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3268551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第1414课课从从“师夷长技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到维新变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时,清政府对其却一无所知。2概况(1)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_,编译出_等资料,成为近代中国_的第一人。(2)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_,阐述了“_”的思想。3意义:引导着人们关注_,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答案:2(1)译馆四洲志各国律例开眼看世界 (2)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3世界形势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产生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2代表人物: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_、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3含义: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_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_。4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_。5实践:创办了一批_,开设了一批_,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答案:2李鸿章3封建纲常伦理科学技术 4封建统治5近代企业新式学堂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_的产生,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2)代表人物:王韬、_等。(3)主要内容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_。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_。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_制度。(4)局限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答案: (1)中国资本主义(2)郑观应 (3)商战自然科学知识君主立宪2维新变法思想(1)康有为在广州办_,宣传维新思想。撰写_,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_、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在_一书中宣称孔子是_、主张变革的先师。思想特点:借助_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答案: (1)万木草堂新学伪经考恪守祖训 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经学(2)梁启超发表_,抨击_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_、设议院、_的思想。(3)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_。3实践: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即_,但很快就失败。4意义(1)起到_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2)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答案: (2)变法通议封建专制制度民权变法图存 (3)人民 3戊戌变法4(1)思想启蒙方法点拨方法点拨精讲阐释精讲阐释一、如何全面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评价要结合思想内涵、出现的时代背景、实践活动和以及洋务派阶级属性来综合认识。(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2)“中体西用”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系统化、纲领化。但是洋务派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30多年的洋务运动以破产告终的必然性。(3)19世纪末,它还与触及封建制度“体”的更具现代意义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冲撞,最终被维新变法思想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和推进中国现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应用示例应用示例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C开启了西式教育的先河D迈出了师夷长技第一步解析:本题考查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信息解读能力。从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洋务运动,B、C、D对应的分别是安庆军械所的创立、京师同文馆的设置、林则徐。答案:A方法点拨方法点拨精讲阐释精讲阐释二、如何认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的特点要结合19世纪末中国的时代背景分析、评价。 (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2)集中体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体现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最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在新学伪经考中,康有为把西方的进化论同古文经传统文化相结合,否定中国古代史的历史循环论,阐述时代是不断变化的进步观点。孔子改制考将孔子当作民权、平等的倡导者,主张变革的先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依据。(3)形成原因:之所以具有中西融合的特点,这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以及康有为的自幼接受儒学等密切相关。(4)评价: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中西糅合的特点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但也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应用示例应用示例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ABC D解析:体现造反,体现妥协,他利用儒家的外壳,其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变法思想。答案:D方法点拨方法点拨精讲阐释精讲阐释三、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维新变法思想的作用要从思想启蒙、经济发展、指导政治实践等方面分析。 (1)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2)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主张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平等学说的理论进一步传播开来,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维新派主张以变法自强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应用示例应用示例“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严复)这一言论()A是开展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B是对守旧派冥顽不化的抨击C是维新派与革命派正面交锋D动摇“中体西用”的理论根据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提取材料信息:“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说明严复对“中体西用”理论充满鄙视,因此符合D项内容。严复生活在19世纪中期,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开始。材料中没有体现BC两项。答案:D基础达标1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C天演论 D变法通议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主张制夷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魏源,他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答案:A2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B“遗其体而求其用”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解析:从题干和图片可判断为洋务运动,其核心思想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A项是顽固派的主张,排除;C、D两项分别为洋务派民用工业、军事工业主张,均不全面;B项反映的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答案:B5.有的史学家认为,在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过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中国人民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所经过的三个历程的主要原因。(2)简要评述三个历程的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解析:本题旨在考查19世纪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学习西方的阶段特征。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明确“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的基本内涵及代表派别。答案:(1)第一历程,鸦片战争失败,“天朝上国”梦幻惊醒,先进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敌;第二历程: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发起“洋务运动”,其间派留学生出国学习;第三历程: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和平改良的方式救亡图存。(2)林则徐在广州编译四洲志、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创办近代企业,近代教育和近代海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以失败告终;维新运动期间资产阶级大力宣传学习西方,兴民权,以失败告终,这一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考题回放1.(2013天津文综)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D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表明了此派的观点是认为对方只知道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知道西方强大的根本在于政治制度,这说明了此派已经认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要学习西方,这应出自维新派的主张,故选D项。答案:D2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 B李鸿章C康有为 D孙中山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各派别思想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反映的是把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的维新派的观点,所以正确选项是C。答案:C1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华民族探索救国真理的途径之一,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过程。这一过程开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A李鸿章 B康有为C林则徐 D洪仁玕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最早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是在鸦片战争前后的近代新思想的萌发,代表人物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答案:C7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材料理解与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材料中称西方列强为欧洲诸邦,不是沿袭传统的夷夏观念,排除B。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排除C。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康有为的文章,排除A。“变局论”是王韬在1864年代上苏抚李宫保书中提出的,主张同外国进行商战,进行变法。答案:D8.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 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 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答案:(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 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9“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材料三“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解析:回答第(1)问抓住“强中国”;回答第(2)问须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角度回答;回答第(3)问时,材料二应从“梁启超”的角度考虑,材料三应抓住“文化转型”;回答第(4)问要从“全球化”来考虑,注意辩证地来分析。答案:(1)实现国家富强。(2)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3)材料二: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的角度;材料三: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4)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善于将世界先进文化(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既不可采取妄自菲薄的态度,也不可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中国当代的改革,既要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也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