)和元杂剧合称而得名。散曲:秋思;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适应了市民阶层丰富生活的需要。6.明清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明清的“三言”“二拍”,商人成为被歌颂对象。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壮大是其兴盛的主要原因。三、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艺术1.汉字、书法(1)汉字基本脉络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秦朝时)隶书(始于秦,流行于汉)楷书、草书、行书。演变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2)书法发展脉络楷书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至西晋书体完全成熟。阶段特征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隋唐风格多样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2.中国的绘画(1)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的艺术追求体现在绘画上,出现了文人画,代表人物有顾恺之。(2)唐代体现盛唐画风的代表是吴道子,被誉为“吴带当风”。(3)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种。(4)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5)民俗画有描绘市井生活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木刻版画、年画等。3.京剧(1)乾隆年间徽班进京。(2)形成道光年间,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3)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4)走向世界民国年间,京剧走向世界,成为国粹。1.中国古代科技没能转化为近代生产力的原因(1)经济上: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应有的土壤。另外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以及剥削者买田置地,束缚了手工业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2)政治上: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思想上:文化专制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4)教育上:封建教育以儒学为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真题例证5儒家思想对科技的影响(2014天津文综,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从材料的含义可知,不管是上古的神农、尧舜,还是后来的殷周,都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这在儒家的经书诗与书中都有体现。这说明重视农业这一思想古已有之,儒家加以继承与发展。B、C材料并没有体现,D只是一个侧面。故应选A。考向预测5清代活字印刷术发展的阻碍因素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B.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C.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D.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古代中国科技发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通过材料“内府铸”可知统治阶级并未抵制,故A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印刷技术,故B项错误;传统小农经济下,思想保守,制约了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但不是本质上的原因,故C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本质问题应该是经济问题,故D项正确。2.宋元时期思想、科技文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1)思想:宋元时期,理学兴起,并逐渐成为官方哲学,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需要。(2)科技:宋元是三大发明的成熟阶段,更是其西传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宋元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3)文学:宋词一方面是表达对国家分裂的悲愤情怀的形式;另一方面也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元曲反映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造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政治黑暗的现实。(4)书画艺术:宋元诸多书画家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盛行的风俗画是北宋城市经济繁荣景象的写照。真题例证6宋元时期的城市经济与市民文学(2017山东济宁高三期末)陈乃乾在三国志平话中认为:“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这说明宋元时期()A.市民的娱乐需求推动实用科技发展B.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学发展C.理学兴起奠定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D.社会变动促进主流文学形式变化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市民文化的发展,没有体现实用科技发展,故A项错误;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市民文化的发展,没有体现社会变动,故D项错误。考向预测6宋代时代特征对绘画的影响中国绘画在唐代多有富贵、臃肿、华丽、多彩的特征,到了宋代则有清雅、单调、简朴的特征。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新兴士阶层的崛起C.宋代忧患形势严峻 D.佛道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实际要求回答宋代绘画特征形成的原因。经过唐末五代十国战乱,贵族阶层走向衰败,到了宋代,科举制得到完善,录取人数增加,再加上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导致了新兴士阶层崛起。该阶层与唐代的世家大族相比,出身低微、学养较深、清高优雅、士大夫精神浓烈,故选B项。短板8审题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例题(2017课标全国卷,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查短审题不准确,思维绝对化。例如本题中在审题干时,如果忽视了其中的时间信息“西周与战国”,就有可能误选D项。而实际上“书同文”的推行是在秦朝,故D项错误。审选项时,如果思维绝对化,就会误选B项或C项。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车”字和“马”字的字形变得简单易写。B项“书写材料的不同”就一定会有如此变化吗?C项“各国变法的实施”就一定使字形有如此变化吗?显然不是。补短把题干和各选项联系起来思考,看逻辑关系是否成立。例如本题中,书写材料的进步会使复杂的字形也容易书写,各国的变法并未让文字变得简单易写,故B项和C项均可以排除。战国时期,私学兴盛,“士”阶层崛起,文字的使用变得频繁,复杂的字形不便于文字的使用和文化的传播,故汉字变得愈发简单易写,A项为正确答案。答案A针对练2(2017安徽蚌埠二模)秦朝实行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A.儒法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B.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C.秦朝奉行外法内儒的思想D.当时学术思想日益趋同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当时的孔子提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主张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秦朝统一全国后,实行“书同文”“行同伦”的政策,以文化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故B项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D两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排除。精准训练一、选择题1.秦始皇亲近法家,儒家没能占据统治者的主流体系,但在云梦秦简秦始皇时期的文献为吏之道中,对官吏的种种训导,恰恰充斥了儒家式的劝诫。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法家思想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儒家思想获得了进一步发展C.下级官吏抵制中央坑儒政策D.郡县制度未能得到儒家支持答案A解析在秦朝,儒家始终没有获得正统的地位,也没有太多发展的空间,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考古史料没有涉及坑儒的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秦始皇用儒家的方式劝诫官吏,但没有涉及具体的制度,故D项错误。2.中国古代建筑既体现中国人的审美观又彰显中国人崇尚的哲学思想。北京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称为三大殿,太和殿表达“天下太平”的美好诉求,保和殿渴求“保和宇内”,那么中和殿体现的是()A.天人合一 B.君权神授C.中庸平和 D.天下一统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哲学思想”“天下太平”“保和宇内”“中和”等信息可知,宫殿建筑蕴含着儒家思想,“中”即为“中庸”,“和”即为“平和”,C项正确。3.某书以“崩溃与重建”为题,阐述中国古代思想学术的发展变化,结合下面目录分析,这里的“崩溃”是指()A.孔孟儒学 B.汉代经学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答案B解析据目录可知“儒家经学途穷”的原因在于“异端学说发难”“自然灾异作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佛教传入、道教产生,对儒学产生一定的冲击,魏晋时期天灾、人祸不断,但侧重构建人伦关系的汉代经学无法应对这一危机,最终遭到扬弃。B项与材料反映一致;A、C、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匹配,排除。4.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写道:“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恐,其殃咎乃至。”这主要体现了()A.“大一统”理念B.天人感应思想C.民本仁政观念D.封建迷信思想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君主的行为受天的控制,即借助“天”来宣扬君权的神圣,同时也强调“天”对君权的制约,昭示的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观念,故选B项。5.它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对佛道二教展开文化攻势,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中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这个学术群体的代表人物是()A.董仲舒 B.程颢、程颐C.黄宗羲 D.朱熹、李贽答案B解析两宋时,儒家学者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等人复兴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B项正确。6.(2017湖北荆门高三调研)元代修史,朱熹及门人弟子被列入道学传,而陆九渊等人则被列入儒林传。明代,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到清代,陆九渊被列入理学传而不列入儒林传。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B.明代理学取得突出的成就C.士大夫批判道学的虚伪说教D.道学将理学和心学融为一体答案B解析宋代理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故A项错误;明代王阳明发展心学,促进了理学的繁盛,“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道学的批判,故C项错误;道学是理学起源时期的名称,在宋代它只是理学主流学派程朱理学的特称,不包括陆九渊的心学,故D项错误。7.他以“异端”自居,对传统思想进行大胆的评议,“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对这里的“他”的思想的评价应是()A.抨击传统观念,带有民主色彩B.张扬个性之美,承担救国责任C.批判儒家思想,力主经世致用D.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辩证唯物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异端”“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可知,此处的思想家是李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抨击传统观念,带有民主的色彩,A项符合题意。C、D两项分别为顾炎武与王夫之的思想,排除。材料中无法反映“救国责任”,排除B项。8.(2017湖北三市高三期末)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国”指整个中华民族B.“天下”指当时国人所知世界C.近代民族意识开始形成D.仍具有盲目自大的心态答案D解析材料“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顾炎武将整个民族生活的地区冠以“天下”的概念,反映了他的思想中具有一定的盲目自大的心态,故D项正确。9.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随后写下了甘薯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入农政全书。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A.渗透近代科学思想 B.汇总历代农学成就C.介绍西方农学知识 D.突破传统科技藩篱答案A解析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从材料可知徐光启的甘薯疏是经过试种成功实践后编写的,带有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故A项正确。10.下图是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1082年。黄州寒食诗帖通篇跌宕,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这一作品()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答案C解析“工笔重彩”是对中国画的表述,材料中介绍的是书法,故A错误;“端庄浑厚”是对隶书的表述,材料中书法属于行书,故B错误;“字形斜正交错”是对行书特点的表述,与材料书法字体相符,故C正确;“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是对楷书的表述,与材料中书法字体不符,故D错误。11.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这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B.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C.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答案C解析孙悟空先学道家本领,后入佛门,其身上又体现了鲜明的儒家仁义精神,反映了儒、道、释文化融合。在释成佛、在道成仙、在儒成圣,孙悟空从齐天大圣到得道成仙成为斗战胜佛,体现了晚明时三教合一的思潮蔚为风气。12.(2017湖南长沙高三统考)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A.三教合一的趋势 B.社会经济的繁荣C.天理人欲观对立 D.佛学诗词的兴盛答案A解析三个伟大的文学家分别体现了道家、儒家、佛家的思想,说明三教的并行与融合,故A项正确;三个诗人分别代表唐代不同的时期,无法体现经济的繁荣,故B项错误;天理人欲的对立主要在宋代理学形成后才提出,故C项错误;三位诗人中只有王维的诗作反映了佛学思想,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7山西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它们彼此融合、相互渗透。面对三教并存,尤其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一派以韩愈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生。唐代的思想论争开启了宋学的新局面。摘编自李伏清唐宋思想转型与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材料二近代以来,传统儒学在西学的日益逼近之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现代新儒学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抗争,并谋划着中国儒学的现代化发展。牟宗三主张儒学必须接纳西方科学与民主等观念,使儒学“开无限的未来”。杜维明主张“儒学传统的文明对话”,他相信儒学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东亚和世界。在儒学复兴道路上,如何为儒学打开通向现代文明的转化渠道则成为时代发展的突出问题。摘编自沈小勇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愈、柳宗元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思想产生的相似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儒学与近代儒学处境的异同。答案(1)思想主张:韩愈: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柳宗元:以儒学为主体,兼采各家所长,重新塑造儒家。背景: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封建统治者崇佛信道,儒学遭到冷落;传统伦理(道统)思想出现混乱。(2)同:遭到外来思想的冲击;面临思想文化转型;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答出两点即可)异:近代儒学遭受西学的冲击更大;唐宋儒学面临国内儒、佛、道融合问题,近代儒学则面临与西方民主思想融合问题。(答出一点不同即可)解析(1)二者的主张可结合材料信息概括。韩愈的主张是“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柳宗元的主张是“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背景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唐宋儒学与近代儒学都面临转型和外来思想冲击,而后者面临的冲击更大。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小说”一词始见于庄子一书中,先秦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秦汉至魏晋时期,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古小说”作者把他们从事的创作当作记录逸闻奇事的野史来看待,所以只“粗陈梗概”,小说体例并不完备。唐传奇是文言短篇小说,创作者将诗歌等文体融入小说的创作中,让小说变成了一种“综合性”写作,小说体例渐趋完备。宋元时期,由于道德教化的大量掺入,使得传奇渐趋衰落,而以话本为代表的白话小说影响增大,成为小说的主流。明清时期,商业出版使得以章回体为主要体例的长篇小说大量出现。但除少数外,这些小说作者一般都是匿名的,一般认为,这反映了整个古代士大夫普遍存在的偏见:小说因其娱乐色彩浓厚,并非表达政教理想的最佳手段。摘编自张炯等主编中国文学通史材料二自1897年,维新人士呼吁抬高小说的社会地位,发动了一场声势颇大的“小说界革命”,使小说的翻译和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他们关于革新小说的理论,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点:(一)重视小说的社会作用,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要救国就要从改良小说开始;(二)强调小说为“改良社会、开通民智”服务,提出创作小说要能适合于“社会之情状”“国民之脑性”,翻译小说必须择“有切于今日中国时局者”;(三)阐述作为文学作品的小说与科学著作的区别,并涉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等问题。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主编中国近代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人士对小说作用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认识产生的原因。答案(1)历史悠久;古人对正史的重视;唐代诗歌繁荣;宋代以来理学思想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印刷技术的进步;士大夫的偏见。(2)认识:小说是改良社会的重要载体。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小说的受众广,影响大;小说能够反映社会现实;西方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解析小说尤其是白话小说是市民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壮大的体现。由于自古以来它的受众就比较广,因此到了近代,有识之士希望借助它来挽救民族危亡,故而掀起了“小说界革命”。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需要根据材料逐层提炼信息,并将其表述出来。第(2)问包含了两小问,答对第一小问是正确回答第二小问的前提。对于第一小问,既然是“概括”,那就说明材料本身已包含了答案,仔细分析材料即可;回答第二小问时,首先从材料中逐层寻找答案,然后再结合“小说界革命”所对应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本身的特点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