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建设总结

上传人:ning****hua 文档编号:72015767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建设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建设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建设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改革与建设成果总结报告书主 持 人:王振龙主持单位: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一、成果内容概述本成果源于院级教研项目“植物组织培养精品课程建设”获得院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经过2年接续性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提炼总结而成,成为我院成功申报国家示范高职院重要的佐证材料。本成果内容主要包括形成了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理念与基本思路,确立了课程定位原则和课程目标制定策略,确定了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要素;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系统构建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构建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建立了“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实施理论实践融合式、协会二级培养式(即以组培协会为依托,协会内部选拔上一届协会优秀学生作为一级小先生指导下一届协会活动)和职业技能训练的企业先导式”的“一线三式”教学模式;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三高一强”(学历高、学术水平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标准;形成了实践指导教师、基地管理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与基地管理运行模式;明确了以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并创新出持卡实训,以考促训,以赛促练的教学新手段,强化和拓展了考核功能;开发并制定出针对性强的管理制度与质量监控体系等系列改革与建设成果。本成果充分揭示和体现了高职教育规律、行业特点和人的成长规律,通过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三届5个班课程教学中应用,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使246名学生受益,12家组培行业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评价高,深受企业青睐。其成果示范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强,在引领全院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同时,吸引省内外10多家兄弟院校来院参观学习。20052006年课程成功申报省级和国家精品课。二、研究与实践情况(一)研究情况1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理念与思路项目组分析研究高职教育规律、组培行业特点和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明确了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异质性,在高职人才观、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建设观、评价观和服务观上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树立了“能力本位”的基本观念,逐步形成了“基于能力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基于能力高低的开放性、多元化整体评价观和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服务观于一体”的课程改革与建设理念,并在此理念指导下,确立了“贯穿一条主线(即以组培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促进二个融合(即理论与实践融合、职业素质培养与理论实践活动融合),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实施三个循环(即技能单元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坚持四个结合(即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在校培养和毕业后跟踪培养结合),保证四个不断线(即生产性实训、协会式实践活动、综合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基本思路。2课程定位的原则与课程目标制定的策略确立了“以组培企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课程定位原则,并明确了“市场调研、专家论证、结合生源状况和课程实际科学制定”的课程目标制定三步策略。确定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理念定位为主动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服务面向定位为农业生产一线;性质定位为一定理论支撑的实践性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组培苗木生产、管理、组培苗木销售与服务需要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3研究确定高职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及其内涵高职课程标准的制定依据:坚持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需求;职业资格认证大纲及企业标准;个性需要和可持续发展需求。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主要是对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及其深广度做出规定,包括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的序化,体现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开放性,并对教学模式、实训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运行模式提出意见和建议。2006年制定课程标准。4、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图1 组培岗位任务与课程分析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学习情境教学实施组培室设计与管理培养基制备无菌操作器官培养组培苗驯化移栽种苗工厂化生产。1、培养基制备2、无菌操作3、器官培养与问题处理4、组培苗驯化移栽与养护5、组培室设计与管理简单复杂植物组织培养工鉴定植物组织培养6、种苗工厂化生产与管理。任务布置知识预备方案制定任务实施过程督导跟踪检查绩效评价明确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全面构建、统筹安排的原则;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的原则;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的原则;实践与理论相融合的原则;基于工作过程的原则。提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系统构建理论,即根据系统论观点,提出教学体系由内容体系、实施体系、管理体系、监控与保障体系五个子系统构成,相对独立,有机结合,同步构建,具有职业特色,并基于岗位任务与能力分析(图1),科学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图2)。10同行评价形成性评价督导组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评价综合评价职业资格认证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管理体系过程管理制度管理文件管理基地管理项目管理学习情境1及任务学习情境2及任务学习情境6及任务内容体系现场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情境教学工学结合教学方法实施体系企业感受性训练企业顶岗训练企业短期训练技能单元训练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协会活动实施方式监控体系教学监督教学评价学生会教学督导组教学质量监督管理组学生信息员教研室保障体系学风建设师资队伍实训条件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学校政策图2 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5“一线三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一线三式”教学模式,即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实施理论实践融合式、协会学习性组织二级培养式和职业技能训练的企业先导式。6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基于行动导向学观点,确立了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方法;编制组培技能考核卡,学生持卡实训,目的性和针对性强;实施“以考促训,以赛促练”,使考核与实训有机结合,并成为特殊实训过程,从而强化与拓展考核功能。7、形成“三位一体化”实践教学与基地管理运行模式通过研究教学与基地生产管理的要素,合理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和基地效能,形成了实践指导教师、基地管理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化”实践教学与基地管理运行模式,改变过去实践教学和基地生产是双线相对独立、学生实训结束就走人的状态。指导教师承担一体化教学任务,履行项目管理和职业导师责任;基地管理教师协助,具有连带责任;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项目生产、销售全过程管理。三方责权利分清,目标一致,教学做合一,职业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二、实践情况1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一线三式”教学模式2006年改革学科知识型课程教学体系为任务引领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书,面向2007级、2008级共4个班学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强化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同时检验教学体系的合理性。2005年重新修订原组培协会章程,2007年新组建兰花协会,明确协会职能,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主学习。教师先手把手教会1批学生,然后由“小先生”传帮带其他会员。学生自愿报名,每年培训结业1批会员。目前,组培协会已有293名学生结业,协会内完成毕业论文65篇,开展协会活动1000多次。2006年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论融合到实践教学中,实施“做中学”和学做结合。三届5个班学生先后到省内外12家组培企业进行企业体验性实训(2周)、企业短期实训(2周)、企业顶岗实训(半年)和岗位就业实习(半年)。2实施“三位一体化”实践教学与基地管理运行模式2006年出台校内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管理细则,开始实施“三位一体化”实践教学与基地管理运行模式。截止2008年共完成10个生产性实训项目,7位教师、246名学生全程参与项目日常管理与销售。3改革教学方法手段与考试制度结合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开展,积极采取项目导向式、任务驱动式、工学结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持卡实训,以考促训,以赛促练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并检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适用性和有效性。2004年开始实行考教分离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采取现场操作、论文答辩、民主评议、口试等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注重形成性、诊断性评价、企业评价和整体评价;加强过程考核,突出能力考核,侧重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兼顾素质考核等,强化考核功能。4加强教学条件建设采取多种途径与方式,建设师资队伍达到“三高一强”标准,扩建实训室2个、日光温室1个;建立组培顶岗实训基地12家;出版高职教材1部;完成立体化教材和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实现网络教学。5制定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20042008年陆续制定了课程责任人制度、职业导师制实施细则、外聘教师聘任与管理规定等7项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了课程改革与建设顺利实施及课程质量。三、取得的主要成果(一)理论成果一是形成了具有农业高职特色的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理念与思路;二是确立了课程定位原则和课程标准制定的策略,明确了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及其内涵,提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系统构建理论,创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三是成立自主学习型协会组织,建立“一线三式”教学模式;四是提出师资队伍“三高一强”建设标准;五是形成“三位一体化”实践教学与基地管理运行模式;六是创新持卡实训,以考促训,以赛促练的教学新手段。 (二)实践成果1课程改革与建设理念与思路清晰,课程定位准确,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制定科学,体现了教育层次上的高等性和类型上的职业性、行业的农业性、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的复合性。2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和“一线三式”教学模式,做到了校内外、课内外、显性与隐性、理论与实践、专业能力培养与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相结合,利于做中学和学做结合,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步培养。3采取持卡实训,以考促训,以赛促练的教学新手段,充分发挥考核功能,强化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教学效果显著提升。4“三位一体化”实践教学与基地管理运行模式的实施,利于工学结合,拓宽了教学时、空间,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实现了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5师资队伍达到“三高一强”建设标准。双师型教师占87.5%,硕士和副教授以上各占62.5%,培育省专业带头人1人,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4人被企业聘为技术顾问,2007年所在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优秀教学团队。此外,优质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为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2005年组培室被评为院级合格实验室。6课程层面社会声誉明显提升。形成了学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课程品牌,就业竞争力明显提升,组培就业的学生和企业满意度高;与4家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3家企业主动选送员工来校培训;课程改革与建设带动全院课改与建设,教材公开发行和教学资源上网实现国内兄弟院校共享,受到好评。(三)物化成果一是课程被遴选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二是获院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是出版高职教材1部,发表相关教研论文4篇;四是制订了课程标准等课程教学文件;五是构建了能力本位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六是建立了“三高一强”教师队伍;七是校内建有优质实训基地,并与12家行业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八是形成了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协会章程和活动记录等资料。四、成果主要创新点一是形成了具有农业高职特色的课程改革与建设理念与思路,体现教育的层次上高等性和类型上职业性、行业上农业性和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上复合性及培养途径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产学研一体化特性,符合职业岗位和个性发展的需求。二是构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这是对教学体系单指内容体系的传统观念创新,体现了系统论观点,实践指导性强。三是成立组培协会,实施“一线三式”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性组织的企业班组式、教学的开放性、融合性、全方位、一体化和工学结合特点,特别是以组培协会为依托,实施二级人才培养,既有形式上创新,更有观念的转变,开创了因材施教和个性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协会学生100%就业,实践能力强,职业素质较高,深受企业青睐。如毕业生曾莉不到1年就成为大连西郊生物园组培室主管,月薪1000元,企业高度认可。四是采取持卡实训和“以考促训,以赛促练”的教学手段,强化和拓展考核功能,使考核成为特殊的实训过程,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五、成果应用情况1、以本课程改革试点形成的专业教改方案被编入都本伟主编的高职教育创新与实践及黄春麟主编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中作为范例与例证分析;围绕本项目发表教研论文4篇;出版的高职教材植物组织培养被评为中国农大出版社优秀教材,成为省内外8所院校指定教材等,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宝贵有益经验,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2、课程成功申报省级和国家精品课,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实现与全国同类院校师生共享。3、课程改革与建设取得系列成果,诸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和“农业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与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获院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组培期末试卷获院优秀试卷二等奖、组培多媒体课件制作获系一等奖、组培实训室荣获院“合格实验室”光荣称号等,为学院的课程改革建设起到示范导向作用,同时吸引省内外10多家兄弟院校来院参观学习。4、根据每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组培企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充分认可,为种苗工厂化生产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