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9690760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考点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1. 通假字明日徐公来,孰视之_通_,意思为:_孰 熟 仔细 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长,指身高照,看 第二天 偏爱 土地方圆 国君身边的近臣 指责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谏 穿戴 认为美 当面 使听到 通“熟”,仔细 谁,哪一个 如 好像 上等 下级向上级传达 下等 下达 早晨 公开场合 朝见 接受 光艳美丽 第二天 因受蒙蔽而不明 过错 间或、偶尔 满一年 6. 重点句子翻译(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 (3)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忌不信自”。)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 (4)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自己)比徐公差远了。 (5)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7)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9)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10)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皆于齐朝”)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二、文意理解与探究1. 用常情常理衡量,文中齐王纳谏令下达之后的叙述,有夸大事实之处,请找出两处。(用原文回答)要点:门庭若市;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答出两点即可)2.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宫廷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 3. 邹忌在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4. 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 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齐国有邹忌这样敢于并善于劝谏君主的忠臣;齐威王能够接受和采纳群臣的劝说和意见。5. 简略说说本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由于齐威王敢于纳谏,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大治,民众对齐威王治国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意见越来越少。 6. 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结合短文内容,做简要分析。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来说明君主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7. 选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写燕、赵、韩、魏四国前来朝拜,从侧面衬托出齐王纳谏成果之大,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8. 结合实际,谈谈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用语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强化训练 (二)齐威王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阿:古地名。辟:开垦。鄄(jun):古地名。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饰诈:掩饰,欺诈。土地方圆(土地纵横) 受蒙蔽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到上等奖赏。3. 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从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解析】邹忌由妻、妾、客“皆以美于徐公”,受到蒙蔽联想到“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大王受到的蒙蔽更大。由小及大,由家事上升到国事,委婉劝谏。 4. 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有善于进谏的谋臣。齐威王虚心纳谏。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齐威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解析】从邹忌谏言和齐威王纳谏可得出前两点;理解了语段(二)的内容,即可得出后两点。偏爱 实在、确实 担任 离开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关键词“时时”“间进”) 3. 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齐国有邹忌这样敢于并善于劝谏君王的忠臣;齐威王能够接受并采纳群臣的劝谏和意见。4. 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D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注意关键词“期年”“虽”的准确翻译)3. 语段(一)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写燕、赵、韩、魏四国来朝拜,侧面衬托出齐王纳谏的成效之大,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 4. 语段(一)中的邹忌和语段(二)中的孟子都运用了什么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类比手法;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让齐威王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孟子把用刀杀人(或“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3段(二)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至其日之夜,赵氏将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选自淮南子)【注释】智伯:晋国的大夫。本文的背景是智伯向韩、魏、赵三家索要土地,只有赵不给,于是智伯联合韩、魏进攻赵。智伯失败后,韩、魏、赵三家分晋。襄子:赵襄子,赵家的首领。 同情:同样的情况、处境。 A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3. 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4. 说说这两篇文章的主人公在说服别人方面有何不同之处。邹忌说服齐威王是设喻说理,委婉劝说,而张孟谈说服韩、魏二君是直陈利害,直接说理。【解析】此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两文都是说服别人,【甲】文中邹忌是委婉说服,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然后类比出齐威王所处的环境。【乙】文张孟谈直接点明了韩、魏所处的境地,直陈利害,说服韩、魏帮助赵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