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江苏二轮专版复习三维训练: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文化线索”回顾练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0323106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江苏二轮专版复习三维训练: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文化线索”回顾练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江苏二轮专版复习三维训练: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文化线索”回顾练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江苏二轮专版复习三维训练: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文化线索”回顾练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文化线索”回顾练(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荀子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造人性,才可使人人皆为尧舜,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A荀子在儒家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C统治者已施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D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解析:选B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儒家学派。荀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不是法家学派的开创者,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说明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儒家与法家并未融合为一体,故D项错误。2礼记中写道: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先秦思想家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儒家B墨家C道家 D法家解析:选B材料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最能反映战国墨家兼爱的思想,故B项正确。3“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应该出自()A论语 B道德经C孟子 D韩非子解析:选D由材料“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得知,作者主张严刑峻法,反对实行“仁政”。韩非子是韩非子的著作,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与材料观点相符,故D项正确。4(2018届高三苏州模拟)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载:“_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_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_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上述材料处应分别填入()A儒家、墨家、法家 B道家、墨家、儒家C墨家、儒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解析:选A根据材料“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强调社会等级制度与规范,故是儒家思想,“强本节用”强调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故是墨家思想,“严而少恩”“正君臣上下之分”强调君主的权势与威严,故是法家思想,A项符合题意。5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即先引春秋,然后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这表明儒学在当时()A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B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C作为政府选官制度的标准D成为封建君主政治利用工具解析:选D儒学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故A项错误;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是宋代的程朱理学,故B项错误;材料中东汉光武帝利用儒学为自己更换太子服务,并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引用春秋的言论,其目的是让自己更换太子的做法显得名正言顺,春秋是当时儒家经典五经之一,说明当时儒学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成为封建君主政治利用的工具,故D项正确。6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由此可知()A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B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C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D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原解析:选C东汉末年才出现道教组织,但董仲舒是西汉儒家的代表人物,故A项错误;材料“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程朱理学认为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表明两者的人性观有相似之处,故B项错误;材料中“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表明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三纲五常,故D项错误。7(2018届高三常州模拟)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这表明“理”是()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解析:选C从材料“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可以看出,理是一种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8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言论()A主张格物致知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C强调“心外无理”D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解析:选C该则材料,通篇强调的都是一个“心”字,主张“心外无理”,很明显是陆王心学的唯心哲学观点,该哲学流派在方法论方面的主张是“致良知”和“发明本心”,而“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方法论主张,故A项错误;陆王心学强调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较先前的程朱理学更有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而非禁锢,故B项错误;“心外无理”是陆王心学的哲学主张,故C项正确;陆王心学亦是对儒学的一种继承和发展,真正否定儒学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故D项错误。9萧公权在评述某思想家时指出:“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朝廷官吏视为邪说,东林首领顾宪成亦斥其不守礼教,一任心裁。”该思想家应是()A董仲舒 B朱熹C王阳明 D黄宗羲解析:选C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学说”,同时材料中“东林首领顾宪成”表明是明朝,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中“致良知学说”和明朝不符,故排除。10“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以上言论最可能出自于()A董仲舒 B朱熹C王阳明 D李贽解析:选D从题干“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可见该思想家并非尊崇儒学和孔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属于儒学正统思想家,而李贽是儒学异端,D项符合题意。11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家,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由人治转向法治 B深刻批判了封建制度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制解析:选A本题考查黄宗羲的主张。黄宗羲的主张中,不可能会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想法,因为他毕竟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排除C项与D项;在黄宗羲看来,他不主张建立一家之法,主张法治,而不是君主专制。黄宗羲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君主专制,而非整个封建制度,故A项正确,B项错误。1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所收诗歌经孔子编订而成,据此判断以下不可能在诗经中出现的是()A唐风 B陈风C郑风 D赵风解析:选D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赵国出现在战国时期,故诗经中不可能有赵风,D项符合题意。13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他所说的文学体裁()A通俗易懂、豪放飘逸 B重章叠句、四言为主C平实浅近、句式工整 D辞藻华丽、铺排夸张解析:选A根据材料“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并结合史实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入据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散曲,其特点是通俗易懂、豪放飘逸,故A项正确;重章叠句、四言为主是诗经的特点,故B项错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多具有平实浅近、句式工整的特点,如白居易的卖炭翁等,故C项错误;辞藻华丽、铺排夸张为汉赋的特点,故D项错误。14古代一位书法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做如下描述:“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中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 B CD解析:选C材料中“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表明是草书,C项是草书,故C项正确;A项是行书兰亭序,B项是小篆,D项是楷书,故排除。15.如图为明朝的墨葡萄图,图中水墨葡萄一枝,叶不勾脉,均以水墨点染,不求形。该画作() 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C着重反映个人的思想情感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述解析:选C综合材料图画和文字信息并结合所学得知,该画作属于文人画。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C项正确;突出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的是风俗画,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以水墨点染”与选项“工笔重彩画”矛盾,故B项错误;由材料“叶不勾脉”“不求形”得知,该画作注重写意而非写实,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5分)16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材料二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摘编自陈延斌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材料三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摘编自牛志平“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6分)(3)据材料说明应如何对待传统家训?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解析:本题以中国传统家训的演变为新情境,实质考查传统思想文化、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等主干考点及学生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作者形式上方式上”等信息,从历史、来源、内容、形式、精神内涵等多个角度逐层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的“局部的开新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概括;第二小问据“封建社会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的相关信息概括,言之有理即可;第二小问从社会、时代变迁的高度概括。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家国情怀。(2)表现:呈现新气息,但总体走向衰落。原因:封建制度衰落;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辛亥革命的冲击。(3)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紧扣时代主题,唱响时代主旋律。原因:社会、时代变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