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上传人:wdg****89 文档编号:78833568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个幽灵,后现代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当法国的世界报于1981年模仿共产党宣言首句句式向其晨报读者宣布这一消息时,也许并未料到这个“幽灵蔓延得如此迅速,从欧洲大陆到美洲大陆到亚洲大陆,从二十世纪70年代一直持续到90年代。通常认为,其思想先驱向前追溯到尼采、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18971962、海德格尔,甚至马克思;其风云人物那么包括利奥塔Jean-Francois Lyotard、德鲁兹Gilles Deleuze,19251996、拉康、博德里亚Baudrillard、莱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19061995、福柯、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19141994、德里达、罗蒂Richard Rorty,1931等人但这些人自己罕有标榜自己为“后现代的,这个也只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者或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者“杜撰出来的。通常认为上的这些思想家强调否认性、非中心化、破碎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以及多元性,建立起以“反、“后和“非为字头的“主义:“反根底主义、“后人道主义、“后构造主义、“后现代解释学、“后哲学文化、“非理性主义、“视角主义、“认识论的无政府主义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顾名思义,也许是在现代主义modernism之后的思潮,也许是对现代主义的破坏、反动或超越,也许本身就是一种异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写作风格,甚至不过是绝望的呐喊。现代主义的发端可以追溯到笛卡尔哲学和近代科学的产生。这种现代主义的世界观认为:人是自然的解释者培根;或人是宇宙的观察者伽利略,人们可以通过科学改造和控制世界,主体自我能自己证明自己,自己肯定自己。现代主义哲学试图成为“科学的,它诉诣于一种准确的方法,而不是权威。现代主义在康德那里取得了一种新的形式:它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与洛克和休谟的经历主义结合起来。这样哲学中的现代主义便具有了超验的和经历的两个方面。超验的方面通过理性的工具提供经历多样性的统一,“我思确立知觉的限度。伴随这种主观与客观的协作同一,现代主义哲学的根底被结实地奠定了。在此根底上,现代主义哲学家形成了一种主体性的观念,该观念不仅是逃避的场所,而且也是所有知识的条件。笛卡尔、黑格尔和胡塞尔尽管处在不同的时代,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流派,但在以主体性概念为根底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也正是主体性概念使关于意识的理论成为可能。因此他们的哲学都属于现代主义哲学。简言之,现代主义的特征是对根底、权威、统一的迷恋;视主体性为根底和中心;坚持一种抽象的事物观。1而对这一切的质疑便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探求绝对真理的惟一的哲学已不复存在,只存在着各种形态的哲学;真理也不复存在,存在的只是话语discourses、解释、言谈、思考、写作和传播;“中心不再存在,只有飞速扩展的边缘;没有纵览一切、总括一切的视角,没有“上帝之眼Gods-eye view,有的只是无限多的不可通约inmensurable的解释。或许对许多后现代主义者来说,惟一*的思想态度,是强烈的彻底的疑心主义。因此,后现代主义不可能是“哲学,哲学在后现代思潮中已经死亡了。后现代主义是一只口袋,里面盛满了对传统哲学主X的反对、控诉、戏谑和挖苦。它根本上是否认性的,它欢呼哲学的终结,但并不致力于新的创造;它抛弃了以往哲学的信心和雄心,但大多数后现代主义者也并不是那么谦恭。后现代主义眼中的世界也许是到处弥漫着碎片的世界:文化的碎片,意义的碎片,政治、伦理的、正义的碎片,而最根本的那么是自我的碎片,或者自我的消失。什么“我思故我在,即使“我们存在也是痴人说梦。自我不过是一个虚构,虚构出来让我们相信能够稳定地支撑着我们的生活的东西。但无论如何,后现代主义实际上是西方传统的延续,它赖以生存的土壤正是博大精深的西方思想。它广泛探讨的主题在整个西方传统中也同样是或隐或显的问题疑心论;多元论;强调风格、讽谑;拒斥教条主义;疑心“真理、“存在等抽象概念;尊重甚至迷恋其他思想传统或文化;等等。当然,它对传统哲学的反思可谓深入而广泛,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智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批判也入木三分。但这种反思和批判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游牧民族和定居民族、游击队和正规军的斗争始终贯穿着整个西方的思想史。在后现代主义者安享巨大的智力优越感,傲视前贤,睥睨天下的同时,他们应当为人类思想的持续摸索前行照亮道路。如果他们丧失了这种功能,那么很快就会堙没在浩瀚的思想长河之中,每个人都只是5分钟的明星而已。西方哲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曲折历程,时至今日,已经是一笔巨大的思想财富。西方哲人对智慧的探求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如群峰竞秀,高山仰止。思想危机常常伴随着社会生活的沧桑巨变,但每一次危机降临之时,也是重大的哲学创造爆发的契机。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对西方哲学传统的解构也同样蕴育着未来哲学的转型。关键的问题在于,哲学应当始终铭记它原始而有深邃的涵义:爱智慧。而哲学所爱的智慧、对智慧的爱既有理论上的,也有实践上的,既发端于对宇宙的好奇,又着眼于人类安身立命的要旨。哲学应当关注时代,历史现实永远是哲学创造力的源泉。作为爱智慧的哲学是在对现时代的思想危机、社会危机的关心中彰显出它爱智慧的品性的。当哲学不再是“科学之科学,被褫夺了“科学的女王的宝座之后,它原始而终极的关心反而愈加显露出来。哲学不是哲学王的事业,它是真正平民化的;哲学不能扮演被假冒的上帝的角色,它始终是此岸生活和有限生命的关心者。哲学家也不能再扮演没有音乐才能的音乐家,也不能再效法不赚钱的律师,甚至也不能把自己仅仅局限于专业人员的角色,而要在一个沧桑巨变的时代,恢复爱智慧的本色,回应时代的种种难题、困境和危机。这不仅仅是西方哲学所应承担的重任,也是其他任何文明的哲学思想必须面对的。后现代主义研究综述作 者:吕川(*政治学院哲学经济系 *近年来,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理论思潮愈来愈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理论界就后现代主义的界定、存在形态、理论特征与当代西方哲学走向的关系,以及对中国文化建立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现将这些研究作一综述。一、后现代主义的界定学术界普遍把后现代主义当作一种包括后现代艺术、社会学、哲学在内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但由于对“后的理解产生了分歧,主要又存在以下几种观点:1.从时间角度来理解。一局部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继续与开展。如意大利学者蒙加蒂尼就说,“后现代性仅仅是现代性的一局部。2.从字义角度来理解。一局部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就是反现代主义。它不具有时代意义,只要思维方式上符合后现代的标准,哪怕产生时间较早也可当作是后现代主义。3.从综合角度来理解。绝大局部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既需要一种历史的,又需要一种理论的界定。它包括连续性、问题性、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相辅相成。从这个角度出发,又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指19世纪5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传统哲学为特征的思潮。它们批判了各种类型的近代哲学,实现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另一种观点那么认为,后哲学主义是指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在欧洲,以德里达、福柯、马尔特等为代表的后构造主义者企图由批判早期构造主义的一些根本观念出发来消解和否认整个传统西方体系哲学的根本观念;在美国,奎因、罗蒂等哲学家企图通过重新构建实用主义来批判、超越近现代西方哲学。他们既否认笛卡耳以来的西方哲学,又否认尼采以来的现代哲学。正是60年代兴起的后构造主义和新实用主义标志着后现代主义的建构。二、后现代主义的功用及存在形态在后现代主义的功用问题上,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专讲“摧毁和“否认。它的功用就是消解我们的理论和摧毁现代文明套在我们身上的枷锁。在生活中,他们反对男权主义,反对种族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反对父权制,反对经济主义等现代文明的“毒瘤;在理论上,他们贬低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企图消除人们对现代理论的依靠。另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不仅具有摧毁、解构和否认性的一面,而且蕴含着积极、肯定、建构性的内涵。后现代主义不同于否认主义。其否认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辩证的否认,它反对任何假定的“大前提、“绝对的根底、“唯一的中心、“单一的视角,目的是为了解放思想,拓宽视野,为人们争取自由。这种建立性功用表现在:第一,倡导创造性。通过创造性活动,建构更合理的世界。第二,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从多个方面考虑问题,重构世界的多样性。第三,倡导对世界的关爱,强调个人与他人内在的,本质的,构成性的关系。倡导对过去和未来的关心,重新建构起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和整个世界的形象。第四,走向生活。主X建立关于生活世界的生命哲学,真正关心人,教化人。从对后现代主义功用的不同理解出发,学术界又将其存在形态划分为三种:1.激进的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是福柯、德里达、利奥塔、费耶阿本德等。其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否认性。侧重于对旧事物的摧毁,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因而带有否认主义、虚无主义、疑心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色彩。2.建立性的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是罗蒂、霍伊、格里芬等。其最大的特征在于建立性。面对现代主义的危机,他们既不是“袖手旁观,更不是一味地否认,而是侧重于积极寻求解决方法,重新建构世界的“蓝图,重新建构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因而他们的哲学摆脱了否认主义的困境,带有更强的建立性、积极性和乐观性。3.庸俗的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是杰姆逊。其根本出发点是对前两种形态的简单化理解。主要具有四种特征:1坚持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二元对立。2抽掉后现代主义的底蕴,仅抓住其某些外表特征,以偏盖全,视其为本质。3视后现代的策略为目的。4用单一的原因解释后现代的产生及其理论内容。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根据后现代主义的不同形态,其理论特征也有所不同。但学术界认为无论哪一种后现代主义,都具有以下特征:1.反根底主义。所谓根底主义就是泛指一切认为人类知识和文化都必须有某种可靠的理论根底的学说。这种根底是由一些不证自明,具有终极真理意义的观念或概念构成。后现代主义的反根底主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反形而上学。他们认为现代哲学反对前现代是用“理性取代了“信仰,用“人取代了“上帝,模式的多项发生了变化,但模式本身没有改变。因此要发动一场彻底的革命,消除“中心本身,而不是“中心者,以取消一种统治的哲学。另一方面,通过解构主义,摧毁哲学中对根底和理论框架的信念,打破哲学中的等级体系。如德里达等致力于对“逻各斯中心主义、“言语中心主义的解构,实现读者与作者的二元对话。因此,学者们又明确指出,后现代不是一种“主义。2.反主客二元论。所谓主客二元论就是指把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以及人与世界截然对立起来的一种观点。后现代主义主X通过发动一场思维方式上的巨大变革来消除主客体的别离,改造由二元论带来的现实世界中价值与事实,伦理与实际需要的别离,并取消二元模式中主体的中心地位。如后构造主义对语音中心论或逻辑中心主义的批判,实质上是否认实体的自在性和观念对客体反映的自明性,从根本上取消二元思维模式。又如新实用主义直接阐发了生活实践的非二元性,放弃内在与外在、心与物的二元论区分。3.反总体性。所谓总体性就是将一切事物的变化都归为同一性,吞噬个体性,只成认统一化、总体化、极权化的理论模式。后现代主义高扬事物变化的多样性、差异性、零散性、特殊性和多元性,主X用知识形式的多样性去超越统一现代哲学。同时后现代哲学抛弃了总体性的观念,使自己陷于某一社会的片断,强调社会领域分化的多元性而不是寻求社会的开端与终结,更不是寻求整个社会历史的规律性和一致性。如勒维纳主X用他律哲学来反对总体性哲学。此外,根据不同存在形态,局部学者提出激进的后现代主义还具有反人道主义、反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关注语言、取消真理等特征;而建立性后现代主义主X有机整体论,具有反机械复原论等特征。不过,无论哪一种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对现代主义的否认和批判。四、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西方哲学走向后现代主义、特别是后现代哲学的出现是否代表着西方哲学开展中的一种方向性转换?是否是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根本性超越?它终究能否表达西方哲学的当代走向呢?学术界在对后现代主义进展全面分析的根底上,持三种态度。第一种观点认为,尽管现代哲学不仅批判近代哲学,而且要求超现代哲学,但他们并未真正超越后者,自身仍然包含着种种矛盾,不能完全适应对西方哲学开展进展新的变更的要求,也不能真正表达西方哲学的当代走向。论者指出,后现代主义能否表达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走向呢?既要看西方哲学在当代的开展需要什么样的变更,也要看后现代主义能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适应这种变更的需要。前者涉及如何估计西方哲学在当代的开展状况和趋势,后者涉及如何估价后现代主义在当代西方哲学开展中可能发生的作用。后现代主义看到现代哲学的种种弊端,从各个方面揭露了现代哲学的矛盾。但是在超越现代西方哲学过程中,后现代主义消解了哲学的本来意义,也就使哲学变成某种非哲学的东西,如罗蒂的后哲学文化,德里达的诗化哲学等。而在方法论问题上,后现代主义以语言游戏说和解构法开展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如利奥塔热衷于模糊性和差异性,论证了科学研究中语言游戏的不确定性、相对性。从根本上说,后现代主义不能解决现代哲学的危机,不能带着西方哲学走出困境,更不能表达西方哲学的当代走向。第二种观点,认为后现代哲学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未来西方哲学的开展趋势,但它不可能完全实现西方哲学的转向。论者指出,后现代哲学瓦解了现代哲学,从根本上推翻了现代哲学在本体论、认识论,以及哲学的作用等方面的一系列观点。如后现代批判了言谈中心论,理性中心论,否认了以存在为中心的形而上学和现代认识论的镜相说。同时他们连哲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也否认了。但是,后现代哲学并没有超越哲学,它不能摆脱古老的哲学问题,只不过它对这些问题的答复不同于过去的哲学而已。西方哲学照样要继续开展。后现代哲学只是其中的一种思潮,并且在西方的势头已经减弱,它不可能完全代表西方哲学的走向。不过,后现代哲学中透露出:哲学的开展不应回到现代哲学的老路,在这个意义上表达和预测了西方哲学未来开展的趋势。第三种观点认为后现代哲学确实实现了哲学的转向,表达了当代西方思想的走向。论者提出,当人类在进入到科技高度兴旺的后工业社会,社会的生产构造、文化形态和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势必引起人类哲学思维方式的变化。哲学这种转向的特点是反普遍化、总体化、同一性,肯定多元性、多样性,非中心等。后现代哲学在批判现代主义哲学过程中,把它们提出来研究,并且予以特别的重视,这应该说是后现代哲学的理论奉献。后现代哲学抓住了现代哲学的要害,是对西方哲学开展的一次深刻的理论反省,是西方哲学企图跳出传统哲学的一次大胆尝试,显示出当代西方哲学开展的一种新转向。五、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的文化建立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流入中国,对我国的文化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在对待它时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学术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1.引进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对于我们现代化建立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入现代社会起到启蒙的作用。因此,主X对后现代主义采取一种引进的态度。2.拒斥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指出,后现代作为一种西方思潮,带有许多消极因素,如否认主义、虚无主义等,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化建立是极为有害的,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挑衅。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正处于由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之中,后现代主义超越了我们社会的开展阶段。盲目地引进它是不合时宜的,是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因此,引进后现代主义是未来的事,目前我们应对后现代主义持拒斥的态度。3.疑虑论。持疑虑论的学者认为,后现代思潮的到来不可防止,同时它所带来的各种严重问题也是很难防止。他们既看到后现代思潮对我们的冲击,又看到后现代主义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在应采取的态度上,他们主X把后现代主义当作一种学术研究的对象,其观点介于“引进论和“拒斥论之间。4.替代论。持替代论的学者提出,后现代主义由于自身的局限,不可能完全适应西方哲学开展进展新的变更的要求,因而它不能表达当代哲学的正确走向。对于我们来说,应该重新树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决信念,认识它在哲学上所实现的变革。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最鲜明地表达当代哲学的走向。所以,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代替后现代哲学,确立中国文化建立的主流。5.消融论。持消融论的学者指出,后现代主义虽然带有消极的色彩,但对它进展断源截流,拒绝引人,不是真正的方法。相反,应该加以正确认识与引导,才能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变形、消化和吸收,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有机成分。这种观点强调的是中国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的融合,用传统文化去改造和吸收后现代主义。6.超越论。持此观点的论者强调,后现代主义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在对待后现代主义的态度上,即不能盲目追随,也不能简单否认,而要在理论上进展深入的研究,全面把握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源,深刻认识西方文化危机的实质,制定正确的文化开展战略,超越后现代主义。【责任编辑】王小晴【参考文献】1法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社会科学文献1999年版。2美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中央编译1995年版。3邵建:后现代不是“主义,艺术广角1998年第3期。4王治河:后现代主义的建立性向度,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5王治河:论后现代主义的三种形式,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6X放桐: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7亦鸣:现代当代后现代,*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8冯俊: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5期。9欧阳谦: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观,哲学研究1997年第1期。10付文忠: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逼近与我们的文化策略选择,哲学动态1995年第5期。11栾栋、王岳川等:“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笔谈,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12启良、孟泽等: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化建立,*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社会科学动态. 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