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上传人:ly****51 文档编号:71722165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我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出路不是找市长,而是找市场。 一是社会要完善就业市场,要建立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多渠道的人才市场:教育部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人事部门的人才市场、劳动部门的人才市场,以及各中介机构举办的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招聘会、供需见面会。各类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都要有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设立大学生就业专门窗口和大学生人才库,设立用人单位的信息网,便于双向选择;还应建立和完善省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和就业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高速的特点进展网上供需见面。 二是大学要适应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是高等学校产出的主要教育产品,从学校招生时就要考虑这些产品必须有出路,必须适应市场需要,切实改变重招生轻就业、重培养轻使用的问题。学校要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制定培养目标、教学方案、培养模式,即早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人才;要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和毕业生信息系统,与人才市场联网,向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广泛的就业信息。还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教育。 三是大学生要走进就业市场。要改变旧思维,在知识、能力、素质、观念等各方面努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努力增强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要利用见习、实习、社会考察、社会实践等时机主动与用人单位接触。毕业生要瞄准人才大市场,不要只盯住市场的一角,而丢掉广阔的市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中西部地区等都是择业的好地方。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享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开展完善,取得了很大成绩,如果我们再把人才市场健全和完善起来,不仅可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开展更将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3、除中国广告网注明之效劳条款外,其它因使用中国广告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中国广告网概不负责,亦不承当任何法律责任。 4、如本转摘的稿件涉及问题,请立即和我们联系。转摘稿件原作者我们将酌情支付稿费。摘要:随着社会转型的持续以及物质匮乏的经济时代的完毕,我国市场经济逐渐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项艰巨而主要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开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从金融危机到今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被社会所关注的,应该要如何去解决和控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是要从多方面去整顿的。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或就业问题,按其性质划分,大致表现为三种类型,即一般性就业问题、构造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在我国,一般性就业问题不仅过去存在,现在和将来也不可能完全消失。同时,构造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又日趋严重。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涵一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就业能力缺乏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这虽然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但是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自身潜能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自己就业目标和理想,满足社会的需要,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本领。 二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第一,专业能力,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才能。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层面,其中专业知识是根底,专业技能师核心。第二,根底能力,指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应该具备的根本素质和能力,它是建立在每一个学生经过承受大学教育应到达的各项根本能力的根底之上。第三,特殊能力,指大学生所拥有的*种特殊素质和能力。第四,求职能力,支大学生在实现从学校人向职业人过渡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只有能力和技巧。二、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一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剧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构造,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剧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局部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二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兴旺地区 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兴旺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兴旺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兴旺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时机,这与学生的自我开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兴旺地区的就业时机较其他不兴旺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三、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一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表达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展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二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历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四、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拟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一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根底、师技能。 二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到达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构造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五、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一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二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时机,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根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效劳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局部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构造帮助等;安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效劳、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良的地方。六、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一根本工作能力较差根本工作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从事实际工作必须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如爱岗敬业、敢于吃苦、老实守信等。根本工作能力是职业人应该具备的根本素质,是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首要标准。近年来,一些毕业生缺乏对岗位的热爱与理解,工作选择上拈轻怕重,适应职业岗位的时间较长,根本工作能力较差,导致在职场上的开展后劲缺乏。二专业技能缺乏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本专业的根本理论和方法,技能,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学习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等。一些毕业生由于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甚至连最根本的专业常识都很缺乏,因此在就业过程中频频遭遇困难和挫折。三 求职技能欠佳求职技能包括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表达能力、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与生产资料结合,到达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少大学生缺乏这样的能力,在应聘是没有运用相应的应聘技巧与策略,未能将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恰当运用。七、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第一方面是人格品质。人格品质之个人对各种环境信息所表现出来的一贯反响,包括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主动性、忍耐心、独立性等个性特征。有的大学生由于学生压力较大、家庭经济困难、人际关系失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方面的障碍;有的大学生敬业精神缺乏,不能过吃苦耐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能力。第二方面是知识构造。大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是就业时用人单位非常看中的一个方面,大学生应该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构造。因为没有一定的之时贮备就不可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和突破,知识越广泛,思维越开阔,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第三方面是根本技能。在大学生活的工作的过程中,沟通能力尤为重要。求职面试就是一个面对面的沟通过程。另外,外语、现代信息技术、文艺、体育等技能的掌握情况,也是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的质量。第四方面是应聘能力。大学生通过面试获得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非自然形成。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不仅需要实力,也需要广泛意义上的求职技能。它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等。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1 金融危机的余威使世界经济陷入了低谷,这无疑也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国中小企业大批外企倒闭、迁移和收缩,从而大幅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就业空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海外人员回流,从而使高端竞争出现重心下移,这一情况无疑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带来新挑战。2高校扩招影响:虽然国家已经停顿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增加了223万。预计今年全国毕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660万人。3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报考公务员,效劳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时机;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等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4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私营企业用工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历、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用和低本钱,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急躁的情况。5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应严重大-于需求。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6 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时机:不少企业拒绝承当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历。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到达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当,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7学生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21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开展时机、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8文科教育质量低下:由于教学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构造仍然是非常旧,授课容政治化空洞化。建议: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一。府应优化制度安排,强化效劳职能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政府责无旁贷。首先,政府应扫除劳动力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为进一步促进毕业生的合理流动,扫除劳动力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政府有必要取消对高校毕业生到其他省市就业的进入目标、户口指标等方面的限制,同时必须取消政对高校毕业生流动的一切不合理收费。其次高等教育开展政府应建立起科学的高等教育布局构造。一方面应加大对经济欠兴旺地区的扶持力度,在不断提高提高这些地区现有高校办学水平和效劳能力的同时,适当创办新的高校以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开展需要。另一方面对大城市和经济社达的地区,应侧重在政策上给予其更大的自主开展高等教育的空间。通过高等教育布局的调整,使高校毕业生的地区分布更趋合理。第三,政府应大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一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制度和措施,既提供创业的优惠条件,又进展积极地引导和规,以保护毕业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 高校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就业指导水平搞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首先要深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准确把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趋势,根据经济构造,产业构造的调整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即使调整人才培养构造和模式,使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够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社会需求。其次,要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大学生提供及时、专业的个性化的就业咨询效劳,还应积极与企业合作,通过签订人才智力合同协议,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实习毕业生和企业间求职愿望和用人需求的双匹配。再次,要搭建和拓展创业教育平台。一方面,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创业体验活动,如创业方案竞赛等,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引导让大学生为创业做好各种准备。一方面,可通过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如联合政府,企业建立大学创业园地,扶持和指导大学生依托相对成熟的成果和工程自主创业。四 大学生应转变择业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大学生来讲,提升就业能力需要之前学生应该对待择业中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关系,合理地调整择业心态从三方面进展努力:一要进展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学会客观地认识社会和评价自我,合理地调整择业目标,根据社会需求明确就业定位,调整择业心态,培养自己抗挫折的能力,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二要完善知识构造,提高专业技能。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合理地知识构造,强化自身专业技能,在课堂学习之余,应积极参加专业学习,技能培训,、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科技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途径完善知识构造、提升专业技能。三要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当前用人单位价值取向,不仅仅只是看重大学生在日常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看重学生的道德修养、意志品质。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心理人格等。这要求大学生要重视自身综合子的培养和塑造。1政府:一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的渠道。采取鼓励性政策,引导更多的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祖国建立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二是强化效劳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要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培育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构造优化升级,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知识构造和就业意愿的岗位。同时要加强就业需求预测,引导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模式。此外要将公共就业效劳延伸到校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帮助大学生更好适应社会需要。三是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努力解决好家庭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问题。要实施基层就业工程,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实施就业援助,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托底安置;要认真落实取消就业体检中乙肝检测工程的规定,维护公平就业权利。2学校:搞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首先,教育理念必须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向素质本位、人格本位转变,可采取多层次多方面模式如精英模式-团体模式-制度模式-系统模式等去灌溉学生精华,让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含职业适应能力和对国家和事业的忠诚度。其次,要变单纯的精专业教育为通识教育根底上的大专业教育。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大学生都应该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其一,由于高校招生的方案始终滞后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因此,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对口专业的工作,都必须改行。如果没有跨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储藏,这些学生就只能失业或待业。其二,无论是创业还是各类性质的创新,都需要多学科知识融会贯穿,没有以广博为根底的精专不是真正的精专。纵观企业界、科技界、文学界及其他各界的成功人士,依靠单一学科闯天下而成功者几乎没有。最后,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效劳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效劳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效劳体系。建立以效劳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效劳,咨询效劳,指导效劳,培训效劳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效劳容和效劳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3.大学生:1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到达理想的目标;同时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失去信心。遇到挫折后应冷静思考,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争取在下次中取得胜利,迎接新的挑战。另外还要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历。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社会不需要大学生,而是大学生们的主观取向与客观需要不匹配。几十年来国家统一分配的就业方式使人们的创业意识淡薄。在市场经济和*些舆论导向的影响下,又使许多学生在择业上形成了就东不就西和就高不就低的观念。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东部沿海兴旺地区以及为数不多的大城市,而广阔的西部欠兴旺地区很少有人问津;把注意力都集中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等高收入、高福利单位,而对广阔的基层单位和中小企业则不屑一顾。如果大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不改变,这种假性就业难的现象就很难消除。3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时机,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历,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根底。 .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