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课件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79761640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5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第二讲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一、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1.绝对优势理论v亚当.斯密 1776年国富论。社会生产率的巨大增进是分工的结果;一国内部的分工原则同样适用于多国之间v亚当斯密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效率(或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更低(或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商品。v结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因为其可以使一国在生产某种产品时的成本绝对低。v评价:说明贸易的互利性;不能解释在所有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的国家发生贸易活动的可能性和利益问题。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2.比较优势理论v大卫.李嘉图 1817年 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v逻辑思路:两国贸易模型分析v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的优势),仍有可能在互利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v结论: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决定了一个国家将生产和应该生产那种产品。当两个国家分别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时,每个国家都将从中获得收益。v评价:没有解释哪些因素引起了各国劳动效率的差异;对绝对优势理论作出补充,发展了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3.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v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他的学生,另一位瑞典经济学家伯尔蒂尔俄林1933年才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他在出版了著名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从图的右下角出发,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分配和需求偏好共同决定了对商品的需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可以从对最终商品的需求中派生出来。对要素的供需力量共同决定了要素价格。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价格。各国相对商品价格之间的差异确定了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赫俄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要素禀赋理论v逻辑思路:运用边际分析工具和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切入分析v观点: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各国生产同种产品的价格差异,而价格差异最终是由于各国在生产同种产品上的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不同。v正是由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不同,决定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或价格优势,所以,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v评价:接近于国际贸易的实际,吸收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成为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端。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4.波特的金刚石模型v迈克尔.波特 1990 国家竞争优势v逻辑思路:对十个国家的100个行业的实证研究的结论v结论:一个国家某一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由四个方面因素决定: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行业;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政府可对金刚石的四个方面施加影响;各国应该出口其四个部分都有利的产业产品,而进口其四个部分都不利的产业产品v评价:每个理论都只是对国际贸易模式作出了一定的说明。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要素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1)要素禀赋:一个国家在生产要素方面所处的地位,这些要素包括参与某个行业竞争所必需的熟练劳动力和生产设施。基础要素:自由环境、气候、地理位置、人口等高级要素:通信设施、技术熟练劳动力、科研设施、技术诀窍等v(2)需求状况:国内市场对该行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特点。国内需求的特点对于国内产品特征的形成和促进创新及质量提高是尤为重要的。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要素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3)相关产业与辅助产业:国内是否有国际竞争力的供货行业和相关产业。一个国家内部的成功行业往往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行业“群”。v(4)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有关公司的创立、组织和管理的规定以及国内的竞争状况。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管理观念”,这些观念对建立国家优势可能存在影响。某些行业里,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与国家竞争优势的创立和保持是密切相关的。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要素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二、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1.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的原因分析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1.1传统贸易保护理论重商主义v经济学作为一门系统化的科学可以说是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但是,国际贸易方面的著作在一些国家内要早于这一时间。在英国、西班牙、法国、葡萄牙及荷兰等国在发展成现代国家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关于国际贸易方面的著作。v具体地说,在17、18世纪期间,一批人(包括商人,银行家,政府官员,甚至哲学家)写了许多关国际贸易的文章和小册子,推崇一种被称为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经济哲学。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应当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的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当竭尽所能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的进口。v然而,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金银总量是固定的,一个国家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因此,重商主义者鼓吹经济民族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冲突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托马斯曼的重商主义观点v托马斯曼(Thomas Munn)(15711641) 贸易带给英格兰的财富是重商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作。v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鼓吹经济民族主义,因为他们认为一国只有在他国损失的前提下才能获利(也就是说,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v这个观点在以下两种意义上是重要的:第一,更好地理解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及其古典经济学家反对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观点;第二,随着被高失业率控制的国家试图通过限制进口来刺激国内生产和就业,现在新重商主义有卷土重来的势头。事实上,除了1815年至1914年间的英国,没有一个西方国家曾彻底摆脱过重商主义者的观点。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一保护论点从增进世界整体福利的角度来看是能够成立的。v幼稚产业保护论(infant industry argument)是以单个行业(或厂商)中存在规模经济作为理论依据的。v该理论认为,若本国能暂时地对这一产业进行保护,该行业中的厂商就有可能实现可观的规模经济。这种规模经济可以是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它使每家厂商现在都能生产更多数量的产出;也就是说,本国的生产者将沿一条向下倾斜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移动。v国内产业的比较优势虽然无法在短期内实现,但若给予暂时的保护,从长期看却是能够实现的。本国的消费者目前被要求支付高价以为该行业的长期扩张提供资金支持,而一旦形成规模经济,他们将得到的绝不只是“原价奉还”。1.1传统贸易保护理论幼稚产业保护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1.1传统贸易保护理论生产力保护理论v自由贸易理论体系的三个重要缺点:不承认国家原则,不考虑如何满足国家利益没有考虑国家的精神和政治价值抹煞了国家和国家利益的差别v国家的综合生产力,特别是工业生产力对国家存亡生死攸关。v对外贸易政策只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之一。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1.2现代贸易保护理论新重商主义v凯恩斯认为保持贸易顺差可以不断扩大国外投资,增加投资需求和有效需求,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经济繁荣,因而他积极主张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实行贸易保护,改变国际收支状况,提高一国的国民收入。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新保护主义是以保护国内充分就业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为目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理论。v认为促使出口扩张,保持贸易顺差,直接关系到一国国民收入的提高和充分就业。保持国内生产的扩张,进而形成较多的税收。v财政收入的增加使得政府有可能增加公共投资,或采取关税政策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其结果都会提高就业水平。1.2现代贸易保护理论新保护主义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1.3战略贸易理论 v战略性贸易政策认为虽然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常数规模经济的前提下自由贸易优于闭关自守的传统贸易,但实际情况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模收益递增成为经济中的常态,这种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前提的背离使市场本身处于“次优”地位,适当的政策干预有可能改进市场运行的结果,使自由贸易政策失去“ 最优”地位。v另外,任何外部将就都只能限于国内,如果外部效应一旦成为国际性的,那么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就失去了意义,因为国外企业也将会部分或全部地从中受益。v因此,国家应正确地选择目标产业,并予以适当的支持,使其不断获取动态递增的规模效益。v具体包括信贷优惠,国内税收优惠或补贴,对国内企业进口中间品的关税优惠,对外国竞争产品征收关税等。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1.4其他理论贸易条件改善论v保护的贸易条件理论(terms-of-trade argument)强调,可通过限制性贸易政策手段来增加一国的福利。v但由于本国福利的增加可能远不抵他国福利的损失,它亦承认背离自由贸易会造成世界整体福利水平的下降。v因为它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使自己获利的,故而贸易条件论也像很多其他保护理论一样,所采取的保护主义政策都是以邻为壑的政策邻为壑的政策(beggar-my-Neighbor policy)。限制贸易世界需求降低进口品价格下降提高P出口/P进口增进一国的福利。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1.4其他理论抵消外国倾销的关税说v这一理论,通常被称做关税的反倾销论反倾销论(antidumping argument),近年来在美国得到了极为突出的运用。v倾销倾销(dumping):是指厂商在出口市场上以比国内更低的价格销售其产品。这个定义丝毫未提及“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这是一般人所谓的倾销的含义。v保护的理论是这样的,外国厂商对本国的倾销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失公平,且其低廉的进口价格还对本国生产者构成了威胁;因此,征收关税能够抵消外国厂商不合理的价格优势。v这种理论得到1974年美国贸易法案的支持。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该理论认为,进口税不是一项保护工业的措施,而是财政收入的来源。v1、征收关税要比征收复杂的其他种类的税收更经济。v2、其他税种由于无法计量和监督而难以征收。1.4其他理论增加政府收入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认为一国的某个产业失去国际竞争力,进入衰退联合体,会引起结构性摩擦,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结构性失业加剧,因此对这种产业采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加以保护,以便延缓衰退,缓和摩擦。1.4其他理论夕阳产业保护说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反倾销:是不是新的贸易壁垒?v反倾销法旨在防止外国制造商的“掠夺性定价”,即外国制造商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在进口国销售他们的产品,削弱竞争,控制市场。它被视为国际贸易的反托拉斯法。v违犯者因为以低于成本进行销售而被征收“反倾销税”或被征收“反补贴税”,以防止外国企业使用政府补贴削弱进口国工业。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法律。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该法律的存在。v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历来阻碍着自由贸易的开展。但多年来,通过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努力,已经消除或减少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现在又有了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反倾销法已成为把外国产品拒之门外的一种方法。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近年来,美国的反倾销案件之多,令人惊讶。一年中,12家美国钢铁制造商对30个国家的82家钢铁制造商提出反倾销诉讼。许多经济学家感到,因为涉及到的公司和国家太多,没有必要进行这些反倾销指控。应该由供给和需求来选择最好的制造商和决定价格。v尽管如此,反倾销案件已成为事实上的贸易壁垒。调查费用高昂、解决所需的时间太长,因此在案件得到解决之前,他们会有效地遏制贸易。此外,受反倾销指控打击的威胁就足以将一些公司挤出市场。v作为一项倾销案件的诉讼对象,一家巴西公司发现,美国的反倾销法律强行给他们带来了100万美元以上的费用。公司必须填写由四个部分组成的问卷,每个部分都长达40页左右。五位调查员花了45个工作日翻阅公司卷宗。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这项调查是该公司经历的最糟糕的事件之一,“就好像是受到侵略一样。按照这样的法律办事,实在太难了,我们曾经一度被迫停产”。尽管他们为之作出了努力,美国还是对该公司的出口征收了5.88的反补贴税和42.08的反倾销税,最终该公司由于价格过高而被挤出市场。v即使公司打赢官司也不是最后的赢家。在过去的十年中,哥伦比亚的花卉生产商已经被调查了九次,被征收的反倾销税从来没有超过3.2。但是为应付这些官司,每年所造成的费用在300万到500万美元之间。v该法律被戏称为“32美分诉状”,因为美国制造商的一封信,贴上32美分的邮票,就能引发调查。按照美国法律,一旦被指控,“倾销”公司必须证明自己是无辜的,但这需要时间和金钱。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但是负担还不全在被征税的公司身上。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在192宗非钢铁倾销案件中,119件对美国消费者造成的额外费用达48亿美元。19宗钢铁案件造成钢铁产品成本上升33亿美元。v滥用反倾销法的国家不只是美国。欧盟对外国出口商的反倾销诉讼为159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亦是四面楚歌,指控不断:加拿大诉墨西哥,墨西哥诉美国。v当然,许多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是站得住脚的。一些国家确实对行业进行补贴,公司也确实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销售产品,从而以不公正的手法在其他市场上取得立足点。v但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世界绝大多数反倾销案件都没有经济理由。有不少反倾销指控案件不得不让人认为反倾销法律是新的非关税壁垒。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1关税壁垒2非关税壁垒3调整出口的政策措施4 贸易政策工具效应分析二、政府对国际贸易干预的主要形式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1、关税壁垒v按课税商品的流向:进口税(Import Duties)、出口税(Export Duties)、过境税(Transit Duties)v按课税目的:财政关税(Revenue Tariff)、保护关税(Protection Tariff)v按课税标准:从量税(Specific Duties)、从价税(Ad Valorem Duties)、复合关税、选择关税 v按课税的优惠程度:普通税、最惠国税、特惠税、普惠税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进口关税、出口关税和过境关税 v进口关税:即对国外转入本国的货物所征收的一种关税。一般是在货物进入国境(关境、时征收,或在货物从海关保税仓库转出,投入国内市场时征收。进口关税是当前世界各国征关税的最主要的一种,在许多国家已不征出口关税与过境关税的情况下,它成为唯一的关税。v出口关税:对本国出口货物在运出国境时征收的一种关税。由于征收出口关税会增加出口货物的成本,不利于本国货物在国际市场的竞争,目前西方发达国家都取消了出口税。还在征收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目的是取得财政收入与调节市场供求关系。我国目前对少数货物还征收出口税。v过境关税:即对外国经过一国国境(关境、运往另一国的货物所征收的关税。由于过境货物对本国工农业生产和市场不产生影响,而且还可以从交通运输、港口使用、仓储保管等方面获得收入,因而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征过境关税,仍在征收的只有伊朗、委内瑞拉等少数国家。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v财政关税:即以增加财政收人为主要目的的关税。其基本特征是对进口产品与本国同类产品征同样的税,或者征收的关税既不引导本国生产该种产品,也不引导生产能转移该种产品需求的代用品。v保护关税:即为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而征收的关税。保护关税政策始于重商主义。现代各国关税保护的重点则有所不同。发达国家所要保护的通常是国际间竞争性很强的商品,发展中国家则重在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发展。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从价关税、从量关税、复合关税和选择关税 v从价关税。即以货物的价格为计征标准而计算征收的税。从价关税的优点是税负较为合理,关税收入随货物价格的升降而增减,其不足之处是完税价格必须严格审定,钓税手续比较复杂。从价关税是关税的主要征收形式。v从量关税:是以货物的计量单位(重量、数量、体积、为计征标准而计算征收的一种关税。从量关税的优点是无须审定货物的价格、品质、规格,计税简便,对廉价进口商品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缺点是对同一税目的商品,在规格、质量、价格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接同一定额税率计征,税额不够合理,且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税收的收人不能随之增减。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从价关税、从量关税、复合关税和选择关税 v复合关税:即对同一种进口货物采用从价、从量两种标准课征的一种关税。课征时,或以从价税为主,加征从量税;或以从量税为主,加征从价税。计征手续较为繁琐,但在物价波动时,可以减少对财政收入的影响。v选择关税:即在税则中对同一税目规定从价和从量两种税率,在征税时可由海关选择其中一种计征。一殷是选择税额较高的一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在物价上涨时,使用从价税;在物价下跌时,使用从量税。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加重关税v加重关税。也称歧视关税,是指对某些输出国、生产国的进口货物,因某种原因(如歧视、报复、保护和经济方面的需要等,使用比正常税率较高的税率所征收的关税。在歧视关税中,使用较多的是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v反倾销税是指进口国海关对被认定构成出口倾销并对其国内相关工业构成损害的进口产品所征收的一种临时进口附加税。反补贴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接受任何津贴和补贴的外国商品在进口时所征收的附加关税。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优惠关税v优惠关税。即指一国对特定的受惠国给予优惠待遇,使用比普通税率较低的优惠税率。具体形式有:互惠关税、特惠关税、普惠关税、最惠国待遇。v互惠关税是两国间相互给予对方比其他国家优惠的税率的一种协定关税。其目的在于发展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税,促进双方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v特惠关税是对有特殊关系的国家,单方面或相互间按协定采用特别低的进口税率,甚至免税的一种关税。其优惠程度高于互惠关税,但只限对有特殊关系的国家适用。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特惠税是按进口品的地理产地对某种商品所征的关税税率;适用于特惠税的国家征缴较少量的关税。历史上曾有过联邦特惠,或称帝国特惠,即不列颠王国对来自英联邦其他成员,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国的进口产品征收一个较低的关税税率。v目前,欧盟(EU)的特惠关税使得欧盟的任一成员国(如法国)从另一成员国(如意大利)进口的商品可以不必缴税。而这一商品若是从欧盟之外的其他国家进口的,则往往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关税,除非还有其他的特殊协议。优惠关税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优惠关税v普惠关税是经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货物普遍给予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普惠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斗争的结果,它对打破发达国家的关税壁垒,扩大发展中国家货物进入给惠国市场,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在实施中,普惠制遇到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设置的种种障碍和限制。v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对方的一种优惠待遇。它通常是国际贸易协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适用范围,最初限于关税的优惠,以后扩大到其他税收、配额、航运、港口使用、仓储、输出等许多方面,但关税仍是主要的。我国对外贸易条约或协定中,也规定有最惠国待遇条款,以利于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贸易往来,促进双方经济发展,以及避免歧视待遇。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2、非关税壁垒v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NTB)近年来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越来越成为干预贸易的主要手段。v经济学家们已指出,尽管在过去的35年中,经过多边关税谈判,关税壁垒得到了极大的削减,但这一积极成果又在很大的程度上被非关税壁垒的广泛运用所抵消。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 2.1进口配额v进口配额进口配额(import quota)与进口关税不同,它对进口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进口配额是对进口数量而非价格直接做出限制。v进口配额规定了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是一年,只有一定数量的产品才能获准进入一国市场。它与进口关税迥然有别,后者规定了一定数额或一定百分比的税收,但在该税率下能进口多少数量的产品由市场来决定。v绝对配额(Absolute Quotas)与关税配额(Tariff Quotas)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2.2“自动”出口限制v在进口配额之外,还出现了自动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VER),或称自动限制协议自动限制协议(“voluntary ”restraint agreement,VRA)。v这最初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一个大力推崇自由贸易的进口国家并不愿意实行如进口配额这样直接的贸易限制,因为这意味着从立法上背离了自由贸易的原则。相反地,它或许会选择同国外供应商通过谈判达成管理性协议的方式,使其答应“自动”限制送往进口国的出口商品的数量。v出口商“同意”这么做的诱因或许是,若自动出口限制未被他们接受,那他们将可能面临被施加进口配额的威胁。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2.3外汇管制v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控制商品进口、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v(1)数量性外汇管制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的数量直接进行限制v(2)成本性外汇管制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实行复汇率制度,利用外汇买卖成本的差异间接影响不同商品的出口。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2.4其他管制v进口许可证制。规定进口商品必须领取许可证。v进出口的国家垄断。国家规定对某些商品的进出口规定由国家政府机构直接经营,或者将垄断权直接交给某个垄断组织经营。v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国家政府采购时优先购买国内产品。v最低限价。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限价。v进口押金制。在进口商品时,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和规定的时间在银行无息存放一定现金。v技术性壁垒。进口国以维护本国案例和消费者健康为由,规定繁杂苛刻的技术和卫生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卫生标准和包装规定。v海关估价和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3、调整出口的政策手段v出口信贷卖方信贷(Supplier Credit):出口方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提供贷款。买方信贷(Buyer Credit):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厂商或进口方提高的贷款。v出口补贴直接补贴间接补贴红灯、黄灯、绿灯补贴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4、贸易政策工具效应分析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三、企业面对政府干预的基本策略v1、关税壁垒的应对策略v2、应对非关税壁垒的思路v3、出口鼓励政策的应对策略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四、国际投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1.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1.1垄断优势理论v60年代初 海默(Stephen H Hymer) 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v所谓不完全竞争,是指由于规模经济、技术垄断、商标及产品差别等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v寡占是不完全竞争的主要形式。v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存在,美国企业在海外生产中才能拥有和维持各种垄断优势,取得高于当地企业的垄断利润。这些优势是美国企业独有的,不同于生产区位的优势。v美国企业拥有的垄断优势,构成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垄断优势的来源v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各种垄断优势:技术优势工业组织优势管理资源优势易于得到廉价资本和投资多元化优势易于得到特殊原材料的优势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v海默与金德尔伯格的垄断优势理论为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60年代与70年代初期,西方学者主要是沿着海默等人的传统,进一步补充发展垄断优势理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约翰逊的核心资产论v“知识的转移是直接投资过程的关键。”v知识包括技术、诀窍、管理与组织技能、销售技能等一切无形资产在内。v垄断优势来自企业对知识资产使用的控制。v约翰逊认为,知识资产的特点是,它的生产成本很高,但通过直接投资利用这些资产的边际成本却很低,甚至等于零。v这是因为企业在过去获得这些资产时已经支付了成本,这笔成本对企业来说已是沉入成本(Sunk Cost)。v而且知识资产的供给富有弹性,可以在若干地点同时使用。v由于知识资产的这些特点,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就拥有优势,子公司可以花费很低的成本就可利用总公司的知识资产,而当地企业获取同类知识资产需要付出全部成本。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凯夫斯的产品特异论v凯夫斯(R. E. Caves)强调跨国公司拥有的使产品发生差别的能力。v为了扩大销路,适应不同层次和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各种偏好,跨国公司可以利用技术优势使其产品发生实物形态的差异,如质量、包装及外形等;也可通过销售技能使产品在消费者心理上发生差别,如商标、品牌等。v通过使本公司与其它公司的产品有所区别,公司便可获得对产品的价格和销售额的一定控制。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尼克博克的寡占反应论v尼克博克(Frederick T. Knickerbocker)指出:战后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由寡占行业少数几家寡头公司进行的,它们的投资又大都在同一时期成批发生。v尼克博克将对外直接投资区分为“进攻性投资”与“防御性投资”。在国外市场建立第一家子公司的寡头公司的投资是进攻性投资;同一行业其它寡头成员追随率先公司也在该地投资建立子公司,是防御性投资。v尼克博克认为,决定这两类投资的因素是各不相同的,进攻性投资的动因可由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解释,而防御性投资则是由寡占反应行为决定的。v寡占反应即指这种行为,其目的在于抵销竞争对手首先采取行动所得到的好处,避免对方的行动给自己带来的风险,保持彼此之间的力量均衡。当国内同一寡占行业的竞争对手率先在某国外市场进行直接投资时,其它寡头企业就会面临严重风险。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1.2产品周期理论v60年代中期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R.弗农(Raymond Vernon) 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v用产品生命周期的变更来解释美国企业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时机和区位选择。v产品周期是产品市场运动的普遍现象。v产品周期可分为产品创新、成熟与标准化三个阶段。v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在产品周期运动中,由于生产条件和竞争条件变动而做出的决策。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1)产品创新阶段v在产品创新阶段,生产一般都集中在国内。v这时产品尚未标准化,产品需要不断改进设计以适应消费者的要求与偏好。v产品所需的生产要素投入和加工工艺及规格的变化也很大,企业需要同材料供应厂家,甚至同竞争者保持迅速和有效的联系,以便迅速了解市场动态。v此时企业的产品差别程度较高,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产品垄断。v新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生产成本对企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不大,企业主要利用产品差别等手段竞争,或力图垄断技术与产品生产来占领市场。v其它发达国家如西欧国家由于经济结构与消费结构大致相同,对这种产品也有需求,美国企业主要通过出口来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2)成熟阶段v在产品成熟阶段,随着国内外需求的增加,产品样式开始稳定,产品逐渐标准化。v消费品对价格的敏感度增加,产品的需求弹性增加。同时,由于新产品的种类和样式日益增多,产品的交叉需求弹性也增加了。v产品与技术的稳定使企业愿意进行长期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大批量生产,以降低产品价格,扩大市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v随着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稳定,仿制品出现并且不断增多,创新产品的企业的技术垄断地位及寡占市场结构被削弱,价格竞争占了主导地位,生产成本成为企业考虑的首要因素。v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时,企业将日益重视国外市场,这时企业就会考虑对外直接投资。v对美国对西欧国家的直接投资的研究得出。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3)标准化阶段v在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的生产技术、规模及式样等都已完全标准化。v企业的寡占优势已不复存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基础是价格与成本。这时企业最关心的是寻找成本低的产品生产区位。于是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便成为跨国公司选择的最佳生产区位。v弗农认为,那些生产过程需要大量劳动投入,对外部条件依赖较小,产品需求弹性高的标准化产品最有可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v弗农的理论解释了战后美国企业在西欧大量投资的动机。v在弗农看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产品出口方式的替代,是企业由于技术垄断地位被削弱,国内外竞争条件变化时采取的防御性行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及垄断视为伴随产品周期的动态变化过程,分析了技术优势变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v在分析方法上,弗农把美国宏观经济结构的特征与美国企业创新方向联系起来,说明了美国企业技术优势的特征及海外生产的动机与区位分布格局。v弗农还力图将贸易理论与直接投资理论统一起来。这些对以后的理论,特别是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有很大的影响。v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及产品生产转移方式和产品周期理论所假定的方式不尽相同,因此这种理论难以解释跨国公司的行为。v而且,产品周期理论主要解释美国制造业企业的直接投资,而企业在国外原材料产地的投资以及非出口替代的投资与产品周期并无关系,该理论显然不能对这类投资做出合理解释。评价: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1.3内部化理论v1976年 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利(P. J. Buckley)、卡森(M. Casson) 跨国公司的未来 v国际分工为什么不通过世界市场,而是通过跨国公司内部来进行呢?v内部化理论从此出发,研究了世界市场的不完全性以及跨国公司的性质,并由此解释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及决定因素,其中市场不完全性及企业的性质是内部化理论的核心内容。v内部化理论仍然以市场不完全做为关键性假设,并对这个概念重新做出解释,以建立新的理论体系。v在巴克利等人的内部化理论中,市场不完全并非规模经济,寡占或关税壁垒等,而是指由于某些市场失效(market failure),以及由于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增加。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这个解释实际上是沿用了美国学者科斯(R. H. Coase)的观点。v科斯在他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曾经指出,由于市场失效等市场不完全,导致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通过组织形式,组织内部交易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v内部化理论认为,战后科技进步使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容与范围发生变化,企业日益重视研究与开发、销售、劳动力培训与金融资产管理等。所有这些经营活动都相互依赖,中间产品的流动是连接这些活动的纽带。v企业协调其经营活动需要一整套中间产品市场,但某些中间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的,包括专利、商标、管理技能、市场信息等。这使得企业不能利用外部市场来有效地协调其经营活动。v因此,企业必须对外部市场不完全实行内部化。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1.4边际产业扩张论v1977年 日本学者小岛清 对外直接投资论v小岛清认为,海默和弗农将对外直接投资视为寡头垄断企业发展和扩张的必然结果,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外扩张使寡头垄断体制得以生存、巩固和扩大,这种解释符合美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v在70年代期间,在研究了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后,提出了他对对外直接投资的解释。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三个基本命题v小岛清的分析包含三个基本命题: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的劳动与资本要素可以用劳动与经营资源(managerial resources)来代替。2比较利润率的差异与比较成本的差异有关。凡是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行业,其比较利润率较高,这称之为比较成本与比较利润率对应原理。3与日本型对外直接投资不同,美国型对外直接投资把经营资源人为地作为一种特殊生产要素,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寡头垄断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小岛清理论”的核心v小岛清曾总结了他的理论的基本内容,按他的话来说,“小岛理论”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亦可称为边际产业依次进行。v小岛清认为,国际贸易是按既定的比较成本进行的,而对外直接投资由于按照从趋于比较劣势行业开始投资的原则,因此可以扩大两国的比较成本差距,创造出新的比较成本格局。因此,他的理论将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建立在共同的综合的理论基础之上。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投资类型v小岛清根据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自然资源导向型,促进制造品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垂直专业化分工。2劳动力导向型。其目的在于建立向本国及第三国出口的生产基地,而不是对东道国实施进口替代。3市场导向型。一类是由东道国贸易壁垒引起的,另一类是寡头垄断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4生产与销售国际化型。这类对外直接投资是由大型跨国公司的水平或垂直一体化实施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1.5国际生产折衷理论v1977年 英国里丁大学教授邓宁 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v自1976年以来,邓宁写了一系列论文阐述他的折衷理论,这些论文后来汇集在邓宁编辑的论文集国际生产与多国企业。自60年代以来,国际生产理论主要沿着四个方向发展:一是以垄断优势理论为代表的产业组织理论;二是将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结合,说明其相互影响的理论;三是以区位理论为基础,研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理论;四是以中间市场不完全为出发点对跨国公司行为进行研究,即内部化理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吸收了上述三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区位理论解释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生产的能力和意愿,解释它们在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或许可证安排中选择直接投资的原因。v邓宁把跨国公司拥有的优势分为三种特定的优势,以系统说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条件: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1)所有权优势v邓宁认为,所有权优势是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生产的基础。所有权优势是跨国公司拥有的各种资产及其所有权形成的优势,可分为两类:(1)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和许可证贸易等均可给企业带来收益的所有权优势,如技术专利权、商标和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2)只有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所有权优势,如规模经济、多样化经营以及对产品市场或原料市场的垄断等有形优势。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2)内部化优势v内部化优势是跨国企业将其资源加以内部使用所带来的优势。v企业使其优势内部化的动机是避免世界资源配置的外部市场不完全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保持和利用企业技术创新的垄断地位。v市场不完全可分为结构性的与知识性的。结构性市场不完全是指竞争壁垒,高交易成本等。知识性市场不完全是指获得生产与销售信息很困难,或成本很高等。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3)区位优势v区位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上所拥有的特定优势:直接区位优势间接区位优势v区位优势取决于:要素投入和市场的地理分布状况、各国的生产要素成本的质量,运输成本与通讯成本、基础设施、政府干预与调节措施的范围和程度、各国的金融状况和金融制度、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类型的差异程度,以及由于经济条件不同形成的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物质和经济距离或由于历史、文化、语言、风俗、偏好、商业惯例等形成的心理距离等。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邓宁还利用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与区位优势的不同组合来说明跨国公司在出口、对外直接投资与许可证安排三种方式之间选择的根据:所有权优势是跨国公司从事国外经济活动的先决条件,若企业对其技术优势等实行内部化有利可得,同时国外区位优势有较大吸引力时,企业将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若国外区位优势吸引力不大时,企业将选择出口方式;当企业不须对其优势实行内部化,同时国外区位因素又无吸引力时,企业将选择许可证安排方式。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投资发展水平理论v邓宁研究了67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输出与输入的流量。v他发现,当人均GNP达到一定水平后,就与直接投资的输出与输入有关,他把这种关系称为投资发展周期。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他依据人均GNP把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是人均GNP400美元以下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直接投资输出和输入都很小;第二阶段的是人均GNP4001500美元之间的国家,这些国家直接投资输入上升,但输出很少,因此净输入额较大;第三阶段的国家是人均GNP20004000美元之间的国家,直接投资输出上升,其速度可能超过输入,因此净输入额减少,这类国家多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第四阶段的是人均GNP超过5000美元之间的国家,直接投资净输出是正值,而且不断增加,这类国家全是发达国家,共中以美国为首。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投资与发展周期只是总的趋向,各国的具体情况可能不一致,如有些人均GNP处于同一阶段的国家,直接投资输出、输入的流量并不相同。英国和新西兰的人均GNP大致相同,但英国直接投资的净输出很大,而新西兰却有大量的直接投资净输人,这些不一致反映了这些国家经济结构的差异。v工业国和新兴工业国一般都有较高的直接投资输出,较低的直接投资输入,而资源丰裕的国家一般说来直接投资输入较大,输出较小,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与区位优势是不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1.6跨国公司战略管理理论v20世纪90年代 迈克尔.波特v所谓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是指围绕全球长期目标,在世界范围内统一协调公司的内外部资源,安排投资、生产、销售、服务和技术开发等活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v采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v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确定并开拓价值链的各种活动和联系的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通过对各项资源的跨国界配置、协调和管理,实现采购一体化、生产一体化、研发一体化、营销一体化、财务一体化,真正实现专业化生产,充分发挥资源的协同效应,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2.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v2.1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和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1983年 美国学者刘易斯威尔斯 第三世界跨国企业英国经济学家拉奥 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v2.2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优势v2.3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2.1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优势v(1)小规模技术优势。刘易斯认为,由于低收入国家市场容量有限,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在此获得规模收益,而许多发展中国家企业正是开发了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灵活的、适合小批量生产的技术而获得竞争优势,并得以在低价位销售。v(2)技术本地化优势。拉奥(Sanjaya Lall)认为,发展中国家技术的本地化过程是与本国的要素价格和质量相联系的,其产品也适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所创新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效益,能够满足中低档次的消费需求。上述条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技术发展中通过内在的创新活动,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特有优势。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2.2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v一是保护出口市场。威尔斯根据对亚洲、南美洲多个国家的调查研究表明,由于关税、配额等贸易壁垒重重,出口不是长久的国际经营方式,正是由于资本输出才使它们的大多数市场得到保护。v二是谋求低成本。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也在寻求工资比本国水平更低的劳动力,以对付其他各国的出口竞争;还有一些投资投在第三国,目的是为了节约运输成本。v三是寻求廉价原材料。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原料开发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3.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v一、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资源转移效应增加就业效应国际收支效应产业结构调整效应v二、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对竞争的不利影响对国际收支的不利影响对环境的不利影响v三、对母国的有利影响国际收支项目就业反向的资源转移效应v四、对母国的不利影响国际收支的不利影响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4.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4.1国际企业采用直接投资的动因v1、小岛清认为有三种:自然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生产要素导向型。v2、邓宁将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划分为五种要素:市场因素、贸易壁垒、成本因素、投资气候及总体条件。其中市场因素中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是最重要的变量。并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型,即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效率导向型和战略资产导向型。v3、美国学者凯利对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动机进行调查显示,有增进利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份额等动机,特定性动机有克服贸易壁垒、获利规模经济等。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4.1国际企业采用直接投资的动因v综合来看,国际企业采用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以下几种动因:v(1)资源导向型v(2)市场导向型v(3)效率导向型v(4)分散风险型v(5)追求优惠政策型v(6)追随顾客型v(7)高新技术开发型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4.2独资与合资v采用独资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有三个明显的优点:(1)当企业的竞争优势以技术为基础时,独资子公司可以降低对技术失去控制的风险;(2)母公司可以根据其全球战略严密地控制子公司在各国的战略调整;(3)当企业试图实现区位经济和经验曲线经济时,独资的方式更加适合。v然而,独资子公司也有不利的方面:(1)独资子公司的投资费用由本企业独家承担,财务上有较大的压力;(2)独资子公司常被东道国或当地社会视为外国企业,易遭排斥,面临的国家风险较大;(3)由于对东道国的各种环境不熟悉,在争取东道国理解与合作,处理与东道国各方面的纠纷时常常比较困难;(4)某些东道国对独资子公司与合资子公司实行差别待遇,往往对独资子公司只给予较少的优惠,而限制却比较多。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4.2独资与合资v合资子公司有三个方面的优势:(1)企业可以通过当地合作伙伴来增进对东道国竞争状态、文化、经济体制等的了解;(2)当打开外国市场的成本与风险较高时,企业可以与当地合作伙伴分摊这些成本和风险;(3)如果当地合作伙伴在技术、管理、产品等方面有优势的话,通过合资经营,本企业可以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技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但合资也有不利方面:(1)合资子公司可能使对技术的控制权落到当地合作伙伴手中。(2)合资子公司使企业无法获得经验曲线和区位经济;(3)当企业的经营目标发生变化时,或者合资双方在企业的战略上有不同的看法时,会使双方在争夺控制权上发生冲突。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4.3合资与独资的选择v考虑的因素:国际企业自身的条件和东道国的环境v如果本企业在技术、管理、产品、市场营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则宜选择独资子公司。一方面,企业有能力和资源把子公司经营好,另一方面,独资子公司的形式也有利于企业对这些独有资源的控制和垄断。v其次,在于国际企业对子公司的重要性和地位的认识。v再次,要注意国际企业领导人的个人仁义君子与企业的传统做法。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v从东道国的角度来看,首先,应清楚在法律和政策上对外资设立子公司的形式有无规定。v其次,当地是否有合适的合作伙伴,它能否提供本企业所缺少的在当地开展经营活动所需的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