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作业及讲义: 专题五 生态 课时作业3、4 大题练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6983361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作业及讲义: 专题五 生态 课时作业3、4 大题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通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作业及讲义: 专题五 生态 课时作业3、4 大题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通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作业及讲义: 专题五 生态 课时作业3、4 大题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3 大题练确保高分冲名校(A卷)1图甲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图乙是某林场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甲:b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型;为了防止蝗灾爆发,可通过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_,由此降低种群的_,从而有效防止c点的出现;c点后种群的数量变化是由于资源缺乏降低了_。(2)分析图乙:松鼠种群数量在这30年间的增长_(填“符合”或“不符合”)“S”型曲线;松鼠的种群密度从第_年开始达到最低。(3)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某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_。解析:(1)图甲中b点种群的数量正在急剧上升,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诱杀雄虫可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蝗虫的出生率,降低种群数量,可有效防止c点的出现。蝗虫数量增多导致资源缺乏,环境容纳量降低,数量随之下降。(2)根据的含义,第19年,1,种群数量增长;第1119年,1,种群数量下降;第2030年,1,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因此这30年间种群数量不呈“S”型增长。第1119年松鼠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第20年时等于1,说明第20年松鼠种群数量与第19年相同,因此种群密度从第19年开始达到最低。(3)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N(1150%)(1150%)6.25N。答案:(1)增长性别比例出生率环境容纳量(2)不符合19(3)6.25N2如图表示某地由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湖底演替到森林的部分阶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与图示群落演替过程相比,某地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再演替到森林阶段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2)图中B阶段从湖岸地面到湖底的生物分布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研究发现,图中B阶段湖泊中的有些青蛙虽然外形相似但不是同一物种,支持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青蛙之间存在着_。(3)图中C阶段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分布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能提高群落_的能力。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图中C阶段的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图中C阶段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_。解析:(1)从裸底阶段开始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森林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再演替到森林为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而图示的演替过程中由裸底阶段到形成森林所需的土壤条件就需要漫长的时间。(2)从湖岸地面到湖底的生物分布情况属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故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若两个生物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则可判断它们为不同的物种。(3)森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分布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地面火”会将地面落叶焚烧,加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故对生态系统有利。答案:(1)初生演替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底阶段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合理即可)(2)水平生殖隔离(3)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图1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式图,河蚌以滤食浮游植物为生,草鱼以水草和浮游植物为食,青鱼以贝类为食,为了得到较高的草鱼产量,工人会定期饲喂一定的饲料,图2是图1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单位: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呈现出来的生态系统“基石”包括_等生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_。(2)通常采用_法调查草鱼种群数量。若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型。(3)图2中的A表示_,河蚌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为_J/(cm2a),图2中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_。解析:(1)图1中池塘生态系统中“基石”指的是生产者,包括菖蒲、水草、莲;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饲料中的能量。(2)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草鱼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若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3)分析图2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分配去向,其中A表示河蚌的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为1.0510931085.151082.35108 J/(cm2a),图2中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241081.9107)/(1.051093108)100%14%。答案:(1)菖蒲、水草、莲(缺一不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饲料中的能量(2)标志重捕稳定(3)(河蚌的)同化量2.3510814%4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1,而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实际大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_。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该有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2)假设物种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需要B_kg。若外来生物入侵该生态系统,则可能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锐减。(3)从图2中可知,_物种的种内斗争最激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_(从营养结构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解析:(1)分析图1,H在食物网中占第三、四两个营养级,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为了保证物质循环正常进行还需分解者;物种A看到物种B减少,部分个体另觅取食地,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2)物种A从B处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消耗B的量(1060%)20%(1040%)20%20%130(kg)。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3)由图2可知,2物种的种群实际大小已远远超过了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应最为激烈。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营养级越多,损耗的能量就越多,较高营养级得到的能量就越少,一般情况下,得到能量少的营养级的环境容纳量就小,故环境对物种1、2、3的容纳量不同。答案:(1)第三、四营养级分解者物理信息传递(2)130生物多样性(3)21、2、3三个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合理即可)5图1是衡水湖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是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空中俯瞰衡水湖湿地,水域与芦苇等植被散乱、交错分布,从群落的结构角度看,这属于群落的_结构。(2)图1生态系统中,_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碳元素主要通过_(填序号)途径进入生物群落。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们可采取的措施是_。(3)图2所示食物网中与图甲A所处营养级相同的生物有_,其中,鸟类与蛙的种间关系是_。若图2中植物的同化量增加5 000 kJ,则位于最高营养级的蛇的同化量最多可增加_kJ。(4)衡水湖除具有蓄洪防旱,降解环境污染、调节气候等功能外,还具有旅游观光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解析:(1)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的分布特点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A和B是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生产者、D是无机环境(大气中的CO2库)、E是分解者。所以图1生态系统中,A、B、C、E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碳元素主要通过途径进入生物群落。为了减少CO2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可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善化石燃料的品质。(3)图2所示食物网中与图1A所处营养级相同的生物有蛙、鸟类、鱼类、蛇。鸟类与蛙有共同的食物来源蝗虫,则二者是竞争关系,鸟类以蛙为食,二者又是捕食关系。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植物)的同化量增加5 000 kJ,若要蛇的同化量增加最多,则要按最大能量传递效率、最短食物链计算,蛇的同化量最多可增加5 00020%20%200(kJ)。(4)衡水湖的旅游观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衡水湖的蓄洪防旱、降解环境污染、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1)水平(2)A、B、C、E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善化石燃料的品质(合理即可)(3)蛙、鸟类、鱼类、蛇捕食和竞争200(4)直接和间接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表中是食物链ABC中,各种群一年内能量单位:109 J/(m2a)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统计数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种群输入的总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A65.53.015.041.5B15.050.52.5C20.61.4微量(不计)无(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生态系统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取_法;取样的关键是_。(2)图中食物网有_条食物链;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_个营养级;此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和_两种成分。(3)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鸟和田鼠会另觅食地,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4)由表可知,输入到种群A的总能量为_,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_,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约为_。解析:(1)调查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2)图甲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3个营养级,即第三、四、五营养级。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两种成分。(3)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鸟和田鼠会另觅食地,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由表可知,输入的总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种群A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3.015.041.559.5109 J/(m2a),呼吸消耗的能量为65.5109 J/(m2a),所以输入到种群A的总能量为125.0109 J/(m2a);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15.0510109 J/(m2a);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2/15.0100%13.3%。答案:(1)样方随机取样(2)53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1.251011 J/(m2a)11010 J/(m2a)13.3%7六盘山横贯陕甘宁三省区,其中宁夏境内森林覆盖率达46%,有金钱豹、林麝、金雕、红腹锦鸡等30多种国家珍稀动物,因“清凉世界”、“丝路古道”、“回族之乡”、“红色之旅”等旅游品牌而引人注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红军长征纪念馆旁的山麓到山顶,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动植物,这属于群落的_结构。(2)建立该自然保护区是从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_三个层次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3)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_两个方面。(4)该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_(填“大于”或“小于”)其间接价值。解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而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从红军长征纪念馆旁的山麓到山顶,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动植物是由地形的变化引起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建立该自然保护区是从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三个层次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态功能,远远大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1)水平(2)遗传(基因)多样性(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4)小于8下图为小型景观鱼池生态循环净化系统。生态净化系统内引入芦苇等多种水生植物以及螺蛳、草鱼、鳙鱼等物种,以达到对鱼塘尾水的协同净化效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净化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其中螺蛳、草鱼、鳙鱼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欲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能量流动的特点,应在_层次上进行。(2)该生态净化系统内有芦苇和菖蒲等挺水植物、浮萍等浮水植物、水面下的沉水植物,这些植物的分布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该小型景观鱼池生态循环净化系统可供人们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3)该生态净化系统中流入一些污水后依然能维持相对稳定,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出现藻类水华的鱼池尾水流经该生态净化系统后,流出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有_(答出两点)。解析:(1)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螺蛳、草鱼、鳙鱼属于消费者。应在种群层次上研究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能量流动的特点。(2)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对人类有旅游观赏意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流入污水的生态净化系统仍能保持稳定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出现藻类水华的鱼池尾水流经该生态净化系统后,有的藻类可能在和其他植物竞争光照和营养中被淘汰,有的藻类可能被消费者摄食,还有的藻类可能被微生物产生的杀藻物质所消灭,从而导致流出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答案:(1)群落消费者种群(2)垂直直接(3)自我调节被消费者摄食、其他植物与其竞争光照和营养、微生物产生杀藻物质等(任写两点)9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不同处理蒙古栎杨红松白桦未分解叶2.445.944.797.20半分解叶7.209.428.718.23回答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2)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的数量和种类,从而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_。解析:(1)蚯蚓能分解土壤中植物的枯枝落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蚯蚓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同时释放能量,因此分解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蚯蚓对每种植物的半分解叶的消耗量都大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由题表可知蚯蚓对杨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最高,因此蚯蚓对杨半分解叶最为喜好。表中的自变量有叶片的种类和叶的分解程度,由此说明二者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3)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增加杨树,增加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1)分解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高于(或大于)杨半分解叶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3)生物(蚯蚓)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课时作业4 大题练确保高分冲名校(B卷)1如图所示是某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能够直接影响图中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有_。(2)种群甲在Ot1时间段的年龄组成为_。种群乙在Ot1时间段的增长类型是_。(3)在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甲的密度时,若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t3之后,若通过改善种群乙的栖息环境可使其数量明显增多,这主要是提高了该种群的_。解析:(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够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2)在Ot1时间段,种群甲Nt1/Nt的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减少,因此该时间段种群甲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种群乙在Ot1时间段Nt1/Nt的值大于1,即大于1,且比值不变,此时种群乙数量呈“J”型增长。(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公式为:种群中的个体总数初次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个体中带标记个体数,若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则会使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减少,从而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答案:(1)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衰退型“J”型(3)偏高环境容纳量2某研究小组对常规单作棉田和豆间棉田(棉花与绿豆间作)内所有害虫、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密度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捕食性瓢虫的控害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类型田摄入量kJ/(m2a)占捕食性天敌的总量(%)对棉蚜控害功能系数(%)对所有害虫控害功能系数(%)常规单作棉田60.4238.0412.857.98豆间棉田25.4528.915.072.39注:控害功能系数捕食性天敌的摄入量/害虫净生产力。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棉田内棉蚜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就常规单作棉田分析,棉花种群的空间特征为_;就豆间棉田分析,其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主要体现为_,两种作物间作的好处是_。(2)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捕食性瓢虫对_棉田的控害效果较好;两种棉田中_的害虫净生产力较高;捕食性瓢虫对棉蚜的控害功能系数高于对所有害虫的控害功能系数,原因可能是_。解析:(1)棉蚜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且个体小,不容易做标记,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宜采用样方法。棉田中棉花植株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因此棉花种群的空间特征为均匀分布。棉花和绿豆间作,在垂直方向上棉花和绿豆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中生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2)控害功能系数等于捕食性天敌的摄入量与害虫净生产力之比,因此,控害功能系数越大,表示害虫的天敌捕食的害虫越多,控害效果越好,很显然捕食性瓢虫对常规单作棉田的控害效果较好。根据控害功能系数表示的含义,对于常规单作棉田,有关系:7.9860.42/害虫净生产力,得出害虫净生产力7.57;对于豆间棉田,同理,可得出害虫净生产力10.65,可见,豆间棉田害虫的净生产力较大。捕食性瓢虫能以棉蚜为食,如果捕食性瓢虫主要以棉蚜为食,而捕食其他害虫数量很少,则捕食性瓢虫捕食棉蚜的摄入量和总的摄入量基本上相同,但棉蚜的净生产力只是所有害虫的一小部分,因此,捕食性瓢虫对棉蚜的控害功能系数高于对所有害虫的控害功能系数。答案:(1)样方法均匀分布垂直结构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提高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豆科植物根部有具有固氮作用的根瘤菌,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2)常规单作豆间棉田棉蚜是瓢虫的主要食物3人工湿地具有污水处理能力,与传统污水处理厂相比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等明显优势。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人工湿地总面积为100 km2,某种动物的K值为400只,则该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2)调查发现某湿地公园的主要河道沿途有许多生活污水的排污口,则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人工湿地具有污水处理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3)生态学专家提醒:决不能因为人工湿地具有污水处理能力而向其中大肆排放污水,否则必将破坏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这是因为_。(4)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选取的土样中采集小动物,但他们设计的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写出完善该装置的做法:_。解析:(1)当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为K/2时,即种群密度为2001002(只/km2)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2)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所含的化学能。人工湿地具有污水处理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4)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漏斗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 W的电灯,这样做是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下部的收集瓶中,达到采集的目的。答案:(1)2只/km2(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所含的化学能间接(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4)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4某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 133 hm2,科研人员对一块0.2 hm2样地的乔木层进行多次调查,部分种群数量变化如表所示(单位:株)。分层优势种群调查年份1995年2005年2015年顶层锥栗442中间层厚壳桂107301下层云南银柴170204230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云南银柴与厚壳桂的种间关系是_。(2)不同种群的分层分布形成群落的_结构,植物分层现象主要与_(环境因素)有关。(3)调查该样地锥栗种群数量_(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4)据表估算该样地2005年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为_。若用该数据代表当年自然保护区内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则不可靠。要获得可靠的结果,应该如何取样_。(5)该自然保护区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解析: (1)云南银柴和厚壳桂都是植物,二者竞争阳光、水、无机盐等,故存在竞争关系。(2)不同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光照有关。(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该样地锥栗的数量比较少,因此可以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调查该样地锥栗的种群数量。(4)2005年该样地云南银柴的数量为204株,样地的面积是0.2 hm2,因此种群密度是1 020株/hm2。表中数据只是调查一个样方所获得的,因此用表中数据求出的种群密度无法代表当年自然保护区内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应采用随机选取多个样方并取平均值的方法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在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时,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答案: (1)竞争(或种间竞争)(2)垂直阳光(或光,或光照)(3)可以(4)1 020株/hm2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或进行五点取样,或进行等距取样),然后计算各样方密度的平均值(5)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或负反馈调节能力)5某地区创建出如图甲所示的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图乙为该生产模式中碳循环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成分,代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存在_条食物链,福寿螺与线虫的种间关系是_。(2)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_。(3)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做出反应,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微藻能合成大量油脂而被用于提炼“生物柴油”,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的理想出路之一,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5)图乙中的C代表的成分是_,在过程中碳以_的形式进行传递。解析:(1)分析可知,图甲中存在5条食物链。福寿螺以线虫为食,二者存在捕食关系;福寿螺与线虫都以微藻为食,二者又存在竞争关系。(2)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做出反应,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微藻用于提炼“生物柴油”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5)图乙中的A代表大气中的CO2库、B代表消费者、C代表分解者、D代表生产者。在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答案:(1)5捕食和竞争(2)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生物的种间关系(4)直接(5)分解者有机物6如图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D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该生态系统内实际上不存在的能量流动方向是_(填序号)。(2)该生态系统的次级消费者为图中的_,其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通过图中_(填序号)过程离开该生态系统。C所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不同于B的特点为_。(3)下表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同化量(106 J)储存的能量(106 J)呼吸消耗的能量(106 J)A900200700B1001585C18612D15213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106 J),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解析:(1)据图分析,A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A属于生产者,B、C属于消费者,D属于分解者。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即所示的能量流动方向是不存在的。(2)图中C为次级消费者,其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故通过过程被分解者分解后离开该生态系统。C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不会流向下一营养级。(3)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900106 J;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100)100%18%。答案:(1)分解者(2)C不会流向下一营养级(3)90018%7图1表示呼伦贝尔大草原中部分食物网,图2表示该食物网中两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因开采过度,草原植被曾遭到破坏,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后来通过加大对草原的保护力度,使生态系统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加大对草原的保护力度,使该生态系统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稳定性。(2)图1中,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_。保护草原需要防治蝗虫,若要调查蝗虫幼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防治蝗虫的方法有_、_和机械防治等。(3)若图2表示田鼠和鹰之间的数量关系,则A和B分别代表_,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体现了捕食过程中的_调节。由图2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田鼠的环境容纳量为_。解析:(1)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2)由图1可知,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鹰和大角猫头鹰。因蝗虫的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防治害虫的方法有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等。(3)图2中A代表被捕食者,B代表捕食者,故A和B分别代表田鼠和鹰。食物(被捕食者)增多,会导致捕食者数量增多,捕食者增多,又会导致被捕食者减少,进而导致捕食者减少,这体现了捕食过程中的负反馈调节。环境容纳量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环境容纳量为N2。答案:(1)恢复力(2)鹰和大角猫头鹰样方法生物防治化学防治(3)田鼠和鹰负反馈N28如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鸟类丰富度(种)平均种群密度(只/hm2)次生杂木林5511.5灌丛5116.3农田213.9人工马尾松林2314.3(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鸟类一般属于_。次生杂木林中的生物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_结构。(2)表中数据表明,4种生态系统中的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其中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鸟类丰富度最低,原因是_;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_。(3)调查中发现甲、乙两种鸟类存在捕食关系,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可知,_是捕食者。甲、乙种群数量的变化,体现了群落内部的_。解析:(1)鸟类一般以植物或动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群落水平结构的特征是镶嵌性,次生杂木林中的生物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2)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简单,物种数量少,故表中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鸟类丰富度最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和栖息空间,故表中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3)分析题图可知,甲种群的数量较多,乙种群的数量随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甲种群的数量增加,进而使乙种群的数量增加,乙种群的数量增加又使甲种群的数量降低,体现了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答案:(1)消费者水平(2)营养结构最简单食物和栖息空间(合理即可)(3)乙负反馈调节9下列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图2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1)写出图1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2)图1中B和D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可能有_。(3)已知在某一阶段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图1中生物C的灭绝: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才逐渐趋于稳定,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的_能力较弱。请用箭头和文字(字母)表示此时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途径(生物的呼吸耗能不做要求)。(4)若该生态系统用a表示,由图2可知,对生态系统a和另一个生态系统b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xaxb,说明这两个生态系统_稳定性的关系为a高于b。解析:由图1可知,甲是生产者;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可知,A位于第二营养级,B、C位于第三营养级,D位于第四营养级,可据此画出食物网。(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图1中B和D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可能有物理、化学、行为信息。(3)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C的灭绝导致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才逐渐趋于稳定,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链一级一级传递,分解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图1中丙是分解者。(4)分析图2可知,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即x值越小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高;若xaxb,说明这两个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高于b。答案:(1) (2)物理、化学、行为信息(3)自我调节 (4)恢复力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