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的理论分析及实践探索——以高校留学生公寓管理为例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73232021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 页数:102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后勤管理的理论分析及实践探索——以高校留学生公寓管理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高校后勤管理的理论分析及实践探索——以高校留学生公寓管理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高校后勤管理的理论分析及实践探索——以高校留学生公寓管理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后勤管理的理论分析及实践探索以高校留学生公寓管理为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后勤管理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以高校留学生公寓管 理为例 姓名:苏隆中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企业管理 指导教师:郑建明 20050401 提 要 在高校体制改革的同时 为了提高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 需要开展进 一步的理论研究 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高校后勤社会化 不能等同于一般企业的社会化 高校后勤社会化应当强调成本服务或微利 服务 要充分体现三个 有利于 原则 即要从有利于提高学校后勤管理 水平和服务质量 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 提高办学效益 有利于保证学校 改革 发展和稳定入手培植学校自己的后勤产业 进入21 世纪 高校后勤 的深化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高校后勤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观念 新体制和新模式 又需要及时总结 研究和认识 迄今为止 国外理论界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及留学生公寓管理研究主要 从经济学 管理学和比较经济体制这三个角度进行 后勤社会化是指后勤 服务设施和学生宿舍 食堂及其它生活服务设施迁出高校校园之外 空出 的地方可以用来建教室 实验室等教学设施的一个活动的 进步的 发展 的过程 实践告诉我们 制约高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 瓶颈 就是后勤 服务和设施跟不上 我国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 不仅引智 而且引资 不 仅是弘扬民族文化 促进国际间的了解 国际关系的协调 实现国家对外 战略 提高国家教育和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 而且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的重要产业 2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in Chinas tertiary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Chinese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to do further research to transform their rich practical experiences into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s so as to upgrade the logistic al management and service. The socialization of logistic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enterprises, should emphasize the service in cost reduction with a small profit margin. To attain this aim, the principle of “three favorables” is crucial: it should be favorabl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 and service, to the alleviation of the cost pressure on the university and the increase of efficiency and benefit, 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s own logistical entities in light of the universitys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reform in logistical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 becomes even more important and it demands timely study and sum-up of the new circumstances, systems , ideas and modes arising in the logistical management in order to arrive at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ter. Up to now, the research conducted by overseas experts and scholars concerning the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and hostel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are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conomic s, management theories and comparative economic systems . By socialization of logistics they mean the logistic al installations on campus , like students dorms, canteens and other supporting facilities, should be moved off campus so that the spaces can be used to build academic facilities such as classrooms and labs. It is a dynamic process of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As proved by the practices , one of the major bottleneck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lies in the mismatched and backward logistical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Chinas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a big way introduces both overseas intelligence and capital. 3 Besides being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and develop Chinese civilization, to furthe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rela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tes external strategie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nations education and research level, it has become a new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4 引 言 高校后勤服务 是整个高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关系到学校 发展 建设和稳定 与学校中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现在高校陆续进 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 在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 随着整个社会的社会化 服务转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必然要求高校后勤服 务也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后勤服务部门与学校 行政管理体系脱钩 实行企业化管理 高校的留学生公寓在国内的一类大 学的后勤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同时由于自身的特点 在高校后勤建设 后勤改革中地位也十分特殊 本文在论述分析高校后勤化改革的同时 作 者也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情况对高校留学生公寓的人员管理 企业文化管 理 经济效益的实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 5 第一章 高校后勤管理的理论分析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大致走过了这样一段历程 1985 年 中共 中央关于教育体制的改革 以及1995 年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曾 先后指出高校后勤要实施社会化改革 1999 年教育部 国家计委等国家六 部委提出了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 2000 年国 务院办公厅以年度 1 号文正式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的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 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01 号 意见 指出 高 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从2000 年起 用3 年左右的时间 在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 建立起有中国特色 符 合高等教育特点与需要的新型高等学校后勤保障体系 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方面 国务院先后召集召开过四次全国性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 从 1999 年 第一次 上海会议 的 解放思 想 坚定信心 开创新局面 到2000 年 第二次 武汉会议 的 坚持 正确方向 加大力度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引向深入 再到 2001 年 第 三次 西安会议 的 再接再厉 努力争取按期基本实现预定目标 直 至 2002 年 北京会议 第四次 的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 深化高校后 勤社会化改革 国务院召集召开的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分别 有着不同的要求 稳步地促进了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走向深入 走向 成熟 在全国高校中推行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正像我国的经济开放政策 市场经济政策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一样 试图在高校后勤工作范畴中寻求一 种观念 一种思想 一种体制 一种模式 以求提高校后勤的工作效率 降低高校后勤的支付成本 消除后勤对高等教育发展的 瓶颈 制约 使 高校后勤更好地为教学 科研服务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高校后勤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 为了 提高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 迫切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理论研究 把丰富的实 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以高校后勤管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涉及到社 6 会科学 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等若干学科 在实践中 高校后勤管理已经 成为一门集经济学 管理学 心理学 公共关系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学 科 本文就结合作者的工作经历 从理论上和管理实践上探讨高校后勤管 理的重点领域 留学生公寓管理 高校后勤社会化不能等同于一般企业的社会化 高校后勤社会化应当 强调成本服务或微利服务 要充分体现三个 有利于 原则 即要从有利 于提高学校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 提高办学效 益 有利于保证学校改革 发展和稳定入手培植学校自己的后勤产业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师生员工的切身 利益 也与社会紧密相关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 一场旨在打破制约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瓶颈 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全面铺开 探索建 立一种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课题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 然而 高校后勤管理作为一门特殊的应用科学 并没有被人们所认识 到 从事相关理论研究的学者也并不多 进入21 世纪 高校后勤的深化改 革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高校后勤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观念 新体制和 新模式 又需要及时总结 研究和认识 迄今为止 国外理论界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及留学生公寓管理研究主要 从经济学 管理学和比较经济体制这三个角度进行 第一节 经济学视角 从经济学的角度 主要是利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准公共产品及科斯的 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展开研究 准公共产品是从公共产品的定义延伸而来 的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将社会总产品分成私人产品 公共产品 以及介 于它们两者之间的准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必须由公共部门来提供 私人产 品则主要由私人部门来提供 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准公共产品 由私人部门 来提供 但又具有外部性 其外部效应导致了社会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效 益的分离 完全由私人通过市场提供将会出现供给不足 高校留学生公寓 7 管理就属于这样的准公共产品 它主要由高校进行投资和运营 但后勤服 务主要功能在于为学校提供配套服务而具有公益性的特征 留学生公寓的 价格低于校外宾馆的价格 因而具有外部性 准公共产品概念的引入 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观念上的突 破 也为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打开了通道 在理论上 对于具有外 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 应该采用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相结合的融资方式 如目前国际上经常采用的BOT 投资形式就是其中的一种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也体现了市场机制和政府 机制的相结合 主要表现在 1 在办学体制上 从政府为唯一的办学主 体改革为多元化的办学主体 2 在筹集教育经费方式上 从单一的国家 财政拨款改革为多渠道 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 3 在培养人才方式上 从免费上学改革为建立高校收费制度交费上学 在这一背景下 关于高校 后勤保障及留学生公寓管理的模式和观念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人们 不再认为高校必须全包后勤管理与后勤服务的职责 高校后勤进行了单项 承包 多项综合承包 小机关大实体 引进社会力量办后勤 不同高校后 勤联合管理 联合经营等多种改革形式的探索 高校后勤正在逐步走向市 场 逐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 逐步释放出高校后勤的生机与活力 创立交易成本理论的著名经济学家科斯认为 人类社会的任何交易活 动都是有成本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就是 交易成本 Coase 1937 1960 所谓 交易成本 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 一项交易所需花费的 时间和精力 而人总是在一定的现实交易制度条件下从事交易活动 因而 这种成本也就是经济制度的成本 交易成本就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 包括信息成本 谈判成本 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 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 本 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 简言之 包括一切不直接发 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从某种意义上讲 交易成本实际上应该被称 为制度成本 制度是使交易成本减少的产物 按照科斯的范式 交易成本 和行政成本在边际上的对比决定着高校后勤管理及留学生公寓管理的最优 规模 从对交易成本概念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 交 8 易成本都是可以计量而且可以比较的 因此 这一概念被广泛运用于各种 经济形态和经济活动的考察之中 同样 交易成本分析也适合于对不同经 济时期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的分析 国内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利用交易成本这一工具对高校后勤体 系的成本进行了分析 我国学者穆晓楠 2004 分别对计划经济体制 市 场经济条件及后勤完全社会化管理条件下的高校后勤体系进行了相应的成 本分析 并得出结论 虽然目前全国还没有成功的先例 其难点是产权问 题 但学校只是对国家资产享有占有权 并没有所有权 因此可以通过成 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公司 将用于后勤经营的资产划归该公司 这样资产 仍是属于国家的 只是为了理顺关系对国有资产进行重组 成立专为高校 提供后勤服务保障的有规模的专业化公司 这在目前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下 是可行的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 整个社会宏观环境是扭曲的 市场基本 不存在 没有市场意味着没有价格制度和竞争机制 学校和社会各种服务 机构之间的交易非常困难 没有标准来度量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的质量 高校获取服务交易的各种信息和监督合同执行的成本相当高 在交易成本 很高的情况下 一方面高校无法从社会获得其所需的后勤保障 只能靠自 身建立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和师生员工基本生活的后勤保障体系 将其纳 入学校的统一管理之中 以较低的协调成本来代替高昂的交易成本 另一 方面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整个高校的管理全部是按行政管理方式进行的 原本具有强烈经济属性的后勤也完全采取行政管理方式运行 高校后勤保 障变成只讲服务 不计成本的行政管理部门 高校需要什么服务 就增设 什么部门来提供该项服务 从不考虑后勤保障体系的成本问题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型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经济结构 和产业结构得到不断变化与调整 尤其是我国社会第三产业越来越发达 原有的扭曲的宏观环境得到了矫正 市场交易方式得到确立 价格作为市 场信号准确地反映着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价格制度和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各 个领域 在这种外部经济环境下 学校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相应的服务变得 很容易 交易成本也大大降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高校后勤相 9 对外部日益成熟和发达的第三产业的供给市场 其原有的自办后勤成本效 率明显低下 组织协调成本偏高 侵占 教育资源数量大等不经济现象日 趋明显 通过与社会第三产业的交易来实施后勤管理与服务的优势更加突 出 在这种形势下 高校后勤社会化成为一种有着内在推动力的教育体制 改革 高校自办后勤管理模式内部协调成本低 引导后勤行为按学校目标发 展的管理成本低 但因规模不经济 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和竞争力不强带 来了较高的效率损失 因而自办后勤模式只适合高校目标管理程度高或与 政治稳定密切相关的 社会市场行业不规范或监管难度大的后勤项目 后勤完全社会化管理的模式能较大地节约高等教育资源 让教育经费 有更高的教学与科研效率 在社会产业较发达的情况下 交易成本远远低 于自办后勤成本 经济效果显著 但难于控制其短期行为和完全市场化的 经济行为 从学生公寓建设来看 引进社会力量合作开发建设学生公寓是 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可以解决政府投入不足和用地紧张的困难 为学校 的扩招创造了住宿条件 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优化资产组合 也能更好地引入社会资源进入 高校后勤 实现规模效益 但在短期内 仍要考虑各校权力结构变化和利 益重新分配带来的协调 安排 谈判和多方磨擦成本等 还有因此而造成 的管理职能效率低下问题及如何解决校际联合实现行业规模经营的问题 可见 不论采取哪一种管理模式 必须以交易成本为基本确定原则 把交易成本这个经济概念引入高校后勤管理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提高 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 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才能节省投资 提高办 学效率 从而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 第二节 管理学视角 从管理学的角度对高校后勤管理进行研究 主要是从组织结构理论和 组织行为理论两方面来展开的 组织结构理论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否可以让企业以最高的效 10 率运作的角度进行研究的 也就是在应用组织结构理论到高校后勤管理的 过程中 高校的后勤机构是作为一个组织被看待的 而不是某一组织的一 部分 有的学者认为 高校后勤组织大都是仿照企业简单线形模式建立的 即总经理-副总经理- 中心主任-班组长-工人的一条主线 辅以办公 室 财务 人事劳资等职能部门组成的直线职能制形式 应该予以扁平化 我国学者亢巨生 郝东生 张淑清等认为 传统的组织机构形式层次 较多 责权不分明 往往在处理日常后勤事务时极容易出现层层请示 信 息阻塞 延误时间 推诿扯皮等现象 不能适应高校后勤事务 短 频 快 急 的特点 在传统的模式运行中 临时工干好干坏一个样 主要原 因就是经济利益关系不直接 需要绕很长的路径才能反映到经理层 最终 导致管理者缺位 他们认为应该把直线职能制改为扁平化组织机构形式 以责权利相结 合为原则 减少管理层次 扩大管理监控幅度 把各楼 各块 各片的工 作 收入成本等数量化 每月按核算的金额直接划拨给有责任的独立核算 单位 这种扁平化的组织机构模式如图1- 1 所示 决策层 监督管理中心 财务结算中心 独立核算单位 独立核算单位 独立核算单位 独立核算单位 图1- 1 扁平化组织机构图 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是高校后勤管理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又一理论依 据 现代组织行为学的鼻祖斯蒂芬 鲁宾斯认为 需要是作为个体人对其 生存和发展的某些条件感到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现象 是引发 11 人的行为动机的源泉 事实上 企业理论早已对此做了分析 企业或组织的实质是一种团队 生产方式 阿尔钦 德姆塞茨 1972 Alchian and Demsetz.1972 团队生 产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资源 其产出也不是每一个参与合作的资源单独的 产出之和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指出 如果通过团队生产所获得的产出大于 各队员分别生产的产出总和 并足以弥补组织和约束团队成员的成本 团 队生产就会被采取 那么 决定团队产出的因素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 特 雷斯 迪尔 阿伦 肯尼迪 1989 团队个体成员的实际生产率和团队 的合作效益是决定团队生产量的因素 在高校后勤管理中 为达到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优配置 运用激励 机制激化后勤员工的积极性 可以实现后勤集团经营管理中良好的经济效 益与社会效益 在现实生活中 需要在人的行为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 在调动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过程中 努力满足他们的正当的需要 具有 关键作用 唐立英 2004 指出 高校后勤管理应首先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 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 物质利益对于人们的活动有着较强的驱动力量 这种需 要是人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基本需要 这种需要的满足 会对人的行为 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 后勤工作头绪多 工种杂 为杜绝大锅饭现象 干 好干坏一个样 必须在管理工作中体现物质利益的杠杆作用 对工作表现 优秀的职工 要给予物质奖励 在满足员工基本的物质需要的前提下 还要满足其精神需要 人的精 神需要指的是人对科学文化知识 社会信息 社会交流 社会地位 理想 与抱负等方面的需要 它具有广泛的内容 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也会有效 地调动 激励人的工作积极性 例如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动力 因为 可以实现个人对自我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追求从而能够提高人的主观积极 性 进而能够大大提升劳动者的价值创造 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条件大体相同的劳动者集体或个人 甚至同一劳动者集体或个人 使用同 样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 由于他们的情绪 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 就会 导致生产效果的显著差别 企业文化不仅是分享信息 通过分享实践和思 12 想习惯 它提供了学习的方法 氛围 价值观和语言 并推动了群体和个 人能力的演进 约翰 克劳奈维根 2002 John Groenewegen, 2002 在后勤部门中 员工的文化水平 家庭情况相差较大 存在的具体困 难和思想问题也各不相同 特别是临时工 一般占总人数的50 80% 左右 并且都在一线工作 其积极性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后勤集体的工作和形象 必须特别注意激发这些人的潜力 对他们进行思想开导 运用现实的事例 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 引导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一些狭隘的观念 满怀信 心地做好本职工作 为此 管理者要对集团员工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开导 根据不同人员的思想问题 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工作 第三节 比较经济体制视角 比较经济体制分析方法研究的是不同经济制度和运行模式的福利分析 与效率评价 它由格雷夫 Greif 1994 和青木昌彦等人 Aoki and Kim 1995 创立 由于西方的高校管理体系时间长 因此更加成熟 所以很多 国内学者常常从比较经济体制的角度进行分析 着重探讨中外高校后勤管 理的模式及特点 他们试图从国外高校的先进管理模式中探讨出一条适合 国内高校发展的道路 经过相关学者的分类 国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三种 一 英美模式 英 美国家的高校设有专门后勤事务管理机构 校方直接参与后勤事 务的运作 其学生宿舍 食堂在专门后勤机构的直接参与下 或以学校直 接举办为主 或以吸纳社会上第三产业到学校举办为主 或两者兼而有之 各校具体情况不一 就美国而言 在膳食系统经营方式上 一些办学历史长 规模大 后 勤管理经验丰富的高校采取 自办食堂 学生宿舍 的模式 如康奈尔大 学的食堂是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 按规定实行收支平衡 不 以赢利为目的 在经营中只将各项成本综合计算 不加商业赢利性费用 另一些高校则通过竞标形式引进校外服务业 学校与被引进方签订操作性 13 很强的协议条款 此类餐厅约占全美大学餐厅的40%左右 在学生住宿管理方面 英美两国虽不尽相同 但都不同程度体现了社会 化的特点 英国高等学校规定 一二年级学生全部住校 三四年级学生自 找宿舍 多科性工艺大学和高等教育学院 其住宿比例一般仅在10% 30% 个别院校如基尔大学达 40% 美国高校学生住校率较高 如条件较好的斯 坦福大学有90%的本科生和50%的研究生住校 二 德法模式 专门机构负责德国高校后勤全国一盘棋 即由大学生服务中心统一服 务 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创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经过80 年的发展 如 今已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学生服务机构 在全德共有62 个分部 工作人员 1 万 6 千人 其主要任务是 为分布在德国 200 个城市的 300 所高校总计 180 万名大学生提供服务 解决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所涉及的经济 社会 健康和文化方面的问题 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的经费来源有两个方面 一 是经营收入 占总收入的80% 二是国家拨款 占总收入的20% 德国大 学生服务中心是在合法基础上建立的 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服务机构 所以其经营活动的收入主要用于其日常运行管理和后勤服务的支出 经营 所获得的利润将直接用于社会公益活动 用于改善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外 部社会条件 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机制以及学生导向 的服务原则 实现了在自主经营的情况下 增加收入与服务社会并重的 双 赢 局面 法国学生后勤事务全部由一个专门提供学生服务的机构 大学事务 中心来承担 大学事务中心的组织分为国家和地区两个层次 全国大学事 务中心是各地区事务中心的领导机构 全国共有28 个地区事务中心 向各 高校提供学生所需的各类服务 以经营宿舍和食堂为主 在不以追求利润 为目的的前提下 自主经营 同时接受政府补贴 学生宿舍 食堂及其他 服务设施均由政府公共资金投资建设 属国家所有 三 日本模式 后勤管理通常高校与专门机构共同举办 日本大学后勤事务的一个最 大特点就是采取了学校与社会有关机构共同举办的模式 14 日本高校后勤由事务局统一管理 还有一些大学的后勤工作由直属校 长领导下的庶务课来承担 日本有关群众组织 如 全国大学生活协同组 织联合会 简称大学生协 及社会第三产业对高校后勤服务的参与程度很 高 服务体系几乎遍及全日本的高校 年经营额约2,000 多亿日元 主要经 营食堂 商店 书店 学生宿舍 此外 还提供中介 订票等多项综合服 务 学校方面一般都为 大学生协 开办的各项生活服务无偿提供房子和 基本设备 个别学校还免收其水电费 但服务价格一般低于市场价格10% 另外 由于政府对高校后勤社会化实行的免税和低税政策 社会上的专 业公司竞相投标承包学校后勤业务 日本高校后勤主管部门就有了较为宽 泛的择优选择的余地 从以上三种模式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从社会环境分析 国外高校具备了后勤社会化的基础和市场机制 首先 各国政府从法律 政策 拨款上大力支持高校后勤服务工作 通过立法 财政补贴 免税或低税的方式 鼓励 吸引社会团体 企业参与学校的后 勤服务与管理 第二 政府对高校后勤进行宏观的调控 但不干预其经营 活动 如法国各地区事务中心在全国大学事务中心指导下实行自主经营 第三 发达的第三产业高度参与高校后勤服务 如日本 大学生协 自80 年代以来就在高校各个领域拓展服务 由于具备了必要的经济环境 政策 环境和文化环境条件 以及发达的社会第三产业 国外高校后勤服务中的 市场经济属性和功能 绝大部分都能得以充分体现 而我国高校后勤社会 化的立法尚不明确 相关的政策 法规没有配套出台 虽有税收减免等有 关优惠政策 但未真正切实实行 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机制和行政干预机 制仍制约高校后勤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社会第三产业发展尚不完备 尚未 立足高校后勤 更别提规模效应 集团效应 总而言之 我国社会还没有 担当起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主体责任 从运行方式分析 国外高校都是利用市场机制 通过社会上的专业服 务系统把学校的后勤服务交给社会来完成 后勤服务大都与大学本身相分 离 实行企业化管理 从而使学校摆脱了大量日常的繁杂的生活负担 精 简了人员 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办学效益 我国高校经过20 年的改革尝 15 试 虽然已从最初的单项定额承包制到经费综合定额承包制 从 小机关 多实体 到 一体两制 公司制 但多数高校的后勤没有真正脱离 学 校办社会 的模式 国外高校后勤的运行方式 不仅出自办学效益方面的 考虑 更展示了后勤服务社会化中市场机制的作用 而且也为我国高校后 勤服务社会化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当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从目标模式分析 国外高校后勤系统构成尽管各有千秋 但最终模式 是相同的 即形成了政府引导 社会承担为主 学校参与共同办后勤的模 式 国外学校设有专门管理类似我国高校后勤事务性质的机构 该机构代 表学校通过一定形式与社会上的各类专业公司缔结契约关系 我国高校后 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模式是通过理顺产权关系 建立以资本为纽带 产权 清晰 权责明确 校企分开 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使后勤实体成为 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 确立后勤实体的法人治理结构 并对国有资产承担 保值增值责任 我国高校在实现目标模式的进程中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探索 主要有五种 基本模式 校内乙方模式 独立乙方模式 混合乙方模式 社会企业经营 模式和校际联合模式 目前 多数院校的改革处于 校内乙方模式 阶段 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 这种模式有利于高校在改革初始阶段的实践 便于 新旧体制转换的平稳过渡 完善了甲乙方经济合同关系 基本实现了模拟 市场化的运行机制 但这种模式也有几个不利因素 一是校内甲乙方的关 系基本上仍然以行政为纽带 带有浓厚的计划管理色彩 后勤资产的产权 关系不顺 学校直接承担实体企业运营风险 二是校内乙方没有完整的经 营自主权 不具备市场主体资格 不利于真正的市场运作 三是管理层次 和人员增加 组织成本加大 乙方需要对学校多个管理部门 如后勤处 计财处 资产处等 负责 往往出现作为甲方的后勤做法形成对乙方真正 的管理和监督 从服务性质分析 国外的高校后勤福利性 市场性兼顾 政府是后勤 事务经费的主要提供者 后勤事务明显带有福利性质 不以赢利为目的 但大多实行收费制 有偿服务它们取得了社会多方位的支持 有相当部分 16 的服务工作由社会经济实体承担 后勤服务市场较为完善和活跃 由于国 外的高校后勤服务大多与学校分离 独立自主 甚至采取集约化经营 连 锁式服务 因此在人力 物力 财力和资源利用上都能有较好的配置 第四节 其他角度的理论探讨 此外 还有一些学者是从教育学 心理学或公共关系学等角度对高校 后勤管理进行理论探讨 从教育学的角度部分学者认为 高校后勤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活动 通过有效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 达到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目的 高校后 勤管理是在高等学校这一社会环境下的一项管理活动 是学校教育不可分 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教育的属性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 目的 制 度 内容 教育管理和方法 届时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一般规律 高峰后 勤管理学正是以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为依据 研究高校后勤管理的内 容 特点和原则 揭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 并遵循这一规律来 组织和调节整个后勤管理工作 促进和保障教育目的和方针的实现 教育学为高校后勤管理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使高校后勤管理学的 研究能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教育学的内容 从心理学的角度部分学者认为 以人为后勤管理的重点对象 利用管 理学的原理 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 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有众多的分支 而管理心理学和教 育心理学与高校后勤管理的关系最为密切 管理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研 究社会各种管理部门及其两道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沟通 教育心理学研 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规律 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一定要运用这两门学科的研究成果 来研究如 何提高后勤领导者的心理素质 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 有效地提高工作 效率和服务质量 研究如何认识高校师生员工不同的特殊需求心理 按他 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来实施后勤的管理和服务 心理学理论在高校后勤管理 中的运用拓宽了心理学的实践领域 高校后勤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将丰富和 17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 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部分学者认为 高校的后勤部门在进行管理的过 程中 时时处处都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在学校内部 处理好后勤组织内 部的关系和后勤同学校其他部门的关系 能够相互团结协作是顺利开展后 勤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校外 处理好同社会各部门的关系 谋求到较 多的支持 是搞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外部条件 因此必须运用公共关系学的原理 原则和方法有效的开展高校后勤工 作的公共关系工作并进行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 根据公共关系学的理论 高校后勤各部门在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的过程中 要能够利用 现代化的各种传播手段 双向的交流信息 协调学校各部门和人员间的关 系 谋求社会组织各部门对学校后勤工作的理解 信任和支持 从而创造 良好的内外部关系得社会环境 达到优质服务的目的 对上级政府要主动 地多请示汇报 对有关的业务部门 兄弟协作单位要利用业务活动的机会 加强交流 利用节日走访 进行座谈和组织联谊活动等等 在学校内部 要利用一切场合和形式 不断地发布和通报后勤工作的情况和信息 利用 走访 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各部门和服务对象的意见 组织学生直接参 与后勤的劳动和管理等等 18 第二章 高校后勤管理的实践与留学生公寓管理 第一节 对外教育开放与高校后勤改革的大背景 中国的来华留学工作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 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 阶段 第一个时期是从建国初期到1978 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前 主 要是为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友好国家培养人才 1950 年到1978 年这段时 间 我国接受留学生的规模 国别和数量都是十分有限的 全国累计接受 培养了12,800 余名留学生 他们几乎全部由我国政府提供奖学金 1978 年 在华学习的留学生人数为1,200 余名 第二个时期是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 1978 年到 80 年代末 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个重大决定 就是把全党和全国工作中心转移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实行对 外开放政策对来华留学工作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来华留学工作是这一政策 的重要体现 政府开始允许一些接受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等学校招收自 费来华留学生 自费留学生开始进入中国 同时 作为改革开放的一项重 要标志 来华留学生来源国扩展到西方发达国家 第三个时期 从1990 年一直到现在 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迎来空前的大发展 高等学校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主 体 来华留学的学科和专业已由传统的有中国优势的汉语教学 中国文化 中国历史 中医中药 农业 种植业 养殖业等等扩展到了全部学科 而 且从层次上 来华攻读硕士 博士学位的留学生日益增多 同时来华留学 生的国别几乎覆盖了世界所有的国家 现在 来华留学的渠道基本上和国 际上通行的国际学生流动渠道是相同的 近年来 来华留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 从 1992 年的 1.4 万余名 发展 到2003 年的7.8 万名 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92% 自费留学生人数大幅度 增加 成为来华留学生的主流1 目前 全国31 个省 自治区和直辖市共有353 所高等院校可以接受外 1 张秀琴 中国留学生工作政策 在中日留学生教育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04.9. 19 国来华留学生 其中北京为63 所 占17.85% 从分布区域来看 来华留学 生主要集中在北京 上海和天津 这三个地区的留学生人数占到了全国留 学生总数的65-70% 从院校分布来看 目前留学生超过千人的共有20 所高 校 其中 北京10 所 上海6 所 天津2 所2 一个国家的留学生教育工作 是与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工作紧密的结 3 合在一起的 目前 全球高等教育大众化 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 事实 高等教育大众化既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和结果 也是科技进步 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1999 年初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 科教兴国 的战 略部署 教育部作出了高等教育大扩容的重大决策 经过连续5 年的扩招 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总规模从 1998 年的643 万人增至了2004 年 的2,000 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1%提高到19%4 我国已开始迈入高 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 高校扩招政策对中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 不仅使数百万人享受到了高等教育的机会 而且促进了国家经 济和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办学理念 高等教育质量观和价值观 高等学 校与经济社会的联系和关系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但高校扩招也带来了专 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矛盾 学生就业竞争加剧等负面作用 尤其是硬件设施 跟不上 在此之前 由于许多高校都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思路兴建的校舍 办学的规模与校舍是配套的 但在扩招后高校普遍出现了学生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