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4410375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何区别?刘义忠我从上世纪80年代接触到素质教育这个概念,一直都很关注。当年的教育部副部长柳斌同志说,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是,人们对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依然缺乏清晰明确的认识,在实践中落实不好也就不足为奇了。正确认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关系,必须首先搞清他们的概念。教育是增进人们知识、 技能,影响人们思想意识和品德的活动, 其社会职能是传递人类 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而促进个体发展,推动社会前进。那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呢?首先,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形成最佳的素质结构为目标,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而 应试教育”则是以升学为目的的一种片面的淘汰式教育。其次,素质教育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而应试教育以考试的分数为出发点,考考考,分分分,只看分数,忽视其他;再次,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进步, 认为每个学 生身上都潜藏着一些智能、才能和闪光点;而应试教育只顾少数所谓尖子”精英”升学对象”主张严格筛选淘汰,提高升学率;第四,素质教育认为学习是一种艰苦而愉快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治、自立、自信、自强的 能力,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自觉地排除心理压力,激发内驱力,生动活泼的学习;而 应试教育忽视学生兴趣、 才能、个性的发挥,强调大量作业,频繁考试,以标准答案为准绳, 反复训练,学生学得被动,感到枯燥、单调、乏味、压抑,以致厌学;第五、素质教育认为教学过程有些是线性的,而大量是非线的,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地改变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而应试教育则认为教学过程只是线性的,填鸭式、灌输式,即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反复模仿、改错、校对,以获取高分, 靠加班加点,复习补课、不断重复,猜题押题,甚至碰运气,不惜舞弊;第六,素质教育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的自觉行为, 只要他们通过自身的心理调节和控制,就能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而应试教育把学生当做考试的机器或加工的对象,按照考试的标准答案进行雕塑,通过外部压力与诱因迫使他们就范;第七,素质教育强调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即理想、信念、动机、意志、毅力、耐心、专注等心理素质和品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而应试教育一味地读死书,死读书,除了读书就是考试、做作业,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八,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生存能力的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能力,学以致用, 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服务, 为学生今后做人成才服务, 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全面提高素质的 前提下,提高应试能力; 而应试教育单纯为了考试,分数万岁,忽视做人和成才的基本要求 和技能,忽视全面素质。当然,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不能用这种教育模式去套哪所学校和哪位教师,硬说某校是素质教育或应试教育,硬说某老师是在搞素质教育或应试教育,而要实事求是,科学分析,耐心引导,不能采取强制性的态度和做法。也不能借素质教育反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其实,我国教育有许多传统的好经验, 值得我们借鉴和继承, 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更加科学化。据有关研究材料表明,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偏重 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即偏重掌握基础知识与形成基本技能。这个 阶段从1949年至1979年,为期约30年。第二阶段为强调智力阶段,即强调发展智力与培 养能力。这个阶段从 1979年至1982年,为期仅4年。?第三阶段为重视非智力因素阶段, 并把非智力因素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个阶段从1983年至1989年,为期约7年。第四阶段为加强素质教育阶段,即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个阶段大约从80年代未90年代初开始,现在正处于全面转轨的攻坚阶段。那么,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呢?素质,作为一个理论命题,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空间,而且有多维的审视角度和思路。一般说来,所谓 素质”,通常具有两个层面的涵义:第一种涵义是生理上的素质”概念,主要指人们天生的感知器官、神经系统,又称遗传因素或天赋; 第二种涵义是教育学实质也是社会学上的 素质”概念,主要指后天社会性的一面,认为素质是在先天某些因素的基础上, 主要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换句话说,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发展总水平,是人的诸种属性的综合,是由各种品质构成的整体结构。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件。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一个先天的聋哑人,当然不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家;但假如一个人的音乐天赋再好,却没有得到后天的培养,也不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家,因此,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名学生先天获得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国家教委朱开轩主任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 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 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往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促进受教育者 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明确提出:应试教育”不是对以前和现行基础教育的概括,而是对其中存在的单纯以升学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弊端的概括。否定 应试教育”不是要否定现行的教育。 所谓 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 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 的一种倾向。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大体可以从以下10点表现出来: 从指导思想上看: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它反映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应试教育则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是选拔式、 科举式、淘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 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 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 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 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 德”、缺 体”、 少 美”、砍 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型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主科”轻视所谓 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都纳入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性课程”,比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等。 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不按课程计划授课,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加大作业量,考试频繁,复习资料泛滥,各种竞赛名目繁多,学生课业负担加重;而素质教育则要求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的个性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迫使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 ”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 向交流。要求教师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师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艺术。 从教育方法上看:应试教育实行的是学生被动学习,死抠书本,脱离实际的教育;素质教 育则是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 从教学途径上看,应试教育把课堂和书本作为教学的唯一途径,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脱离实际;而素质教育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新型素质,要求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建构学校与社会的 双向参与”机制,使得教学途径增多,教育视野广阔,有利于从狭隘的完 全同升学 指挥棒”对口的自我封闭中解脱出来,实行开放式的现代教育。 从评价标准上看,应试教育以分”为导向,以 率”为标准,以 考”为法宝,并以此来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实行的是僵化、死板的,一刀切”教育;素质教育则确立社会实践的评价权威,淡化分数的警告、惩戒作用,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潜能优势,实行的是使学生个 性健康、完善发展的教育。从以上10点基本可以着出,应试教育只注重应试的功利,不关心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创造 适合学生的教育,而是塑造适合教育”的学生。应试教育”在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在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在教育过程上的表面性,在教育成果上的虚假性,对基础教育危害甚深, 对广大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通过切实的努力动摇它、瓦解它、 改造它,把它转化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是端正教育思想, 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 应该树立哪些教育新观念 呢?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基础教育多年来都是为构建教育金字塔”服务的,单纯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要统考分数和升学率上去了,就一俊遮百丑”,哼一声都是经验”。这种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目标必须改变,而应培养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树立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 及以充分发展个性特长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第二,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一提到 人才”,人们马上想到专家、 教授、工程师、学者等等。 这些 拔尖人才”是人才,合格的劳动者也是人才。我们一定要转变升学者是人才、唯升学者能成才的人才观;确立多渠道成长、多规格育才的人才观。要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 多方面、多类别、多层次、多结构的,不仅需要自然科学人才,也需要社会科学人才;不仅 需要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更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社会管理人才,而且更需要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劳动大军,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不仅要知识丰富、学有专长,而且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反复证明:具有高学历的人不一定都能成才,没有高学历的人只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也完全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成为某一方面的优秀人才。第三,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其主要的含义,就是要彻底抛弃以考分高低、升学率高低论成败的陈腐观念,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质量观。我们常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要求和衡量学生,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到全面地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全面素质的提高。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要彻底抛弃单纯重视。尖子”学生,忽视一 般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传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重 课堂轻课外,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现代教学 观。可以说,以上四个带有根本性质的观念转变了、更新了,就为基础教育的转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