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的梁思成

上传人:z**** 文档编号:70805881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困惑的梁思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困惑的梁思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困惑的梁思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困惑的巨匠一一梁思成:心碎倾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古老的城门楼、牌楼、城墙灰飞烟灭,让位给一片“新天地”。 在“推倒封建残余”的热烈口号中,始终有一个反抗的声音试图阻挡浩荡的历史潮流,这声音来自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梁思成不是“拆墙派”评价的老古董,他倾注毕生所学,心中早已建了一座理想城池 “大北京”:拥有三个各具功能、相辅相成的中心城区。最终,首都城市规划“一边倒”地采纳苏联专家的建议,拆旧城原地建新城, 并按照领导人的设想,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城墙倾毁,思成心碎。梁思成有一句名言:“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 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他说,“五十年后,会有人后悔的。”悲伤的预言不幸全 部实现。北京重蹈莫斯科复辄,交通和污染成为最令市民头痛的问题。他不但没能保住古城,自己也付出沉重代价,遭到严酷批判,抑郁而终,带着永远不能愈合的创伤和无法解开的困惑。错批一人,多生几亿,这是说马寅初的。错批一人,少了名城,这是说梁思成的。车祸致残,受林徽因影响学习建筑梁思成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他的降生给四处流亡的梁启超带来了莫大欣慰。梁启 超给他取名思成,希望他多思而事业有成。梁启超每天饭后都会一边喝酒一边给孩子们讲历史故事,督促他们读古代经典。后来人们常常讲起梁思成幼年的一件趣事,说他七八岁时就知道“表达政见”了。原来,他不喜欢父亲的老师康有为,因为他总是来家里与父亲激烈地大声辩论,梁思成天真地认定康有为对父亲不好。1915年,14岁的梁思成考上清华预科,读书期间在体育、绘画、音乐方面表现出杰出 的才能。在全校运动会上,他曾获跳高第一名;在音乐和美术方面也有很好的修养,他擅长 钢琴、小提琴,还是学校管弦乐队的队长并当第一小号手。他还十分关心政治,“五四”运 动中,他是清华“爱国十人团”和“义勇军”等社团中坚分子。一次,他和同学进城宣传被拘,他与其他人一起坚持斗争, 迫使军阀政府派参议员曾彝进当众道歉,在军队护送下凯旋回校。同学们叫他“一个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1923年是梁思成在清华读书的最后一年,5月7日这天,梁思成骑着大姐赠送给他的摩托车,后座带着弟弟梁思永, 从北京城西驶向南边追赶游行示威队伍。8年前的巴黎和会上,日本从德国手中接管山东,这一天是“国耻日”。 车骑到南长街口,被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金永炎的轿车撞倒,金永炎竟然连车都没下,从窗口扔出自己的名片给前来的警察处理后事, 然后便驾车扬长而去。思永受了轻伤,思成脊椎受伤,左腿骨折,手术几次后左腿比右腿短了一公分。军阀金永炎嚣张惯了, 但他的名气比起梁启超来差得远,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他出面道歉并承担全部医疗费, 还拿司机做替死鬼,最后连总统黎元洪也出面替他求情, 梁家才罢休。由于身体受伤,梁思成从小立志“做一个军人”来救国的理想破灭,遂决心学习欧美建筑学的知识,应用于祖国。他学建筑的想法源自林徽因,这个美丽的女孩子跟父亲林长民从英国回来,见多识广,她对梁思成谈起以后想学建筑,梁思成回忆说:“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林徽因告诉我,那是集艺术和工程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也选择了这个专业。”1924年,梁思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学。求学期间,他看到许多西方国家对古 代建筑文物都妥善保护, 有专门机构长期研究, 而仅有的几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著作都是 外国人写的,深感这是一种民族的耻辱,他立志要写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1925年,梁启超专门寄给梁思成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籍善本营造法式,这本刊行于公元1103年的书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中代古代建筑专著,编撰者是北宋建筑家李诫。梁启超在附信中评论道:“一千年前有此杰作, 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梁思成下决心把中国建筑史研究透。攀上应县木塔塔尖险遭雷击到野外寻访古建筑,并不是一件轻松浪漫的事,时常遇到崎岖艰险的山路。梁思成腿有 残疾,脊椎也因车祸留下后遗症, 要常年穿着一个铁架子打成的马甲支撑, 炎热季节非常痛 苦。1932至1940年间,梁思成足迹遍布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江苏、陕西,以 及京内京郊,到过 200多个县,调查古建筑 2700余处。梁林夫妇都是世家子弟, 出身优越,此前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城市,野外和农村环境的恶劣是超出他们想像的。回忆起1936年考察洛阳龙门石窟的情景,梁思成写到:”我们回到旅店铺上自备的床单,但不一会儿就落上一层砂土,掸去不久又落一层,如是者三四次, 最后才发现原来是成千上万的跳蚤。”他们取得许多开创性的发现。比如,根据民间歌谣和文献记载, 他们找到了山西应县木塔,勘测证实这确实是一座辽代木塔,后来确认为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1933年梁思成终于亲眼看到应县木塔,“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虽 然腿部和脊椎都有残疾,凭着学生时代练就的臂力, 他握着塔上凛冽刺骨的铁索,竟然两腿悬空着一直攀到塔尖。这座九百多年的木塔年久失修,同伴在塔下看着他攀爬的身影都禁不 住双腿瑟瑟发抖。为勘测应县木塔,梁思成险些遭雷击丧命。他回忆说:“我正在塔尖上全神贯注地丈量和照相,没有注意到黑云已经压了上来。忽然间一个惊雷在近处打响,我猝不及防,差一点在离地 60多米的高空松开了我手中紧握的冰冷的铁链。”抗战流亡岁月中写出中国建筑史1937年夏天,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五台山发现唐代佛光寺,两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 就在这时,“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一天,梁思成突然收到署名“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邀请他参加会议,他知道日本人已经注意他了, 要想不当汉奸,必须立即离开北平。 第二天,夫妇两人只带了一些随身换洗的衣服,其它所有东西不管贵重与否都来不及处理, 只好扔下,开始了长达 9年的流亡生活。他们在湖南、云南、四川几经迁徒。在长沙,他们租屋住下,但日机第一次轰炸,就把他们的住屋炸毁,所幸那天全家外出,躲过一难。梁从诫回忆,童年仅有的记忆是跟母亲在炸毁的瓦砾中挖家里的东西,母亲找能用的炊具,他找父亲给他做的积木。1939年冬天,一家人辗转来到昆明市郊的龙头村,梁思成在一块借来的地皮上请人用未烧制的土坯砖盖了三间小屋,这竟是两位建筑师一生中为自己设计建造的唯一一所房子。可惜他们只住了半年就因战火逼近而搬离。 家中实在没钱可用时, 梁思成就到宜宾去当卖衣物,把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到当铺,换回的不过是两条草鱼。他提着草鱼回来,对病中的林徽因开玩笑说:“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女儿梁再冰回忆,尽管贫病交加,父母并不悲观,父亲尤其乐观开朗。“他从来不愁眉苦脸,仍然酷爱画图,画图时总爱哼哼唧唧地唱歌,晚间常点个煤油灯到他那简陋的办公室去。”梁从诫回忆父亲:“那个时候他唯一的特权,就是有一盏煤油灯。他说这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听音乐,画佛像。”当时梁思成的脊椎病已经非常严重,画图时要在桌上放一个小 花瓶支撑着下颌,以减轻脊椎压力。晚上根本不能在床上平卧,只能半躺在一张帆布椅上。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岁月里,梁思成和林徽因及另外两位青年学者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实现了他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梁林夫妇与美国著名历史学者费正清、费慰梅夫妇是非常好的朋友, 费氏夫妇的中文名字都是梁思成给取的。 他们几次写信劝梁思成去美国,那里有良好的医疗条件, 优厚的工作报酬。梁复信说:“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他;假使我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 我也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1946年7月,梁家终于结束逃亡生涯,回到北平,梁思成夫妇着手创立清华大学建筑 系。1947年底,第二次赴美讲学、深造的梁思成决定回国,很多朋友劝他不要回去,他们 认为国共逐鹿中原,而中共胜势已定。梁思成只说了一句话:“共产党也要造房子。”接下来的二十几年,梁思成个人及整个北京城的遭遇,宣告他1949年的幻想彻底破灭。梁陈方案被否,古都城墙不保1949年10月1日,梁思成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苏联城市规划专家也在 邀请之列,在城楼上提出应开始对北京城进行改造,周恩来也在城楼上向梁思成提出改建天安门广场的设想。梁思成隐隐感到了这个城市即将发生的变化,他立即和英国归来的年轻建筑师陈占祥一起做了一个城市规划方案,即著名的“梁陈方案”, 建议设三个城区各司其职:旧城保存为文化中心,浑然天成的博物馆;西郊另建行政中心,树立新中国形象;其南侧建商务中心, 展现现代都市风采。梁思成在晚年回忆道:“当我听说毛主席指示要将消费的城市改变成生产的城市, 还说从天安门上望出去,要看到到处都是烟囱时,思想上抵触情绪极重。我想,那么大 一个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在北京这一点点城框框里搞工业呢?”“北京应该是像华盛顿那样 环境幽静、风景优美的纯粹的行政中心,尤其应该保持它由历史形成的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风 格上的气氛。”梁思成坚决反对苏联专家改造旧城建新城的建议,“因为行政区设在城中, 政府干部住宅所需面积甚大,势必不能在城内解决, 所以必在郊外。因此住宿区同办公地点的距离便大 到不合实际。更可怕的是每早每晚可以多到七八万至十五万人在政府办公地点与郊外住宿区 间的往返奔驰,产生大量用交通工具运输他们的问题。且城内已繁荣的商业地区,如东单、 王府井大街等又将更加繁荣,造成不平衡的发展, 街上经常的人口车辆都要过度拥挤,且发生大量停车困难。到了北京主要干道不足用时,惟一补救办法就要想到地道车一类的工程。 这不是经济,而是耗费的计划。”50年后的事实证明,梁思成的判断惊人的准确。但在当时,他的方案受到严厉批判,被指责为与苏联专家“分庭抗礼”,设计新行政中心是“企图否定”天安门作为全国人民向往的政治中心。在旧城建行政中心, 拆除“碍事”的城墙就几乎成为必然。为了保护城墙,梁思成不断上书,向领导人请求,与“拆墙派”辩论。“城墙上面,平均宽度约十米以上,可以砌花池,栽植丁香、蔷薇一类的灌木,或铺些 草地,种植草花,再安放些园椅。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的纳凉游息。秋高气爽的时节, 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梁思成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写下“环城立体公园”的方案,饱含感情。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力主拆城墙,性情温和的梁思成与他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据当年在国务院工作的方骥回忆,“记得有一次,吴晗同志竟站起来说:您是老保守,将来北京城到处建起高楼大厦,您这些牌坊、宫门在高楼包围下岂不都成了鸡笼、鸟舍,有什么文物鉴赏价值可言!气得梁先生当场痛哭失声。”拆历代帝王庙的牌楼时, 由于梁思成的坚持,周恩来不得不亲自出面找他做工作。梁与周恳谈了几乎两个小时, 并极动感情地描述了帝王庙牌楼在夕阳斜照,渐落西山时的美丽景象。周恩来则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作答。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回忆道:“拆历代帝王庙的牌楼,梁思成先生痛哭了好几天。”1956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展开, 一些单位开始从城墙上拆取建筑材料。同年7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署名汗夫的拆除和兴建一文,对梁思成等作了不点名批评:“去年,东西四牌楼拆除的时候,听说有人心疼得一夜睡不着觉?”1966年,梁思成被“文革”风暴打倒。一张大字报给这位“反动学术权威”画了一幅漫画一一脖子上挂着北京城墙,下书他的那句赞叹:“我们北京的城墙,更应称为一串光彩耀目的璎珞了。”我情愿作为右派死在祖国的土地上一个偶然的机会,已被剥夺看参考消息资格的梁思成夫妇听朋友说,参考消息 上刊登了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钢琴家傅聪“叛逃”美国的消息,梁思成睁大眼睛说:“这消息可靠吗?”林洙随口问了一句:“如果有可能,你愿意到国外去吗?”“到国外去?不!既然连祖国都不需要我了, 还有什么生活的愿望?世界上还有比这更 悲哀的吗?我情愿作为右派死在祖国的土地上,也不到外国去。”梁思成是听父亲讲南宋忠臣陆秀夫跳海殉国的故事长大的,他说过,“我这一生自以为爱国不后于任何人”。1971年底,与他一起提出“梁陈方案”的陈占祥去医院看望病重的 梁思成,梁思成给陈留下最后的话:“要向前看,千万不能对祖国失去信心。他说,不管人 生途中有多大的坎坷,对祖国一定要忠诚,要为祖国服务,但在学术上要有自己的信念。”多年精神上的折磨和物质上的贫困,使梁思成健康状况急剧恶化。1972年1月9日,梁思成带着深深的遗憾与世长辞,终年71岁。22年后的1994年,费正清夫人费慰梅出版了梁林夫妇的传记:梁思成和林徽因一一一对探索中国建筑的伴侣,著名汉学家史景迁为此书作序,他写到:“当我们细细地品味关于他们的故事的时候,我们就会越发清晰地感受到这对坚强而又压抑的夫妻所迸发出的生命之光?我们还看到,已经消失的建筑重新在国人的意识之中获得他们恰当的位置,我们感受到,即使在羸病缠身的痛苦之中,他们那依然未泯的幽默和毅 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