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77682112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名词解释* 1、传播* 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相互了解和影响的过称;时时有传播,处处有传播。* 2、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3、最近发展区* 是指介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正处于形成状态的心理机能;* 4、先行组织者(P24)* 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要学的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以便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了解,这些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 5、信息的定义(P52)* 信息是指消息、情况和知识。(日常生活中)*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哲学上)。* 在信息论上,信息被定义为减少或消除一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论上)* 6、把关人(P114)* “把关人”(Gatekeeper)在教育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处理、加工与传递信息的传播者。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把关人就是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把关人控制着信息的流量、流向,影响着对信息的理解。* 7、教育传播环境(P138)* 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 8、编码: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发送的信号,这一过程我们称为“编码”;* 9、译码: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息意义则称为“译码”。10、教育传播模式:是再现教育传播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它是对教育传播现象的概括和简明表述,是对教育传播过程的各要素的构成方式与关系的简化形式,它反映了教育传播现象的主要的、本质的特征。* 11、课堂教学设计(补充)* 是运用系统方法,在全面考察课堂教学传播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方案,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2、自学传播(补充):自学就是学习者独立进行学习活动。* 填空题* 1、传播的类型* 传播一般可分为四大类: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 人的传播又可分为两类: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 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 2、传播的功能: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传播模式的功能:组合功能、启发功能、推断功能、测量功能;* 3、教育传播的基本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教育传播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一种传播活动。* (2)内容的严格规定性;教育传播的内容是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选定的。* (3)受者的特定性;教育传播有特定的对象,大学教材,不能作为中学的课本。* (4)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在教育传播中,教育者既可以用口语和姿态作媒体,又可以用板书、模型、幻灯、电视等作媒体;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传播,又可以是远距离的传播。* 1、有限效果论(20世纪40年代)传播的效果是大众传媒和种* 种社会和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1)布鲁姆 关于大众传媒对儿童和年轻人的影响的研究* 2)霍夫兰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采用电影和其他媒介* 进行新兵教育的效果研究* 3)拉扎斯菲尔德 关于大众传媒在美国总统竞选中的效果研究。* 4)克拉珀 于1960年出版的著作大众传播的效力被公认* 为是对大众传播媒体有限效果论的有代表性的总结。* 2、使用与满足论(20世纪初40年代)传播媒体的小够部分是* 由受众怎样使用媒体决定的使用媒体的需要是什么?* 布卢姆勒和卡茨概括了使用大众传播媒体的五大需要。* 3、创新推广理论(20世纪初50年代开始形成)* 罗杰斯 在他的著作创新推广中提出了一个新的“采用新事物的五阶段论”* 4、文化规范理论(20世纪初40年代)* 1)理论创造者梅尔文德弗勒* 2)乔治格伯纳 关于观看电视的研究给德弗勒的理论提供支持。* 4、强效果论(20世纪初70年代)大众传播媒体能产生强大的* 影响,但必须根据传播理论的原则去指导节目的整理和运用* 1)麦戈比和法夸尔 利用大众传播减少心脏病例的试验。* 2)德国传播学者 纽曼 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效力论* 中提出一个强效力论的模式。* 5、教育传播的四大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 6、教育传播系统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各种关系都有三种情况:* (1)关系的类型:是对抗关系还是和谐关系?* (2)关系的程度:亲密、一般或者疏远是程度上的差异。* (3)在不同的情景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也不同。* 教育者受教育者(师生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学媒体的关系(人机关系)、受教育者与教学信息的关系。 * 7、教育传播的演进:* 4个阶段:口语阶段、文字阶段、电子阶段、网络阶段; 3个阶段为:口语阶段、文字阶段、电子阶段;* 9、“士”字型知识结构:“士”字下面一横表示一般基础知识;上面一横表示专业基础知识,中间一竖表示专业知识。* 10、教育传播学的性质:是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 11、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1)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2)情境观察的引导者* (3)问题的设计者* (4)协作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辅导者;* 12、模式的表示* (1)语词的形式;(2)图解的形式;(3)数学的形式* 13、信息的本质: * (1)揭示了信息的普遍性。* (2)揭示了信息的重要性。* (3)揭示了信息对物质、能量的依赖性。* (4)揭示了信息对物质、能量的独立性。* (5)信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14、信息体:自然物信息体、机器信息体、 人类信息体。* 15、信息的四种形态:自然信息、机器信息 人类感知信息、人类思维信息.* 感知信息有两个层次:感觉信息、感知信息 。* 16、教育信息的特性:科学性、目的性、系统性、共享性、多样性。* 17、现代教育学之父(P69)索绪尔是近代最早对符号进行分类的学者,他将符号分成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18、语言特性:(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2)语言具有多层次的结构(3)语言是线性的* (4)语言的社会性* 19、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1)来自信源的干扰;(2)来自编码的干扰;(3)来自信道的干扰;(4)来自译码的干扰。* 20、戴尔经验之塔:(由下至上)* (1)做的经验:* 有直接目的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参与演戏 * (2)观察的经验:* 观摩示范 野外旅行 电视 电影 广播、录音照片、幻灯; (3)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 言语符号* 21、教师的性格特征:理智型教师、意志型教师、情感型教师、组织型教师。* 22、对教育传播影响较直接的环境因素:* 校园环境、教室环境、社会信息、人际关系、校园班风、电、* 光、声、色、空气、温度* 23、人际关系有三种(P141):协作学习、同沉同浮;竞争* 学习,你沉我浮;个别学习,沉浮无关。* 24、地球村是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鲁汉在1964年出版的* 著作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中首先提出这个概念;* 全球化是1969年布热津斯基在两代人之间的美国中正式提出来的。* 25教育传播媒体的功用:传递信息、存储信息、控制学习。* 26、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还可以分为实体系统和意识系统。* 27、课堂教学传播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三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播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传播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传播模式。* 28、远距离教育传播的类型主要有:印刷教育、广播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 29、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30、自学成功的两大要素:科学用脑和珍惜时间。* 31、非语言符号主要包括:* 动作性符号、音响符号、图像符号和目视符号。* 32、教育传播系统按涉及的范围划分有三种:* 学校传播系统、社会传播系统和家庭传播系统。* 简答题* 1、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 * 相同点:两者都是人的传播活动,都是以信息传递为核心。* 不同点:* (1)大众传播的目的,主要是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教* 育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2)大众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为主体的一般大众。教育传播* 的对象主要是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 (3)大众传播的传播者,主要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的编辑、记者* 和影视片的编制者。教育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 材编制者。* (4)大众传播主要是一种间接地传播,是传者通过媒体向广大公众* 进行传播。教育传播既可以是通过媒体的间接的传播,又可以是面对* 面的直接的传播。* (5)大众传播中的反馈过程,迂回缓慢,具有更多的单向传播的特* 点。教育传播能较快地收到反馈信息,具有更多的双向交流特点。* (6)大众传播中,信息的选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教育传播* 中,信息选择,有严格的规定性,要求高度的科学性。* 2、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的变革:* (1)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 从主要满足教育者需要走向主要满足学习者需要的教育传播价值观;* (2)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 教育传播系统的四大要素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教育者由把关人变成引导者;教育信息由模拟信息变成数字信息;教育媒体由单向交流媒体变成双向、多向交流媒体;受教育者由被动变成主动。* (3)教育传播方式的变革;* 教育传播方式由一对或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成多对多的网络传播方式。* 3、香农韦弗模式* 从信息源中选出准备传播出去的信息,然后,这一信息经过编* 码器转换为符号与信号,信号通过一定的信道传达出去。在接* 收端,接收到的信息之后,经过译码器转换成符号并解释为信* 息的意义,最后为信宿所接受利用。受传者收到信息之后,必* 然在生理、心理上产生反应,并通过各种形式给传播者反馈信* 息。另外,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有干扰信号,干扰信号可以影* 响到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等部分,这里为了简化,* 只集中表示对信道的干扰。* 4.画出并解释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5W”模式是: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 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s)* “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 递的任务。* “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 “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 “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 * “效果”,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 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是线性模式,即信息的流动是直线的、单向* 的。该模式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 程,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大创举,为后来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结构* 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5.教育传播模式的定义及构建原则:* 定义:是再现教育传播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1)科学性原则* 2)现实性原则* 3)简明性原则* 4)操作性原则* 5)创见性原则* 6 (简答)如何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畅通:* 1)让校园充满信息,是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畅通的* 首要条件,包括有来自实物、媒体网络等多种多样* 的信息。* 2)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教育信息化,对* 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 伍。*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教育传播通道是否畅通,作为接收端的学生,是否有能力去接收来自各种通道的信息也是一个关键要素。通过各种因素的配合,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的畅通,使学习者在最少的时间内去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取最佳的教育传播效果。* 7简答麦克鲁汉媒体观的内容,并加以评析* 1)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2)媒体就是信息。* 3)媒体冷、热之分* 4)媒体是导致社会变动的最强大动力。* 麦克鲁汉的媒体理论,有许多合理的成分,也有不足之处。* (1)他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媒体就是信息”的观点,被人们引用最多,影响甚大。他强调媒体本身的重要性,主张研究媒体时,把它与人的感官、心理了解起来考虑,把它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他的这些看法,对于我们研究和认识媒体是有积极意义的。* (2) 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过分强调了媒体的作用,把它看成是促进社会改变的决定力量。从而使自己走进了“技术决定论”者的队伍。他的“冷”、“热”媒体理论,也是缺乏科学性的。* 8、教师信息加工,主要做的三件事:* 1)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使之成为有用的。* 2)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使之成为有序的。* 3)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编码,使之成为易传的。* 9、(简答题)教师的素质要求:* 1)热爱教育传播事业。*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教师搞好教育传播工作的前提。热爱教育传播事业具体表现在热爱学生上* 2)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 渊博的知识包括:所教学科的知识、普通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传播科学的知识、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3)掌握教育传播技术* 教师所要掌握的教育传播技术主要是媒体传播教学法和教学设* 计、进行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的技术等。* 4)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主要表现在对人公平,正直,热诚,耐心,有责任感等* 10(简答题)学生的素质要求(未看)* 1)生理素质要求* 在接收信息方面,要求学生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及嗅觉等器官。* 2)心理素质要求,* 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广泛的兴趣爱好* 集中注意力* 具备良好的观察接受事物的能力* 积极的思维习惯* 3)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社会经验、基础知识、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4)思想品德要求* 树立正确是世界观、人生观;* 爱国主义情怀;* 遵纪守法;* 尊敬师长热爱同学。* 11(简答题)影响学生传播行为的因素:* 学生作为教育传播过程的受传者,其传播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 印象和制约。* (1)社会文化因素:* 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会影响学生的传播行为。* (2)知识因素:* 知识基础:学生要接受教师的传播内容,必须具备接受传播内* 容的必备知识基础。* 解码能力:对教育传播系统所使用的符号,学生如果解码能力不强,* 就很难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3)心理因素:* 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学生的传播行为有重要影响。首先是学习动机,学生只有保持一种持久的学习动机,才能有效地接受教育传播系统所传播的教育信息。其次要懂得感知、记忆和个人心理活动规律。* (4)其他因素:* 学生的健康状况、学生的学习能力。* 12 查理德.施穆克关于教学环境的观点及评析* (1)观点:* 理查德施穆克认为:“一种积极的教室环境是这样* 一种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共同得到大量潜移默* 化的影响,包括彼此之间以及与教室之间的影响;* 在那里,各种价值标准都是有助于开展学术工作* 的,也都是充分重视个别差异的;* 在那里,思想交流是公开的,而且是以同学间进行对话为特征的;* 在那里,人们都把共同工作与发展的进程本身看作* 是与学习密切相关的”。* 13(简答题)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原理: * 1)共同经验原理:教育媒体可以提供间接经验的作用;扩大共同经验的范围;* 2)抽象层次原理: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信息,都应在学生能明* 白的抽象范围内进行;并将抽象与具体结合;* 3)重复作用原理:同个概念在不同场合出现;同个概念用不* 同方式重复呈现;* 4)信息来源原理:有权威、有信誉、有信任感的人说话,总* 是容易让人信服;信源的公信力!接受者要有批判意识;* 5)最小代价律与媒体选择原理:希望以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 的收获。教育媒体整理与选择原则:方便性、显著性、吸引性、需要性、习惯性;* 14(简答)教学传播效果的优化途径:* 1、明确目标:明确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目标,就是确定预期的教育* 传播效果。一方面可以使教学设计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有利于教育传* 播效果评价的实施。* 2、系统分析:教育传播效果是软件、硬件、和人的因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在各个方面的因素之间的关系相互协调的情况下,正在实现教* 育传播效果的优化。* 3、科学运用: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需要应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 能,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具有的客观条件、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文化* 背景,选择信息内容、传播媒体和教学方法。* 4、量体裁衣:按照实际情况实施既定的教育传播计划,根据评价和* 反馈做出及时有效的修正。* 5、最大优化:这是贯穿整个教育传播过程的环节。教育传播的及时* 评价和反馈是这个过程朝着最大优化结果发展的保证。*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9 -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