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 提升语文素养

上传人:dream****gning 文档编号:74466064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诵读国学经典 提升语文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诵读国学经典 提升语文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诵读国学经典 提升语文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诵读国学经典 提升语文素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它就像一条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联在一起,滋润着中华文化、孕育着古老文明、展现着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的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的现代文明,成为了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人类共有文明和智慧结晶。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和发扬下去。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而调查显示青少年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如此背景下,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呢? “不是经典不读。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例如我们学生七年级诵读的孔子、八年级诵读的墨子,还有我们学校的诵读教材:古诗词读本、成语典故读本、校园文化手册、校本课程、四书五经等经典读本都是国学经典。高声朗读这些经典有着奇妙的功效。(一)诵读中华经典,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诵读中华经典,这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在中国,犹如圣经在西方,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时至今日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如其“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浮云)的人生观,“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处世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习和教学的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方式等,是那么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咱们校园文化墙上有脍炙人口的弟子规,这是一部规范青少年和学生的道德行为的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此外,咱们呢背诵的经典诗文中优美的行文、韵味以及从经典中散发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正是美育所必不可少的。总而言之,诵读经典是费时少、投入低、收效高的方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其意义更加深远。我认为,自从学校诵读经典后,班级气氛比较融洽、生活常规明显进步、教育管理也觉得轻松了许多。的确,让大家诵读中华经典,对大家开启智慧、塑造完美的人格,增强人文素养,无疑是十分有效的路径。 2诵读中华经典,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十分有利于学生成语、格言警句以及精美句段的积累的。例如在论语中就有许多句子可简缩为成语,演化成格言警句的“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等。熟读成诵精美语词和积累一定的文史典故后,才有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正所谓 “多读胸藏万汇,勤写笔下生花”, 在说写时便能信手引用或化用, 使语言的表达更生动、隽秀和富于情理和哲理。概言之,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切实地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最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人的一生心灵最清澈的时代。这个时期记住的东西,不会忘记,即使当时似懂非懂,长大后会随着理解能力的增强和人生经验的日趋丰富,自然而然地进行批判、分析、贯通融汇,自觉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记忆力的黄金年代,在生命中将一去不复返,也需要抢救。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也是孩子记忆力的抢救工程。古诗文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切实地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将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民族情结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论语文采绚丽,语言精粹,为世人所仰慕。如:“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论语学而第一),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来生动、形象、确切地比喻君子自我修养的高要求。又如:“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二),此段话铺陈了人的生命发展的六大阶段。构建了生命追求的美好境界,令人无限向往。而展示每个阶段特点的“学”、“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些词语不仅用得精当,而且充满灵动,或长或短,还不乏音韵之美。再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雍也第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等等,这样的美句美段俯拾皆是,信手拈来。试想,我们高声诵读这些句段,“慢慢悟进去”将对我们文学素养的奠定起到何等神奇的作用啊! (二)咀嚼论语,其丰富的词汇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厚积薄发。 如今不少学生感到作文难,往往出现审题偏差、思想苍白、见解平平,甚至出现语句不通,观点错误,这多半是思想贫乏、缺乏语言积累所至。汉代扬雄在答桓谭论赋书中把自身的写作能力习得经验总结为:“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唐代杜甫则为我们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千古名句。清代唐彪在其读书作文谱中则对语文能力习得规律作了更为具体的总结:“阅者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论语中的一段段、一句句又何尝不是我们引导学生将词整合成文采绚丽、逻辑严谨、语言精粹句段的楷模呢?论语每一篇的共同的特点是篇幅短小,语言简约,微言大义,发人深思,几乎篇篇可以直接引用到现代文章中给人以启迪。而语言精辟,简短也便于引用,或是用在文章开头引人深思,或是用在文中增强说服力,或是用在结尾点明文章主旨,耐人寻味。再则文中的词句几乎半数以上已演变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如“不亦乐乎”、“言而有信”、“尽善尽美”、“见贤思齐”、“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三思而行”、“文质彬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等等都来源于论语。由此可见,高声记诵论语,是将在语感训练中所获得的大量语言材料积累储存起来,如此以期达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美妙境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厚积薄发的境界。 (三)赏析论语,其缜密的逻辑,有利于训练语言的组织能力。 论语不仅文采绚丽,语言精粹,而且逻辑思维缜密,蕴涵深邃。如孔子在谈到自己忧虑时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就是从四个方面谈自己的忧虑:一是品德不加以修养;二是学问不勤于研究;三是听到符合道义的事,不能竭力去做;四是自己有缺点不能勇于改正。孔子认为“吾忧”之于“德”、“学”、“义”、“善”四方面的问题,由思到行,思维缜密,含义隽永,更能启迪学生行文思路引发。如果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谈到“人生之忧”的问题时,便可以借鉴孔子的“四忧”来阐发自己的观点,或是在此基础上创新。论语中像这样的篇章不胜枚举。(四)吟诵论语,其文本的魅力有利于开发我们的记忆力。早在古代,人们就用“四书”“五经”开发孩子的智力,尤其是对记忆力增强的训练。孩童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一生当中培养记忆力的最好阶段,此种教育方法之成效早有古人证之,更有今人效法。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的“美女学者”于丹,就是最好的例证。据她自己说,她在四岁时,便开始记诵论语。应该说她在很小的年龄里背诵了最有价值的经典,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之中,潜移默化了她的气质,更增强了她的记忆力,为她今天巨大成就的取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台湾王财贵博士是儿童经典诵读的创导者,他对这个问题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我们提倡儿童读经教育,即是要利用他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儿童的拿手好戏!你不准备这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背,他就只好背校园流行的灰色歌谣,背电视广告。而且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峰颠,一辈子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一生都受其益。” 也许有的同学在心里嘀咕:老师你一直在提到一个词“儿童”,那么对于我们是不是晚了呢?经典诵读教育当然是越早越好,但是十三四岁依然十诵读经典的好年龄。退一步想:和那些在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比,我们错过了很多,那此刻的我们不是该更用心的弥补吗? 蜂采百花,故能酿成蜜,海纳百川,故能成其大,人读百家书,故能成其才。在我们正需要以“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增智慧,以读书促养成,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塑人格”的黄金时期,让我们以一种轻松愉快、从容洒脱、庄重严肃的心态走进经典,阅读经典,享受经典!我们应该怎样诵读国学经典呢?中国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诵读古代优秀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我们一直以来一直让学生诵读经典,从小对学生进行经典的渗透和学习。今天,我重点和大家来探讨两个问题。(一)为什么要诵读国学经典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一个人在他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所以,一个处在当今信息滔滔、知识爆炸时代的中国人,如果他从来没有读过老子、论语、诗经、唐诗、宋词、汉文章如果他对于“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一切都一无所知,那么,他如何懂得什么是“中华民族”?如何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皇天后土担有一份责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待谁去实现!而今,目睹社会之怪现状,谁没有切肤之痛?社会道义的日渐消亡,君子之风的日渐远去,短视近利,诈虞日盛;众生人等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人生态度无所依归,理想不敢坚持;青少年犯罪年龄的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频传,不以堕落为耻的品行,显示了人心的极度空虚,人生方向感的彻底失落!一位学者痛切地指出:“这其实就是整个社会只顾发展经济,而未能相对地提升国民文化教养所必至的后果。丧失自我文化的民族,托钵乞怜的结果,纵有再大的天才本事,终究不能参与于世界文明的创建,而永为其它民族所轻蔑。” 往我们近了说,都说知识分子代表一个社会的良知,情形又是如何?举凡社会的光怪陆离,那里没有“良知者”的影子?但看那学术吧,由于近百年来的文化断层,因为没有雄厚的经典文化底子,没有大师原著原典的底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多数是二三流著作,从二手三手材料里道听途说,残羹剩炙,浮于表面,浅尝辄止,永远也不长进,“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得不到诺贝尔奖,更不用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才和原创性大师了。而那些熠熠生辉的大师却一个个离我们远去了,谁来续写我们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巴金百岁华诞,你庆我贺,但其本人是喜是悲?那次我在电视上看“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做演讲,一派大家风范,耋耄老人啊,后学者谁能望其背,继其学?曰无,盖文化底蕴与恬然之性及之者寡,无以继之。“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我先扣问自己,年届不惑,学无所成。何也?我们这些生于七八十年代的人,长在文化禁锢的冰川期,在最需要中国文化经典润泽的儿童少年时期,几乎是无书可读。我好在从一些教材里知道了还有孔子以及儒法斗争的那些时代的很多有趣故事,兴趣盎然地匆匆读了水浒传,从父亲秘不示人的几本线装书里瞥了几眼千家诗、古文观止、西游记、说唐和今古奇观。而这些学习是极零散和不系统的,并没有痛饮到我们民族的源头之水国学经典。科学文化的春天来了后,可是考高中、考大学的过程又使那点兴趣荡然了,上了大学,听够了那些教师们一念讲义到下课铃声响的声音,从此厌学,便率性而为,毕业了,听之任之地在一个企业的边缘教育地带蹉跎了十几年的青春时光。蒙组织调动,我当有幸成为一名真正意义的小学教师的时候,为尽快进入角色,听了很多课,看了很多刻录在光盘上的课,读了大量的教材教案和论文,但有一个感觉,就是中国的教育为了应试的需要更使学生厌烦学习,敬老师而远之了,也明白了在社会上目睹过的许多事。百年大计真的是教育,而语文教育又是重中之重,要使学生爱语文,爱自己民族的文化,树立理想,担当责任,造福一方,这些问题是我步入语文课堂的第一课就思考的。那次,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始了我的国学经典诵读之旅首先要激起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语文能力。我带了各种版本的西游记故事图书来到了教室拿给当时还是二年级(下)的学生看,读给学生听。孙悟空是正义、智慧和勇敢的化身,爱憎分明,赤胆忠诚学生心中不可一日没有英雄啊!学生的思维和情绪活跃极了,原来读书这么有趣,学语文这么轻松!这是我与学生们最初达成的读经典气自华的心灵默契。我决心带学生走一条学好语文最经济最有效,为一生奠实基础的路国学经典诵读,通过这样的人文教育,通过那些千古名篇去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培养那种巨人般的情感和胸襟,让学生从历史上那伟大的先贤圣哲的睿语壮行中感悟到:一个人,在一生中无论遭遇到什么,皆要做到荣辱不惊,笑看成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追求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体现中,为民谋福,为国尽忠。这是我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终极目的。我后来给学生交心说:“老师的理想就是:有平凡的老师,但不可以有平凡的学生。”如果说,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我有什么个人功利目的的话,就是上面这句话了,我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子贡在谈到老师孔子一生的孜孜追求时,曾动情地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 (二) 怎样去诵读国学经典我想先要明确的是“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别指望去一炮而响。老师要有十足的耐心,好学敬业,并真心爱学生。这些比任何教学技术层面的问题探讨都重要,否则,就真是坐而论道了任何理论、经验和做法都是灰色的。在“论道”之前,我们先来看我的一些学生写的有关作文:假如我是老师(引习作一) 董洁(四 一)我是老师的话,我会做一个非常好的老师。因为,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好老师,我要做比他还要好的老师。我要让我的学生学习更好。如果我有一帮可爱的学生的话,我会像我们的语文老师一样爱护他们,课余时间给他们讲有趣的故事,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良好的学习,让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这样做的话,同学们就很喜欢我,我们在一起学习就很容易。我还要经常让我的学生看一些有用的书,增添他们的知识。我还会给他们看一些图片,让他们背古文。我会让他做许多利于学习而又有趣的事情。我会带同学去博物馆,去一些好玩的地方,回来让他们写收获。这样,我做老师的资格还可以吧?你们想不想要这样的老师?如果你的人生没有,那就让下一代享受这种学习生活吧!这样,一位合格的老师就当上了。上学,并快乐着(引习作二)吴升君 “上学”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在学校学习。因为要写很多作业算很多题,所以有些同学不喜欢上学。但是,我们的教室往往传出阵阵笑声和背古文的声音。这些资料是我们的班主任给我们我们打印的。陈老师还会在每个季节里领我们去英雄山,让我们在山上看着美景,背出合适的古文来。有时,我们学习累了的时候,陈老师会给我们讲有趣的故事,像中国上下五千年、小巷童年等。老师从不强求我们去学习,让你心情不愉快。有时,陈老师还会带我们去买书,一买就是几十本,这些书钱是我们一分一角攒起来的。现在,我们的书柜里已经有三百本左右的书了。陈老师不仅不会让我们背那些死记硬背的东西,还会让我们快乐地学习,会让我们在玩中学到知识。大家从我的学生的作文里也可以了解一些我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一些情况了,方法其实很简单,就像台湾学者王财贵博士的演讲里说到的那样:小朋友,跟我念。我是在去年冬天才看到这位专家的演讲的(本人孤陋寡闻),当时窃喜自己没有跑偏,已经不折不扣地按专家的方法指导学生读背了一年的古文经典:爱莲说、陋室铭、岳阳楼记、前赤壁赋、醉翁亭记、桃花源记、秋声 赋、秋水、劝学、晏 子 使 楚、藤王阁序、兰亭集序、登泰山记庄子选读、孟子选读等,如今,又系统地全篇背论语,已经背到了其中的“述而第七”,为了调剂背诵的气氛和情绪,还选编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和古典小说名著的一些隽永华美篇章,如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琵琶行等,说实话,这些内容学生更愿背,但我觉得只有全篇背过了论语和老子这两部中华圣经,才是学生人生的一笔最大的财富。我想了很多办法激励提高学生的诵读热情和水平:用现实生活和历史故事阐释经典,比如,背到孔子说“君子周急不济富”时,我及时让大家停下来,一本正经地说:“你看这里面的公西赤到了齐国当外交大使,坐奔驰高级轿车(乘肥马),穿意大利名贵皮装(衣轻裘),他在齐国一定工资待遇很高,也一定会定时寄钱给住在鲁国的母亲花。所以,孔子听说了,批评冉求不该大手大脚地乱施舍公西赤母亲东西,还有那么多下岗工人没米下锅呢,冉求却把救济粮送给整天吃肉的人了,孔子便教育弟子说君子周急不济富。”我讲到这里,学生们都会心地微笑了。我还会利用早读的时间和学生一块背诵,然后一字不错地背给学生听,让学生知道老师这个年龄记忆力已经衰退了,还能这么快背过,自己现在正处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为什么还不努力呢?很多学生便会起劲地背,因为老师做出了榜样。尽管现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但现实中他们总是视老师为神圣,所以老师的言行必须如一,有前瞻性,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方向,轻松的心情。学生都喜欢集体出游,那样觉得热闹,很多平时在学校表现不出来的童真天性得以尽情展露。我已记不清多少次带学生到附近的四里山游山赏景、吟诗诵读了。我今年开学后,突然宣布:我们开展一个诵读积分游戏,每天背了老师规定的篇章,加五分,多背多加分,到清明节前后,我会带前十名学生远足踏青,到城外的南部山区去赏花,看青山绿水。我不定期地公布排名,结果出现了空前的诵读赶超热潮。因为,能和老师同学一起郊游,那是多么惬意神往的事啊,有的学生说自己已梦到过好几次了。还有,读与写必须结合起来,平时的阅读训练测试,尽量选一些文笔生动,文化内涵丰富的文章,用一些深涵其义,充满感情的词句把要测试的内容联成一体。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可给学生一种对文章篇章结构整体美的认识,做到思路清晰;二可养成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于捕捉灵感的思维方法;三可体验写作时情感涌动的快乐,并又反过来激发了学生读写的热情。学生进入四年级后,我又编录了几篇国学名篇助读文章,不是单纯的文字翻译,而是借题发挥式的感悟和阐发,类似于读后感,再顺便出一些拓展练习,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让学生在读背的基础上稍加理解,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培养大有裨益。 一些常规的措施也要务须落到实处,比如:每日诵读203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课间、早自习或课堂插空的时间,组织学生分几个时段背诵(因儿童注意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既能培养亲子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和家人分享。可惜本班的大多学生的家长靠不上,影响了诵读的推进速度。诵读要掌握好一些原则方法:学生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求;读得要慢,让学生吐字分明清晰,有助于心定,再透过抑扬顿挫的经典诵读,慢慢地体会“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只要反复念,自然就能背诵。教师方面: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课堂首先声音要洪亮,声调抑扬顿挫,要有精神,学生自然能精神奕奕,不会懒散;千万不要有断句错误,否则会误导学生;语速不宜过快。 经典真的离我们并不遥远,读好了经典,相当与为孩子的一生奠定了基础,相当于拯救了一个民族。我们相信:增设经典诵读课程,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一定能让书香飘满校园,一定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受益终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