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 构建高效课堂

上传人:dus****log 文档编号:70031881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素质教育 构建高效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施素质教育 构建高效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施素质教育 构建高效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施素质教育 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经过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推动和深入实践,各学校和教学一线的老师们都在遵照课改精神,依据课程教材,结合校情、教情、学情,打造不同模式的高效课堂,课堂教学随之有了学生主体学习的生机和活力,课改理念和高效课堂越来越多地渗透在教师的教学思想里,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但伴随着传统与创新的冲突,教学实践中的“两张皮”现象已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下面我就教学“两张皮”的表现及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做一思考。一、教学“两张皮“的表现第一、备课教案与上课内容的脱节。表现为教师上课写教案只是完成学校教学要求,应付检查;或是对教材内容做简单的设计加工,没有按照课改理念结合学情,进行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知识巩固、能力提升、情感体验等教学环节细致认真地钻研,导致课堂内容组织与教案相去甚远的现象。第二、教改理念与教学实践相脱节。表现为部分教师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讨学习的课改理念虽持肯定态度,但课堂教学仍然按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进行,教师唱主角,讲得多,练得少,互动的少,仍然存在教学包办学生和“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第三、教师与学生关系相脱节。表现为部分教师只管上课、备课、阅卷看作业,没有主动走进学生,与学生交心谈心,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疑难与心理,产生教师不熟知学生姓名,学生不熟知教师的不正常现象。第四、教得清和学得会相脱节。教得好不一定学得好,教学的主体和目标是学生,个别教师抱着“我只要教得清晰、讲得明白、完成任务”的主导思想,没有按照学生的学业实际和课堂接受知识的实际状况教学,没有真正扑下身子倾听学生意见建议,没有重视学生上课学习感受,产生自我表演、自我陶醉的低效课堂现象。第五、考试检测与教学实际相脱节。表现为考试的命题难度、梯度、题量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学业基础实际,用一套试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学困生的学习信心的现象。个别教师在命题时过早过多的体现高考应试的知识技能、应试技能、使学生产生“学什么并不考什么”的认识偏差,没有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作用。第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相脱节。教法的优化是为指导学生学法服务的。教学方法侧重于怎样把知识结论、知识体验、思维能力等教学要求轻松自始地教给学生,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措施、方案、策略与步骤。但在学生怎样阅读教材、整理知识、思维方法训练、规范答题等方面,教师没有用更多的精力,更细致的引导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存在着“只授鱼不授渔”的现象。第七、教辅资料与教科书相脱节。高质量的教辅资料能发挥指导教师教和帮助学生学的作用。但实际上,个别教师脱离学生学情,给学生推荐更多的资料。同时,教师对教辅资料上的练习没有选择性使用,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学导练的作用。第八、第二课堂的德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学生认识接受教育相脱节。为了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更为了发展特长、激发学生潜质,塑造学生的优秀品德,一些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没有结合现阶段中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精神、志趣特长进行,使得学校活动走过场走形式,严重影响学校的德育活动效果。以上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存在,正视这些问题,调研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构建高效课堂、创新课改模式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措施策略课改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主阵地。面对教学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高效课堂的必然趋势,面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着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质,实现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改目标,学校管理应积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注重教师培训与学习,不断深化课改理念,做到思想引领。教师的终身学习品质很重要,要摒弃传统,需要教师学习借鉴课改先进地区的创新实践成果,给予培训学习的教师感同身受的影响与教育。第二、建设名师队伍,发挥专家型教师引领课改的作用。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有一批乐于实践、敢于尝试、理论功底深、业务精湛,能虚心调研的教改领路人,其次,要充分发挥学校这些优秀教师调研教改的作用,让他们在课改理论上提升,业务上指导,实践中示范,指导中青年教师精进业务,优化课堂设计,减少教学两张皮现象。学校对名师的要求有:高效课堂的观摩课,示范课,培养中青年教师骨干,试题审定,学法指导,课题研究,课改研讨等。第三、建立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课堂评价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学校应建立自评制度。即说课稿自评;通过教后记反思自评;其他教师他评制度;学生的当堂评教;学期评教;学生调研问卷;课堂教学的学生座谈会;高效课堂的评课标准;家长评教;市区教研专家评教。必须强调的是,这种评价体系应包括多维度的参数,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知识体验,学习方式和学习氛围,学生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策略等方面内容,评价手段要多样化,评课时不面面俱到,不只讲成绩不讲不足。第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把细节工作做实做有效,实现管理出效益。教育教学的系统性要求学校管理者把与高效课堂相联结的相关教学活动要统筹安排。要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有效,就必须重视和加强与课堂教学为一体的常规教学各个环节,高效课堂必须坚持“功夫在课外,有效在课内”的思想。学校除了健全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外,应大力引导教师备好课,发挥集体备课的智慧。备足学生学业实际,挖掘教材相关内容,筛选教法,优化学法,突破重难点,课堂有效设计,学生能力提升等方面,使备课厚积,使上课薄发。同时,要求教师规范布置作业。包括作业的质与量,作业的批阅激励、作业的纠错。辅导要做到掌握学情,做到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做到堂堂清、日日结、周周总,不留学业负担。考试要坚持教考统一,教学统一,以检测教学得失为目的,通过阅卷发现的问题反思常规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学生学有信心,教师教有指向。只有常规教学细节做得好做得实,教学的有效高效才能真正得到保证提升和发展。第五:明晰高效课堂的标准,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如果说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与结果,质与量的发展性评价,那么,作为教学中心环节的课堂评价也应具有多维度、多参数、多样化的要求。无论哪门学科、哪个章节内容,无论是哪种课堂教学创新模式,都必须有一个共性的高效课堂标尺。一是以学生为课堂评价的对象,即以学生的学习效能来评价教师的教。看学生的参与度、思维度;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独到解答,实现知识与能力、结论与过程、认知与情意统一的三维目标;看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是否乐学、会学、学会;是否自主地学、探究地学、合作地学;看课堂是否高效益、轻负担;看学生的学习精神状态、学习动力、兴趣激发、潜能开发、学习自信心等表现,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独到解答,实现知识与能力,结论与过程,认知与情意相统一的三维目标。二是看教师对教材的挖掘整合能力,是否以促进师生价值观发展为标准。一堂好课的核心在于师生是否在思想、知识、价值观上的互动和共同发展。一堂好课的教学设计在于教师是否创设课堂情意情景,使教学活动生活化、社会化、学科化。它包括:看教师对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是否创造性使用教材;看教学设计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主体性积极性;是否挖掘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价值观。三是看课堂教学是否合理运用教学策略。即学生学习主动参与的机会、渠道、条件是否畅通;学生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意识和形式是否活跃;学困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培养是否有效;学生的质疑求知,创新精神与意识是否得到培养。四是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是否优化。即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学预期目标相反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尤其是要防范消极目标的发生,传递给学生更多的正能量。包括好的精神状态;科学世界观,积极人生观,崇高价值观。五是看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勤奋钻研研,大胆实践,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积积淀反思,提高教学力,解放学习力,使课堂成为知识生成的舞台,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课堂评价应考查教师是否对课堂的组织管理,调控节奏,内容、结构、时间的驾驭能力,教师是否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是否合理规范使用教具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的课堂表达能力、亲和力、感召力、板书设计、工整字迹、教师的知识面(理综与文综)个性品质、师德修养、性格气质等人格特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民主性、发展性是评价体系的特征与方向。学校无论是完善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评价信息、评价方式,都是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为目标,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学校不仅要创新完善管理,加强外延建设,更应以培养专家型、学者型名师为抓手,通过学习、培训、课题研究、课堂展示、教学论坛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加强内涵建设,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总之,高效课堂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实践中,都需要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它更需要作为主体实施者的教师勤勉学习,积极实践,只有理念上更新、理论上支撑,管理上引导,实践中创新,措施上务实,才能减少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也才能真正使教师教得轻松有效,学生学得快乐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