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3314517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的多极化趋势阶段三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内容索引考点一美苏争霸考点二新兴力量的崛起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专题综合时空线索归纳考点一美苏争霸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1.原因(1)基本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2)主要原因: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3)根本条件:欧洲衰落;美苏双方实力均衡,都极力扩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知识排查知识排查2.形成过程(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2)冷战表现项目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成为冷战开始的标志苏联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华沙条约组织(3)形成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二、二、“德国分裂德国分裂”“”“朝鲜战争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 【加试加试】 (b)1.德国分裂(1)背景:德国投降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同时柏林也是被四国分区占领);由于美苏冷战加剧,双方就德国统一问题的谈判未能达成协议。(2)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1)背景: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进驻朝鲜,形成南北两个美苏占领区。(2)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3)朝鲜战争:19501953年,美国操纵联合国组成所谓“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战争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3.古巴导弹危机(1)概况: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美国很快发现并获得其确切情报,武装封锁古巴,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苏联武装部队随之进入戒备状态。古巴导弹危机爆发。(2)结果:经过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三、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三、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加试加试】 (c)1.美苏冷战导致国际局势紧张,给世界和平构成巨大威胁(1)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使世界处在核战争的边缘。(2)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紧张。2.积极影响(1)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两极格局下的四对矛盾两极格局下的四对矛盾(1)美苏之间的矛盾。美苏争霸对苏联造成极大的损害,加速了苏联的解体。(2)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3)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中苏关系恶化,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要求摆脱苏联控制的倾向,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化。(4)第三世界国家与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在东西方两大集团之外增加了一支崭新的国际政治力量。重点深化重点深化1.(20164月浙江选考)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困难,美国提出应对措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意图控制。这一举措是()A.建立北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C.提出“杜鲁门主义” D.推行凯恩斯主义解析解析根据“二战后美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意图控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凯恩斯主义是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理论,选B项。解析考点训练考点训练2.(2015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解析解析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两国的根本利益也不相同,A项表述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故B项错误。美苏双方的敌对意识没有淡化,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长期对苏联的“和平演变”,故D项错误。解析3.(加试题)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A.冷战格局的扩展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美苏直接对抗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解析解析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以及图片中的“北纬38线”“停战分界线”,可知此图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20世纪50年代,美国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自己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在美国看来,朝鲜半岛上的冲突不仅威胁到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更是苏联发动全球性战争的第一阶段。所以美国对朝鲜半岛进行武装干涉,体现的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是冷战中的“热战”,A项符合题意。4.(2016湖州新高考检测)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提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岛链。”此观点提出的背景是()A.美苏冷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C.冷战结束 D.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解析有效信息1951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务,是针对苏联和新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源于美苏两大阵营对立,故A项正确;一战和二战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D项错误;冷战结束是在199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解析5.(2016湖州新高考检测)“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B.美苏推行霸权主义C.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D.战时同盟关系结束解析返回解析解析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冷战下的表现,故A项错误;美苏推行霸权主义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说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战时同盟关系结束并不构成“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返回考点二新兴力量的崛起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新兴力量的崛起一、新兴力量的崛起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b)(1)1951年,法、德、意、荷、比和卢森堡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2)1958年,法、德、意等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为“欧共体”。知识排查知识排查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1)原因: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的斗争,希望保持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2)倡导者:南斯拉夫的铁托、印度的尼赫鲁、埃及的纳赛尔。(3)时间: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诞生。(4)宗旨和原则: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捍卫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5)影响: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的发展;为保卫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b)(1)时间:1991年,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2)标志:苏联完全解体,标志两极格局崩溃。2.“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b)(1)形成:世界政治格局中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是多极化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2)表现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建立单极世界。欧盟:1991年,签订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马约生效,标志“欧盟”正式成立;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日本:经济大国,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继承前苏联政治遗产,加强经济改革,自然资源丰富,教育与科技基础雄厚,人口素质较高,仍是对美国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提高。3.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b)(1)标志:1991年,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马约生效,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2)影响:欧盟的成立使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发展成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大大增强了欧洲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4.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b)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已是政治大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中国政府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恶化做出了贡献。5.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c)(1)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2)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3)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4)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5)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6)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7)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1.推动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四大因素推动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四大因素(1)欧洲走向了联合。欧共体成立,开始了欧洲一体化进程。(2)日本崛起。经济的发展使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3)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4)中国振兴。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改革开放的进行,使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重点深化重点深化2.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和条件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和条件(1)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丧失;外部因素:美苏的威胁;历史因素:吸取近代以来欧洲各国冲突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的教训;直接原因: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2)条件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3.二战后美国谋取霸权的五大体现二战后美国谋取霸权的五大体现(1)金融方面:凭借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2)国际贸易方面: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扩大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3)工业科技方面: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主导地位。(4)政治格局方面:逐步确立起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5)国际事务方面:着手策划成立联合国,成立后被美国暂时控制,并以此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1.(20159月浙江选考测试卷)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外长舒曼在一份宣言中声称:“法国做出了欧洲建设的第一个决定性举动,并且把德国也联合进来。”这里的“第一个决定性举动”是指法国倡议建立()A.欧洲原子能联营 B.欧洲煤钢共同体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西欧经济共同体解析考点训练考点训练解析解析20世纪50年代初,“第一个决定性举动”是指在欧共体建立过程中的第一步: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西欧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都是成立于1958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故选B项。2.(2015浙江学考)欧洲联盟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欧洲联盟成立的标志是()A.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B.欧洲议会成立C.马约正式生效 D.欧元开始流通3.(2016温州新高考检测)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对外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并制定了对亚非拉地区的共同政策,说明欧共体()A.军事联合正在发展B.一体化程度有所提高C.成为经济政治军事联盟D.压制亚非拉国家的崛起解析解析解析欧共体是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外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说明向政治一体化发展,体现一体化程度有所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外交政策,不是反映军事联合,故A项错误;经济政治一体化是欧盟,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压制亚非拉国家的崛起,故D项错误。4.(2016金华新高考检测)美国政治家基辛格在1973年指出:“(世界)在经济方面,至少已出现五个主要集团。从政治上看,更多的势力中心已经出现。”材料表明,基辛格认为()A.两极格局即政治、经济两极B.美苏国际政治、经济竞争局势激烈C.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D.基辛格反对美苏两强霸权解析解析解析据“五个主要集团”“更多的势力中心”,可知国际局势呈现多极化趋势,故C项正确;两极是指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而非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故A项错误;材料所讲并非仅指美苏两国,而B项同材料所谈论对象范围不一致,且材料无法说明美苏竞争更加激烈,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透露出基辛格对美苏争霸的态度,故D项错误。5.(2016湖州新高考检测)为下图选择最恰当的标题()解析返回A.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当今世界格局的两极化趋势C.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D.当今世界格局的单极化趋势返回解析解析图中呈现出当今世界格局中单极化和多极化角力的现状,当今世界格局也呈现单极化趋势,故A项错误;世界格局单极化和多极化角力,并非简单的两极化,故B项错误;这种角力的现状,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故C项正确;当今世界格局也呈现多极化趋势,故D项错误。专题综合时空线索归纳线索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线索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时空知识定位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1)一个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两个原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3)三个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抗;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对抗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4)四个过程:雅尔塔体系,奠定两极基础;“铁幕”演说,发出冷战信号;“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和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5)五个影响: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大国强权政治恶化国际关系,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国际局势动荡和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妨碍世界经济发展;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表现:欧洲、日本、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等(2)影响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2)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综合训练(2016台州新高考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战后)在欧洲的每一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支持率都在攀升。在法国、意大利和芬兰,共产党得到了全部投票的20%;在比利时、丹麦、挪威、荷兰和瑞典则接近10%。在东欧国家,20%至50%的平民支持左翼政党。令美国人感到震惊的是,1945年7月,英国的工党夺取了胜利,把温斯顿丘吉尔赶下了台。美梅尔文莱弗勒人心之争美国、苏联和冷战材料二戈尔巴乔夫在其执政结束后说:冷战是一场没有必要的严重悲剧,源于美苏两国对对方战略和意图上的误解,双方都把对方的战略意图往最糟糕的方面考虑,导致了两国对外政策的僵化。请回答:(1)二战后,欧洲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支持率攀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欧洲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支持率的攀升说明了什么?解析答案解析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二战中社会主义苏联取得的胜利,战后社会主义超出一国的范围,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战后欧洲的经济困难等分析原因。第二小问从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以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互借鉴的角度分析。答案答案原因:二战中苏联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和战后苏联地位的提高,改变了许多人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看法;二战后,东欧建立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反法西斯战争,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战后欧洲的经济困难,使人们具有求变的心理。(答出3点即可)说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并不是西方国家宣传的洪水猛兽;作为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也有值得资本主义国家借鉴的地方。(答出2点即可)解析答案返回(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的原因。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一“在欧洲的每一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支持率都在攀升”(反映了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材料二“源于美苏两国对对方战略和意图上的误解”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美苏战后存在的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冲突,战后国际形势又使得美苏不敢轻易动武,美国为达成世界霸主目的,制定了具体的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答案答案原因: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美国为了遏制社会主义,称霸世界;美苏双方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冲突;丘吉尔“铁幕”演说推波助澜;战后世界和平反战运动兴起发展,联合国成立,制约着美苏用战争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答出3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