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71976490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授课单元(学时或知识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时间第二周第3、4节第四次课授课时数2学时知识目标:教学目标 与要求明确犯罪的一般概念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犯罪的基本特征;掌握划分罪 与非罪的总标准。明确犯罪构成的概念、意义及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了解犯 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能力目标:教学重点: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教学重难 点教学难点:犯罪构成理论是整个犯罪总论的基石,虽然有些知识点没有直接的法条相对 应,但考虑到其重要性,在此列出总体框架土,以期有助于大家形成完整的理 论框架。引入方法:图示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念及特征/根据犯罪构成的形态方面的特点基本犯罪构成修正犯罪构成/单一的犯罪构成分类普据犯罪构成内部对构成要件的要求不同I 复杂的犯罪构成完结的犯罪构成 根据刑法的规定是否完整待补充的犯罪构成犯r概念一般客体:糖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看作一个整体客的 分类直接客IV串类客体:分则划分类罪的理论依据体: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主要客体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和区别次要客体概念作为: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分标准客观要件必备要件:危害行为共同不作为:条件、作为义务来源、分类成选择要件:危害结果、因果关系、时间、地点方法和条件等自然人: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特殊身份 要件主体I单位:单位犯罪的特征、认定与处罚原则 ?接故意:明知必然或可能而希望 故意间接故意:明知可能而放任r疏忽大意过失: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过失I过于自信过失:己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主观要件目的和动机:犯罪目的是有些具体罪的必要要件 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和事实认识错误第一节犯罪概念一、犯罪概念的类型归纳分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和混合概念三类。(一)犯罪的形式概念仅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上给犯罪下定义,而不揭示法律何以将该行为规定为 犯罪。把犯罪定义为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代表人物有 德国宾丁,及法国刑法典。(-)犯罪的实质概念不强调犯罪的法律特征,而试图揭示犯罪现象的本质所在,或想说明犯罪 行为之所以被刑法规定为犯罪的根据和理由。代表人物有贝卡利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和法律均是适应统治 阶级维护其统治关系和统治阶级的利益的需要而产生的。“犯罪一一孤立的 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的,相反地,犯 罪和现行的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这是关于犯罪的经典论述。(三)犯罪的混合概念犯罪的混合概念,是指犯罪的实质概念和形式概念合而为一,既指出犯罪 的木质特征,又指出犯罪的法律特征的概念。如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我国刑法对犯罪概念的规定刑法第13条规定(二)犯罪的基本特征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社会危害性,即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一,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征第二,社会危害性的含义: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或可能造 成这样或那样损害的特性。第三,社会危害性的理解:必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构成犯罪。第四、社会危害性的表现第五、社会危害性的决定因素第六、社会危害性的考察2、刑事违法性,即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第一、只有违反刑法的行为才构成犯罪第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客观基础第三、刑事违法性是其社会危害性的刑法表现第四、刑事违法性不仅指违反刑法典,还包括违反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并 颁行的特别刑法;不仅指述反刑法分则,还包括违反刑法总则。3、应受刑罚处罚性,即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第一、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一个基本特征第二、注意不应受惩罚和不需要惩罚:前者不构成犯罪,后者构成犯罪。 三者的关系:紧密结合,缺一不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是 应受刑罚处罚性的基础;应受刑罚处罚性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违反刑法的必然法 律后果。犯罪基本特征的作用:区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三)但书”的规定与理解: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理解:(1)刑法规定的“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必须同时具备情节显著 轻微和危害不大”这两个条件。(2)规定“不认为是犯罪,是指刑法认为不构成犯罪,而不能理解为己 经构成犯罪,而不作为犯罪来处理。(3)但书”的规定适用于刑法分则规定的所有具体犯罪。第二节犯罪的分类一、理论分类(-)重罪与轻罪以法定刑为标准,将犯罪分为重罪、轻罪与违禁罪,如法国刑法典。我国 刑法无此规定,但可区分。一般以法定刑为标准,但以何法定刑为标准则有争 议。(二)自然犯与法定犯自然犯又称刑事犯;法定犯又称行政犯。自然犯是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传 统型犯罪,如杀人、抢劫、强奸等犯罪。法定犯是没有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现 代型犯罪,如公司、企业犯罪等。自然犯与法定犯的区分也具有相对性。(三)隔隙犯与非隔隙犯隔隙犯是指在实行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存在时间的、场所的间隔的犯罪。 其中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时间间隔的犯罪成为隔时犯;实行行为与犯 罪结果之间存在场所间隔的犯罪成为隔地犯。区分的意义。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没有时间、场合间隔的犯罪,则是非隔地犯。非 隔地犯与即时犯不同。二、法定分类(-)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国事犯罪是指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普通犯罪是指除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以 外的犯罪。(二)身份犯与非身份犯以特殊身份作为主体要件或者刑罚加重、减轻的法定事由的犯罪,称为身 份犯。身份犯包括真正的身份犯与不真正身份犯,前者影响定罪如刑讯逼供罪、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等。后者影响量刑如诬告陷害罪的犯罪主体。身份犯以外的犯罪则是非身份犯。(三)亲告罪与非亲告罪亲告罪是指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刑法第98条的规定。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由刑法明文规定;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均属于非亲告罪。 亲告罪有一般情节的侮辱罪、诽谤罪、侵占罪等。(四)基本犯、加重犯与减轻犯基本犯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不具有法定加重或者减轻情节的犯罪,如 遗弃罪。加重犯是指刑法分则条文以基本犯为基础规定了加重情节与 较重法定刑 的犯罪,又可分为结果加重犯与情节加重犯。分别举例。第三节犯罪构成一、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概念犯罪构成是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 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特征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2、只有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具有决定意义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 所必需的那些事实特征才是犯罪构成的要件3、行为成立犯罪所需的构成要件,必须由我国刑法加以规定或包含。二、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 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三、犯罪构成的分类(-)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二)普通的犯罪构成与派生的犯罪构成(三)叙述的犯罪构成与空白的犯罪构成(四)简单的犯罪构成与复杂的犯罪构成四、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二)有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三)有助于区分轻罪与重罪,正确适用刑罚五、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的区别与联系区别:犯罪概念回答什么是犯罪”的问题,犯罪构成回答犯罪怎样才能 成的问题。犯罪概念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犯罪构成是区分罪与非罪、 此罪与彼罪的具体标准。联系: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本章小结:本章内容构成全部刑法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应深入理解犯罪与犯罪构成的 关系。关键名词:犯罪概念;犯罪构成。主要理论:犯罪形式概念、实质概念和混合概念,本书的观点持混合概念;犯罪(构 成)论的三大体系:递进式犯罪构成体系、双层次犯罪构成体系、平面耦合式 犯罪构成体系。本早要点:1、犯罪概念重点掌握四点:一是犯罪的基本特征的内容,其中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征。二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结合,缺一不可的。这三个基本特征是认 定犯罪的总标准,也是犯罪与不犯罪、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区别的标志。三是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四是把握不应受刑罚处罚与免予刑罚处罚的区别。2、犯罪构成。犯罪构成是认定具体犯罪的法律标准,是区分罪与非罪、 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重罪与轻罪的法律依据。犯罪构成是主客观要件的 统一,具体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与犯罪主观要件,任何犯 罪都必须具备这四大构成要件。犯罪构成分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刑法规定了哪 些犯罪构成。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反馈1. 犯罪的形式概念和实质概念2. 简述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3. 如何理解我国犯罪构成的概念4. 如何认识犯罪构成的意义?参考资料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刘生荣著:犯罪构成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储槐植著: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教学反思从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持续保持或 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