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马*** 文档编号:70299889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教材分析燃烧与灭火是在学生学了木炭硫 红磷 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但学生对燃烧现象很少注意观察。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我注重源于生活,这样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用燃烧的图画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便于指导学生掌握本节的教学目标。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安全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实验设计,问题探究能力、实验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能力、概括表达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的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我提高”。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实验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2)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渗透“事物具有两面性”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燃烧条件 、灭火方法。教学难点:由燃烧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方法及其原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实验 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应用知识提出新的问题联系实际课后拓展与实践小结作业ppt 引入新课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演示实验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启发 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进行讨论并交流。(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2、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什么是燃烧的现象,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小结并板书】燃烧条件:(1)可燃物(2)助燃物(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可燃物的着火点)【强调】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可燃物才能燃烧【演示】白磷在水中燃烧Ppt火灾图片显示大火的无情和给人们带来的惨痛教训,突出灭火的重要性。学生观看、感受引起内心的震动。突显火灾引入灭火【提问】如何灭火?【演示】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3、 讨论与交流(1)你如何熄灭蜡烛?(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4、板书灭火的方法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方法: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选其一)5、 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演示灭火器原理粉爆炸实验明确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思考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 1、猜测那块磷会燃烧2、观察实验现象(实物投影)3、讨论(1) 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2) 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学生思考回答:(1)水中的白磷无法燃烧是因为缺少助燃物(氧气)。(2)铜板上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铜板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3)铜板上的白磷燃烧是因为同时满足了燃烧所需要三个条件。理解记忆观察满足燃烧条件,白磷可以在水下燃烧。观看火灾危害很大1、空玻璃杯罩住的蜡烛一会熄灭,因为却氧;2、没用空玻璃杯罩住的蜡烛燃烧正常,因为条件满足;3、纯碱与醋酸反应生成CO2气体,CO2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使蜡烛缺氧而灭;回答灭火的方法; 灭火的原理:活动与探究四: 约4 min阅读教材(P127)与交流:几种常见的灭火器原理和使用范围物的安全知识约5 min1、观察实验现象2、学生阅读P128-129内容。3、 讨论与交流: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1、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课堂练习,巩固知识】1、判断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是否正确?发光发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的现象。氧化反应都会引起燃烧。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2、为什么酒精灯用火柴就可点燃,而煤却不能呢?3、用扇子扇煤炉火时,为什么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烛火时,为什么一扇就灭?4、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灭火?说明理由。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邻居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由于电线短路而发生火灾。【课外作业】1、请你以“生活中的燃烧”、“科学用火”、“燃烧对人类的影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安全防火灭火”为主题,设计一份手抄报。2.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 2、作业:课本P131习题开门见山,引入新课。此实验对空气的污染较严重,所以老师演示给学生观察,目的在于进一步根据实验现象并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分析实验中的燃烧现象,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不同的实验事实再次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反推理解知新,得出结论: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 引导学生用辨正的目光来看事情,掌握原理。让学生学会逆推法,从而获得新知识。通过讨论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措施,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突破难点。 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让学生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明确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感知学习的乐趣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将课堂延伸到同学们的生活中。通过课后作业探究和书面作业以及防火预案的设计,加深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使学生以多种学习方式,灵活有效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与灭火一、燃烧1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2特征:发光、发热、化学反应3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跟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总结: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可燃物才能燃烧。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 隔绝空气3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我的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教学反思。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探究发现和建构新知识。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实验探究的教法、启发式教法。启发式教法有利于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认识问题、掌握问题、激发思维。因此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创设问题情景并播放教学录像,使学生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回馈社会,报效祖国教学反思对两个演示实验的反思与评价1、实验改进: 此实验装置可将导管改为一个倒置的漏斗罩住白磷,通入氧气可用洗耳球向里面鼓入空气代替,效果不错,且简单易行。但要注意不要将水吸入洗耳球。2、面粉爆炸的演示实验不易成功,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面粉太潮湿里面的蜡烛易熄灭随着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里面的氧气不足以使面粉爆炸。所以我认为此实验有待改进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学生学习自己熟悉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的,但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时也会影响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怎样扬长避短,既能利用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这就是本节课堂教学需要改革的地方。经过我们学校化学组老师的研讨,在引入新课时做了改动。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物质和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指导思想,并且在课堂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生活实际和知识应用为背景,培养学生的辩证统一思维能力;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燃烧的条件,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充分的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探究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的感官与思维。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通过实验实现探究目的,做好实验是基本要求,用好实验是关键。利用实验,层层深入。对教材的处理上,应与生活体验相联系,让学生感悟知识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学习意识,将是作为人师的永恒追求。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应把自己解放出来,把学习探究主动权回归学生,情景设计,精简诱导提问,分组相互学习,运用多煤体结合,这样课堂轻松,容量大,学生学习积极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