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江苏二轮专版复习三维训练:第二板块 中国近现代史 课时跟踪检测七 中华文明的新生——新中国时期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0323960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江苏二轮专版复习三维训练:第二板块 中国近现代史 课时跟踪检测七 中华文明的新生——新中国时期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江苏二轮专版复习三维训练:第二板块 中国近现代史 课时跟踪检测七 中华文明的新生——新中国时期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江苏二轮专版复习三维训练:第二板块 中国近现代史 课时跟踪检测七 中华文明的新生——新中国时期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检测(七)中华文明的新生新中国时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上引文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解析:选B根据题干中“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可以看出该引文发表的时间是在1949年新中国即将建立时期。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共同纲领发表于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故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确立,故C项错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著于20世纪50年代,故D项错误。2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解析:选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人民行使自己当家作主权利的制度,与政党争斗局面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为了解决政党争斗问题,中国共产党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解决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问题,与政党争斗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依法治国方略是指依照法律治理国家,与政党争斗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3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饶伯森说:“这一会议为周恩来提供了讲坛,使他可以在反殖民主义的掩护下向一些幼稚的听众传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中共还可能提出一些没有一个亚洲国家领导人敢于反对的反殖民主义的决议。”这一会议()A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出席B认同了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C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新主张D推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解析:选B依据材料中“为周恩来提供了讲坛”“反殖民主义”推断,这一会议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A项是日内瓦会议,故A项错误;1955年的万隆会议认同了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故B项正确;C项是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主张,故C项错误;D项是1971年第26届联大会议,故D项错误。41954年6月,中印两国在新德里发表声明,指出:“在我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这些原则()A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B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违背C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限,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D标志中国已经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解析:选C材料中“1954年6月,中印两国在新德里发表声明,指出:在我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表明这些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不能消除世界各国间的矛盾,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故B项错误;与建国初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一边倒”不同,新中国积极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故C项正确;“一边倒”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20世纪50年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不同方面,故D项错误。5(2018届高三常州质检)日内瓦会议开始时,周恩来阐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说:“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段话表明中国政府()A提出的和平共处原则成为国际公认准则B尝试用和平共处原则协商解决国际争端C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促进会议取得成功D实现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解析:选B材料提供的信息是日内瓦会议,周恩来阐述了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并没有提及国际社会的反应,故A项错误;据材料“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可以得出中国政府尝试用和平共处原则协商解决国际争端,故B项正确;“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C项错误;日内瓦会议只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且材料信息中没有提及,故D项错误。620世纪70年代某国领导人访华时致辞:“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关系停留在不正常和不自然的状态下,我们只能坦率地承认这个历史事实。”这一致辞()A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进程B推动了美国对华由敌视到合作C促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D实现了中国外交关系重大突破解析:选C根据材料“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判断是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的言论,此时中国已经重返联合国了,故A项错误;日本首相访华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才出现的,故B项错误;田中角荣访华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故C项正确;中国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主要在于中美关系的改善,故D项错误。7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8日,美国政府在新罕布什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尼克松的访华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后果,普通公民能做这样一趟旅行是健康有益的”。中国政府发出这一邀请的最主要目的是()A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B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C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解析:选A根据题意,1976年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访问中国,此时尼克松已经卸任美国总统,中国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以私人身份访华,最主要的目的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故A项正确;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之后,故B项错误;此时尼克松已经不是美国总统,因此邀其访华并不是为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故C项错误;随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以及中日建交,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已经被打破,故D项错误。8有学者认为,它的建立使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这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政策是一个挑战,或者是说这是建立起一个通向多极世界的途径。这里的“它”应是()A华沙条约组织B上海合作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解析:选B华沙条约组织在欧洲,与材料中“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不符,故A项错误;“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而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与材料中“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建立起一个通向多极世界的途径”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政策是一个挑战”表明不是经济组织,故C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材料中“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不符,故D项错误。9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作出的决议指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下列口号能反映上述“形式”的是()A“农业合作社,社会新气象”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吃喝不要钱,日子赛神仙”D“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解析:选C本题考查考生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具体史实的掌握。从题中所给信息“1958年8月”和“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判断应该为人民公社化运动。A选项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生产合作社的形式,排除;B选项是“大跃进”中关于农业发展的口号,排除;C选项符合对人民公社的特点描述,故C项正确;D选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口号,排除。10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把基本核算单位从生产大队下放到生产队。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样生产队既有生产自主权,又有分配决定权。这项政策在当时()A引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D清除了“左”倾错误的影响解析:选C经济体制改革是指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的改变,1962年的农村经济调整并未发生生产关系的变革,故A项错误;生产资料所有制依然是单一公有制,故B项错误;1962年的农村经济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故C项正确;“左”倾错误并未清除,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就是其体现,故D项错误。11(2018届高三无锡模拟)1990年深圳市政府为顺利推销股票完成发行,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并以任务的形式进行摊派。1992年,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这种变化说明()A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日益深化B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C深圳市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D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解析:选B材料强调的是股票从“党员带头认购”“摊派”到“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的变化,说明了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尤其是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B项正确。12如图是我国1950年至1985年城镇人口变化折线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A至B时期,经济建设,急于求成BB至C时期,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C至E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完善DE至F时期,经济改革,初具成效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经济建设急于求成是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是在1957年,故B项错误;民主政治发展完善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C项错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成效明显,故D项正确。132016年11月,中办、国办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做出新部署,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对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关系作出了具体规定,这种“三权分置”制度()A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根本性变革B顺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C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盘否定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解析:选B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表明“三权分置”制度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是根本性变革,故A项错误;“三权分置”制度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故B项正确;“三权分置”制度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说明没有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盘否定,故C项错误;“三权分置”制度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农民没有获得土地所有权,故D项错误。14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B农民已获得土地的所有权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气象解析:选D1988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故A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只是使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时间是在21世纪初,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信息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农村、社会生活均发生很大变化,故D项正确。15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A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解析:选B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是在“文革”结束后,故A项错误;1985年的教育改革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进行的,是为当时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适应了经济改革的要求,故B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故C项错误;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5分)16新中国外交秉承“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外交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为了促进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并便利两国人民互相朝圣和往来起见,双方同意基于(一)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二)互不侵犯、(三)互不干涉内政、(四)平等互惠、(五)和平共处的原则,缔结本协定。1954年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亚非十三国时提出)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时候,严格遵守以下原则(节选):第二,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第四,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摘编自1964年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材料三从“上海精神”到“丝绸之路精神”,中国的主张一脉相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我们愿同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为建设和谐地区作出不懈努力。”2013年记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有何新发展。(6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举措为例,论证“新中国走一条义利兼顾的外交道路”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教材,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内容。第(2)问,首先明确并准确理解题目中所提观点,即新中国外交既兼顾国家利益又承担国家责任;然后紧扣论点找出论据,在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举措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史实,并扼要回答这些史实如何在维护了利的同时,又体现了义。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而合理,论证简约清楚。答案: (1)发展:出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外交走向成熟、务实。(2)论点:中国外交体现义利兼顾的外交特色(既兼顾国家利益又承担国际责任)。论据:20世纪50年代举措: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利:维护国家主权;义:有利于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举措:对亚非各国提供经济援助;利:中国得到了亚非国家的信任和支持,如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义:尊重受援国的主权,帮助受援国走独立发展的道路。新时期举措:倡导建立新型的地区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利:为改革开放创造了和平的外交环境;义:积极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