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题型:填空、名词解释、诗词鉴赏、简答、论述复习范围:著名作家字号、籍贯、名作中名句等(填空)填空陈子昂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李白杜甫韩愈孟郊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白居易杜牧李商隐柳永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陈与义杨万里范成大文天祥陆游名词解释:初唐四杰:这是对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的“以文章文名天下”的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四人的并称。他们地位都比较低下,但在唐诗开创时期,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 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诗歌流派,以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 等为代表,又称王孟诗派 。王孟等山水诗人政治上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 钦慕贤相张九龄,由于仕途受阻或不满现象, 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或辞官归里,躬耕田园。他们虽无明确的共同文学主张, 但相互之间常以所作山水田园诗酬唱切磋, 形成了远绍陶渊明,近学张九龄,清淡自然的流派特色。在创造情景交融、物我契合的意境,发掘和开拓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方面作出了贡献。盛唐边塞诗派 : 盛唐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由于其二人成就最高,也称“ 高岑诗派 ”。唐代各民族间交往频繁,战事不断,成为唐代边塞诗派形成的社会基础。 盛唐边塞诗人, 大多有从军入幕的戎马经历, 擅长采用七言歌行和七绝的题材, 表达请缨杀敌, 报国立功的豪情, 描写边塞艰苦的生活和奇异的风光,抒发缭绕不尽的乡思边愁,揭露军中矛盾,反映少数民族风土人情,表现民族融合。他们的诗歌兼容了建安风骨和秾丽哀怨的齐梁笔致, 形成慷慨壮丽的风格,洋溢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成为盛唐诗坛的一大流派。韩孟诗派 : 这是中唐诗坛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以韩愈、孟郊为代表,此外还有夹到、姚合、卢仝 等人。他们作诗不重视写实,重视主观感受,内容态度上讲究的是煊才、苦吟,不把诗歌作为讽喻时政, 干预现实的手段, 也不重视社会接受, 形式上不愿意从俗趋易,追求的是独创、出奇,用语务去陈言,选择物象搜奇剔怪, 风格深险怪僻,又称“险怪诗派”。(主张“不平则鸣” ,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 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 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 这在诗歌理论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云白诗派 : 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韩孟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 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李绅 等,元白成就最高,故名曰“元白诗派”。用新乐府进行创作,浅近通俗是其主要特征,与“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相对,对晚唐和宋初诗风影响较大。新乐府运动 :唐代贞元、元和年间, 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 等一批诗人,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重通俗,尚写实”,本着“文章合为文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敢于面对生活,自觉地把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这就是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论: 一、他认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 必须负起 “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的政治使命, 从而达到 “救济人病, 稗补时阙”“上下交合, 内外胥悦”的政治使命,他提出“文章合为文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小李杜:“小李杜”指唐代诗人 李商隐和杜牧 。杜牧( 803 年-852 年),字牧之,长安人,出身于官宦世家;李商隐( 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比杜牧小十岁,怀州河内人。唐宋八大家 :指唐、宋两代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即唐代的 韩愈、柳宗元,北宋的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人都提倡散文, 反对骈文,是唐、宋古文运动的健将。明初朱右选辑八人古文为八先生文集 (已失),始有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选辑唐、宋文,亦取此八家。嘉靖时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流传最广,八大家之名遂家喻户晓。八大家散文风格各异,韩愈散文雄健奔放,波澜壮阔;柳宗元散文精密峻峭,清新秀美;欧阳修散文流畅婉转,迂徐委备;苏洵散文博辩宏伟,简劲凝练;苏轼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辙散文和平坦荡,体气离妙;王安石散文峭刻雄劲,简丽幽远;曾巩散文平易舒畅,简括严密。八大家中,以韩、欧影响最大。韩文如创阁奇景,欧文如江南秀色,并称“韩欧” 。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又都受韩愈影响。宋代诗文革命新运动 :中国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 北宋初年,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主张革除社会弊病, 要求文学反映现实, 推崇韩愈白居易、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 欧阳修、苏轼 是整个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代表人物还有 王禹偁、范仲淹、梅尧臣、王安石、黄庭坚、秦观 等。理论上,他们主张诗文应有美刺 , 利于风教 , 十分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 强调道对文的作用, 实际是指出了文学应反映社会和现实生活的问题; 提倡简朴平易的文风。 诗文革新运动使各种文学样式取得了突出成就,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 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以及文论的发展推进了一步, 对后世南宋以至元明清文学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但同时,北宋诗的散文化和以议论为诗的概念化倾向, 为南宋理学家的散文所师法, 表现了该运动的历史局限。张三中:宋 代词人张先 的别称。江西诗派 :得名起于宋徽宗时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吕本中把黄庭坚、陈师道等 25 位诗人列为一个宗派, 又因其中 11 人皆为江西人, 故名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最大的诗派,最能代表宋诗的典型风格 . 以黄庭坚创作理论为中心,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 、“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有 “一祖三宗”说,即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王荆公体 :“王荆公体”即“ 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 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 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南渡词:即指北宋灭亡后, 由北宋逃到南宋的词人所作词 。其代表人物是 李清照、朱敦儒 。他们都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在北宋都有四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并且都已是稍有名气的词人。靖康之变以后,他们也被迫南渡,由于政局的剧变,国破家亡,漂泊流落,使他们颇多家国之感和身世之悲,发而为词,多有凄苦的哀叹和深沉的感伤, 词风发生明显的变化。 人们习惯把宋室南渡后由北入南的词作家们称南流词人。鉴赏题:杜甫 :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五十九亡故,有杜工部集。1、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一、反映民生疾苦 ,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二、忧国悯时 ,表现深挚的爱国情感。三、揭露统治阶级荒淫腐朽 ,表现强烈的憎恨情感。四、歌咏自然景物 ,抒写亲友之间深情厚谊。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也有时代与阶级的局限,他的爱国思想往往与忠君思想联系在一起;他同情人民,也只是从儒家民本思想出发,目的还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2、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一 ) 反映生活高度概括,抒发感情爱憎鲜明。(二 ) 描写事物真实细腻。(三 ) 寓主观论断于客观叙事之中。(四 ) 高度凝练与丰富多彩的语言。(五 ) 杜诗完善了多种诗歌体式。上述诸方面的艺术成就, 使杜甫诗歌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现实主义的发展高峰,并形成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一、名词解释1、“诗史”:“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 其中所提供的史实, 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 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不仅如此, 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 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2、“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 ,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 ,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二、论述题1、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参考答案:(1)叙事诗善于通过典型事件、 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同时将自己的主观意识、 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 而不明白说出。 大力写作新题乐府, 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驱。(2)抒情诗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对自己丰富复杂、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解剖。 (3)十分重视锤炼诗歌语言, 语言苍劲凝练,往往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自称: “语不惊人死不休。 ”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4)善于运用各种诗歌体式,并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 尤其是律诗, 在他手中日臻于纯熟, 极大地扩大了表现范围。 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七律, 不但在声律上把七律推向成熟, 而且充分发展了这一诗歌形式所蕴涵的表现力。代表了他对中国诗史的贡献。2、杜甫对诗歌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参考答案:(1)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直接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诗创作。 (2)用律诗反映时事政治, 为律诗尤其是七律注入丰富深刻的政治内涵。 开辟了全新的题材领域,对晚唐李商隐,尤其是宋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3)用诗歌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琐细内容,扩大了诗歌的功能和题材。 (4)将议论引入诗歌,影响到韩愈的“以文为诗”,宋诗的散文化。秦观5、简述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北宋中叶的秦观善于抒情的哀婉词作,是婉约词的代表。 他的婉约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1)灵心善感而寄情深微,如浣溪沙以寻常之语,状寻常之事,寄情幽远。(2)有句皆隽、无字不雅,如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3)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对景物加以渲染、描写,创造出一种凄清幽深的意境来表现自己的情怀6、简述秦观词的情致的表现秦观词以抒情为主,能化景物为情思,秦词中的情致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1)描写男女之情:如淮海词中写“儿女柔情”之作占绝大多数,故有秦词“专主情致”之说。秦词便于女声演唱的那种柔婉缠绵的口吻。秦词善于情景交融来表达感伤的情绪, 深具一种袅袅婷婷的情致。 秦观的慢词也以铺叙为主展开词情,常在关键的地方插入含蓄优美的景色, 使那本欲畅达的感情有所收敛,极富情致和韵味,被誉为北宋词坛婉约派的“大家” 。(2) 描写身世之感: 如踏莎行“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悲苦凄怆之情, 选择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运用提炼加工的口语来表达, 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在写滥了的题材中创出新意,以情韵取胜。黄庭坚、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 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 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 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 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 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创作主张及特色有: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2、山谷体:杨万能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 ,严羽的沧浪诗话则将其列为“山谷体” ;黄庭坚认为“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 ,重视句法,强调脱俗。;落实于诗歌创作上, 他提供以故为新, 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和“夺脱换骨” 之说。造语好奇尚硬, 力求出人意表,创制拗句、拗律。3、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佑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严羽在沧浪诗话将黄庭坚的诗列为“山谷体” ,其主要艺术特点有:(1)喜欢用拗句,所谓“拗句” ,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 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 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2)“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 是“点铁成金” 和“夺胎换骨”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所谓“夺胎换骨” ,是“点铁成金”的具体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 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 对前人用典法的一个发展,目的在于“以故为新”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如, 登快阁“朱弦”、“青眼“一联,活用伯牙、子期和阮籍的历史典故。4、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风格特征山谷体的基本特征是求生避熟悉和求雅脱俗。 ( 1)一是以学杜为宗旨, 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 ( 2)二是强调“无一字无来处” ,用典以故求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 (3)三是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济亮芊绵的一面。 黄庭坚的学杜和深峭的诗风, 受王安石的影响不小,两家在格律精严方面用力最深,宋人在律诗创作上也显示出与唐音不同的宋调,是从荆公体开始而完成于山谷体的。李清照10、试叙“易安体”的艺术特点(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宋室南渡后的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强调“词别是一家” ,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独具一格的“易安体” 。“易安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广为流行。主要艺术特色有:(1)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 。如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能够把浅俗的文字,组成极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用浅俗语,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2)“易安体”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如春晚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的后期词,多这种愁苦之作,情调入于凄壮悲伤一途,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相融合,是“易安体”的特殊格调,令人凄怆欲绝。(3)“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而是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如渔家傲 。“易安体”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方,是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李清照声声慢情调:后期代表作,真切表达了词人南渡之后迭遭丧乱、受尽磨难以后的凄惨心境。个人身世之悲、沦落之苦、亡国之痛,反映了当时人们普遍的心情,充满悲伤和忧郁。问答题:高适:字达夫, 河北省景县人 ,有高常诗集,现今诗歌存二百余首。早年生活困顿,有入幕经历,后来官运亨通,是盛唐诗人唯一做到高官而封候者。其边塞诗多写于边塞之行和入幕期间。 多采用七言歌行或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边塞见闻、 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 苍凉中带有理智的冷静, 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理解:高适边塞诗燕歌行的思想情感艺术特色。燕歌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极为复杂的, 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慨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 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颂扬, 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不满。 此诗虽多用律句骈语,并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而是纵横顿宕、以沉雄气质和浑厚骨力取胜。简单运用: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气质沉雄、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一 .高适的边塞诗是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 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 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他热烈向往边功的慷慨豪情,往往使其诗显得壮大雄浑、骨气端翔。二 .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他写的与从军边塞相关的绝句, 亦气质沉雄、境界壮阔。岑参:南阳人,有岑嘉州诗集,今存诗四百零三首。岑参两次出塞深入西北边陲, 是他一生最有意义的壮举。 第二次出塞写的诗都是他边塞诗的代表作。诗歌创作特点:语奇体峻,意亦奇造。理解: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及艺术风格。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 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简单运用: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艺术特征。此诗写得大气盘旋,奇情逸发,最令人称绝的是“梨花开”的意象,是雪花变梨花的错觉,不仅体现了戍边将士不畏严寒的乐观精神, 也使边地风光更显神奇壮丽。综合运用: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艺术表现手法;高适、岑参并称的原因。1、表现内容上的不同:一 .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二 .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诗人热情地歌颂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描写神奇瑰丽,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2、艺术上的不同:一 .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二 .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三 .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 但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原因:高、岑二人同是以边塞诗著称的盛唐诗人, 一样有入幕经历而且诗风相近,在杜甫的诗中首先将高、岑并称,后来严羽也将高、岑并称。刘禹锡:1.识记:刘禹锡的生平。字梦得,洛阳(河南省洛阳)人,有刘宾客集 。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仕途坎坷。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人称刘宾客。理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思想与精神。即便多次遭贬流放, 却毫不屈服, 依然信心满怀, 善于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且风骨苍劲。简单运用:刘禹锡的咏史诗、竹枝词风格。他的咏史诗在他的诗歌中占的分量不大,却是艺术上极精湛而思想深刻的作品:一 .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二 .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三 .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刘禹锡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枝词, 是他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 受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当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的独具特色的作品。一 .这些作品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如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 。以七绝写民歌体诗,前两句保持了七绝声律谐婉的特点,后两句则吸收了民间传唱的竹枝词曲调凄凉怨慕的特点, 又采用谐声双关、重叠回环等艺术手法。二 .这些民歌体诗都写得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综合运用:刘禹锡诗歌的总体艺术特色。刘禹锡的诗被分为讽谕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他的诗歌创作,善用典实而透脱不滞, 词采丰美而笔致流利, 造境明丽清远而风神俊爽, 又有一种恢宏的气度,骨力豪劲。一 .他的讽谕诗和感遇诗多作于被贬期间。讽谕诗词旨隐晦而寓意深刻。感遇诗寄慨遥深而正气凛然。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 .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一般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通过对与前朝史实有关的古迹 风景的描写,抒发千古兴亡之感, 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三 .他的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枝词,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并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如竹枝词二首 。刘禹锡的诗写得都比较明快, 他的近体则写得更含蓄精炼, 风格刚健爽朗, 对唐诗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李商隐:1.识记:李商隐的生平。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河南省沁阳县)人, 李义山集。少时艰苦清贫。中进士后卷入党争,仕途坎坷。理解:李商隐的政治讽谕诗和咏史诗。李商隐的政治讽谕诗直诉胸头愤慨, 悲壮沉郁;更多的是通过个人的身世遭遇的歌咏,表现自己对现实重大政治问题的肯定或批判。在精深、婉丽的辞藻中,含有丰富的感情和爱憎,多忧危凄苦之词,充满着浓厚的感伤气息。李商隐的咏史诗的深刻性, 在于能够从政治着眼来看待一些历史现象。许多都是借托史事,寄其吊古伤今之意,具有深刻的讽刺性。能注意构思的凝练、取材的精当,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在一起,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将自己的感情和议论自然地寓含在鲜明的形象中,达到审意的深刻性与形象的鲜明性,情味的隽永和谐统一,增强了咏史诗的艺术表现力。理解:李商隐的无题诗主要分两类,寄托说和爱情说。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 。他的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凄凉体验和若有所失的情感, 可以理解为爱情诗,又不仅仅是爱情诗。如无题二首 (凤尾香罗薄几重)写青年女子与对方邂逅, 渴望相见而不得见的心情, 寄寓了作者仕进机缘稍纵即逝后落拓不遇的感伤。 大部分无题诗属于纯粹的情诗, 作者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伤别复伤春,明知别后会合无望,仍痴心不改、生死不渝,这种执著于苦恋的怨旷之情, 已近于爱情绝唱。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写两心相应一点通,但徒留回忆,非常失意。简单运用:李商隐无题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李商隐的无题诗对后代有很大影响。 晚唐韩偓等人、 宋初西昆派诗人, 直到清黄景仁、龚自珍等,都在诗的风格上受到他的影响。唐宋婉约派词人、元明清许多爱情戏曲作家都不断向他学习。李商隐表现感伤情调的诗歌, 追求一种细美幽约的美, 诗而词化的特征较显著,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的桥梁。综合运用: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一 .他灵心善感,一往情深,开创了诗歌上新风格、新境界 .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 ,尤其是七律、 七绝 .李商隐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1.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2.爱用冷僻的典故,故诗中的意象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3.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4.“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二 .他的诗歌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 ,他的绝句反映了衰败时代的士人心态 ,写得深情绵邈 ,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但可以在精工富丽的辞章中体会到他的婉转情思,而且很伤感。如夜雨寄北感情细腻,意境婉约,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感伤唯美文学的典型。韩愈:韩愈文的艺术成就答:韩愈从事古文运动,其文章成就很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韩愈文兼众体。韩愈之前的散文家,大多都只写过一种或几种文体,而韩愈对于各种文体都敢于尝试和突破。他的作品有碑志、祭文、赠序、传记、辞赋、小说、寓言等等。二、韩文理直气壮,感情真挚。韩愈主张“气盛言宜” ,因此他的文章多重气势,再有韩愈是个自信的人物,故其文多理直气壮。如祭十二郎文不仅气盛而且感情真挚。三、韩文深于立意,巧于构思。多以习见之题材,但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四、韩文长于描绘,形象生动。如送李愿归盘谷序五、 (重点 )韩文的语言准确精练、新奇自然。A、韩愈的文章均为散体,以质朴的散句为主,但也并不排斥对偶句。文句骈散相间。B、在力求文从字顺的同时,重视语言锤炼,力求准确精练,言简意多。如“传道、授业、解惑”C、力求新颖独到,大量运用比喻和比拟,善于活用词类,有意错综词序,大量运用虚词和感叹词,善于用对话形式和对比句、反诘句,使文章句法灵活,节奏多变,气势雄壮,摇曳多姿。白居易:1.识记:白居易的生平。 字乐天,祖籍太原,五六岁时便学作诗。 自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注: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这些理论是吸取了前代和当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提出来的, 是他的新乐府诗创作经验的总结, 也是他积极的政治主张在文学上的提现。其主要观点为:(一) 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二) 讽喻美刺的创作要求(三) 著诚去伪的创作态度(四) 关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2.识记;白居易的基本思想。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 在前期更多地反映了 “兼济天下”的积极用世思想,后期奉行中庸主义的处世哲学,对待儒释道三教持调和平衡、兼包并容的立场,具体说来,是以儒家思想为世用,以老子思想来谋身,以庄禅思想来娱乐,形成“知足长乐”的人生哲学。理解: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把文学当作救济社会、 改善人生的利器,要求诗歌能“补察时政”和“泄导人情”。认为文学应当侧重于写实, 著诚去伪,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3.识记 :白居易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的不同特点。讽喻诗的特点:反映国事民生,可发挥政治上的美刺作用, 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闲适诗的特点: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感伤诗的特点: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理解:白居易卖炭翁 、长恨歌、琵琶行(还有杂律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卖炭翁充分暴露出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 ,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这是白居易的讽谕诗最值得肯定的地方。长恨歌是一篇写风情的作品, 应从较广阔的时代意义上去把握和理解其 “长恨”主题所蕴含的悲剧意蕴,即把李、杨的悲剧分别看作爱情悲剧、政治悲剧和时代悲剧,从而使爱情主题、政治讽刺主题和时代感伤主题, 各有所依存和附丽,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三重变奏的统一整体。琵琶行主题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对天涯歌女弹奏琵琶音乐的美妙,作了出神入化的描写。晏殊:晏殊是北宋专工令词,而且以词名世的第一人, 作词深受南唐词人冯延巳的影响,著有玉珠词1、简述晏殊珠玉词的艺术特色晏殊的珠玉词往往是晚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吟咏春花秋月的闲愁。这类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词中极少出现感情色彩强烈的字眼,圆融平静,没有激情的烈响,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 如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明净雅致的语言,深刻而纤细的内心体验、曲折精巧的构思,表现了对多彩人生的眷恋之情和与之相伴的伤感。柳永:北宋词至柳永出现了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 ( 1)因柳永大量地创作慢词,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 为长调慢曲作词,柳永属第一人,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 2)柳永慢词多用新调, 小令是为旧声 (清乐)而写的,慢词是为新声 (俗乐)而写的。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 宋词中有 100 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二)对题材的开拓:(1)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 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 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 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 2)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 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 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三)以赋为词: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如雨霖铃创造了情景递近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四) 雅俗并存:(1)“俗”的方面: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他能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如佳人 “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言情道爱,表现的很浅尽,如小镇西 “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他写了许多描写城市生活的词和歌妓词。如望海潮等。( 2)“雅”的方面:一是以赋为词,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二是羁旅行役词,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的辽阔的山河,多了一分自然雄浑的力量,扩大了词境的容量。4、简述柳永词的俚俗色彩柳永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 1)俚俗色彩首先表现在语言的浅近易懂上,他能够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如佳人 “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 。言情道爱也很浅近,如小镇西“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 ”柳词在当时成为最通俗的大众歌曲。( 2)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 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 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 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 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 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欧阳修:2、欧阳修词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大体呈现两种风格:一是深婉含蓄,一是清新疏隽。他写男女情爱相思的词, 其风格就是深婉含蓄。 他继承了晚唐深婉含蓄的传统,除外形描写,还进一步转向内心刻画。他清新疏隽的风格, 体现在抒写个人身世感慨的词中, 也可称抒怀词。 这类词写得悲愤中有洒脱, 旷达中有豪气。 另外也体现在描写自然景物的词中, 写景词写得意境清新。一洗花间词“香而弱”的文风,将词引向清新疏隽。深婉含蓄词风对李清照、秦观很有影响,而清新疏隽对苏轼有影响。陆游陆游,号放翁,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 “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范成大、尤袤、陆游之一) ,剑南诗稿 9200 多首,是中国古代作家最多产的诗人。早期喜藻绘而清新拔俗, 有江西诗派的痕迹, 偏重技巧, 后转向清新平淡;中期入蜀漫游和军旅生活, 豪放悲壮,陆游诗歌成熟时期;后期居山阴农村,风格趋于闲适淡泊、清淡秀逸,爱国思想仍占主导。陆游的爱国精神贯穿整个诗中, 对国家命运无限关怀, 呼吁抗金救国, 表现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为国牺牲的精神; 谴责投降派的罪行; 抒写壮志难酬的悲愤;同情沦陷区的人民,表现了渴望收复失地的愿望和决心。1、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1)诗作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至死不渝。(2)诗歌诸体皆备、艺术风格多样。古体诗多豪壮语,喜言征伐事,颇有老杜诗的雄浑气势,又吸收岑参的语奇体峻,写得豪迈坚挺;七律感时伤世,无不悲愤激昂。最显著的特征是善为悲壮,抒发为国雪耻、收复失地愿望;七绝善于咀嚼出日常生活里的隽永滋味,写得清淡细腻、简练自然,而且明白如话。多为咏物、写景、抒怀。(3)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4)语言明白流畅,精练自然。2、陆游词和散文陆游散文的特色:(1)记叙文成就比较突出,有些写得平静坦适,透露出作者晚年的心情;(2)笔记文(小品文)内容丰富,趣味盎然; (3)时政和谈诗笔记文用新鲜活泼的笔调,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认识;( 4)文字简洁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妙趣。陆游词的两种风格: ( 1)激昂慷慨;(2)清淡秀逸。3、“诚斋体”及其“活法”诗: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关键。诚斋体诗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新鲜活泼的写法,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开辟了新的诗风。他以自然意象为主作诗, 恢复诗人感官的天真自然状态,活泼泼地写出别具一格的活法诗,由吕本中提出,要求作诗不破坏规矩,又能变化不油,达到艺术规律和创作自由的统一, 给人以圆转自然的印象。 杨万里的诗除具备新奇、 灵活、风趣和流转圆美外,就是层次曲折、变化无穷,追求诗歌语言的浅近和口语化。论述题:王维、1. 识记:王维的生平。王维,字摩诘。亦官亦隐,晚年逐步升迁,但已无意于仕途荣辱。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及其山居秋瞑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一. 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二 . 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山居秋瞑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 诗人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 精神升华到空明无滞碍的境界, 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简单运用: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及其归隐诗的空静之美。 王维的辋川集二十首。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 对王维等山水诗人的创作影响极大。 当他们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 从而使山水诗的创作别具慧眼,禅境常通过诗境来表现。与坐禅的体验相关连, 王维多喜欢写独坐时的感悟, 将禅的静默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 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 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 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说言说的自然之美。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识记:李白的生平。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青少年时期,是在隐居读书、漫游求仙和任侠中度过的。曾入京,供奉翰林,后遭谗毁,被迫离开长安。简单运用:李白的思想性格特点。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伴随了李白的一生;他的思想抱负、生活情趣和性格气质,在这些方面得到了不同侧面的表现。一 . 在思想上,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特别是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 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 李白把这三者结合为 “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这是支配李白一生的主导思想。二. 任侠与求仙是其一生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他的侠胆、仙趣、狂饮极大地刺激着其个性中高傲狂放的因素, 形成了他独有的浪漫、 狂放和倨傲达观的性格。三. 在李白的性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这正是他的自由性格的生发点。从自然与神仙中, 他想得到一种使心境得以宁静和使自我得以充分提升的人生境界。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歌行识记:李白乐府诗创作在创新上所表现的两个方面。一是借古题写现实,二是用古题写己怀。理解:李白的乐府诗将进酒 ,借古题写己怀。此乐府旧题含有以饮酒放歌为言之意。 诗人据此进行联想, 抒发“天生我才必有用” 的豪壮气概, 将及时行乐的狂饮写得激情澎湃, 具有大河奔流的的气势和力量,不仅把原曲的主题发挥到淋漓尽致、 无以复加的地步, 还充分显示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简单运用:李白乐府歌行的特点及其对唐代歌行格式转变的贡献。一 . 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二 . 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三. 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歌行的根本性改变。四. 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比乐府高。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 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识记:李白绝句的特点。自然明快,清新俊逸。理解:李白绝句佳作独坐敬亭山的风格特征。这是一首写片刻超然意趣的佳作, 一人独坐时的寂寞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感受到与自然相亲近的温暖, 人与山刹那间灵性相通。 诗人将这种心领神会的感受信口说出,但在人与山的冥会中, 似有未曾说出且不必说出的无限情思,韵味无穷。简单运用:李白绝句的个性特色, 清新俊逸,其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一 . 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 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二. 李白的七绝,无论写景言情,都具有一气流贯的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几首诗:多写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 属兴到神会的自然天成之作。三 . 李白的绝句有以古入律、自由发挥的特点,融入乐府歌行的表现手法。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1. 识记: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理解:李白的行路难其个性特点。李白抒情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行路难抒写志士失意的悲愤, 大气磅礴而慷慨激昂, 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追摹情绪冲动时情感喷发奔涌的起伏跌宕,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简单运用:李白诗歌的想象特色,变幻莫测,随意生发,离奇惝恍的想象,意象壮美而不乏清新明丽2. 识记: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 , 清新明快 , 不加雕饰简单运用: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一. 他诗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如“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有着巨大的魅力。二 . 他的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都曾受到他的影响。综合运用: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所表现的几个方面。一. 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在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 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行路难其一抒写志士失意的悲愤,大气磅礴而慷慨激昂。二 . 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如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三. 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大鹏、沧海、雪山等) ,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清溪、明月、白露等),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另外,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 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 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苏轼、苏轼人格创作上的特点: 贬谪黄州, 是苏轼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 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 写了大量的政论、 史论和有为而作的诗歌, 充满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和社会历史; 后期旷达情怀, 那种经历磨难而始终乐观向上的精神, 和创造性逍遥、随缘自适的创作个性, 是在贬滴黄州这后者真正树立起来的; 苏轼的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又兼纳了道家和佛家的学说,显著特点是“杂” ,他所倡导的蜀学就是融合佛、道、儒三家的杂学,又大致以“外儒内佛”的形式把两者统一起来。1、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苏轼各体散文众多, 分为议论文、 记叙文和小品文等, 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1)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2)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 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 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3)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 。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2、苏轼散文的艺术特色(1)“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2)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如前赤壁赋(3)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3、苏轼诗歌的内容(1)社会政事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枝叹 。(2)山水景物诗: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怀遣兴之作,写流动景色的江上看山;写奇幻烟云的登州海市;写景寄怀升华的人生感悟日哲理高度,或寓有浓厚的身世之感,如题西林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 。(3)和陶诗:寄情山水,以自适为趣的意味更浓, 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平浅而有深味, 在艺术上把握了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特色, 能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写,达到了“神似”陶诗的地步。(4)题画诗: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4、试叙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 诗的散文化,本非诗歌创作的正道,可苏轼才力横绝,无施不可,竟成为他矜才使气、翻新出奇的手段。他精辟而广博的比喻,由博喻体现的生动丰富的想象力, 是苏轼以“才气”为诗的重要方面。此外,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 也是诗人才气的表现。 许多生活里的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往往具有不平凡的意义,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2)苏诗的另一特色是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意使事用典。苏轼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他的不少诗,写得不落俗套, 但其中的形象描写往往夹有议论,或借助形象言理, 依凭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和敏捷的才思,使宋诗增加了耐人咀嚼的理趣。好议论和重理趣,使苏诗的使事用典也较为突出,因诗涉理路必多使事,以示诗论有据,成为以文字为诗。(3)苏诗在宋代即被称为“东坡体” ,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擅长,而且风格多样。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清丽雄健,二是清旷闲逸;就体现苏轼“坡仙”的旷达品格而言,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5、试叙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一)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1)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 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如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 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 交代创作动机。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定风波。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 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 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 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3)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二)苏轼的“以诗为词”(1)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2)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 “软性文学”。到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 。苏词充分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 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 增加了词的内容, 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三)苏轼词的风格: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1)豪放,如赤壁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