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需求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71584178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消费需求面临的问题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消费需求面临的问题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消费需求面临的问题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消费需求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在标准的宏观经济模型中,一国经济的均衡状态由供给与需求的对应关系所决定,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经济就达到了其相应的均衡态。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一个开放经济的增长取决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消费、投资、出口共同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 “三驾马车 ”. 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终日的是要提高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更为持久和相对稳定。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扩大消费比增加投资和刺激出口对经济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消费需求是形成购买力的有效需求。在产品和劳务有效供给的前提下,消费需求的形成最终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可支配收入、消费意愿和预期、消费环境和市场发育程度以及财富存量、居民的年龄结构、消费习惯、利率等因素。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由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两个部分组成。消费者对不同类型的收入变动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其中,持久性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收入稳定的人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而收入相对不稳定的人具有低的边际消费倾向,且明显低于建立在持久收入基础上的平均消费倾向。消费环境及市场发育程度主要包括消费者选择的自由、价格的竞争和放开程度、消费者权益的维护、不确定性和消费性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因素一方面制约着消费者对消费品和消费方式的选择,也是消费过程的信息成本及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从而对消费需求的扩张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及成因 1、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比例失衡。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总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更高达80%以上。而在我国,19962002 年各年的年均最终消费率仅为 50%多,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上我国经济的总有效需求持续不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尽管我国自 1998 年以来一直实行扩大内需的积极宏观经济政策,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这种效果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相对而言,消费 “启而未动 ” ,消费和投资的不协调非常突出。消费需求的不足,也使得投资的高增长缺乏持续的基础,成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消费不足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消费品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失衡,部分产品的相对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城乡差距拉大。19921997 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而自1997 年起,城乡收入增速下降,差距也逐年拉大。城镇居民在1997 2002 年 5 年间的年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下降为%,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仅为%。 2003 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7 元,同比增长%,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4844 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02 元,比上年同期仅增 80 元,消费支出 1115 元,仅增 84 元。占人口主体的农村居民收入偏低且增长乏力是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下降趋势。居民消费倾向(指居民消费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仍然偏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有资料表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自 1995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导致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削弱。因此,如何通过增加消费来带动自主投资的增长,进一步扩大内需,逐步降低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依赖,成为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2、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失业问题突出,就业压力加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融入全球经济程度的加深,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失业问题,就业矛盾突出。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约 100075 人,农村存在大量隐性失业人口,每年需向外转移1500 万人,而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 1400-1800万个。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导致下岗失业者收入下降,也导致了总有效需求增长缓慢。居民可支配收入存在结构性问题。城乡居民收支差距持续扩大,居民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现象明显。收入差距过大,必然影响消费需求的正常增长。高收入阶层由于基本消费已得到满足,其消费倾向因而偏低。低收入阶层由于没有足够的可支配收入,虽有消费欲望但购买力不足,其潜在消费需求难以转化为有效需求,同样消费倾向不高。农民还面临收支倒挂的严重问题,一方面农民 “增产不增收” 、收入增长趋缓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农民负担过重,加上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使得消费支出居高不下。体制性障碍导致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出现明显反差。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具有跨期的特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居民的消费行为日趋理性化,从攀比消费和集中消费向追求多样化和跨期效用最大化转变。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影响居民消费意愿的最重要因素是未来支出预期。相比居民收入增长的趋缓,由于经济转轨的加快等诸多原因,居民形成了长期支出上升的预期,从而导致即期消费紧缩的局面。与此同时,原来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向城镇居民提供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保障,相继将转变为居民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与费用。因此,增加储蓄就成为大多数居民的必然选择。消费环境差、消费市场不健全。我国城乡消费性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需求,消费环境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居民的消费。一些在旧体制下形成的限制性的消费政策还在发挥作用,加上不合理收费,使得交易成本明显加大。另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消费信贷不发达等相关配套改革的滞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还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二、扩大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和良好机遇1、由我国经济的特征看扩大消费的必要性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将呈现一个消费经济的典型特征。这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我国经济增长格局从 “资源约束 ”到 “需求约束 ”的变化。二是我国有着13 亿人口,是一个典型的大国经济,也是一个最大的人口经济。三是我国经济“高储蓄、低消费”的现状。截至2003年 9 月,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已超过10 万亿元,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和潜力都很大。以上特点决定了内部需求尤其是国内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更具基础性作用,应该成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我们必须,也只能依靠内需的扩大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从根本上解决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2、当前是扩大消费的大好时机扩大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空前重要。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也是一个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扩大内需是题中应有之意,其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要扩大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从中长期看,这一需求的不竭源泉是居民消费。因为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社会生产的最终实现,扩大投资需求最终还是要由消费需求来实现,脱离最终消费需求的投资只会导致更大程度的供过于求。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居民用于交通、住房、电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支出增长较快,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例如 2003 年1 10 月,商品房销售亿元,同比增 %。国民经济维持健康快速增长的格局,消费者对我国经济的未来走向也有着良好的预期。ACNelson公司对亚太13个市场所做的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我国内地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列亚太地区的第二位(国家信息中心,2004)。据国际经济组织测算,人均GDP达到800美元的国家,其内需将会高速增长。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这就为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更何况我国是一个有着13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与潜在的巨大购买力预示着扩大消费需求的前景十分广阔。三、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政策措施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要顺应从 “生产者主权型制度”向 “消费者主权型制度 ”演进的趋势,树立 “消费者至上” 的观念。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尽快清除各种限制性消费政策和制约消费增长的体制性障碍,培育良好的消费环境。同时,坚持 “发展是硬道理” ,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在经济增长中扩大有效消费需求,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1 、实行积极的经济发展政策扩大内需从根本上有赖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按照 “降门槛、宽领域、自主权、减规制、多信息、善引导” 的原则,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消费增长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在需求增长乏力、经济结构不合理及体制性障碍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的情况下实现消费需求的增长,近期仍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并把握好力度和节奏。通过政府引导和调控,鼓励居民消费,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就业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消费需求的根本,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清理不利于自主就业的政策、法规,降低创业门槛,广泛开拓就业门路,从而增加居民收入。大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培育和提高居民的购买力。实施有效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加大对低收入阶层和贫困地区的收入转移支付力度,缩小贫富差距。对贫困阶层,应当加强社会救济力度,对城市居民实施 “最低生活保障” 。5、把刺激农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看力点稳定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消费环境,是扩大农村消费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根本。要从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高度出发,在政策和融资上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通过改善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的收入增长潜力,并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和农产品加工增值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入增长机会。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与此同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并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农村商品流通设施和商业网点建设。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公共品投入,改善居民收支预期启动消费的关键是消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性障碍,改善消费预期。在增加居民收入、保持合理的收入与消费差距的前提下,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的需要。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改革中,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社会的承受能力,减少群众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义务教育及公共设施等社会公共品的投入,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配套体系建设,为居民增加消费支出提供切实的保障。5、完善市场体系,改善消费环境.深化消费领域体制改革,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必须彻底清理各种抑制消费的政策,调整相关税费,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降低居民消费的交易成本。抓紧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提高流通领域的信用,改善消费环境。6、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及重要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货币化当前,我国消费结构正处于由数量扩张型向追求质量型的高级化转轨时期,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住房、汽车、旅游、教育和文化等消费热点,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当前特别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降低房价,尽快实现住房商品化、货币化。同时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的供应,建立和完善廉租房制度。7、大力发展个人金融、消费信贷等融资方式消费信贷是促进居民的即期消费以及信用消费的重要手段。要结合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银行服务的完善推动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继续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提高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为居民消费提供融资支持,加快建立健全贷款担保体系、个人信用信息并实现信息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