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马原题库120道选择题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73405188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大马原题库120道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大马原题库120道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大马原题库120道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 世界上各种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B 世界上某些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C 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D 人们的思维方法及其发展规律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 对思维与存在是否联系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C 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D 对思维与存在是否运动发展的不同回答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A 唯心主义的命题 B 客观唯心主义的命题C 主观唯心主义的命题 D 朴素唯心主义的命题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方法是A 认真学习教材 B 理论联系实际C 认真学习马列哲学原著 D 更多地讨论一些理论问题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 B 矛盾性 C 时间、空间的绝对性 D 可知性6时间的特点是A 多维性 B 一维性 C 二维性 D 三维性7事物成为客体的首要前提是A 客观性 B 对象性 C 社会性 D 历史性8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 物质 B 实践 C 规律 D 自然9发展的实质是A 运动 B 变化 C 质变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现实性是指A 合乎必然性的现存事物 B 当前存在的一切事物C 当前存在的某些事物 D 那些偶然的存在11本质是A 那些可以认识的东西 B 那些经常出现的东西C 那些与人的认识相一致的东西 D 那些与必然性、规律同等程度的东西1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 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D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13区分质变与量变的根本标志是A 事物的变化是否特别明显 B 事物变化的量是否特别大C 事物的变化是否特别强力 D 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14认识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这是A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15唯物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是A 实践论的观点 B 真理论的观点 C 相对论的观点 D 反映论的观点16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生产关系 B 生产方式 C 自然环境 D 人口因素17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A 国家政权 B 政治思想 C 法律思想 D 哲学思想18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是A 生产方式 B 经济基础 C 生产力 D 政治制度19人的价值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是A 社会组织 B 社会关怀 C 社会实践 D 家庭支持20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是A 让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 向人民群众学习C 让人民当家作主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1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 物质与意识有无同一性 B 物质与意识有无运动性C 物质与意识有无矛盾性 D 物质与意识有无联系性2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特征是A 科学性 B 实践性 C 革命性 D 阶级性23“理在事先”,这是A 朴素唯物主义命题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命题C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D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24空间的特点是A 一维性 B 二维性 C 三维性 D 四维性25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主要特点是A 从物质与物质结构的矛盾关系出发 B 从物质与意识的矛盾关系出发C 从物质本身出发 D 从意识本身出发26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A 物质 B 客观规律 C 实践 D 辩证矛盾2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系统规律2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A 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 B 具体分析矛盾普遍性C 具体分析矛盾的有效性 D 具体分析矛盾的可能性29或然率是测定A 可能性的有无 B 可能性的大小 C 可能性能否变成现实 D 可能性的好坏30系统整体的性质与功能并非各组成要素的性质与功能的简单相加,这主要是指系统的A 整体性特征 B 结构性特征 C 层次性特征 D 开放性特征3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指规律的A 普遍性 B 稳定性 C 客观性 D 重复性32质与事物的存在A 不是直接同一的 B 是完全相同的 C 是直接同一的 D 是可以分离的13认识事物的基础是A 质 B 量 C 系统 D 结构34主体与客体最基本的关系是A 实践关系 B 审美关系 C 认识关系 D 价值关系35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这是A 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 所有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3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A 物质 B 人脑 C 客观事物 D 实践37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这体现了实践标准的A 唯物论 B 辩证法 C 自然观 D 历史观38在下列社会意识形式中,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是A 新闻学 B 逻辑学 C 法学 D 文学艺术3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A 起决定作用 B 不起任何作用 C 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D 又是起作用,又是不起作用40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准是A 劳动者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工具 D 劳动对象41哲学是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时代精神的精华C 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 社会意识形态42“物是感觉的复合”,这是A 唯物主义命题 B 辩证法命题 C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D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4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D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44马克思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独创了A 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辩证认识论 D 历史唯物论45爱因斯坦相对论A 证实了时空的客观性 B 证实了时空的绝对性C 证实了时空的相对性 D 证实了时空的主观性46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是A 精神生产实践 B 科学实践 C 物质生产实践 D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47客体最重要的特征是A 对象性 B 客观性 C 社会性 D 历史性48所谓“人化自然”是指A 人自身的自然 B 人以外的自然 C 人的实践改造过的自然 D 产生人的自然49“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是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50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的基石是A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 发展的规律性原理C 辩证的认识论原理 D 思维的矛盾性原理51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说的是要注意分析矛盾的A 同一性 B 斗争性 C 特殊性 D 普遍性5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依据是A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原理 B 矛盾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原理C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原理 D 矛盾的互相转化原理 5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其哲学依据是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因果规律54唯心主义认识论坚持A 可知论 B 反映论 C 先验论 D 实践论55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这体现了真理观上的A 辩证法 B 唯物论 C 反映论 D 可知论56价值最基本的属性是A 物质性 B 客观性 C 主体性 D 客体性57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 历史宿命论 D 唯意志论58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其主导作用的是A 劳动资料 B 劳动者 C 劳动对象 D 科学技术59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经济基础的是A 政治法律思想 B 哲学思想 C 文学艺术思想 D 宗教思想60阶级斗争是A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 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 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6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是指A 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B 自然观上的辩证法,历史观上的形而上学C 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D 自然观上的形而上学,历史观上的辩证法62“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是A 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B 唯心辩证法的观点C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6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句话A 正确表达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B 混淆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C 高扬了哲学的地位 D 正确说明了学习哲学的重要性6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实践看成是A 类似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 B 个人的修身养心活动C 对自然界的改造 D 对客观世界的改造6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 辩证唯心主义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先验论观点 66多样性的世界统一于A 存在 B 客观实在 C 文化 D 人脑67二元论最终倒向A 唯物主义 B 相对主义 C 唯心主义 D 绝对主义68 系统的性质与功能并非各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这是指系统的A 开放性 B 整体性 C 层次性 D 结构性 69根据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人们在实践中必须从A 可能出发 B 好的可能出发 C 现实的可能出发 D 客观存在的现实出发70对立统一规律原理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A 基本道路 B 基本形式 C 基本方向 D 基本动力71庸俗进化论在哲学上属于A 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B 只承认质变,不承认量变C 坚持质变与量变的辩证统一 D 只讲肯定,不讲否定72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因知以进行”,强调的是A 认识以实践为基础 B 实践以认识为基础C 认识来源于实践 D 正确的认识对革命行动的指导作用 73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批判武器是A 实践 B 客观事物 C 科学理论 D 唯物主义哲学74价值是指A 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 B 主体对客体的有用性C 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D 真理内容的主观性75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基础是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C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76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定A 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B 人是社会的本质C 自然是社会的本质 D 科学技术是社会的本质77在社会政治结构中居核心地位的是A 阶级 B 政党 C 国家政权 D 政治法律思想78在下列社会意识形式中,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是A 伦理学 B 新闻学 C 语言学 D 法学7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它是A 间接的生产力 B 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C 直接的生产力 D 生产力的实体要素80人的价值实现的唯一途径是A 机遇 B 自身的素质 C 实践 D 正确的政策81哲学是A 科学之科学 B 各种知识的总和 C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 时代精神的精华8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特征是A 严密的逻辑性 B 高度的抽象性 C 社会实践性 D 理论的批判性8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整个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 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C 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 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84旧唯物主义在物质观上的主要缺点是A 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 B 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的C 不从实践出发理解物质 D 认为物质是不运动的85主体与客体辩证统一的基础是A 物质 B 自然 C 社会的人 D 社会实践86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自然 B 人脑 C 抽象思维的形成 D 社会劳动87在下列哲学派别中,不承认意识能动性的是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客观唯心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88唯物主义最根本的观点是认为A 世界是统一的 B 世界是运动的 C 自然界是物质的 D 世界统一于物质89系统论把唯物辩证法的A 普遍联系原理具体化 B 永恒发展原理具体化 C 质量互变原理具体化 D 因果关系原理具体化90毛泽东说的领导干部要“学会弹钢琴”,其哲学理论依据应该是A 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 B 矛盾同一性原理C 矛盾斗争性原理 D 矛盾普遍性原理91“扬弃”最恰当地表述了A 运动这一哲学概念 B 联系这一哲学概念C 发展这一哲学概念 D 辩证否定这一哲学概念92唯心主义认识论是A 先验论 B 经验论 C 反映论 D 实践论93说真理是客观的,这体现了真理观上的A 辩证法 B 唯理论 C 唯物论 D 可知论9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A 确定的 B 不确定的 C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D 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95人在活动中要合自己的目的,这体现的是A 真理性原则 B 价值性原则 C 矛盾性原则 D 具体性原则96划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经济基础 D 上层建筑97国家的出现是A 暴力的结果 B 阶级斗争的结果 C 人的意识发展的结果 D 政党发展的结果98在意识形态中,离经济基础最远的是A 文学理论 B 哲学思想 C 政治思想 D 法学理论99判断上层建筑性质的主要标志是上层建筑A 是否直接为经济基础服务 B 是否直接为生产力服务C 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 是否为统治阶级服务100自由王国是A 人摆脱必然性制约的时代 B 共产主义的哲学表达C 想干什么都可以的时代 D 人不会犯错误的时代10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特征是A 实践性 B 科学性 C 革命性 D 阶级性10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 对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 D 对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不同回答103“我思故我在”,这是A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B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C 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D 辩证唯心主义命题104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的物质概念等同起来的是A 客观唯心主义 B 朴素唯物主义 C 机械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10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英国古典哲学 B 德国古典哲学 C 法国古典哲学 D 希腊古典哲学10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可知性 B 矛盾性 C 规律性 D 客观实在性107只承认运动,不承认物质的观点属于A 相对主义运动观 B 唯心主义运动观 C 形而上学运动观 D 朴素辩证法运动观108意识能动性的实现途径是A 物质 B 规律 C 人脑 D 实践109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A 事物是否变化 B 事物是否联系 C 事物是否有矛盾D 事物的发展是否符合历史必然性110“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这是指A 量与事物是可分的 B 量与事物是不可分的C 事物的量在一定范围的变化不改变事物的质 D 事物只有量变,没有质变111内容就是A 事物相对稳定的因素 B 事物存在的必然性 C 事物的本质 D 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112主体与客体最基本的关系是A 价值关系 B 认识关系 C 实践关系 D 审美关系113“认识是摹写与建构的统一”,这是A 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1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A 客观性 B 矛盾性 C 确定性 D 实践性115相对主义真理观就是A 只承认真理的绝对性,不承认真理的相对性 B 只承认真理的不确定性,不承认真理的确定性C 只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不承认真理的主观性 D 只承认真理的主观性,不承认真理的客观性116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A 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B 不起作用 C 有时起决定作用,有时不起作用 D 起决定作用117 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志是A 劳动者 B 劳动工具 C 劳动对象 D 生产关系11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的不同步性 B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 社会意识有历史继承性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能动反作用119阶级划分的根本标志是A 政治立场是否正确 B 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C 思想态度是否端正 D 是否参加政党120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A 随心所欲的 B 受杰出人物指挥的 C 自发的 D 受特定的历史条件制约的 1C 2B 3C 4B 5A 6B 7A 8B 9D 10. A 11. D 12. A13D 14B 15D 16B 17A 18B 19C 20D 21. A 22. B 23. C24C 25B 26C 27A 28A 29B 30A 31C 32C 33. A 34. A 35. D 36. D 37. B 38. B 39. C 40. C 41. D 42. D 43. A 44. D 45C 46C 47A 48C 49A 50A 51C 52A 53C 54. C 55. A 56. C57B 58B 59A 60B 61A 62A 63B 64A 65B 66B 67C68B 69D 70D 71. A 72D 73A 74A 75B 76A 77C 78C 79A 80C 81C 82C 83A 84C 85D 86D 87A 88D 89A90A 91D 92A 93C 94C 95B 96C 97B 98B 99C 100B101A 102C 103A 104C 105B 106D 107B 108D 109D 110 C111D 112C 113B 114A 115B 116A 117B 118D 119B 120 D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