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71586332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 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 、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 、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效劳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应量 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 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应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那么说明供应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 种状态。(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 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 1。无弹性( 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 1。单位弹性( 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 1。弹性较大( 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完全无弹性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本钱上升, 引起产品价格上涨, 导致产品需求下降, 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1、生产技术的假设。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可变,前者在设计劳动力需求模型时必须,后者动态分析时必要。2、组织目标的假设。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根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3、市场环境的假设。假设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应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但实际上,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特征。.5、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资本存量不变, 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成为短期劳动力需求。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那么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本钱即工资相等。公式:MPL P W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6、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长期劳动力需求那么是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不管是资本、 技术, 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平缓,这也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弹性大。当工资率提高时,长期和短期比拟,劳动力需求下降得更多;反之,工资率下降时,长期与短期比拟,劳动力需求增加得更多。7、非营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非营利企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性企业。非营利企业的行为可分两类进展分析,一类是潜在利润为正值的企业的行为;另一类是潜在利润为负值的企业的行为。与利润最大化企业相比拟, 潜在利润为正值的非营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两个方面的不同: 1在市场工资率一样的情况下,非营利企业比利润最大化企业使用更多的劳动力。( 2非营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更平坦。所谓潜在利润为负值的含义是社会不仅不要求企业追求最大利润, 而且允许它有亏损, 只希望它把亏损压到最低水平。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 1企业生产规模、 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3企业利润量、 4工资变化、 5其他要素价格、 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 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 2国家经济体制、 3产业构造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 5对外开放程度、 6相应的市场环境、 7政府政策等。9、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力需求量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1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2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本钱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第二章劳动力供应1、如何理解劳动力供应的含义劳动及供应, 从本质上说, 是指劳动力的供应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上说, 是指一个经济体 大至一个国家, 小至一个企业,一个雇请了保姆的家庭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2、分析劳动力供应通常有哪些假设?1、劳动力供应主体的目标假设。该假设认为劳动者在做出有关供应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其效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应主体在市场性劳动时间内获得的;二是劳动力供应主体从余暇时间中获得的。2、市场环境的假设。假设是完全竞争的。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3、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但实际上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3、影响劳动力个人供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一个是社会学性质的因素,即结婚、育儿、家庭形态、家务劳动的负担、XX程度、就业观念等; 另一个是经济学性质的因素,即工资与资产的状况、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雇用习惯等。4、何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 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替代效应: 在个人实现一样效用水平的情况下,劳动供应的决策主体改变其时间分配结构,必定由于工资率的变化所引起。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应,这就是替代效应。5、何谓劳动力供应的无差异曲线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 种组合与B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一样,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 A, B 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将与A 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具有一样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6、个人劳动力供应受到哪些约束个人劳动力供应取决于政府政策、社会意识、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就经济因素而言,主要有财富总量、 工资率、 个人偏好等。 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长短;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其它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也会产生影响。7、描述个人的、家庭的和市场的劳动力供应曲线。.个人劳动力供应曲线提醒的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应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他表.明,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由工资率提高产生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 劳动力供应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由于工资率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故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劳动力供应时间的增加,小于收入效应作用下的劳动力供应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工资率对劳动力供应的负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供应曲线提醒以家庭为单位劳动力供应变化。妻子的就业会受到丈夫是收入和家属构成、子女年龄、家庭成员XX状况等的影响。1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与率越低。 2本人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高。如果劳动力市场疲软,会因丈夫事业等原因导致根本收入下降,同事妻子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也下降。月到这种情况,如果1的效果强,随着丈夫的收入减少,妻子为弥补收入缺乏增加劳动力参与率,所以劳动力供应量增加。相反,如果2的效果强,那么随着妻子工资下降,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劳动力供应量也减少。市场劳动力供应曲线,实际上是将一个市场中的个人劳动力供应曲线相加。图8、哪些人口因素对劳动力总供应产生影响?劳动力的供应与人口总量和人口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力供应的总量首先受到人口总量的制约, 进而受到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量的制约。劳动力供应量是人口的函数。构成劳动力资源的劳动力人口群体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人口总量的一局部,该局部人口数量与全部人口的数量关系十分密切。假定人口总体的年龄构成不变,劳动适龄人口中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构成也不变,那么劳动力人口与人口总量成正比关系。人口的年龄构造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从两方面影响劳动力人口数量1通过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2通过劳动适龄人口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9、劳动参与率的含义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反映一定X围内的认可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 劳动力参与率只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指标,其本身并不是影响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 而是社会的、 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参与的选择和决策,再通过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应。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 教育制度与教育供应规模: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长短对劳动力参与率有直接的影响。受教育时间短,劳动参与率高。二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按劳分配规律的一个很重要内容是,以社会劳动为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青少年延长学习年限,推迟就业, 使劳动力参与率下降或缓慢增长。三 工资水平: 工资水平是调节劳动力供应与劳动力需求的经济杠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水平直接影响劳动力的供应。工资水平越高,劳动参与率越高四个人非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上升,劳动参与率下降五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家庭生产率提高,劳动参与率下降六 社会保障制度普及型社会保障制度会降低劳动参与率,就业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刺激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七宏观经济状况经济衰退时,劳动参与率下降八其他因素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10、EE=6UE=2NE=3ET=11EU=2UU=1NU=2UT=5EN=2UN=1NN=2NT=5ET-1=10UT-1=4NT-1=7上年的雇佣者人数为10,失业者为4,非劳动力人口为7.今年失业者人数为5,失业人去比去年增加了。第三章劳动力市场额均衡、分割与内部劳动力市场1、如何理解古曲均衡的概念?古典经济学认为, 在均衡状态下, 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在均衡状态下,对立的行为主体的利益共同到达了最大化。 1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按照均衡市场的覆盖X围局部均衡分析: 在经济学中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他本身的供求状态,而不受其他商品影响。一般均衡分析:考察市场上所有市场、所有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 2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根据对均衡的时间特性的不同规定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设定变量的调整能瞬间完成,调整时间为零。动态均衡分析: 认为经济变量调整过程中时间的重要性,着重变量不同时间的变动,分析变化过程。2、如何理解现代均衡的含义?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均衡状态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 不再变动的状态。 现代经济学中运用的均衡分析方法与经济的均衡状态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俩系, 均衡分析方法在于提醒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实现均衡。3、劳动力供求关系有几种类型?劳动力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供大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均衡三种类型。一供大于求 即劳动力供应的数量大于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状态。这种类型表现为劳动力过剩, 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供过于求, 不可防止地要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原因:物质资源的供应数量缺乏、人口劳动力资源数量增长过快、经济运转中问题。二供不应求 即劳动力供应的数量小于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状态。这种类型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缺乏劳动力,企业和社会扩大生产时难以找到充足的就业人员。原因:总量问题、构造性问题。三供求均衡 即劳动力供应的数量与社会对其需求量到达均衡的状态。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供求均衡的标志是: 1劳动力供应能够为社会全部吸收;2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又能全部得到满足。.4、分析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形成的原因。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也就是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的决定。所谓均衡工资就是在此工资水平上劳动力的供应与需求处于量的相等状态, 高于这一工资水平, 劳动力的供应欲望会变得十分强烈, 市场的劳动力供应量会有明显的增加。 但劳动力需求那么与之相反, 需求极度降低, 这样市场的均衡就会被打破, 市场会向新的均衡点运动, 在均衡工资条件下的就业水平就是均衡就业。 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是通过劳动力供应和劳动力需求双方自发地相互作用形成的。图 P965、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有哪些影响?一劳动力供应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图 P98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应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供应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少。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图 P98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三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图 P99100均衡的破坏也可能是供应和需求同时变化造成的,供求双方的变化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在同向变化时又有变化幅度一样与相异两种情况,在变化幅度相异时,还有劳动力需求变化幅度大于劳动力供应变化幅度,以及劳动力供应变化幅度大于劳动力需求变化幅度两种情况。6、为什么说劳动力市场是比拟典型的非均衡市场?主要有三个原因: 1工资率包括名义工资率和实际工资率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因为人们的消费已到达一定水平,要退回去习惯一种更低的生活水平是很困难的。工资刚性使价格机制往往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充分发挥作用。( 2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 3由于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力供应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调节。7、试分析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现象。劳动力短缺 的含义是, 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处于长边,劳动力供应处于短边,劳动力的初始需求大于有效需求。这种情形也可以称为劳动力过度需求。在方案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短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是因为, 从劳动力需求方来说,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行政机构, 在帕金森定律的支配下,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大自身规模的冲动,而这种扩大规模的冲动就引起扩大劳动力需求的冲动,劳动力需求冲动表现在企业在向上级单位争取用工指标的行动中,使劳动力需求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长边的位置。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要保证社会生产的正常进展,主要利用强制代替。劳动力短缺还具有积累、溢散的效应。.劳动力过剩 的含义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是短边,劳动力供应是长边,劳动力初始供应大于有效供应。劳动力过剩又称为劳动力过度供应。劳动力过剩的表现是劳动力滞存。这种滞存发生在企业内部,就是隐性失业; 发生在企业外部,就是显性失业。引起隐性失业的原因有:1预算软约束下劳动投入数量冲动引起的工资率大于劳动边际生产率;2企业追求规模增长引起的劳动囤积;3劳动力短缺引起的互补劳动力的盲目流入; 4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已经充裕的劳动力存量不能改变; 5企业目标由规模增长向人均收入最大化转移,劳动力需求急剧不降,不仅低于追求规模增长的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也低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劳动力需求量。8、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内部劳动力市场是相对于外部劳动力市场而言的,是指在一个用人机构主要是企业X围内,以特定的规那么和习惯来调节劳动力供求的资源配置机制。一组织的构造。企业组织有一定的构造, 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产活动的技术所规定的。 横向联系建立在生产、销售、营业、财务、人力资源方案、总务、研究与开发等不同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协作的体制之上。纵向联系是从现场的一般工作员工开场,经过现场监视人员或管理人员、中间管理人员直至最高经营者的层级序列。二组织的原理。组织形成的最本质的原理是其成员属于组织, 即可以把市场成为将价格信号作为媒介的经济主体自由进入或退出的社会性系统。三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 1存在高昂的替换本钱是导致内部劳动力市场产生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2现实经济中,分工进一步深化,企业中各岗位上的人力资本金额知识的专用性得以提高,很多岗位对从业人员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3有关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研究难以避开公会和企业内部组织的作用。9、内部劳动力市场是如何运行的?一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内部劳动力市场特别强调了企业组织内的劳动分配要通过企业内的组织惯例、章程或者制度等来进展。 内部劳动力市场论并不否认试产的价格机制的作用,但同时强调企业内的劳动力分配机制与企业外的即外部市场的劳动力分配机制之间存在重要的性质差异。这种差异并不是作为个别的异质性而可以抽象掉的,而是理解、 说明劳动力市场上观察到的劳动力分配情况的几位重要的因素。二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规那么。( 1人事、劳动管理上的规那么。 2工资、劳动报酬管理上的规那么。 3教育、培训的规那么。 4劳动关系的规那么。以上规那么有利于:一组织的稳定,二组织的惰性,三组织调整的本钱。三雇用调整。.雇佣活动实际上是以上述的企业组织为前提并将其技能当做媒介来开展的, 雇佣活动意味着以它对起亚内各部门和环节施加影响来表达其自身和组织的调整。 因此,一般可以说企业的雇佣活动就是雇佣调整。按照雇佣调整函数的分析, 雇佣调整一般可以会说就是如何使现有的雇佣量接近最正确雇佣目标量 N*的调增活动。在调整过程中会出现阻力,调整并需要时间。调整速度受组织调整阻力的影响,调整滞后于调整代价有关,代价小调整得快,大那么慢。函数式的含义:以劳动投入量表示的雇佣函数,是有雇用人数中的目标与现实的偏离、劳动时间中的目标与现实的偏离以及反映生产变动的需求变动所规定的。第四章劳动时间1、劳动时间有哪些类型?不同的劳动时间分别对劳动力的供求有什么影响?劳动时间有出勤时间、制度劳动时间、 加班加点时间、 公休时间、 缺勤时间、 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 即使人们的时间资源总量一定,即使法定劳动时间一致,但有的人乐于超时工作,有的人乐于身兼数职,有的人又乐于从事零星的工作。总之,人们的实际劳动时间并不像上述假定的那样规那么。即使人们的劳动时间供应量一定,但由于人们在劳动时间内努力、勤奋的程度不同, 事实上每个人在劳动时间内所提供的有效劳动时间也是不同的。凡此种种都必将对劳动力供应产生一定的影响。劳动时间分为制度劳动时间和不规那么劳动时间。其中,不规那么劳动时间又分为超时工作,兼职工作、倒班与非全日制工作。1) 制度劳动时间由企业规定, 即使工资率一样, 随着劳动时间的不同劳动参与率也会变化,缩短劳动时间会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的可能性增加。2) 超时工作。 当超时工作并不经常发生时,收入对劳动时间长短的效应几乎等于零,替代效应发挥着绝对的支配作用。3) 兼职工作。 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 从事第二职业的工资率越低、 第一职业的工资率越高 ( 劳动收入越高 ) ,那么人们乐于提供的劳动力供应数量就越少。4) 倒班。由于中班和夜班比拟辛苦, 企业大多为劳动者提供稍高的工资或各种补贴, 但补贴工资的给付量较低,并缺乏以诱使人们提供更多的劳动时间。5) 非全日制工作。 经济性因素在决定非全日制态势方面起主导性作用, 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多,非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少。(3) 试述劳动时间的主要功能与特点。2、试述劳动时间的主要功能与特点?一劳动时间的特征1、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劳动者每日/ 周从事工作时间最长限度由法律规定。2、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用人单位计发劳动报酬的时间。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依法规定的实践从事劳动; 用人单位那么按照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和支付劳动报酬。.3、实际劳动时间与从事有关活动所花费时间的总和。包括劳动者的实际劳动时间、从事与生产有关的活动的时间、依照法律法规或有关行政指令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二劳动时间的功能1、计量功能。劳动时间是计量劳动投入量多少的主要尺度。2、指示功能。劳动时间是经济开展的指示器。3、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和开展的功能。4、人际交往功能。3、分析劳动时间与劳动投入量的关系劳动时间是计量劳动投入量多少的主要尺度,它在计量劳动投入量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度量工具难以替代的。劳动投入量是以“人员* 时间为单位计量的流量的概念。对企业而言,最关心的是以“人员* 时间为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假设劳动者愿意,企业可以减少劳动时间而增雇新人,在高失业率的情况下,通过这种方式增加雇用人数是增加就业的可选措施之一。4、试从劳动力供需双方的角度,分析劳动时间的主要差异。从劳动者供应者的角度,劳动时间是劳动供应者作为最正确时间进展选择的,他们根据既定的工资率, 选择对自己效用最大的最正确劳动时间。在实际情况中, 劳动者很少选择短时工作,主要原因是准固定本钱的存在; 而从生理要求的角度, 没有人工作时间会超过某种长度。这些说明劳动时间不会超出一定X围。从企业的立场来看,企业只关心以“人员* 时间为单位的劳动力流量,同时企业会特别关心劳动时间的决定是劳动时间的长短与工作效率相关。如延长劳动时间所带来的疲劳度增加,工作效率下降,企业的利润必然会减少。此外,企业还要考虑准固定本钱的因素,如果延长劳动时间比增加劳动者人数更为低廉,企业就会用延长劳动时间来满足产量的增加。5、试分析弹性劳动时间开展的社会经济原因。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原方案经济体制国家大多进展了不同程度的经济体制改革,要素市场正在缓慢地发育成长,劳动力的流动性正在日益加强,非全日制就业者的数量与日俱增。此外,非全日制的就业群体多为青少年、养育未成年子女的妇女、老年人。正在工业化的国家,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人口流动性的提高,农村劳动力中非全日制就业者的比重呈日益提高的趋势。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对经济造成的重要因素:首先是产生的积极影响。一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利用。二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产品增多。三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节约能源。四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扩大就业。五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六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开展。再就是对经济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1、随着加班补贴率的提高,劳动时间和劳动者人数的替代程度。.2、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力需求增加,这会给工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缩短劳动时间不仅使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应也有可能增加。这是由于一直因劳动时间过长而放弃就业的人们也开场选择就业。劳动力的供需双方发生变化后,工资会受到什么影响?3、如果工资率一定,缩短劳动时间会使单个劳动者的收入减少,但如果劳动者人数增加,那么整体受雇者的收入有可能增加。4、即使受雇者收入一定,缩短劳动时间也会影响到消费需求的扩大吗?5、劳动力本钱的增加,对企业的投资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6、投资的变化会影响到市场利率,但其影响程度如何?7、加班补贴率的提高,一方面向上移动产品的供应曲线,通过消费和投资、出口的变化,改变需求曲线的位置。第五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4、左右当事者做出就业与否、转换工作与否、退休与否的经济性动机是什么?人们在选择就业单位时,除了要考虑自己的工作兴趣之外,就是工资、劳动时间、 劳保福利等雇用 劳动条件。此时考虑的劳动条件不仅是当时的状态,还包括未来是什么样子,即准备去就业的企业将来会怎么样,自己升职、升薪的可能性等。第六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1、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与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何在?如果工人的人数不断增加,起先产量会递增,但增加到一定数量后,那么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工人, 就使每个工人平均分摊到的工具设备减少,从而使每一单位劳动力的产品要比原来减少,因而追加的新工人的劳动生产力依次递减,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工人的劳动生产力最低。克拉克把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工人的劳动生产力叫做边际生产力。均衡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水平的决定是生产要素需求和供应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劳动供应价格逐渐上升的初期,供应量会逐渐增加。但劳动价格高到一定程度后,尽管价格还继续提高,劳动的供应量却不再增加,甚至还会减少供应。这是因为工资高到一定程度后,劳动者对货币工资的需求就不那么迫切了。2、集体谈判是怎样影响工资生成与变动的?集体谈判工资理论认为,工资的决定取决于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交涉力量的抗衡结果。集体谈判决定工资,外表上看似乎是谈判结果取决于双方力量的比照,实际上其背后仍是经济因素在起作用,各方都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3、论述工资的四大职能,并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企业制定工资的原那么174页4、效率工资理论的根本含义是什么效率工资是劳动经济学中最新的一个研究成果。这一理论中最主要的一个假设条件是,员工的有效劳动供应量,或者说工作努力程度、工作绩效与工资水平的上下成正比,即企业支付的工资越高,员工们的工作效率就越高。从效率工资理论中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1保持适度的失业率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刺激人们努力而勤奋地工作,有利于提高有效劳动供应量。( 2市场上出现了真正的“待业者. 3可以成为工资刚性提供另一个理论解释。5、如何正确理解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理论?一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阐述:1、板块论。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反块式的结合。2、过渡论。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过渡性的,是为了防止发生思想混乱而采取的变通策略。3、融合论。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具体实现形式1、“五要素比例分配法,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就是要公平地处理“五要素比例分配劳动力、资本、经营能力、技术、土地。2、“劳动分工论,即劳动者不仅获得工资,还要从剩余利润中分享一局部。3、“广义结合论,即从社会、企业、个人三个层次来进展。两者结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七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异1、决定工资水平的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包括哪些方面?答案:从全国X围来看,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国民经济开展水平、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 可供个人消费的消费品数量、 就业规模、人口增长以及城乡收入差异等。 决定微观工资水平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方面。 企业外部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 主要有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政府对宏观工资水平的决策以及物价水平的变动等。 企业内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员工之间的劳动差异、 分配形式和企业经济效益三个方面。2、政府对工资总水平实行控制的收入政策是什么?答案: 1、权威性劝说政策2 、工资 - 物价指导线或者指路标政策3 、补偿或税收性收入政策4 、工资 - 物价管制或冻结政策3、试述工资指导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答案:主要内容: 1、基期年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 、本年宏观经济形势预测3 、本年度工资增长建议4 、实现工资指导线的相关措施P216意义: 1、完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工资指导线的适用X围为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较之过去传统的只调控国有企业、 城镇集体企业的做法是一大进步,有利于国家宏观调 控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同时,政府通过实施工资指导线,调控工资总量、工资水平的增长情况,使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目标的实 现。2 、引导企业工资适度增长。政府运用工资指导线,向企业提供宏观经济信息,发布工资水平增长指 导意见,让企业掌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导向,.正确进展工资决策, 以实现职工工资正常、 适度的增长, 到达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合理控制人工本钱,增加企 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目的。3 、促进劳动力市场均衡价格的逐步形成。通过实行工资指导线制度,结合个人所得税的实施,限制 过高收入,特别是对工资水平偏高,增速过快的职工收入加以抑制,可以逐步解决工资分配中行业间、 地区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平均工资率的形成,并 使社会平均工资率逐步成为劳动力市场价格的信号。4 、为企业进展集体协商决定工资水平提供主要依据。进展集体协商决定工资水平,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企业依法自主决定工资的根本形式。政府公布的工资指导线是企业与职工双方集体协商确定工资水平的主要依据, 企业针对职工工资增长的意见均应围绕 工资指导线提出,劳动部门依据工资指导线制度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工资集体协商进展指导、协调和监视。4、工资指数化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答案: 主要形式 :1全挂:即劳动者的全部工资收入均实行指数化,与物价挂钩浮动。 2 半挂:即劳动者的一局部工资收入与物价挂钩浮动,一般可采用标准工资挂钩、根本生活费用挂钩等方从挂钩比例看有 4 种具体方法: 1 完全指数化 2 局部指数化 3 极限指数化 4 超物价指数化5、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异的成因是什么?答案:进入不同职业所必需的技能本钱不同,会造成不同职业工资的差异。也就是说,教育投资的差异带来补偿性工资差异, 某些职业的高工资只是对长期教育和培训所作投资的一种收益。人的时间偏好内生率不同, 工资会有差异。 所谓时间偏好内生率, 即使投资现值等于本钱现值的贴现率。 人们的时间偏好内生率不同, 其差异会导致人们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差异,进而导致收入工资差异。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意义何在?为了描述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茨提出了判断分配均等程度的方法,以创造者命名,称为洛伦茨曲线。.设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a,与绝对不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b,那么.可用 a 除以a+b的商表示分配的均等程度。这个数值称为基尼系数,亦称为洛伦茨系数。基尼系数介于0 和 1 之间。洛伦茨曲线只能从形式上描绘出社会分配的均等程度,却不能准确地判断分配均等程度的量值。基尼系数那么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第八章1 请说明研究就业和失业问题的重要性。一就业和失业状况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标准之一。 二就业和失业状况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 三就业和失业状况与国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具有密切联系。.2 试分析应如何对待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动态的市场经济中,保持劳动力供应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及其构造上的持续均衡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充分就业一般说来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当充分就业时, 并不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摩擦性失业及其他类型的自然失业与充分就业并行不悖。尽管人们关注失业问题,但要完全消灭失业是不可能的,即使人们对目前的工作状况基本感到满意,也并不意味着充分就业得以实现。这是因为,在劳动力的X畴内,有些失业是不可防止的。3 试分析我国现行失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城镇调查失业率的计算,与调查失业人员的人数多少成正比,与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成反比。 我国的失业统计工作还面临一些现实难点。 其一, 下岗人员是否应统计为失业人员?其二,我国的乡村劳动力中有无失业人员?4 请说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意义。凯恩斯理论从总体来说,是把失业归结为“总需求缺乏。他认为,在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三条心理规律的作用下,出现有效需求缺乏。在有效需求原理的根底上, 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了有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之外,还有非自愿失业,即工人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受雇于资本家,却仍然打不到工作。如果有这种状态存在, 就说明社会尚未实现充分就业。 在凯恩斯看来, 只要想方法消除了这种非自愿失业,就意味着充分就业。 1、认为有非自愿失业。 2、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决。3、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的有效需求缺乏。5 请说明弗里德曼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所谓预期, 就是在产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人们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率来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并把这种预期作为指导未来经济行为的依据。弗里德曼根据其提出的预期因素,提出了短期菲利浦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浦斯曲线。这是因为, 弗里德曼把劳动力供应变化描述为货币工资实际变动和工人预期的价格水平的函数,即想象的实际工资的函数,加上适应性预期的作用, 工人按照原有的物价总水平来衡量自己的工资,由于缺乏信息, 以为价格总水平没有变化, 名义工资的增加就代表实际工资的增加,从而增加劳动力的供应。弗里德曼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就业政策, 因为他的就业理论是附属于其货币理论的。他惟一的经济政策是单一的货币政策规那么, 即使货币供应量按固定的比例增长。他认为, 如果依靠“单一规那么使资本主义经济保持稳定, 就业问题将在这个正常的经济环境中逐步得到解决,最终使高于或低于自然失业率的市场失业率接近于自然失业率水平。6 试述其他就业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政策主X。一、萨伊的市场法那么理论。二、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三、菲利浦斯对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说明。四、供应学派的就业理论。7 什么是就业构造?研究就业构造有哪些重要性?就业构造一般是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分布、 构成和联系。就业构造存在如下特点:1、历史性。 2、功能性。 3、复杂性。 就业构造的经济和社会意义:.1、就业构造合理是经济构造合理从而使产出最大、效益最高的保障。2、就业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构造的其他方面。3、就业构造的社会意义。就业构造不仅有经济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就业构造的形成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就业构造形成后也不单单与经济活动相联系,而是作用于社会生活的诸领域。8 我国城乡就业构造应如何开展?一城市和乡村的划分。 研究就业的城乡构造首先应该明确城乡的区别。 城乡的划分主是根据城市、乡村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城市一般人口较为集中,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比拟兴旺,居住在城市的劳动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而乡村往往人口较为分散,居住在乡村的劳动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前的城市化特征。2、改革开放后城市化的新特征。三中国城乡就业构造的演变。1、我国城乡就业构造演变历史。2、我国城乡就业结构与国外的比拟。四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上述背景下,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阶段性鲜明。 2、速度快。9 试述失业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一、摩擦性失业。主要原因:1、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2、信息是否完善。3、现行经济制度的影响。二、构造性失业。主要原因:1、经济构造变化与劳动力构造变化不匹配。2、求职者与工作空缺地理位置不匹配。三、周期性失业。主要原因:1、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2、人力资本投资额非均衡性。3、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四、隐性失业。 主要原因: 1、与公开性失业一样的原因。2、不同于公开性失业的原因。五、其他类型的做作业。一季节性失业。 是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从而导致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二 技术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产生的原因有,引进节省劳动力的机器、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改变生产过程、使用新材料和改善经营管理。三自愿失业。是指虽然有就业愿望,但由于才能得不到发挥,或由于兴趣、爱好、工资、保险福利及人际关系等原因自愿放弃就业时机而形成的失业。这局部自愿失业者通常被认为是丧失信心者,需要给予帮助。10 借鉴西方国家失业情况,比照分析我国现阶段失业的特殊性。中国目前的失业问题主要是由于劳动力供应大于需求而产生的,此外,构造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隐性失业等类型也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一从劳动力供应方面看。二从劳动力需求方面看。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四隐性失业显性化。摩擦性失业的特点:1、行业广且涉及人员多。2、失业期限较短。.构造性失业的特点:1、具有明显的群体性。2、失业周期较长。隐性失业的特征:1、外表上就业。2、无法准确识别。11 根据本章内容,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谈谈如何降低失业率。一中国方案经济时期的就业特点。1、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一方案。2、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包就业。3、国家对单位用人实行统一招收。4、国家对劳动力调剂实行统一调配。5、城镇是国家劳动就业工作的重心。二中国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就业方针。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的就业方针,使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重新成为可能,也使政府减少了许多不该包办也包办不了的事情。1、把企业和劳动者推向市场。2、从市场的角度重新认识劳动就业工作。1改变了劳动就业工作只是安排劳动力,只是为劳动者找“饭碗的观念,明确了应该着眼于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2改变了只管城镇就业、不考虑农村就业的倾向,认识到应该重视城乡统筹安排。3、建立就业效劳体系并发挥积极作用。三我国新时期的就业方针和展望。1998 年 6 月,中央提出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时期就业方针。1、劳动者自主择业。2、市场调节就业。3、政府促进就业。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失业问题的根底是开展生产,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XX地开展,而关键在于深化经济体制尤其是劳动体制的改革。实际上,这两方面是有机统一的。只要生产开展了,劳动者就业的门路宽广了,整个劳动体制也就活起来,失业问题就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缓和。因此降低了失业率。12、试分析我国产业构造存在的问题。中国经济构造调整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中国产业构造演变的非均衡性特征较为突出,存在的问题和缺乏仍然很多。主要表现在:1. 产业构造仍需进一步“纠偏。当前,中国产业构造仍不够合理,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开展仍显缺乏。2. 产业内部构造升级比拟缓慢。第一产业内部科技的运用有限,农业劳动生产率仍较低,制约了农业的开展。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但构造升级较慢,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不强, 传统产业比重过大, 高技术产业开展对工业构造升级及带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内部,总量偏小、比重偏低,开展水平滞后 ; 新兴现代效劳业开展缓慢,就业弹性下降,吸纳就业潜力尚未充分发挥。3. 地区产业构造不平衡。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开展水平、增长速度和产业构造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地区经济开展的差距在逐步拉大。4. “二元构造、“三元特征比拟明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二元构造比拟明显。另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的快速开展也使我国现阶段的.工业化特征呈现出传统工业化特征与工业化高级阶段才出现的特征相叠加的 “三元特征。5. 地区间产业同构化突出,行业集中度过低。我国产业和企业组织构造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分散、规模小等问题。从全国看,低水平重复建立导致行业集中度普遍过低。6. 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 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物耗高、能源高、污染高的“三高问题依然突出,已经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环境透支。第九章1. 什么是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相应的资本形式, 它表现为能为任何个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能力和知识等。2 人力资本的特点是什么?1、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人力资本通常是以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技能、资历和工作经历与熟练程度表现出来的,即表现为劳动者的生产能力。2、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备转让或继承的属性。3 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有哪些?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1、各级正规教育。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形式。2、职业技术培训。 职业技术培训投资是人们为获得与开展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技巧所发生的投资支出。 3、XX保健。用于XX保健、增进体质的费用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4、人们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它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4 教育投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育投资从投资主体来看,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教育投资。宏观教育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和其他部门、团体、 组织花费在国民教育上的支出,包括校舍建立、教学设备购置、教职人员工资、 图书资料等。 微观教育投资是指家庭或个人花费在教育上的支出。一本钱。大学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费用包括直接本钱与间接本钱两大局部。直接本钱有称现时成本,它包括支付学杂费、书本费及其他一些费用。间接本钱又称时机本钱,是指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所获得的、 大学生如果不上大学而直接参加工作也同样能够获得的收入。 直接本钱与时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