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水兴波曲折生姿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77579632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尺水兴波曲折生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尺水兴波曲折生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尺水兴波曲折生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尺水兴波 曲折生姿怎样写出事件的波澜文章来源:中华语文网 作者:江西 邵国平杜甫诗云:“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王安石也说:“文章浩渺足波澜,行义迢迢有归处。”波澜,常被借用来比喻诗文内容的跌宕起伏。它既指文章的写作效果,又指文章达到生动曲折效果的的写作手法。作文要能够在较小的篇幅里营造出文章的起伏变化,使文章曲折生姿,以调动人们的阅读兴趣。如何掀起文章的“波澜”,使文章能尺水兴波,曲折生姿呢?主要的方法有:1、设置悬念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常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是开头,也可以是在中间)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对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产生一种急切期待和热切关注的心情,使之对作品阅读兴趣不断地延伸。文章设置悬念的基本模式是:设置悬念探因释疑解疑明旨。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看似一句不起眼的话,却让人思绪万千:作者先前肯定在散步,什么样的奇景让她把脚步停住?什么样的瑰丽能把她的心挽住?什么样的仙境能让她留下永久的惊叹?读者的心一下子被抓住。接下来文章一步步破译,最后揭示文章的主旨。2、运用巧合巧合是指运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设置故事情节的方法。它把一般情况下互不关联、偶然情况下才碰到一块的人和事以一种特定的形式联结在一起,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的主题,增强作品的故事性、戏剧性,使读者在惊讶中得到审美的愉悦。运用巧合必须合乎生活逻辑,合乎生活情理,偶然中有必然,决不能瞎编乱造。比如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便是个典范。因为经济拮据,妻子德拉卖掉自己的美发买回丈夫喜爱的金表链作为圣诞礼物,丈夫则卖掉自己祖传的金表而买回妻子喜欢的发梳。这种巧合巧得新奇,巧得令人绝倒,又巧得合情合理。3、制造陡转“陡转”是指文章行文中出现大的逆转,以收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一般安排在文章结尾处,借助情节的运行、发展及陡转构成信息的反差和艺术的反差来增加文章的魅力。转折越大,反差越鲜明,则越具有波澜之美,越能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运用陡转的关键在于反转下跌前要把递升段的势蓄足。蓄势中先让情况尽量向某一方向发展,造成对后面情节的一种充分的反向蓄势,然后使情况向相反的方向陡转,从而造成巨大的落差,形成巨大的波澜,使读者在一刹那的阅读中受到强烈的审美刺激。比如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流浪汉苏比为了能够进监狱度过寒冬,故意犯下许多过错和罪过,可警察不抓他;后来他听到教堂里唱赞美诗,受到感化,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警察却把他抓进了监狱。这个结尾的急转直下,看似意外,却又在意料之中,它辛辣地讽刺了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4、妙用抑扬抑即批评或否定,扬指赞扬或肯定。换句话说,抑含贬义,扬含褒义。抑扬包括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两种。先抑后扬又叫欲扬先抑,即为了肯定某人或某物,先用曲解的方法或不满的态度尽力给予贬低或否定,然后因发现新的情况,转而给予其赞扬或肯定。先扬后抑又叫欲抑先扬,前后情感态度发展变化的情况与欲扬先抑正好相反。比如唐弢先生的琐忆一文,文章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有关鲁迅关怀青年的几件小事记叙,歌颂鲁迅的伟大人格。但是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却写了自己“不敢去接近他”,因为作者听说了关于鲁迅先生“多疑”、“世故”、“脾气大”、“爱骂人”、“睚眦必报”、“不容易接近”等很多否定面的议论。当把读者的思维牵引到这个方向之后,作者的笔锋陡然转换,开始记叙自己与鲁迅交往的几件事。通过这几件事,作者用最直观的感受得出了与先前听说的完全相反的结论。这是典型的先抑后扬的写法。又比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文章开头写到,“我总觉我有一个显著的长处胜过这两位先生,那就是声望还好。”并且还认为“即令他们知道保持名誉的好处,那个时候已经过去了”。结果呢?“我”受诬蔑入圈套,在编造的十大罪状面前声名狼藉、焦头烂额,最后不得不偃旗息鼓,甘拜下风而放弃竞选。小说通过欲抑先扬的手法,深刻揭露了所谓“自由竞选”的虚伪而丑恶的本质,辛辣讽刺了“民主社会”的虚伪性,取得了强烈的好的艺术效果。【佳作欣赏】 心灵的地震 湘妹子“刘老师,你要小心一点!”清早,办公室里的一张小字条,在老师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竟然有学生写纸条警告老师。谁这么胆大包天?刘老师,是有着二十几年班主任经验的名教师,今年还被评为“省优秀德育工作者”,他怎么可能被学生威胁呢?年级组长皱着眉头,思索着,他把那张字条收起来,没有让刘老师看到。校长接过那张触目惊心的纸条,大为震惊,这怎么可能呢?刘老师可是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的德育标兵,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校长想了想,还是把刘老师叫到了校长办公室。刘老师接过字条,血直往头上涌着怎么会这样?没有理由的。几十年来,自己就一直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可眼前的这句警告却又鲜明地摆在眼前。刘老师定了定神,把那张字条又看了一遍:这是一张普通的作文稿纸,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细心的刘老师还是透过字迹认出来了,一定是小强写的!他把小强叫到了办公室。小强在全办公室老师目光的注视下瑟瑟缩缩地走到了刘老师的身边,脸涨得通红。其实,在班级里,小强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成绩也很一般,平时也没有什么违规乱纪的行为。如果不是他自己承认字条是她写的,刘老师真的不可能把他和“恐吓信”联系起来。刘老师压住自己心头的怒火,平静地问:“你为什么要写这张字条?”“昨天您和我谈话时,我看您嗓子沙哑,有不断咳嗽,听天气预报说,这今天会有冷空气入侵,我想提醒您注意,不要感冒了小强嗫嚅着,眼神惊恐不安。满办公室的人都愣住了。刘老师的眼睛也变得红红的。自己一直把目光投向那些成绩好、表现好的同学,精力和心血都花在那些调皮的、成绩差的学生身上,而小强却一直被自己忽视了。这个失去双亲的孩子,自己只不过随便和他交谈了几句,他竟然铭记在心里。刘老师的眼睛湿润了,一滴泪水悄悄滴落在那张小小的纸条上【点评】本文开头巧妙地制造悬念,由一张“刘老师,你要小心一点”的恐吓纸条,勾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心理。行文中作者又通过层层的铺垫,渲染不同人物对这一“恐吓信”的不同心理,强化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最后通过学生的表白,让读者释疑,明白原来是一场误会。原本寻常的一件小事,通过作者的制造悬念,层层铺垫、妙用抑扬和误会等,从而使文章尺水兴波,曲折生姿。本文细节传神,情感深浓。作者极力渲染不同人物的心理感受,对年级组长眉头紧锁,校长触目惊心,刘老师热血直涌的描写,使人物跃然纸上。更妙的是,作者对人物情感一抑再抑,对主人公“瑟瑟缩缩”的形象及“脸涨得通红”的场景更是大绘一笔,正是这种巧妙地抑扬和铺垫,揭开谜底时,老师的泪水才会显得那样自然而真挚。(点评:谢辉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