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七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5078856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七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七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七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区域可持续发展发展第七节第七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考点集训考点集训知能提升知能提升核心考点核心考点回归教材回归教材0101020203030404Contents目录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 下游。(2)范围:狭义的珠江三角洲:包括 、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化以发展 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形成城乡一体化地带。(2)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城市化由城乡一体化向由区域核心城市 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3城市化水平高的表现: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城镇 多,分布密度大,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 劳动力所占比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珠江广州香港和澳门小城镇广州城镇数量外来回归教材回归教材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工业结构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过度密集环境污染基础设施耕地酸雨山水城市产业结构1微专题一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及相互的关系2微专题二 珠江三角洲及其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3微专题三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核心考点核心考点【微专题一微专题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及相互的关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及相互的关系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地带。(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3.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例题1】(2016湖南衡阳八中月考)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读图,回答(1)(2)题。(1)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最主要优势是()A煤、气、盐资源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C水资源丰富 D科技力量雄厚(2)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是()A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B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C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D水资源消耗大,加剧土壤盐碱化BA解析:第(1)题,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水运并不便利,科技力量较薄弱,B、C、D不是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其优势条件是煤、气、盐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和国家政策支持。第(2)题,重化工业属于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可能会加剧大气污染,导致雾霾天气增多;发展重化工业不能减缓水土流失,需要消耗能源,增加能源输出错误。【名师指津】(1)能源化工也是高耗能高耗水的产业。(2)重化工的污染排放量大。【跟踪训练1】(2016河北省衡水中学月考)2015年全国两会报告中高度重视农村空心村现象。空心村是指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大量的农村青壮年都涌入城市打工,除了过年的十几天,其他的时间均工作生活在城市。据此,回答(1)(2)题。(1)产生农村空心村的主要原因( )A农村人口减少 B经济因素C政策影响 D自然灾害(2)农村空心村产生的影响不可能是( )A土地资源浪费 B留守儿童、老人问题C导致村镇规划不完善 D儿童家庭教育缺失B C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农村空心村是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出现的,农村青壮年都涌入城市打工,所以形成农村空心村的成因是经济因素。第(2)题,农村空心村产生的结果是土地资源浪费、留守儿童、老人问题,父母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小孩缺乏良好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村镇规划不完善可能是导致空心村的原因,不是结果。【考向预测】该考点主要从城市化对农村带来的正负两面的深远影响。是这个时代每一个人无法回避的命题,也是高考无法回避的,从微观和宏观都可考查的课题。【微专题二微专题二】珠江三角洲及其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及其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处的条件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 段,二者比较如下:【例题2】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2)题。(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CD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地面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A错;水域面积先增后减,但是变化不大,而不是不断减少,B错;未利用地面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C错;图中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说明城市化的过程中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D正确。(2)从上题分析可知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带来的影响应从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影响角度分析。建设用地增加,使地表硬化,下渗量减少,A错误;城市化过程使城市面积扩大,以及现代交通工具让住在较远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变长,B错;建设用地增加,地表硬化,不透水地表面积所占比例增加,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C正确;建设用地增加,会破坏地表,影响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多样性受损,D错。【名师指津】该题以某市多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为材料,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重点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点和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问,要求学生根据图中信息,能够准确地表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特点,注意“持续”“不断”字眼的理解。第(2)问,要求学生结合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来回答,该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说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这样答案就变得简单了。【跟踪训练2】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1)(2)题。(1)对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B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地区C是我国目前工业化、城市化最发达的地区D工业化的发展得益于丰富的矿产资源(2)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相比,社会经济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A自然资源 B交通 C政策 D技术CA解析:第(1)题,图示阴影区为长三角地区,它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地区资源缺乏。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地区,目前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第(2)题,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和能源,但长三角地区能源短缺,资源匮乏,选A。【考向预测】该考点考查方向为不同区域农作物类型差异,不同农地收益的差异。【微专题三微专题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其带来的问题均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占用耕地,二是环境污染,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城镇过于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例题3】(2016广东省质检)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读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注:(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城镇常住人口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指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上述图文材料表明()A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快速融入了城市社会B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享受了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C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D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减轻,有利于社会稳定(2)下列措施与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不相符合的是()A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B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C大幅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D各城市大力发展地铁,有效保护城市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CD解析:图表表明,我国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据统计,城镇人口的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城融合不紧密,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矛盾,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日益凸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隐患。发展城市地铁应当坚持量力而行、规范管理、稳步发展的方针,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确保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防止盲目发展或过分超前。【名师指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越来越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说明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地铁能有效保护城市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但修建的成本太高,目前只有特大城市有这个经济承受能力。【跟踪训练3】(2016福建龙岩市三模)1995年以来我国工业就业人数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工业发展水平的下降 B大量劳务工人的输出C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D劳动力数量总体下降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落后的时代,工业生产主要依赖众多的劳动力来完成,而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化的实现,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使得工厂里所需的劳动力大大减少,选C。【考向预测】该考点考查方式为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问题和解决对策。C【典例展示】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分析方法1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成因(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知能提升知能提升2分析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使城镇数量猛增;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3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迁移应用】【例题】(2016郑州市质检)下图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市化进程。读图,完成(1)(2)题。(1)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城市化发展迅速 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起步早 阶段发展速度最快A B C DA(2)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下列措施可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是()发展高层建筑和地表轨道交通,减少城市用地数量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增加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建立卫生城市,开发新区A BC D思路点拨:第(1)题,由图可知改革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速度慢;1990年以后加速,阶段最快。第(2)题,发展高层建筑和地表轨道交通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城市用地数量;增加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没改善地理环境。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