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之主观表达-【热点 重点 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77577245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之主观表达-【热点 重点 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之主观表达-【热点 重点 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之主观表达-【热点 重点 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难点04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之主观表达训练(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文言文阅读考题沿用了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文言文阅读的设题模式,其 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变化就是主观表述题的加入,这是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卷的特点,也是亮点。这类 主观题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不仅能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同时能更好地考查考生筛选整合 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如何应对这种新题型呢?下面以近两年考试中出现的文言文阅 读主观题为例,分析各类考题特点,并探讨解题策略。【方法提示】一、主观概括评价题的命题角度序号类型1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2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3探寻事件原因(一)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考点解读作答要求概括答案来源原文筛选概括出具体事例解题关键确定区域一划分层次答题重点对事的表述必须是“事”的表述,所谓事,要包含人、时、地、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根据问 题确定答案形式。记叙类散文,可采用“任职地点+方法+结果”的表述形式。注意关键词语转译的准确性。【例如1】文段冯大夫名友,字益卿,长安人,官至奉政大夫。壬寅,晋岂岚州知州。州苦虏,数被创,岁 且大侵。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民德之。又念城墉濠堑为扼虏之要,弹其心计,且筑 且浚。盖财无沉浮,役无罢病,而井井章章,垂百世规者,大夫力也。会忻州凋敝,一岁三易 守。众议非大夫不可,乃调守忻州。士民欲留之不得,争画像祀之。问题根据该段,概括冯友治理奇岚州采取的措施,不超过30个字。诵出竹简上写的训诫之辞:让他拿出竹简来,便从袖子中取出来呈上去。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有仁德, 就立他为继承人。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尹铎请示说:“您是打算让我像剥茧抽丝一样搜刮财富,还是要我像修筑堡 垒来做保障一样施惠保民呢? ”赵简子说:“像修筑堡垒一样来做保障。”尹铎便少算缴纳赋税的居民户 教。赵简子对无恤说:“晋国一旦发生危难,你不要嫌尹铎地位不高,不要认为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把 晋阳作为投靠的地方。”等到智伯治理政事,智伯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不想给他。(谋土)段规说:“智伯贪好财利,刚 愎自用,如果不给他土地就会攻打我们,不如给他。他贪婪于得到土地,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 智伯一定会用武力对付他,这样,我们就能够免于祸患,等待事情的开展变化。”韩康子于是给了智伯士 地。智伯又向魏桓子索求土地,魏桓子不想给。(谋士)任章说:“不如给智伯所求的土地,使智伯骄傲自 大,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智氏,又何必单单让我们作为智伯的攻击目标呢?”魏桓子于是给了 智伯土地。智伯又向赵寰子索要土地,赵寰子不给。智伯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氏。赵寰子准备出 逃,说:“我逃到哪里去呢?“(随从中)有的人说:“长子最近,而且城墙坚厚完整。”有的人说:“邯 郸城里储藏粮食与兵车、财物的仓库都很充足。”赵襄子说:“还是投奔晋阳吧,这是先主叮嘱的地方, 这是尹铎宽厚对待百姓的地方,百姓一定会平和地对待我。”于是逃往晋阳。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 用国人组成的军队围住晋阳,又引水淹城,城堵只有六尺高没被淹没。百姓的锅灶淹没在水中,鱼蛙孳生, 但百姓没有背叛的意思。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车的右面护卫。赵黑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见韩康子、魏桓子二人,暗地里约定了联手攻杀智氏的日期。赵寰子夜里派 人杀掉智军守堤的官吏,掘堤放水冲淹智伯军队,韩、魏两家军队分别从智军两侧夹击智军,赵襄子率领 士兵进攻智军前队,于是全部诛灭了智氏宗族的人,只有智果改姓辅氏得以幸免。司马光评论说:才能是品德的辅助,品德是才能的统帅。自古以耒,国家的作乱之臣,家族的败家之 子,才有余而德缺乏,由此而招致国家灭亡、家族破落的事多了。所以治国治家的人,如果能够在才德的 区别方面详细考察,而且懂得才德选择的先后,又哪里会因失去人才的事而值得担忧啊! 三、(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欧阳文忠公就道呼苏撤公坤修,字永叔,幼敏悟过人,两试国子监,一试礼部,皆第一,遂中甲科。景祐初,迁镇南军节度 学书记、馆阁校勘。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假设讷假设讷诋谓 范公以为当黜 公为书贪之,坐贬峡州夷陵令。康定初,范公起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辟公学书记。公笑 日:“吾论范公,岂以为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辞不就。初,范公之贬饶州,公与尹师鲁皆以直 范公见逐,目之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久而益炽。公乃为朋党论以进,言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 同利为朋,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其言恳恻详尽。其后诸公卒以党议不得久留于朝。公 性疾恶,论事无所回避,小人视之如仇解,而公愈奋厉不顾。上独深知其忠,改右正言、知制诰,贝多三e 眼,仍知谏院。嘉祐初,判太常寺。二年,权知贡举。是时进士为文以诡异相高,文体大坏。公患之,所 取率以词义近古为贵,凡以险怪知名者黜去殆尽。榜出,怨谤纷然,久之乃服。然文章自是变而复古。三 年,加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事,所代包肃公以威严御下,名震都邑。公简易循理,不求赫赫之誉,有 以包公之政励公者,公日:“凡人材,性不一。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吾亦任吾所 长耳。”闻者称善。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居颍一年而薨,享年六十有六,赠木于木明 谥 文忠。天下学上闻之,皆出涕相吊。自汉以来,文弊极矣,虽唐贞观开元之盛,而文气衰弱,卒不能振, 惟韩退之一变复古,及公之文行于天下,乃复无愧于古。呜呼!自孔子至今,千数百年,文章废而复兴, 惟得二人焉,夫岂偶然也哉!(选自苏辙栾城集,有删改)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时范文止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假设讷/假设讷诋谐范公/以为 当黜/B.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假设讷/假设讷诋谐/范公以为 当黜/C.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假设讷/假设讷诋消/范公以为 当黜/D.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假设讷/假设讷诋谓范公/以为 当黜/【答案】I)【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时范仲淹管理开封府,每次觐见,总是评论当时政事的得失,宰相厌恶他,斥责他,让他去治理 饶州,欧阳公去见谏官高假设讷,假设讷诋毁讥讽范公,认为应当贬黜。“时政得失”是“论”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C;“范公”是“诋谐”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应选D。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神道碑,立于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也指刻于墓碑上的碑文。B.讳,名讳。古人说话作文时为了避讳,不直称君王或尊长的名、字和号。C.赐三品服,文中指给未及三品的欧阳修赐予三品官服,以示皇帝的恩宠。I).太子太师,即太子的老师。后多为虚衔无实职,可用于追赠死去的重臣。【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 “不直称君王或尊长的名、字和号”错,应该是不能直称“名、字”,而没有固定不能称“号”。 应选B。12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欧阳修进献朋党论,指出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有着本质的区别,应得到人君的任用,使得那些议论 他结党的人最终受到了惩罚。B.为国选才时,欧阳修以文风古朴为重要原那么,严厉打击那些因文风奇险怪异而知名的人,此举开始时引 发非议,最终却扭转了文风。C.包公威严治下,声名显赫。欧阳修接替他执掌开封府后,为政宽简平易,遵循事理,也不追求显赫的声 誉,展现了不同的行事风格。D.韩愈大力倡导文章复古,志在革除文弊;而欧阳修身体力行,所写的古文风行天下。苏辙认为文章能够 废而复兴,这两人功不可没。【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使得那些议论他结党的人最终受到了惩罚”错。原文是“其后诸公卒以党议不得久留于朝”,是欧阳 修等人不能留在朝廷,而不是议论他的人受到惩罚。应选A。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与尹师鲁皆以直范公见逐,目之党人。(2)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答案】(1)欧阳修与尹师鲁都因为范仲淹直言而被贬斥,被视为同党。(2)运用他的长处,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强行运用他的短处,势必无法到达。【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直”,仗义执言;“见”,表被动;“视”,看做。(2)题得分点有:“举”,成功;“强”,强行运用:“逮”,到达。 14.欧阳修与范公“同其退不同其进”表达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答案】(1)两人都被贬斥: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被贬夷陵。(2)范仲淹被重新起用,欧阳修面对征召推辞不去。【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同退:”范文正公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为书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两人都被贬斥,范仲淹 被贬饶州,欧阳修被贬夷陵。不同进:“康定初,范公起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辟公掌书记。公笑曰:吾论范公,岂以为利哉?同 其退不同其进可也。辞不就,范仲淹被重新起用,欧阳修面对征召推辞不去。参考译文:欧阳公名修,字永叔,幼年时即聪颖过人,两次到国子监应试,一次到礼部应试,都是第一,于是考 中进士甲科。景祐初年,升任镇南军节度学书记、馆阁校勘。当时范仲淹管理开封府,每次觐见总是评论 当时政事的得失,宰相厌恶他,斥责他,让他去治理饶州,欧阳公去见谏官高假设讷,假设讷诋毁讥讽范公, 认为应当贬黜。欧阳公写信斥责他,因此被贬为峡州夷陵令。康定初年,范公被起用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 使,征召欧阳公做掌书记。欧阳公笑着说:“我为范公争论,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可以一同被贬,但 不可以一同升迁。”推辞不就任。当初,范公被贬到饶州的时候,与尹师鲁都因为范仲宛直言而被贬斥, 被视为同党。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时间久了这种说法更加氯张。欧阳公于是做了一篇朋党论来 进献给仁宗,说君子因为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为利益而结为朋党,国君只应当斥退小人的伪朋党, 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里面的话感情真挚诚恳而又详细全面。这以后诸公最终因为朋党的议论不能长久留 在朝中。欧阳公生性憎恨坏人坏事,议论国事无所回避,小人对待他像仇人一样,但欧阳公更加愤激不顾 忌。唯独皇上深知他的忠心,改任他为右正言、知制诰。赐给三品官服,仍旧任职谏院。嘉祐初年,通判 太常寺。二年,暂时管理贡举。当时进士们写文章以诡谪奇异相互推崇,文风非常不好。欧阳公很担忧这 件事,所取的文章大都因为言词内容接近古代文风而被看重,但凡那些凭借险怪而闻名的人几乎都被贬黜 光了。榜文一出,人们怨恨公开抨击,议论纷纷,过了很久才服从。然而文章从此变化而开始恢复古代文 风。三年,欧阳公加封为龙图阁学士,暂时管理开封府事,欧阳公所代替的包肃公,原本凭借威严管理, 当时名气震动都邑。而欧阳公采用简便容易的方法尊循治理之道,不追求显赫的名声,有人用包公的政绩 勉励欧阳公,欧阳公说:“但凡人材,品性不一样。运用他的长处,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强行运用他的短 处,势必无法到达。我也是运用我的长处罢了。”听到的人都称赞这话很好。欧阳公从前管理颍上,喜欢 那里的风土人情,于是选择最终居住在那里。住在颍上一年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六岁,追赠太子太师,谥 号文忠。天下的学士听说这件事,都流着眼泪来凭吊。从汉朝以来,文章写作的弊病到达极点。虽有唐代 贞观、开元的盛世,但文气(仍然)衰弱,只有韩愈变革文风,使之复古,等到欧公的文章流行天下,才 又无愧古人。唉!从孔子至今,千百年间,文章废而又兴,只出了韩愈、欧阳修二人啊,这难道是偶然吗? 四、(2021-2022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初元年,汉使人少熔者言:“宛有善马,在来,师城,匿不肯与汉。”天子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 马以请之。宛王与群臣谋:“汉去我远,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且往往而绝邑,乏食者多。是安 能致大军乎?无奈我何。”遂不肯予汉使。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宛贵人怒日:“汉使至轻我! ”遣 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王遮攻杀汉使。天子大怒,乃拜李广利为式师将军,往伐宛。三年,公卿议者皆愿 罢冠军,专力攻胡。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那么大夏之属渐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 轮台易苦汉使,为外国笑。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昭帝元凤四年,楼兰王死,匈奴先闻之,遣其项 子安归归,得立为王。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贵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 服还菱事迂王乐监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日:“楼兰教反复而不诛,无所惩艾。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于 是大将军白遣之。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帛,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 至其西界,使译谓日:“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王贪汉物,来见使 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日:“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怅中屏语, 壮士二人从后刺之,立死。介子遂斩王首,驰传诟阙,县首北阚下。臣光日:王者之于戎狄,叛那么讨之,服那么舍之。今楼兰王既服其罪,又从而诛之,后有叛者不可得而 怀矣。必以为有罪而讨之,那么宜陈师鞠旅,明致其罚。今乃遣使者遂以金币而杀之.后有奉使诸国者复可 信乎!且以大汉之强,而为盗贼之谋于挛苞 不亦可羞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 平乐监/B.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 迁平乐监/C.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 平乐监/D.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 迁平乐监/【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汉朝派使臣诏令新王,让他入朝拜见天子,楼兰国王推辞不肯去。当时骏马监傅介子出使大宛,昭 帝下诏让他顺便去责问楼兰。傅介子到了楼兰,责问楼兰国王,楼兰王谢罪表示臣服。傅介子回国后向皇 帝奏报此事,被晋升平乐监。“时”是“当时”之意,作为时间词应放在句首,不放在句末,排除AD。“责”的宾语是“其王”,动宾之间不能断开;“谢服”主语是楼兰王,“还奏事”主语是傅介子,“谢 服”后断开,排除C。应选Bo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西域,汉代对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地区的总称,文中“大夏”“乌孙”等皆属西域。B.质子,古代为了表示臣服或守信而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大多为王子或世子等贵族。C.阙,古代皇宫门前两边的高大望楼,泛指帝王住所;文中“阙下”同“陛下”,代指皇帝。D.蛮夷,又称“四夷”,即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统称,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 “阙下”指宫阙之下,原文中“北阙下”是地点,不代指皇帝。应选C。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大宛君臣认为汉相距遥远,又有各种不利条件的限制,难以出动大军攻打自己,所以拒绝了汉的要求, 这成为汉伐宛的导火索。B.大宛的行为激怒了汉天子,汉天子想要出兵讨伐大宛时,却遭到群臣反对,但他不为所动,并且处分了 持反对意见的邓光等人。C.傅介子认为楼兰反兔无常,应该受到惩罚,于是主动请求前去刺杀楼兰王,并以此向各国显示大汉的国 威,他的请求得到批准。I).傅介子利用楼兰王的贪财心理,以退为进,诱使他前来相见,伏下武士刺杀了他,随后将其人头飞马送 回大汉朝廷,悬挂示众。【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想要出兵讨伐大宛时,却遭到群臣反对”错误。原文为“三年,公卿议者皆愿罢宛军”意思是,太初 三年,商讨此事的公卿大臣都希望停止对大宛国用兵。应选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那么大夏之属渐轻汉。(2)必以为有罪而讨之,那么宜陈师鞠旅,明致其罚。【答案】(1)汉天子已经出兵讨伐大宛,大宛是个小国,如果不能攻克,那么大夏这些国家会渐渐地轻视 汉。(2)如果认为楼兰王有罪而讨伐他,就应该整军誓师(集合队伍发布发动令),公开地给予惩罚(大张旗 鼓地对其惩罚)。【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业”,已经;“下”,攻克;“之属”,这些国家。(2) “必”,如果;“宜”,应该;“致”,给予。 14.司马光认为刺杀楼兰王有哪些危害?请概括作答。【答案】以后叛乱者不再归服;他国不再信任;国家形象受损。【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后有叛者不可得而怀矣”可知,以后再有背叛者,就难以使他们归附了。概括出:以后叛乱者不再 归服。结合“今乃遣使者诱以金币而杀之,后有奉使诸国者复可信乎”可知,如今却派使者用黄金布帛引诱而将 他杀死,以后再有奉命出使各国的汉使,还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吗?概括出:他国不再信任。结合“以大汉之强,而为盗贼之谋于蛮夷,不亦可羞哉!”意思是,凭借大汉的强盛,却对蛮夷使用盗贼 一样的计谋,不也值得羞耻吗!概括出:国家形象受损。参考译文: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臣上奏说:“大宛有良马,在贰师城内,藏起来不肯 给汉朝。”汉武帝派壮士车令等人带着千金和用金铸的马前往大宛请求换取良马。大宛国王与其群臣商议 说:“汉朝离我们很远,如果它从北面出兵,有匈奴阻挠,从南面出兵,缺乏水草,又往往没有城郭,大 多缺乏粮食。这种情况又怎么能派大军来呢?汉朝对我们没什么方法。”于是不肯(把马)给汉使。汉使 发怒,扬言要砸碎金马,然后离开。大宛的显贵十分生气地说:“汉使太轻视我们! ”驱逐汉使离开,并 命令大宛国东面的郁成王拦截攻杀汉使。汉武帝大怒,便任命李广利为武师将军,前去讨伐大宛国。太初 三年(前102年),商讨此事的公卿大臣都希望停止对大危国用兵,集中力量攻打匈奴。汉武帝已经出兵讨 伐大宛,大宛是个小国,如果不能攻克,那么大夏等国就会渐渐地轻视汉朝。而且大宛的好马得不到,鸟 孙、轮台等国也会看轻和苛待汉朝使者,汉朝会被外国耻笑。于是查办了说讨伐大宛不好的邓光等人。汉 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楼兰国王死了,匈奴最先知道消息,便让在匈奴充当人质的楼兰国王的儿子安 但回国,安归得以立为楼兰国王。汉朝派使臣诏令新王,让他入朝拜见天子,楼兰国王推辞不肯去。当时 骏马监傅介子出使大宛,昭帝下诏让他顺便去责问楼兰。傅介子到了楼兰,责问楼兰国王,楼兰王谢罪表 示臣服。傅介子回国后向皇帝奏报此事,被晋升平乐监。傅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屡次反复却不加 讨伐,并且也没有惩戒。我愿意前去刺杀他,以此向西域各国显示我国的国威。”于是大将军霍光禀告昭 帝,昭帝派他前往。傅介子与士卒携带黄金布帛,以赏赐外国的名义向外扬言。到了楼兰,楼兰王对傅介 子态度冷淡。傅介子假装带人离去,到了楼兰的西部边界,派翻译回去对楼兰王说:“汉朝使者携带黄金 和锦绣来赏赐各国,楼兰王不来接受,我要离开到西部各国去了。”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便亲自来见 使者。傅介子与他对坐共饮,拿出财物展示给他看,大家都喝醉了。傅介子对楼兰王说:“皇帝派我来秘 密报告大王一些事。”楼兰王站起,跟随傅介子走入后帐,屏退侍从密谈,这时两名壮士突然从后面刺向 楼兰王,楼兰王当即死去。傅介子随即砍下楼兰国王的头,用驿马快速送到长安,将头悬挂在宫城北门下。 臣司马光评论说:君主对待戎狄的态度应该是,如果他们背叛,就出兵讨伐,顺服了就不再追究。如今楼 兰王已经认罪,却接着诛杀他,以后再有背叛者,就难以使他们归附了。如果认为楼兰王有罪而讨伐他, 就应该整军誓师(集合队伍发布发动令),公开地给予惩罚(大张旗鼓地对其惩罚)。如今却派使者用黄金 布帛引诱而将他杀死,以后再有奉命出使各国的汉使,还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吗?况且凭借大汉的强盛,却 对蛮夷使用盗贼一样的计谋,不也值得羞耻吗!五、(2021-2022学年湖南省雅礼中学十六校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皇甫百泉三州集手【明】王世贞在昔唐宋时,朝士大夫称得罪去者,往往屈为荒远郡佐员外署置。其禄虽有之,仅自给妻子耳。为之 上者,不以责其吏能;为之下者,亦不谓其能吏我:以故鲜钱谷法比、簿书期会之烦。其余日,那么足以 竭其工于诗。虽其诗之工,然不过以之发其羁孤无聊、磊落不平之思而已。其山川之奇丽,那么辱之而为险 恶;风日之船荡那么辱之而为僭凄以至物候之稍偏民俗之稍异那么辱之而为瘴为方为她魅相翘假设不可一朝居者。 如沈宋元白刘柳诸君子之言,固具在其探幽造微,穷变尽态,固不可以余说而废其工,然要之有出于叹老 嗟穷、忧谗畏讥之外者乎?有能如风人之所谓可以兴、可以群且怨者乎?明世那么不然。士大夫坐谪者,仅少镌其住”,而不限以地之远近。为之上者,少优以礼而不废其事: 为之下者,以叙迁之吏待之而忘其端。其外既有所縻于职,而内又无所大概于念,宜其人之工事而拙言也。 夫明之诗,诚缺乏以拟唐之工:然于臣子之节,亦即修矣。而余乃复交致其不满者,何也?之唐而使风人 之义渝也,之明是使天下无风人也。吾郡以诗名天下,至嘉靖间最:嘉靖中诸名能诗者,独皇甫氏最;皇甫氏昆李四人,独子循先生最。 先生绮岁通朝籍,三事公卿,皆折行而与之礼。先生既负才,有重名,然秉执劲节,多所抵悟。以故从层*郎始谪佐黄州,稍迁南司勋部郎,辄又谪佐开州,量移婺州,最后迁滇宪以罢。黄,故荒饶郡,又邻天子型*多包;开,属魏,为三辅地;婺,属越,越又天下首藩。当事者虽不能 尽知先生,其所以处先生,雅亦已胜唐;而先生亦不以谪故,遂厌薄其吏道。其为吏,亦竟不肯缘饰时好 而讪其诗,其诗之工不待言。然要之志有所微动,那么必引分以通其狭;气有所微阻,那么必广譬以宏其尚。 其山川风日,物候民俗,偶得其境以接吾意,而不为意于其境。盖先生之诗之工,取工于穷者也,非用其 工于穷者也。吾不知其后先于风人,第于所谓兴与群与怨者,盖三复而略得之矣。先生花材于江左,得格 于大历,其为虞部,有虞部集:为司勋,有司勋集;中岁依白下释氏居,有禅栖集;宪滇,有南 中集;归,有还山集;其所用,得罪为三州故,详自序中,兹不赘。(选自弁州四部稿,有删改)【注】皇甫百泉:皇甫访,字子循.,号百泉,与王世贞同为吴郡人。吏:同“使”。钱谷法比:钱 谷,财政方面的事物;法比,法律条例。风人:诗人。“风”为诗经六义之一,故以“风人”为诗人; 孔子认为诗之本义在于“兴观群怨”。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风口之殆荡那么辱之/而为僭凄以至物候之稍偏/民俗之稍异那么辱之/而为瘴为历/为嬷魅胭胭/假设不可一朝 居者B.风日之殆荡/那么辱之而为僭凄/以至物候之梢偏/民俗之梢异那么辱之/而为瘴为何/为尴魅胭趣/假设不可一 朝居者C.风日之殆荡那么辱之/而为僭凄以至物候之稍偏/民俗之稍异/那么辱之而为瘴/为疣/为尴魅胭牺/假设不可一 朝居者D.风日之殆荡/那么辱之而为僭凄/以至物候之稍偏/民俗之稍异/那么辱之而为瘴/为何/为魁魅胭题/假设不可 朝居者【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如果此地风和日丽,使人舒畅,他们就辱称其为凄凉伤感。以至于物候稍微偏移一点时节,民俗稍 微不同,就辱称这些为瘴气病气,有嫡魅胭胭,简直一天也不能居住。结合上文“其山川之奇丽,那么辱之而为险恶”的句式,这里“风日之胎荡”和“那么辱之而为僭凄”的前后 也应该断开,形成对称结构,排除AC。“那么辱之而为瘴”中“那么”是那么的意思,与后句联系紧密,在它前面断开,排除B。应选Do.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序,也叫序文、叙言、叙文、绪言、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 文章。b.秩级来源r先秦的梢食与月俸,与职务的繁简、职责的轻重相联系,具有职位分等的色彩,叙定同一系 统内的职位等级。C.虞部,为工部四部属之一,古虞人之遗职,在明代掌山泽、桥道、舟车、织造、券契、衡量等事。D.汤沐之邑,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供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后指国君、皇后、公 主等受封者收取赋税的私邑。【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A. “序,也叫绪言”说法错误,序与绪言不同。绪言也叫绪论、导言,是学术著作开头说明全书宗旨 和内容等的局部。它隶属于作品本身,不可独立于作品之外。应选A。11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认为唐宋时期,往往将获罪的朝士大夫贬谪到荒僻偏远之地;朝士大夫们在被贬任上所作诗歌,内 容主题往往不能超出叹老嗟穷、忧谗畏讥之外。B.皇甫访既有才学又有名声,只是由于坚守节操而与人多有冲突,因而屡次被贬;三州集收录的是他 在黄州、开州、婺州这三个被贬任上所作的诗。C.文章中论明代诗坛,认为有明一代诗词兴盛,其中以嘉靖年间为最;嘉靖年间能作诗之辈,以皇甫一家 为最;皇甫一家兄弟四人中,又以皇甫访为最。D.文章以唐宋开篇,继之以明世,进而至于皇甫访其人,行文脉络清晰:笔至皇甫访处,又叙其事论其诗, 谓其得“兴群怨”之旨,读之深有余味。【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文章中论明代诗坛,认为有明一代诗词兴盛,其中以嘉靖年间为最”说法有误,原文为“吾郡以诗名天下, 至嘉靖间最“,可知并不是说明朝诗词以嘉靖年间为最,而是说我们郡县凭借诗歌名满天下,到嘉靖年间为 最。而且作者对明代诗坛是不满意的,并非认为有明一代诗词兴盛”,而是“吾郡以诗名天下 应选C。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夫明之诗,诚缺乏以拟唐之工;然于臣子之节,亦即修矣。(2)当事者虽不能尽知先生,其所以处先生,雅亦己胜唐。答案治民以宽,减轻刑罚,减少赋税。加强城防,修筑城墙,深挖壕沟。(二)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考点解读作答要求概括答案来源原文筛选概括解题关键审明题意一一分辨事件一辨明情感重点据事求理吃透要求,全面概括。积累用词,抠文提炼。多点概括,防止重合。【例如2】文段王冕,字元章,诸暨田家子也。父命牧牛,冕放牛陇上,潜入学听村童诵书。暮亡其牛,父 怒,挞之。他日依僧寺,夜坐佛膝,映长明灯读书。安阳韩性异而致之,遂从性学,通春秋。尝一试进士举,不第,焚所为文,读古兵法。恒著高檐帽,衣绿蓑衣,蹑长齿屐,击木剑,或骑 牛行市中。人或疾其狂,同里王艮特爱重之,为拜其母。艮为江浙检校,冕往谒,履敝不完, 足指践地。艮遗之草履一两,讽使就吏禄,冕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归迎其母至会稽,驾以白 牛车,冕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皆讪笑,冕不顾也。所居倚土壁皮釜,执爨养母,教授弟 子,以为常。问题根据选文第二段,概括王冕的精神特质。答案淡泊功名;崇尚古风;狷狂不羁;安贫乐道;孝顺母亲。(三)探寻事件原因【答案】(1)明代诗歌(的工巧),确实缺乏以和唐诗的工巧相比:但是在臣子的节操方面,(明代)也是 很好的了。考点解读作答要求简要说明答案来源原文概括理解分析解题关键厘清因果答题重点据文究因理清角度,概括原因。(2)当地主政的人虽然不能完全了解先生,(但)他们用来对待皇甫先生的方式,平素(待他)也已经超 过唐代(对待贬谪官员的方式)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诚”,确实;“拟”,比较,相比;“工”,工巧;“修”,好。(2)得分点:“当事者”,当地主政的人;“所以”,用来的方式;“处”,对待;“雅”,平素。 14.皇甫访的诗歌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答案】形式工整。恢宏大气。自然流露(不刻意而为之)。(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其诗之工不待言”可知形式工整。由“然要之志有所微动,那么必引分以通其狭;气有所微阻,那么必广譬以宏其尚”可概括为恢宏大气。由“其山川风FI,物候民俗,偶得其境以接吾意,而不为意于其境” “盖先生之诗之工,取工于穷者也, 非用其工于穷者也”可概括为自然流露(不刻意而为之)。参考译文:在从前唐宋时,朝中士大夫因获罪而被流放的,往往屈居到荒僻遥远的郡县,以正官以外的官职处置。 他们的俸禄虽然有,但仅仅只能供给妻子儿女使用。在他们之上的人,不会要求他们有被使用的才能。在 他们之下的人,又不认为他们能够使唤自己。因此很少有财政方面的法律条例、公文簿书定时会集之类的 烦恼。他们闲暇的日子,就能够竭尽自己的才能去写好诗。虽然他们的诗很精美,然而不过是以此抒发自 己羁旅孤独、百无聊赖、怀才不遇等不平的思想罢了。如果山川守险秀丽,他们就尊称这些山川是险恶之 地:如果此地风和日丽,使人舒扬,他们就辱称其为凄凉伤感。以至于物候稍微偏移一点时节,民俗稍微 不同,就辱称这些为瘴气疣气,有炫魅刎陋,简直一天也不能居住。比方沈伦期宋之问元稹白居易刘禹锡 柳宗元各位先生的诗文作品,固然详细在他们探访幽微之处,写尽他们的形态变化,本来不可凭借他们的 其他感想来废弃他们工巧的文笔,然而关键是他们这些诗文,有超出叹息老病穷困、忧愁谗言、恐惧讥讽 之外的吗?有能够像诗人们所说的可以兴、可以群且怨的吗?明朝就不这样。上大夫因获罪被贬谪的,仅仅只是降低他们的官阶品级,而不限于流放地的远近。作 为他们的上级,稍稍以礼有待而不荒废他们的公务;作为他们的下级,就按照资历或劳绩升迁的官员来对 待他们,而忘记了他们的罪责。他们在外既然羁縻于职务,在内又没有什么念头在心中无法排遣,故而这 些人擅长处理事务而言辞拙讷,是很适宜的。明代诗歌(的工巧),确实缺乏以和唐诗的工巧相比;但是在 臣子的节操方面,(明代)也是很好的了。而我却依然对他们都不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唐代让诗人改变 了自己的道义,而明代是让天下再也没有诗人。我们郡县凭借诗歌名满天下,到嘉靖年间为最;嘉靖年间众多号称能作诗的人,又独以皇甫氏为最; 皇甫氏兄弟四人,义独以皇甫子循先生为最。皇甫子循先生少年就入了官籍,屡次侍奉公卿,公卿都折节 而对他礼遇。先生既身负才华,有了盛名,然而依然秉执刚劲的节操,与他人多有矛盾。因此从工部虞衡 司郎中开始贬谪辅佐黄州,逐年升迁南京吏部稽勋司郎中,就又贬谪去担任开州同知,遇赦酌情调迁处州 同知(婺州,疑王误),最后升任云南按察司佥事而后罢官。黄州,是以前楚国富饶的郡县,又毗邻天子的汤沐邑;开州,属于魏国,是京城附近地区;婺州(应 该是处州,疑王误),属于越国,越国又是天下首屈一指的繁盛郡县。当地主政的人虽然不能完全了解先生, (但)他们用来对待皇甫先生的方式,平素(待他)也已经超过唐代(对待贬谪官员的方式)了;而先生 也不因为自己贬谪的缘故,就厌恶轻视他的为官责任。他做官吏,也最终不肯为了文饰世俗的爱好而让自 己的诗歌屈心抑志,他的诗歌工整自然不必说。然而最重要的是,他的志向稍微动摇,就一定会引咎以疏 通狭隘;他的气息稍有阻碍,一定多方晓喻以恢宏他的风气。那山川风日,物候民俗,偶然获得其意境来 接近自己的情意,而不刻意在某种意境上抒发自己的情意。大概先生诗歌的好,是从其窘迫取得的佳妙, 而不是在其窘迫处境中使用他巧妙的诗词。我不知道他的这种创作思想比起那些诗人谁早谁迟,但是对于 所说的兴与群与怨的原因,大读了三遍而略略领会了一些。先生从长江以东地区诗人里浸润资质,从唐 朝大历诗人处得到格范标准,他做工部虞衡司郎中,有虞部集;做南京吏部稽勋司郎中,有司勋集; 中年依附和尚在南京寺庙居住,有禅栖集;担任云南按察司佥事,有南中集;回来后,有还山集; 他被任用和因获罪而治理三州的缘故,在他的自序中已经说得很详尽了,这里不再赘述。分清层次,准确转译。因果验证,调整表述。【例如3】文段跳、河诸族以青唐首领浸弱可制,欲倚中国兵威以废之,边臣亟请兴师。瞻曰:“不可。御外 国以大信为本,且既爵命之,彼虽失众心,无犯王略之罪,何辞而伐之?假设其不克,那么兵端自 此复起矣。”乃止。问题赵瞻为什么反对讨伐青唐首领?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要以诚信为本;青唐首领没有违犯王法;战祸从此再起。二、主观题答题步骤【限时检测】第一步审准题干一一明确概括要求,找准阅读区间第二步定向精读一辨清文句意义,去除芜杂信息第三步规范表述一一编排有序,控制字数。一、(202L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武帝泰始)五年春二月,帝有灭吴之志,以尚书左1卜封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祜绥怀远 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减戌逻之卒,以垦田八百余顷。其始至也,军 无百日之粮,及其手干,乃有十年之积。和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闾汽之下,侍卫不过十数人。 初,广汉太守弘农王溶为羊祜参军,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溶为人志大奢侈,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祜日:“溶有大才,将以济其所欲,必可用也。”更转为车骑从事中郎。溶在益州,明立威信,蛮夷多归 附之。俄迁大司农,时帝与羊祜刁译伐吴,祜以为伐吴宜藉上流之势,密表留溶,复为益州刺史,使治水 军。咸宁二年冬十月,以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祜上疏请伐吴,帝深纳之。而朝议方以秦、凉为忧,祎复表 日:“吴平那么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议者多有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与不 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帝意合,赞成其计。三年冬十二月,吴夏 口督孙慎入江夏、汝南,略千余家而去。诏遣侍臣诘羊祜不追讨之意,并欲移荆州。四年夏六月,羊祜以 病求人朝,既至,帝命乘辇入殿,不拜而坐。祜面陈伐吴之计,帝善之。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 问筹策。帝欲使祜卧护诸将.祜日:“取吴不必臣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不敢居, 假设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也。”十一月,羊祜疾骂,举杜预自代。祜卒,帝哭之甚哀。鱼型&图 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觇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 滋国谓之堕泪碑。(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注】铃阁,将帅居住办事的地方。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 /亦为之泣/祜好游觇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 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B.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觇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 /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C.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 /亦为之泣/祜好游觇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I).南州民闻祜卒/ 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幌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 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荆州百姓听说羊祜病逝,为他罢市,巷里哭声不断。就连吴国戍边将士也为羊祜之死而流汨。羊祜 喜好游览觇山,襄阳百姓就在山上建庙立碑,每年定期祭祀,望着纪念碑的人无不流泪,所以人们称这座 碑为“堕泪碑”。“吴守边将士”意思是吴国戍边将士,名词性短语,偏正结构,作句子的主语,不能与前面内容相连,排 除AC。“于其地”作“建碑立庙”的后置状语,两者不可断开,排除D。应选B。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仆射,秦代始设官职,因秦重武以善射者掌事而命名;文中指尚书省的次官。B.季年,文中指第四年,古人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季”指第四。C.阴谋,文中指晋武帝与羊祜暗中谋划;现多用作名词,指暗中做坏事的计谋。D.辇,用人力推挽的车,秦以后唯天子才能乘辇;文中让羊祜乘辇是一种礼遇。【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 “文中指第四年”说法错误。季年指“晚年,末年”。应选Bo.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羊祜在荆州安抚远近百姓,对吴国军民开诚布公讲求信义,善待吴国降兵,重视垦田生产,使军队粮食 丰盈,获得军民拥戴。B.有人以秦、凉地区的胡人可能成为隐患为由反对伐吴,羊祜认为只要快速行动成就灭吴大功,胡人就不 足为虑,但仍然没有说服众人。C.晋武帝认可羊祜的伐吴之计,但当吴国的夏口督孙慎进犯江夏、汝南两郡劫掠一千多家离去后,他仍然 追究羊祜的不追讨之过。D.羊祜弹精竭虑,积劳成疾,但他不贪图灭吴之功,只是提醒晋武帝要谨慎选择火吴之后的治理者,并在 病危之际举荐杜预治理吴地。【答案】D【解析】此题考杳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积劳成疾” “举荐杜预治理吴地”说法错误,文中只说“羊祜以病求入朝”,并没有说是“积劳成 疾”;同时,文中说“羊祜疾笃,举杜预自代”,这是羊祜病情严重后,举荐杜预来代替自己的职务,并 不是“举荐杜预治理吴地” 应选Do.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2)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答案】(1)上天赐给的东西如果不去拿取,这难道不让经历此事的人因为失去时机(或“在事后”)而 感到遗憾吗!(2)因为羊祜有病,不便于屡次上朝,晋武帝就又派张华去羊祜那里询问伐吴的策略。【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与”,给予;“更事者”,后来主事的人;“恨”,感到遗憾。(2) “以”,因为;“数”,屡次;“就问”,去询问。 14.羊祜“密表留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答案】(1)伐吴要借助上流之势;(2)王溶在益州有威信,得民心;(3)王溶有大才,可重用。【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文中“溶有大才” “溶在益州,明立威信,蛮夷多归附之”“祜以为伐吴宜藉上流之势,密表留溶,复 为益州刺史,使治水军”等内容可知,羊祜认为王溶有很高的才干,同时在益州有着很高的威信,而益州 处在东吴的上游,正可以借助在上游的优势一举平定东吴,于是就向朝廷推荐王潘再次出任益州刺史,让 他统帅水军,为伐吴做准备。参考译文:(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春季二月,晋武帝(司马炎)有灭吴的志向,任命尚书左仆射羊布为都督荆 州诸军事,镇守襄阳。羊祜对荆州远近百姓都加以安抚,深得长江和汉水流域百姓的欢心,对待吴国军民 开诚布公讲求信义,投降的人想返回吴国,听任他们离开,减少戍守、巡逻军队,并让他们开垦八百多顷 田地。他刚到荆州的时候,军队粮食不够吃一百大,到了后期,积存的粮食能够吃十年。羊祜在军中,经 常穿着轻便皮袍,衣带宽松,不披铠甲,在他居住的地方,侍卫也不过十多人。当初,广汉太守弘农人王 港担任羊祜的参军,羊和十分了解他。羊布哥哥家的儿子羊暨说:“王海这个人志气大,喜好奢侈,不能 重用,应该限制他。”羊祜说:“王溶很有才能,如果满足他的要求,一定可以任用。”又升王溶为车崎 从事中郎。王溶在益州,很有威信,当地少数民族都来归附他。不久升任大司农,当时晋武帝与羊布秘密 商议征伐吴国,羊祜认为攻打吴国应当利用长江上游益州的地势,秘密上表请求留王洛再任益州刺史,命 令他训练水军。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冬季十月,任命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羊祜上疏请求讨伐吴国,晋 武帝很赞同羊祜的意见。但当时朝廷大臣正在担忧秦州、凉州地区的胡人,羊祜又上表说:“平定吴国后, 胡人就安定了,现在应当迅速完成平定吴国的伟大功业。”朝中有很多人不同意羊祜的意见,羊祜叹息说:“世上不如意的事情,十分中常占七八分。上天赐给的东西如果不去拿取,这难道不让经历此事的人因为 失去时机(或在事后)而感到遗憾吗!“只有度支尚书杜预和中书令张华与晋武帝的意见相合,赞同 羊祜的建议。晋武帝咸宁三年(277年)冬季十二月,吴国夏口督孙慎进犯江夏、汝南两郡,劫掠一千家后 离去。晋武帝下诏派遣侍卫大臣责问羊祜为何不出兵追击,并想将他调离荆州。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年) 夏季六月,羊祜因病请求人朝,到了洛阳,晋武帝让他乘辇车上朝,不用参拜就赐座。羊祜当面向晋武帝 陈述伐吴的计谋,武帝很赞赏。因为羊祜有病,不便于屡次上朝,晋武帝就又派张华去羊祜那里询问伐吴 的策略。晋武帝想使羊拈卧病统率众将伐吴,羊祜说:“夺取吴国不用我亲自出征,但在平定吴国之后, 陛下应该慎重考虑。我不敢贪图功名,如果灭吴大事完成,委派大臣去治理时,希望您慎重选择合适人选。” 十一月,羊祜病危,推荐杜预代替他。羊祜病死,晋武帝哭得很悲伤。荆州百姓听说羊祜病逝,为他罢市, 巷里哭声不断。就连吴国戍边将士也为羊祜之死而流泪。羊祜喜好游览凤山,襄阳百姓就在山上建庙立碑, 每年定期祭祀,望着纪念碑的人无不流泪,所以人们称这座碑为“堕泪碑”。二、(2022届八省八校T8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 其谁能待之?假设果立瑶,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女冬,为辅氏。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号,以授二子,曰:“谨 识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 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仁,立以为后。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日:“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平? ”筒子日:“保障哉! ”尹铎损其户数。简 子谓无恤日:“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锋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及智伯为政,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日:“置伯好利而愎不与符伐我不如与之彼狸于得迫 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那么我得免于患面待事之变矣。”乃与之。又求地于魏桓子,欲弗与。任章日:“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 质乎? ”乃与之。又求地于赵裹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日:“吾何走乎? ”或日:“长 子近,且城厚完。”或日:“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日:“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 必和矣。”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国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畋。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 韩康子般与。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阴为之期日。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韩、魏翼而击 之,襄子将卒犯其前,遂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臣光日: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缺乏,以至 于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节选自通塞纪事本末三家分晋) 【注】瑶,即智伯。无恤,即赵襄子。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狙/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那么我得免/于患 而待/事之变矣B.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犯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那么我得免于患 而待/事之变矣C.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狙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那么我得免于患 /而待事之变矣I).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史/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那么我得免于患 /而待事之变矣【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智伯好利而愎”中,“而”连词,连接短语的时候般不和前文断开,排除BD;“不如与之”,“之是“与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A。本句译为:智伯贪好财利,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土地就会攻打我们,不如给他。他贪婪于得到土地, 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智伯定会用武力对付他,这样,我们就能够免于祸患,等待事情的开展 变化。应选C。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太史:官名,春秋时掌管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B.简:战国至魏晋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牍或札。C.三版:版,古代筑土墙用的夹墙板,古时一般以高二尺、长八尺为一版,三版为六尺高。D.修乘:古代乘车尚右,驭者居中,修乘即左边陪乘者,战时称“车左”,平时称“修乘”。【答案】D【解析】此题考杳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古代乘车尚右修乘即左边陪乘者,战时称,车左错误。修乘,古代乘车,尊者居左,陪乘居右,负 责护卫。战时称“车右”,平时称“骏乘应选D。12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智果颇有政治远见,因为意识到智伯不仁,所以反对把他立为继承人,在劝阻智宣子不果之后,主动脱 离智族姓氏,最终幸免于难。B.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要求他施惠于民,保障民生,少算纳税户数,以此来给儿子铺设退路。后来果 然起到了保护赵囊子的作用。C.智伯向韩、魏两家索要土地时,韩、魏采取妥协忍让的权宜之计,实际上却在等待还击机会,这是一种 麻痹对方、以退为进的策略。D.赵襄子利用韩、魏与智伯的矛盾,派张孟谈与韩、魏密谋,韩魏两家趁机响应,三面夹击,智伯虽强大, 最终却难逃覆灭的命运。【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 “赵简子要求少算纳税户数”错误。从原文“尹铎损其户数”来看,少算纳税户数并非赵简子要求。应选B。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2)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答案】(1)(智瑶)用五个超过人的方面欺压人,并且用不仁德的方式行事,难道还有谁能够友善对待他吗?(2)所以治国治家的人,如果能够在才德的区别方面详细考察,而且懂得才德选择的先后,(那么)失去 人才的事又哪里会值得担忧啊!【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陵”通“凌”,欺凌,欺压;“其”,表反问语气,岂,难道;“待”,友善对待,友好相处。(2)得分点:“审”,详细考察;“审于才德之分”,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于才德之分审”;“何足,固 定句式,译为“哪里值得,怎么值得”。 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阐述了一个什么 道理?请结合智伯和赵简子做简要分析。【答案】这句话阐述了 “德胜于才,先德后才”的道理。智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