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普通高中的生存与发展

上传人:高****档 文档编号:77060595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山区普通高中的生存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山区普通高中的生存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山区普通高中的生存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山区普通高中的生存与发展保康一中 郑传辉 一中工会主席内容摘要:目前山区普通高中面临的困境 摆脱困境的对策随着国家对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调整与紧缩,加之对职业高中扶持力度的加大,普通高中尤其是山区普通高中在师资、生源、财源等方面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要使普通高中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及生存,在巨大的挑战中求及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率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使学校规范、和谐、安全、有序的发展。一、目前山区普通高中面临的困境高考是学校的生命线,所有普通高中的校长如是说。消息一,2005年山西榆林高中高考成绩滑坡,校长被免职。县委书记下令,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招聘教师,县委政府召开专门会议,问诊把脉,统一调动配置该校教师。一名普通的教师却要县委书记亲自调遣,这在人事制度上可谓是一种最大的创新,特事特办也是绝无仅有的。消息二,2007年6月中国教育报消息,题目是“高考之后一位校长真实生活”,副标题是“优生荣校,差生养校”。成绩揭晓了,一场抢夺优秀生源的大战随之打响,报道的是该校三年前招收的是三类中考生(一类高中招收的是560分以上,二类高中招收的是500分以上,三类高中招收的是440分以上中考生),但现在却要和560分以上的一类高中考生比拼高考成绩,结果是显然的,不仅一败涂地,而且头破血流,校长见了谁都作揖,对不起学生,对不起家长,对不起,最后连自己都对不起。然而在新一轮生源大战中,校长连夜召开班子会,于是,招生政策出台了,6月26日(6月25日高考成绩揭晓),一个由高考上省二类只有32人,摇身一变成了65人(还有33人,只有天知道是怎样拼凑的)的消息广告在电视上、手机上、大街上、报纸上全面展开。如此“优异”的高考成绩,各种诱人的招生政策和承诺,让你不想都难。从此,又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沼。我校属于全山区普通高中,每年中考,前25名全部被其他学校招走,前50名也只能招2至3名。以2005年为例,录入我校的第一名,在全市占第4693名(还不算宜城课改实验区学生),而全市每年上一类线文理合计不超过4000人。同时,当年中考成绩一分一档表中,我县高分段人数连续排了19个零。教师队伍参差不齐,三个年级的教师难以配套,班主作也是东搭西湊,不能实行大循环,只能是高一勉强过,高二湊合过,高三虽然集中了优势兵力,无奈回天乏术。其结果,学生喊累,老师喊累,面对高考成绩,学生可怜,家长懊悔,社会困惑,领导指责,校长无颜,教师无奈。二、摆脱困境的对策一个地方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与当地的人文环境、文化积淀有很大关系,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值得欣慰的是,举全县之力,我校的硬件建设已基本到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政策上予以了很多优惠,化解了因搬迁带来的沉重的债务包袱。学校上下协力同心,为办好全县窗口式学校打下了牢固的物质基础。那么,怎样打造一所校风正、质量高、让人民满意的优质高中呢?笔者认为针对如上状况,可采取以下对策:1、牢固树立科学办学理念,规范学校管理我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高校输送杰出的人才,为当地培养合格的建设者。端正办学理念,在教育方针指引下,结合学校实际,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缩都是人,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所涉及到的其实就是三个方面: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显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管理。这不仅因为人是“活”的,物是“死”的,更重要的是“活”着的人,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它不可能像机器和商品一样,无条件地接受管理者的一切指令。管理者的指令只有经过被管理者头脑的加工、消化并得到认可以后,才能自觉地付诸行动。否则,管理者的指令就有落空的危险。即使被强迫执行,也会带来种种后遗症,特别是容易滋生逆反心理,给后继指令的执行带来消极作用。因此,只有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重视并做好人的管理工作,促使被管理者对指令或目标的认同,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富有成效的进行下去。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反对“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更要避免“不把人当人看”的做法,需要在加强对人的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约束与调动、服从与协调、使用与培养、求同与求异的关系。(1)、约束与调动怎样辨证地处理约束与调动的关系?关键在于“调动”,凡事从调动着手。争取人心,力求把有形约束化为无形约束,寓约束于调动中。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教职工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他们才会“士为知己者死”,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校长要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着手,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如目标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等。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多给教职工一些“感情投资”。调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校领导的以身作则。学校领导要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教职工中起表率作用。要健全对学校领导的监督、约束机制。比如,学校制订了党政干部廉洁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干部年度考核制度等。学校领导必须置身于共同的束约之中。只对下,不对上、不对己的约束,是达不到调动效果的。要完善规章制度,既要有约束性的,也要有调动性的。约束性的如:“教师教学常规要求”、“学校各类人员岗位规范”等;调动性的如“学校评选优秀青年教师制度”、“教学质量奖励条例”、“先进班主任、优秀教研组长评比制度”等。制定规章制度,一般注重约束性,而忽略调动性。校长要注意这个问题,建立健全调动性的规章制度,使之与约束规章制度相互配套。调动的另一层意思是要防止“力”的抵消,注意及时排除离心力。要设法变约束抵制为调动竞争,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彻底解决“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2)、服从与协调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一味要求下级服从,强调教职工听话;另一种是讲究民主,注意协调,以协调促服从。后一种才是正确的态度和理想的境界。处理好人际关系,应努力建造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树立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校长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忠诚于教育事业,培养“四有”新人,以及实现学校近、远期奋斗目标,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共同基础。要注意维持心理平衡。校长必须真正做到爱护教职工,进行心理互换,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考虑教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随时注意调节各方面的关系,以取得协调配合。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就不能拉帮结派,搞“小山头”;也不能耍手段,搞权术,做表面文章。这样做,只会产生逆反心理,破坏人际关系的协调。(3)、使用与培养对人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要研究对人的使用和培养。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要用人必立足于育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应是立足培养,在培养中求使用。要树立学校职能新观念,把培养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改革现行学校只培养学生的单一职能的管理体制。校长必须确立“素质教育首先是对教师素质的教育”的观念,认真分析本校教师素质状况,把培养教师列入行政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同时要有一位副校长专门负责,使学校培养学生和培养教师两项工作一起抓。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培训措施,特别要注意把培养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作为重点来抓。(4)、求同与存异。在做人的工作时,经常会碰到求同存异这个问题。所谓求同存异,即在细节问题和局部问题上允许存异,在原则问题和全局问题上必须求同。一所学校,思想工作做得再细,管理制度再好,矛盾和不同意见总是存在的,不必大惊小怪。教职工的思想有多种多样,个性也是各不相同的,根本的问题在校长能否坚持在大事上讲原则讲求同,不怕得罪一些人;在小事上,容人之短,谅人之过,允许存异。作为一个校长,平时要注意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特点、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讲究管理艺术,处理事情能求同存异,造就一个既有全局上的同,又有局部上的异,既有整体的统一,又有个性的发展这样一个良好的局面。2、坚强的领导班子,要有一个好班长领导班子是学校管理的核心,班子成员在校长领导下,团结一心,步调一致,创造性地完成好各自分管的工作,而其中起领头和关键作用的,仍然是一校之长。作为校长,我认为必须具有良好的处世心态。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学校也要面对社会和走向社会,形成开放格局。闭门造车、划地为牢是无法办好学校的。作为一校之长,我们也不能只习惯于办公桌前的思考,满足于校园内部的管理。我们只有立足于学校,并且主动积极地投身汹涌澎湃的社会洪流中,才能使学校不断进步,立于不败之地。一句话,校长善于“处世”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中理顺自我与学校、自我与外界方方面面的关系,要努力成为社会活动家。代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的却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同样的,处世心态则决定着处世方式的选择、处世效果的优劣等等。因此,校长要有良好的处世心态。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属于校长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只从几个侧面谈谈对它的一点体会:对领导:敬上而不唯上。敬重上司,服从上司的正确领导,切实履行上司交给的职责、任务,及时而又真实地向上司汇报工作情况,听取意见,这是校长必须做到的。上司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世界,在法律、原则的范围内,校长亦应与之沟通情感,做到互信互敬。“不唯上”一是指不“眼睛朝上”,只看重和尊敬上司,而打心眼里瞧不起群众;二是指不唯唯喏喏,对上司有偏颇甚至是错误的指示敢于进行同志式的商榷和批评;三是要对上司负责,但不必因此畏首畏尾,成天担心“出什么岔子”不好交待。校长对上也要保持独立,平等的人格,并以此垂范于众。对社会:圆通而不圆滑。“圆通”指为人、办事灵活变通,能协调全局,左右逢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寻找和抓住机遇,将自我向社会“推销”。现代校长一定要打破“闭关自守”的老传统;其次要有“兼收并蓄”的心理,既要期待、争取外界的支持和赞助,也要正确对待社会上一些消极势力或因素的干扰,努力化解矛盾。校长不要到处树敌,使学校陷入“四面楚歌”的困窘境地。要善于依托社区基层领导的威望和权力,请他们出面帮助解决某些纠葛。当然,校长也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周边百姓“献一份爱心”。“圆通”与“圆滑”的最大区别在于能否从诚信出发,校长办学,常常对社会有所承诺,校长要以君子的雅量“兑现”诺言,不然,就会自陷“圆滑”的险境。对下属:信赖而不依赖。不管是哪一个校长,他自身的能耐总是很有限的,唯有站在下属这一群体共同垒筑的“阿尔卑斯山”上才能成为事业上的“巨人”。因此,校长对下属要倚重,要信任,要做到“用人不疑”,要让下属从校长的目光中读到这样的话语:“好样的,你能行!”但校长对下属不能有依赖心理。一是各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职责,“自己的事自己做”是最起码的职责要求;二是因为下属可能存在或强或弱的私欲,校长依赖他,很可能使这种欲念膨胀,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宾主难辨”,或者“喧宾夺主”的现象,就会形成学校领导的“双核心”乃至“多核心”,这对学校事业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害的。三是校长要有自己的“主脑”,要做“明白人”,别人对他“思维场”的过多干预只会起到蒙蔽和阻碍的作用。亲和而不亲热。校长不是“家长”,也不是旧观念中的“长官”。不应该以颐指气使的态度发号施令。从心里到神情,从语气到手势,都应该是亲切的、和蔼的;即使严厉的批评,也要尽量消除居高临下的迹象,要给下属以接近感。当然,这些都是“亲和”浅表层面的意义;校长更要凭借自身人格魅力激发全体下属的凝聚力,把大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但校长亦不宜对下属“亲热”,因为,校长的“亲热”会使下属泯灭应有的敬畏感,或许还会给他们以轻浮、不庄重等的印象,使之滋生藐视情绪。校长更要避免在公众面前对最为信赖和器重的下属持“亲热”态度,因为这样会导致有违民意的“小圈子”的出现。严格而不“失格”。这里着重指校长对下属的要求不能“失格”。这又有两个方面:一是“处世忌太洁”(李白语),对下属要有敦厚长者的风范,而不是以“显微镜”式的目光发现其缺点,也不是以“放大镜”式的言语渲染其缺点;二是时时处处尊重其人格,杜绝意气用事,对下属不讽刺挖苦,不揭露隐私。对自己:稳固而不顽固。处世态度实际上是世界观的一个层面,是学识、阅历等的积淀,也深深地打上了个人性格、天赋的烙印。校长的处世态度一般都比较稳固。而忽冷忽热、时严时宽则是不成熟的标志,需要不断“锻打”。校长要通过比较、自省和征询别人意见等途径了解自己这方面的缺陷,随时加以调整、修正,还要不断赋予它亮丽的时代色彩。3、努力打造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以教师为本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法则,这不仅仅在于依靠教师去实践教育工作,达到教育目标,更重要的是要从满足教师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需要等方面去激发教师的热情,调动教师的创造性,突出其主人翁地位,达到学校为我,我为学校的境界。对于教师的生存需求,如教师的安居工程、职称晋升、教师子女的上学就业、教师的福利待遇、医疗保障等问题,应予以足够的保障,让教师安心教书育人,乐于育人教书。对于教师的发展需求,重在营造一种尊重人、尊重人的劳动成果和创造精神的职业环境和人文氛围,使教师有一种实现自我优化的成就感,建立民主化、人性化管理机制,突出教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和各项措施,应使大多数教师能理解、接受、支持并自觉执行。教师工作,个性色彩很浓,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甚至在生活方面,应给教师一定的自由度,只要在工作上他们能直奔主题,爱岗敬业,只要他的生活行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基本的生活准则,就应该加以肯定,只有自由的劳动,才更能发挥劳动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有自由的受尊重的劳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教师的劳动就应该是这样的劳动。教育是动态的,教师对能力发展的需求也是无止境的。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最根本的资源,是学校一切财富的基础,是学校全面发展的前提,拿破仑就反对教师丢下笔杆子拿起枪杆子去参战,他说:“我们不能为了获得金蛋而杀掉母鸡”。为此,学校管理者在工作策略上必须树立教师发展第一的观点,诸如“学历达标,获取新知,创新方法的需求”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发展能力更是教师的权利,要尽可能给教师提供成功的平台、途径和必要的帮助。具体地讲,就是要充分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和传帮带作用,大胆起用青年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培养青年教师,促使他们早日成为骨干,在教师的职后教育上要舍得花气力,舍得花钱,走出去、请进来,知识、观点的更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还应疏通教师的进出口渠道,形成自然的人才流动,“纳新”可以激发活力,“吐故”是竞争公平的体现。4、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打拼出教育的高质量就学校内部而言,以学生为本就是以育人为本,具体点讲,就是通过我们的教育,促使学生体能的发展,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生存能力的人。从教育目标上讲,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生存的本领,即能够规划自己的人生,把握自己的命运,为自己的未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将来活得自尊、活得自信、活得自主、活得自由,从教育的过程和手段上讲,以生为本,一是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学生在校居能安其身,食能甘其味,食得营养健康,学有所成,发展有望。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诚然,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犯下或多或少的错误,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尊重学生,帮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认识自己的错误,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换位思考,并留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从这一点上说,包容学生就是包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学生知错改错了,目的也就达到了。三是正确处理好主客体关系,也即处理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材主线的关系。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获取知识、自主获得信息和自主探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探究和合作的体验中感到自由和自尊的人生境界,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能力。5、生源制约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瓶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再累,学校领导再无奈,拿不出可以让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成绩,是得不到别人的怜悯和同情的,而这种成绩,似乎只有高考成绩才是判断一所学校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只要高考这根指挥棒还在头上飞舞,高考成绩的竞争将一刻也不会停止,要取得较好的高考成绩,就必须保证有优质的生源,而这场优质生源的争夺大战,除了学校自身必须具备吸引优生各种因素外,还应得到县委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可以采取周边县市的一些做法,让这些学生进来后留得住,学得好。有了骄人的高考成绩,学校的声誉、信誉、效益等什么都有了。否则,就难以生存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