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十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历史(浙江选考专用)考点一考点一 “自由放任自由放任”的美国的美国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爆发:1929年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崩溃,迅速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随即席卷整个经济部门,美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3)特点a.来势凶猛。(危机发生后,迅速波及整个经济部门,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及其附属国)考点清单b.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c.波及范围广。(从行业看,波及金融业、工业、农业、对外贸易;从地域看,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蔓延至其殖民地和附属国)d.破坏性大。(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对外贸易大量缩减,农产品被大批销毁,到处呈现出田地荒芜、工厂关门的景象)(4)影响a.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浪费了社会资源:引起金融危机和信用危机;造成工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和倒退;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急剧下降。b.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阶级矛盾贫富悬殊,就业危机使罢工、抗议示威、骚乱暴动不断;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2.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1)面对经济危机,胡佛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功能,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使美国经济掉入了“沟底”。(2)1932年是总统大选年,为了赢得连任,胡佛不得不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但这些措施对缓解危机只是杯水车薪。考点二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一、罗斯福新政的目的1.直接目的:缓解经济危机,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2.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三、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2.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四、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从实质上看,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2.从现实影响看,新政是美国政府有史以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第一次大规模干预,减轻了危机对美国带来的破坏,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3.从深远影响看,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摆脱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为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名师点拨“新政”中“新”的含义(1)新理论。即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政策,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2)新特点。罗斯福新政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3)新起点。新政将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轨道,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4)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考点三考点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1.原因(1)克林顿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解决了失业问题。(2)经济运行机制深刻变化: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供应刺激需求;用新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增长。(3)科技革命新高潮,“信息高速公路”战略的实施。(4)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美国占主导和优势。(5)国际、国内良好的政治环境。2.特点(表现)(1)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基本上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期望的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名师点拨克林顿“新经济”的本质(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2)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支配地位,两极分化严重。二、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和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一、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1.主要表现(1)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2)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2.影响(1)二战后,伴随着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美国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2)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实现了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紧密结合。二、英国、法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1.英国(1)模式:混合市场经济模式。(2)特征: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3)概况2.法国(1)模式: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2)特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3)概况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拓展1.二战前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2.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一、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1)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竞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常常引起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严重的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2)它是由美国的国情决定的。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农民大量的补贴、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等。(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4)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5)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6)罗斯福个人的素质及策略。2.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持续发展。(2)扩大需求的政策要高度重视保民生、保就业,那些有利于改善民生、创造就业的项目应该得到优先支持。(3)充分把握和利用好经济危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着力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4)加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力度,大幅度提升社会基本保障水平。(5)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职能。二、全面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1.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迫使私人垄断资本家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2.二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适应战争需要,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3.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其固有矛盾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个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无法通畅再生产循环过程。4.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以及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三、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及对其的认识1.新变化的表现(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促进经济的发展。(3)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科技的进步、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4)阶级关系的变化:由于股票的分散和中间阶层的兴起,阶级对立的情况发生了变化。(5)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对这些新变化的认识(1)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2)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3)使资本主义自身有了更好的发展,提高了实力,同时也带来与自身相否定的因素。(4)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借鉴了社会主义的一些良好经验。主题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影响史料1笔者认为,19291933年大危机在美国之所以特别严重是由于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那些刺激生产迅速发展的因素已经消失: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极盛时期已经结束,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走向了反面;世界性危机和高关税保护政策使世界市场急剧缩小;严重的信贷危机使分期付款的办法开始失灵;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又加深了工业危机;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的经常存在则使国内市场缩小;信用危机又进一步加重了工农业生产危机;更为重要的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迅史料研习史料呈现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黄安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史料2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史料解读史料1主要阐述了导致经济大危机出现和加剧的因素。解读史料关键是注意分号的运用。史料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了导致经济大危机的因素。史料2主要阐述了经济大危机的后果。解读时注意第一个句号将史料分为两层意思。处画线部分说明了当时人们生活非常困苦。处画线部分说明了当时工人大量失业。论从史出1.史料1主要分析了导致美国经济大危机发生的因素,作者特别强调了哪一因素?2.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史料2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及根源。答案提示1.作者重点强调了“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2.直接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主题二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评价史料1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是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罗斯福传史料2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史料呈现史料解读史料1阐述了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的改革措施,体现了国家加强对农业的干预,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画线部分反映了其根本目的。史料2表明了罗斯福新政期间部分人对其实质的误解。表面上看,罗斯福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但实质上还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论从史出1.根据史料1和所学,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2.根据史料2,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答案提示1.理解: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实施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主题三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史料1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20世纪60年代,法国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年1月5日,杜鲁门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史料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史料呈现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史料3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史料解读史料1体现了英、法、美三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解读时注意总结三国措施的特点。由处画线部分可知西方国家通过国有化、大规模投资科研和教育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史料2表明了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背景和形式,解读时注意抓住开头第一句话分析其背景,从法律文件中归纳其措施。处画线部分体现了英国建立福利国家是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的。史料3强调了二战后美国第三产业兴起的状况,体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论从史出1.依据上述三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2.依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党福利政策有何作用。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应该扮演哪些角色?答案提示1.表现: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2.作用: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角色:福利制度的制定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一、“炉边谈话”“炉边谈话”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首创的通过广播向全国公众谈论国内情况、发表施政纲领和解释各项政策的方式。因话筒设在白宫外宾接待厅壁炉旁而得名。1933年3月12日首次使用。演讲以谈话方式进行,用词浅显,语气亲切,听众能在家中起居室壁炉旁收听,因而深受欢迎,对推行各项政策,振奋国民信心都有帮助。这种方式罗斯福在任内曾多次使用,后为其他总统仿效。杨生茂、张友伦主编美国历史百科辞典【解读】“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首创的一种通过广播联系群众的方式。1933年3月12日即罗斯福就职总统后的第8天,他在白宫经典史料解读外宾接待厅的壁炉旁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总统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经理哈里布彻说:“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吧。”“炉边谈话”由此而得名。在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有四次比较著名的“炉边谈话”:第一次是关于拯救金融问题的谈话。罗斯福上台后首先采取措施整顿金融,为了进一步得到全国人民对他的金融政策的支持,3月12日,即银行即将重新开业的前夜,罗斯福对全国听众发表了第一次“炉边谈话”,他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通过这次谈话,人民恢复了对金融业的信心,金融业重新运转起来。第二次比较重要的谈话是罗斯福呼吁人民支持他的工业复兴计划。但是有许多大工业主在初期并不支持总统的工业计划,为此罗斯福又发表了关于蓝鹰标志的第三次重要讲话。1933年10月22日晚,罗斯福向全国作了第四次“炉边谈话”,他回顾了3月份以来“足以自豪的事实和行动”,并高度概括了“第一次新政”所致力于实现的目标。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作了大约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他所开创的先例为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多位元首所效仿。二、全国工业复兴法第1节国会的政策是:要消除妨害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自由流通、势必减少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额的障碍;要通过发展产业组织,促进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要提高购买力以增加工农业产品的消费量;要减少失业和救济失业;要改进劳动标准,并要在其他方面复兴产业和保存自然资源第3节作为总统批准任何公平竞争法规的条件,总统得规定保护消费者、竞争者、雇员和其他人员及促进公共利益的条目第201节兹授权总统设立联邦紧急公用事业管理局,由联邦紧急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行使全部职权第202节局长应根据总统的指示,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a)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b)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c)任何属于为全体公众利益服务性质的工程(d)由政府管理或支配的低价住房及清除贫民窟工程的兴建、重建、改建或修缮;(e)如总统认为合乎需要时,在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所规定的条件和(或)限度内建造海军舰只及其所需的航空器;建造飞机;为陆军航空队进行技术工程王春良编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19001988【解读】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期间所颁布的重要法令之一,罗斯福上台后,为了应对工业的停产和全国高达24%的失业率,颁布此法。全国工业复兴法分两部分:它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暂停部分反托拉斯法条款的实施;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并在它的认可和监督下,由资方、劳方和公众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制定分别适用于各行业的法规。授权总统建立公共工程管理局,拨款33亿美元,兴办公共工程以实施大规模的直接就业计划。之后国家复兴局成立,颁布了关于工资和工时的一揽子协定,即总统的再就业法规。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暂定实施六个月)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绝大多数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到1935年初,有557个基本法和200个补充法规得到批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