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9779261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广东二模)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据此可知当时()A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B虎门销烟后鸦片走私禁绝C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认识不足D腐败统治潜伏着民族危机解析:材料中鸦片进口向当地及海关官员缴纳白银,说明政治腐败,同时也表明官员为满足个人利益置民族利益于不顾,放任鸦片进口,使中华民族潜伏着民族危机,故D项正确; A、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D2(2019蚌埠模拟)1841年,美国议员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本质原因是()A中英双方关于外交礼仪之争B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的结果C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D中英两国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解析:“磕头”体现了中国外交是朝贡外交而西方拒绝磕头是条约外交,反映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故C项正确;外交礼仪是表现而非本质,故A项错误;鸦片走私是中英矛盾的表现,是推动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而非本质原因,故B项错误;中英双边贸易的分歧是表现,故D项错误。答案:C3(2019汕头模拟)1846年,耆英等人在奏折中称:“各国运往内地通商货物每岁只有此数,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之必然。”这反映出当时()A通商口岸数量已不能满足需要B统治阶层对世界大势缺乏认知C不平等条约并未得到全面落实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的清朝统治阶层只看到了西方国家对某几处通商口岸的经济侵略,没有认识到当时西方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要加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说明清朝统治阶层对当时世界大势没有清醒的认识,故B项正确。答案:B4(2019孝义模拟)1856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前,清政府与联军代表进行通州谈判,接受了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款,但在礼节问题上寸步不让,在联军代表拒绝了见皇帝时必须跪拜的要求后,清政府遂扣押39名联军代表作为人质。这些事件()A体现出清政府军事外交失据B折射出晚清近代民族意识淡薄C加快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D成为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借口解析:近代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政府军事政治失败,同时在外交方面并不注重如何尽量减少损失,却从维护体面出发,强调英法代表必须跪拜清朝皇帝,还不顾“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古训,扣押对方谈判代表,说明外交也存在失误,故A项正确。答案:A5(2019怀化模拟)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这一规定表明()A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B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C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D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解析:“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即治外法权,从鸦片战争后一直在强化,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D6(2019宝鸡模拟)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真实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C集中反映了中国政府的弱势局面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解析:据材料“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说明当时的清政府仍有“华夷”心态,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B7(2019漳州调研)1871年,李鸿章代表中国与日本签约,双方均开放通商口岸,对方军舰可自由驶入;1881年,李鸿章代表中国与巴西签约,互给最惠国待遇而取消协定关税等内容。这表明晚清政府()A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意在改变外交屈辱地位C初步具备近代主权国家意识D推动弱势国家走向联合解析:材料中要求实行双方互惠以及取消协定关税,说明我国已经具备近代主权国家意识,故C项正确;我国近代是在列强的侵略下被迫融入世界市场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双方的互惠,并未说明中国外交处于屈辱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中不是国家的联合,故D项错误。答案:C8(2019江西质检)下列两幅图片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同一战役的不同报道。这说明()A画报不能客观反映史事B交战双方记载史事方式不同C研究历史需要甄列史料D史学研究不能复原历史真实解析:不能客观反映的说法武断,故A项错误;材料中“同一战役的不同报道”表明记载史事方式相同但内容不同,故B项错误;材料中“同一战役的不同报道”相互矛盾,故C项正确;不能复原的说法武断,故D项错误。答案:C9(2019大连模拟)甲午战后有人认为:“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一时期兴办女学()A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B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C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D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解析:根据题干“欲图自强”“兴国智民”等关键词可知女学兴办的时代背景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创办是教育近代化的标志,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论述甲午战后兴办女学服务于维新变法,故B项错误;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属于推理过度,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9揭阳模拟)甲午战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李佳白等人,纷纷向清政府上书,希望清政府聘请外国人为顾问,“亟行变通改革”,实行“新政”。这种现象反映()A传教士关心中国政治B维新变法成了时代主流C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D英美意图夺取对清政府的控制权解析:A项表述有违史实,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李佳白等人,纷纷向清政府上书”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并非列强干涉中国内政,是借用传教士表达自身意图,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9宣城调研)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A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解析:据材料“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以得出当时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故A项正确。答案:A12(2019湖北三市联考)鲁迅说过,抽在中国人身上的三鞭,除了甲午战争,就是这两次鸦片战争。这种痛不仅是身体上的痛,更是心灵上的痛。下列最能反映当时统治阶级“心灵上的痛”的一项是()A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增开天津为商埠D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解析: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统治者认为是有损“天朝上国”的颜面,故而造成“心灵上的痛”,故B项正确;A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内容,但是并未引起统治者足够的震撼,故A项错误;增开商埠在统治者看来是“身体的痛”,故C项错误;D项是开设工厂,并未触动统治者的心灵,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邹城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传教士们进入中国后,常常游历四方,到处传教,因而对中国有了比较切实的认识。他们根据自己的见闻和经历写下的札记、日记、书信等等,在欧洲人眼前展开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大大开阔了欧洲了解东方的视野。利玛窦留下的关于中国的札记,内容包括了当时明代中国的各方面情况,以及耶稣会自沙勿略以来在华传教的过程。1614年,比利时籍耶稣会金尼阁将这部札记带回欧洲,并将它由意大利文译成拉丁文,于1615年在德国奥斯堡出版。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材料二1900年,基督教在华北广泛地受到攻击,然后攻击者被一次多国的外国入侵所镇压,在这一转折期以后,传教运动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具有良机的新时代。通过1860年中法天津条约中的一个花招取得的“在所有的省租地和购地”的权利,可以越来越频繁地加以利用,以便在限制其他外国人的远离条约港口的地方建立布道站。如下表(1919年新教各教派的相对力量;显示主要教派的力量而不考虑它们来自何国):项目团体传教士人数站圣餐者医院圣公会46357919 11439浸礼会95886844 36731公理会43453425 81632路德会1859011632 20923监理会89468374 00463长老会121 0809679 19992中国内地布道会1296024650 54117其他631 49231520 60329合计1306 6361 037345 853326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外国传教士来华的主要经历及其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列强在华传教的主要特点,并就此进行简要评价。(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经历,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传教士作为中西方文化传播的使者,首先可以将西方文明带到中国,其次也能将中华文化带给世界,进而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结合时间是明清时期,传教士们实地考察了中国的各地文化,给晚清时期列强侵华提供了不少便利和参考。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表格1919年新教各教派的相对力量等信息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评价,评价往往是一分为二,分为积极性和消极性两面回答。答案:(1)经历: 周游中国四方;实地考察中国各地文化;到各地传教;撰写中国札记。影响: 给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推动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便利了欧洲列强的侵华。(2)特点: 教派众多;涉及多个领域;欧洲国家在华传教占主导;传教与侵略相结合。评价: 传教士在客观上扮演着西方文明的使者,利于中国近代化;列强大规模的侵华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教派增多的主要因素;外国传教士在传教中进行文化渗透,遭到中国民众的强烈抵制。14(2019吉林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关于甲午战争的相关资料。1577年,丰臣秀吉声称要亲自“率军进入朝鲜,席卷明朝四百余州,以为皇国之版图”。佐藤信渊还主张日本天皇“取南京应天府,定为假皇宫”至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 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日本海陆军频繁进行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1890年,在爱知县举行规模空前的陆海军联合大演习,天皇亲自担任统监,从此日军将野外军事演习制度化和全方位化,而且演习次数增加,且针对性、实战性更为加强1887年,小川又次制订出清国征讨策案,提出“以五年为准备之期,然后待可乘之机而攻击之”。1890年6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抛出所谓“利益线”理论:“国家独立自卫之道,其途有二,第一是守卫主权线;第二是保护利益线。何谓主权线?国家之疆域是也。何谓利益线?即与我主权线的安全紧密相关之区域是也”甲午战争的胜利使得日本的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国际地位得到发展,为其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再次侵华做了最初的铺垫。经济是日本发动再次侵华的基础,但也必须看到“态度在解决行为方面是根本性的”据林伟功主编日藏甲午战争秘录等整理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个论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说明。(要求:论点明确;逻辑严密;史实准确)解析:概括归纳材料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资料内容,结合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的史实,可提取观点为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均是长期预谋的和有计划性的,运用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答案:示例论点: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均是长期预谋的和有计划性的。说明:日本早在16世纪就已经形成了侵略中国的观念,如1577年丰臣秀吉声称要亲自“率军进入朝鲜,席卷明朝四百余州”。明治维新促使日本实力增强,具备了侵略中国的实力,在发动甲午战争前,日本进行军备扩张、军事演习来加紧备战,相关人员制定了详细的侵华计划,为侵略炮制了冠冕堂皇的殖民理论。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虽然经济危机是重要原因,但日本自甲午战争后为吞并中国,一直致力于经济、军事和政治准备,也制定了详细计划;甲午战争的胜利,增强了日本的实力和信心,也使得日本侵略的欲望更加膨胀,故“态度在解决行为方面是根本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