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71324670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金华市北苑小学 陈丽珍布鲁姆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善问,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Theonerealobjectofeducationisto havea maninthe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questio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因此,将问题贯穿数学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才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 一、情景引入想问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场。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切实了解并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善于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生活化导入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部分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形。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形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认识厘米时,就可给让学生自己设计布置教室。看有什么困难。他们就用手比画要多长的花边,要多大的装饰纸可没办法用语言来表达。于是导入课题。这种生活化的导入,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制造认知冲突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一是利用数学知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导入,同样能满足儿童希望自己是研究者,探索者的学习本能。如:在执教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高矮”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在黑板的最高处,悬挂一个小玩具。然后邀请班上一位很矮的小男孩同我比赛,谁能先摘到玩具,谁就获胜。我的设想是通过我和学生之间强烈的个头反差,使学生产生比赛不公平的不满情绪,激发他们想探索比较高矮的标准和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老师用恰当的导语同样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空间。如:你已经知道了关于今天话题的那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这样的课堂用语,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二、民主教学敢问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以人为本,要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确,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对象,他们是一个个发展中的人,亦是一个个发展极不平衡的人,更是一个个有强烈求知欲的人。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存在无疑可问,即使有疑也不敢问,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案例:梯形面积的计算生:(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后)计算梯形面积时,如果梯形的高正好是2,是不是就可以省略“22”?师:(毫不犹豫地)即使是2,列式时也要写上,要按照公式把式子写全。太遗憾了!老师可能担心孩子有些想法而列式时不遵循公式。其实完全可以对此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你的问题提得非常好,高是2,公式中又要除以2,当然在计算时就可以省略,不必再计算这一步,能够巧算的就应该巧算。不过列式时还要写上22,大家想想为什么?”多么好的问题,多么好的引发讨论的机会!通过大家的讨论,明确列式中若没有“22”,得到的结果将不是面积;通过老师的肯定,使孩子们人人都能向这个同学学习,善于动脑,善于提问。这样不仅掌握了运用公式时的简算问题,而且使孩子们逐渐有了一种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勇于提问的习惯。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等,还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同时还应该具有一份童真、童趣,从内心到外表与学生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享其师信其道而乐其业。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如:学生不敢提问时,可鼓励说:“开动你的小脑筋,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如:有学生提问时,立刻为他大声喝彩:“问得好!”“ 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或者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笑容满面的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同学们自然会争先恐后的发表意见。当学生充分发表了看法后,教师再作适当的评价。一定要宽容学生的幼稚及胡思乱想,“海阔纵鱼跃,天高任鸟飞”,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这种敢问问题的精神要小心翼翼的加以呵护。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三、鼓励质疑会问质疑问难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是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干的好办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让学生警觉问题时时处处都存在,提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由不敢质疑到敢于质疑,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会问。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敏锐地建立一些疑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案例:数字的妙用用数字编码师:教务处为了便于对全校学生进行学籍管理,要给全校每个同学都编上号码,大家讨论一下,怎样编呢?生1:每个班的学生都从1号开始依次排。生2:那样我就是12号。生1:每个班都有12号怎么办?生3:在号码前加上两个数字,分别表示这个同学所在的年级和班级。如:43表示四年级(3)班。生1:若在号码中能表示出男生、女生就更好了。生3:在号码前添加一个数字: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师:就按我们刚才讨论的方案,请大家给全班同学都编上号。(学生交流,说一说:全班同学的编号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生4:51122表示五年级(1)班12号学生是女生。生2:33031表示三年级(3)班3号学生是男生。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质疑,互相启发与争辩,最后成功释疑,这样既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又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四、适时评价善问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充分的,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使他们各自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譬如,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表现出非常高兴的样子:“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提供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展示,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质疑水平的提高。其次,让学生评价。如学生在评价时可根据前面同学不同的说法作不同的评价:前面同学说得好,学生就说:“我非常赞成(欣赏)他的想法!”说得不完整的,学生会说:“我可以给他补充吗?”或者说:“我给他提个建议!”如果前面学生说错了,就说:“我对他的说法有意见”这样学生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五、留有余味走出课堂。长期以来,人们倡导“堂堂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等理念,期望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事实上这是人为将学习过程支解成一个个机械的学习环节,并未把学习看作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这种观念一定要改变,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又要留有“尾巴”让学生携问号离开数学课堂。案例:面积和面积单位课要结束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师: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有多大吗? 生:不知道。 师:看了这则消息你有什么疑问? 生1:这么大的面积怎么得到的? 生2:这么大的面积也是用格子量出来的吗? 生3:这么大的面积为什么能够用这么小的地图表示出来呢? 师:一张小小的地图居然能引发这么多疑问!看来,今天我们所学的面积知识是非常少的。这些疑问还有待我们今后作出探究!我就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出了课堂。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可以让学生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探索更多的未知的问题,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一言以蔽之,“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陶行知也言:“发明千千,起点一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就让我们从每一个四十分钟做起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 李列著 我教小学数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2、 邢秀凤著 语文课堂对话艺术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3、蔡东彩主编 小学青年教师 河南教育报刊社 2004年第9期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