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管理信息系统考试补充资料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69566065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4月管理信息系统考试补充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0年4月管理信息系统考试补充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0年4月管理信息系统考试补充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管理信息系统1、 信息与物质、能源一起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三大资源。2、 所有用来描述客观事实的语言、文字、图画和模型都是数据。3、 信息的特性:真伪性、层次性、可传输性与可变换性、共享性。真实性是信息最基本的性质。4、 信息是分为:战略层、策略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5、 信息流伴随着物流等其他流的产生,反映其他流的状态,并且对其他流具有控制和调节作用。6、 信息:信息是指加工以后的,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7、 信息流:是指除去物流、资金流和事务流的物理内容外的信息的流动过程。8、 管理信息:是对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收到的原始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意义后所产生的对其后的企业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9、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10、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些目标(或者是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11、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实现某些系统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的系统。由人、软件、硬件和信息资源组成,其基本构造都是由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四个部分组成。12、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信息流联系起来,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加工、更新和维护,产生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改善协同合作、效率与决策制定,协助企业管理资源并获利的信息处理系统。13、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及行为科学应用于传统的数据处理,以及现代的办公事务处理的一项综合技术。14、决策支持系统(DSS):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支持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的信息系统,所处理问题大部分属于半结构化性质的。15、结构化决策是指在日常工作中执行的程序化的决策,结构化决策问题相对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能够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比较复杂,没有固定的决策过程和方法,需要决策者根据情况,依据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决策。16、专家系统(ES)是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的结果,是通过将人类专家的知识库,不拘泥于时间、地点和空间的“共享“系统。专家系统的核心是知识库和推理机。17、管理: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18、虚拟组织:是由若干独立实在的企业组成的临时性、动态的“虚拟”的企业。其成员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等。尽管他们在空间与时间上是分离的,但企业适应市场的快速响应,通过最佳组合来实现任务,从而获得全球竞争优势。19、组织扁平化:主要是指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削减中间管理层数量的工作过程。20、管理信息按信息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企业外部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企业外部信息又称为外源信息;企业内部信息又称为内源信息。按信息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常规性信息和偶然性信息。常规信息又称固定信息;偶然信息又称突发性信息。21、管理信息包括: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三个层次。22、信息的层次特点:(1)战略信息是指环境信息、宏观信息,例如厂址、新产品的选择,使用时间长、使用频率低、信息精度低;(2)战术信息一般是与各部门以及部门联系有关的信息,例如完成情况与计划情况比较,库存控制,使用时间较长、使用频率较高、信息精度较高;(3)作业信息,一般是组织内部的作业信息,例如每日销售量,使用时间短、使用频率高、信息精度高。23、系统的特性:层次性、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边界性。24、系统是由输入、加工、输出、反馈组成的,系统是有一定边界、有一定的目标的。25、系统方法要求人们做到这几点:1)考虑系统的整体性;2)考虑系统组织部分的内部关系和协同作用;3)考虑系统与环境的联系。26、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分析方法:1.自底向上分析方法;2.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分析方法。 自底向上分析方法的优点:1)自底向上分析方法符合现实应用的逻辑过程,开发出的系统易于适应组织机构的真正需要;2)有助于发现和理解每个系统的附加需要,并易于判断其费用;3)相对来说,每一阶段的规模较小,易于控制和管理。 自底向上的主要缺点:1)由于方法的汇总性质,汇总的系统不一定符合企业的整体目标。为了达到系统的性能要求,往往不得不重新调整系统,甚至要求重新设计系统;2)由于系统未进行全局规划,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完善性难以保证。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主要优点:1)支持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性规划,并对系统的协调和通信提供保证;2)方法的实践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总体观察问题的能力。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主要特点:1)对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的要求较高;2)对于大系统而言,下层系统的实施往往缺乏约束力。在总体设计和较大的子系统设计时,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而对于那些不太熟悉的业务进行从底向上逐步调查,逐步向上汇总。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共同完成分析的目标。27、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1.业务处理子系统、2.执行控制子系统、3.管理控制子系统(整个MIS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4.战略计划子系统。28、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辅助计划、控制、预测和辅助决策等功能。29、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30、管理的层次:1.高层管理(战略级管理);2.中层管理(战术级管理);3.基层管理(职能层或作业层管理)。31、信息技术导致企业组织变革主要的方式有:自动化、合理化、流程重组和立足点转移。四种方式的风险性和收益性逐渐加大。32、企业流程再造(BPR):是对企业流程所进行的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使企业的速度、质量、服务和成本等关键业绩指标获得根本性的改善。BPR的特性:根本性的、彻底的和巨大的。 “根本性的”:是指不是枝节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本质的,是革命性的,是要对现存系统进行彻底的怀疑的。 “彻底的”:意思是要动大手术,要大破大立,而不是一般性的修补。 “巨大的”:是指“成倍的提高”。企业流程再造的工作步骤分为:描述环境,明确目标;规范原流程;整合与再造流程三个阶段。33、ERP的形成:订货点法 物料需求计划(MRP) 制造资源计划(MRP)企业资源计划(ERP)34、ERP以MRP功能为核心,但又扩展了MRP的功能。35、计算机主要由主机和外部设备两部分组成,其中主机包括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or Unit)和内存储器,外部设备包括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36、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37、系统软件:是用来管理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连接以及各种外部设备等所有硬件资源的程序,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系统维护软件等。38、应用软件:是用于完成用户所要求的数据处理任务或实现特定功能的程序。39、网络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40、网络协议:是一种用于网络之间相互通信的技术标准,它是一门大家都公认并必须遵守执行的“共同语言”。41、OSI参考模型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7个层次组成,简称七层协议。42、TCP/IP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网络协议的简称。它是因特网所使用的协议,其体系结构由低到高包括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43、按照计算机的覆盖范围可以将其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因特网。4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表示的是网络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反映了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总线型、环型等。45、Internet(又名国际互联网络、互联网、网际网、因特网):是指连接世界各国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的系统。Internet的前身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ARPAnet。46、IP地址是Internet上使用的地址。Internet上的每台计算机,包括路由器(专用计算机)在内,在通信之前都需要制定一个IP地址。IP地址由数字组成(如:202.112.112.101)。TCP/IP的名字管理机制称为域名系统,例如:。47、传统的数据文件处理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数据混乱、数据冗余、程序与文件过分依赖、实用性差。48、常见的数据库系统有Oracle、Sybase、Informix、SQLserver、DB2、Access等。数据库系统DBS(Datebase system)是指数据库及其管理、维护和使用所需要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使用人员的总和。49、关系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其中关系模型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50、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理解为一个二维表。关系:一个关系对应一个二维表,二维表名就是关系名。元组:关系的一行(表中的值)即为一个元组。属性:关系的一列(字段)称为属性。列的值称为属性值。主码(关键字):在一个关系的若干属性中指定一个用来唯一标识该关系的元组,这个被指定的属性称为该关系的主码。关系模式:一般表示为: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51、E-R图是描写现实世界数据关系的实体一联系模型。E-R图的表示方式,用矩形描写实体,用椭圆框表示实体的属性,用菱形表示关系。(要能绘制E-R图)实体之间的联系可分为三种: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联系(1:n)和多对多联系(m:n)。52、E-R图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具体转换规则:(1:1)的关系转换为两个关系表,(1:n)的关系转换为两个关系表,(m:n)的关系转换为3个关系表。53、系统战略规划的活动主要包括:描述系统总体结构、给出资源配置计划、选择开发方法和确定子系统的开发次序,等等。54、战略规划是在系统开发之前制定的总体战略,它的活动包括:设计系统整体结构,制定资源配置计划,确定子系统的开发次序,等等。战略规划是一种宏观指导性的长期计划,是制定执行规划的基础,也是保证信息系统开发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55、企业信息系统执行规划又称为开发规划,是对战略计划的具体落实。包括开发项目的具体时间、资金筹措、人员组织、管理办法、工作步骤和控制指标等。56、关键成功因素就是指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关键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是分析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围绕关键因素识别企业的主要系统需求和相关工作的规划方法。可以利用鱼刺图、直方图等分析工具。57、企业系统规划(BSP)是根据企业目标制定MIS规划的结构化方法。58、U/C矩阵:U代表使用,C代表创建。在U/C矩阵中填写活动、数据类;寻找数据类产生的过程,在交叉处画C,在使用数据类的地方画U;调换矩阵的行列顺序,目的是将C的内容尽量调至对角线。将C和与之紧密联系的U画在一个框中,这些框便构成了系统的功能模块。59、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一般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五个步骤。这五个阶段是首尾相接的,当系统运行后又会面临新的系统请求,开始新的周期循环,所以形象地称之为“生命周期”,即一个信息系统从它的提出、开发、应用到系统的更新,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循环过程。60、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法(SDLC)又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ADT),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以系统工程思想为基础,运用工程化的方法,遵照用户至上的原则,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先将整个系统自顶向下按模块化结构进行模块分解,然后逐步编程实现,最终实现整个系统的开发。该方法要求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按阶段与步骤顺序进行。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特点有:1)严格区分工作阶段;2)工作文件规范化;3)自顶向下的系统观点;4)用户的观点。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1)目标明确,开发过程易于控制;2)质量保障措施完备;3)系统的正确性;4)文档齐全。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1)系统开发跟不上需求的变化;2)逻辑设计到物理设计的过渡难度大;3)文档化工作大。61、原型法根据用户提出的基本要求,采用快速技术,在短时间内,开发出一个简单带有实践性的、可执行的系统原型,交给用户试用,开发人员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对系统原型进行修改、完善,再交给用户试用,反复这个过程,直至产生用户满意的系统原型为止。原型法需要一些开发工具支持。原型法的开发步骤:1)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2)使用原型系统确认用户需求;3)修改和改进原型需求。原型法的主要优点:便于满足用户要求和开发时间短、效率高。原型法的主要缺点:频繁的需求变化使开发进程难以管理。由于需求依赖用户修改意见,如果用户本身考虑不周,可能会造成系统偏离开发方向。原型法比较适合用于用户需求不清、业务理论不确定、需求经常变化的情况。当系统规模不大也不太复杂时适用于采用该方法。综合法是将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两者结合使用,总体上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思想,局部采用原型法做出原始模型,与用户反复交流达成共识后,继续按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进行。62、面向对象(OO):按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系统思维方式,采用基于对象(实体)的概念建立模型,模拟客观世界分析、设计、实现软件的办法。对象(Object):对象是对客观世界里的任何实体的抽象,是客观世界实体的软件模型,由数据和方法两部分组成。面向对象方法就是把数据及施加在这些数据上的操作合并为一个统一体,并把它称为对象。类(Class):类是对一类相似对象的描述,这些对象具有相同的属性和行为、相同的变量(数据结构)和方法实现。方法(Method)是允许施加于该类对象上的操作,为该类对象所共享。继承(Extend):把若干个对象类组成一个层次结构的系统,下层的子类具有和上层父类相同的特性,称为继承。消息(Message):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消息发生。63、面向对象法的开发步骤:1)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2)面向对象分析(OOA);3)面向对象设计(00D);4)面向对象编程(OOP)64、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主要优点:1)与人们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2)稳定性好;3)可重用性好;4)可维护性好在大型系统开发中,要将OO方法和结构化方法进行互补使用,以防止系统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发生。65、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CASE):是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方法,能够较全面地支持除系统调查外的每一个开发步骤。66、信息系统开发是复杂的社会过程,包括:IT技术的复杂性;信息系统开发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用户需求的复杂与变化性;环境的多样性;维护费用的不易预见;需要借鉴国际标准。67、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条件:1)合理地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2)企业具备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3)具备一定的物质资源保证;4)领导重视,业务人员配合;5)开发方配备结构合理的开发队伍。68、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1)独立开发方式;2)委托开发方式;3)合作开发方式;4)购买现成软件。69、IT外包(IT outsourcing):是将组织中与信息相关的活动,部分或全部交给组织外的信息服务提供者来完成。采用IT外包的主要优点:1)有益于企业将力量集中到核心能力上;2)有益于预见成本;3)简化内部的管理工作;4)促进企业资源整合。IT外包的主要风险:1)降低了企业的控制能力;2)委托代理关系复杂容易引起法律纠纷。规避IT外包的风险方法:1)依照相关法律和政策健全合同文档管理;2)供应商的选择需要参考国际评估标准;3)引入多个供应商。70、供应链:指的是具有供需关系的上下游企业所构成的组织链条。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联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实质上也是一种集成。71、供应链管理:是指协调供应链中生产、存货、选址以及运输活动,从而在市场上达到响应速度与效率的最佳组合。72、电子商务:从狭义上讲,它是指在网上进行交易活动,包括通过Internet买卖产品和提供服务。从广义上讲,电子商务是指利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来解决商业交易问题,降低产、供、销成本问题,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商机,通过采用最新网络技术手段,从而增加企业利润的所有商业活动。73、电子商务系统的主要角色:采购商、供应商、支付中心、认证中心、物流中心等。74、四种电子商务类型:1)B2C电子商务;2)B2B电子商务;3)C2C电子商务;4)B2G电子商务。75、系统分析所涉及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方法,包括:对现行系统的调查、可行性论证、系统功能分析、数据分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76、系统初步调查站在“高层”观察组织的现状,分析系统的运行状况。77、可行性研究:是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问题,对系统规模、目标及有关的约束条件进行整体、全面的分析与论证,提出系统的逻辑模型框架和可能的各种参考方案。78、分析信息系统的必要性主要有三方面:1)“显见”的必要性;2)“预见”的必要性;3)“隐见”的必要性。79、建立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包括:1)经济可行性;2)技术可行性;3)管理上的可行性。80、可行性分析的步骤:1)确定系统的规模与目标;2)明确用户主要信息需求;3)提出拟建系统的初步方案;4)提出并评价可能的代替方案,并进行可行性研究(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5)给出该项目做还是不做的选择,同时确定方案;6)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包括人、财、物等方面的安排;7)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8)向用户审查小组与指导委员会提交结果。81、系统分析阶段的系统调查工作是将企业和组织的现行系统(即当前正在运行的系统,它可能是人工系统,也可能是采用了计算机的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工作。82、详细调查与初步调查不同,它要了解现行系统中信息处理的具体情况,而不是系统的外部情况;要弄清现行系统的基本逻辑功能及信息流程,其重点在于调查分析系统内部功能结构,包括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数据存储及其组成等。详细调查的目的在于完整掌握现行系统的各个方面。强调用户参与原则。83、调查的步骤和方法:研究资料法;开调查会;用户访谈;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发电子邮件。84、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DFD):是一种便于用户理解、分析系统数据流程的图形工具。可以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传递、存储和处理的情况,是描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85、数据流程图精确地在逻辑上描述系统的功能、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等。数据流程图的四种基本符号:外部实体、数据流(F)、数据处理(P)、数据存储(D)。86、采用数据流程图的方式进行数据流程分析一般应遵循的原则:1)明确系统边界;2)自顶向下逐层分解;3)在局部上遵循由外向里的原则。87、分析和优化的主要内容:1)重新审定系统目标;2)对管理模式的分析和优化;3)需求分析(信息需求、功能确定、处理手段的落实);4)业务流程优化;5)数据分析(收集、来源、去处、存储和流量)。88、新系统逻辑方案的主要内容:1)确定新系统目标;2)确定新系统的管理模式;3)确定新系统的业务流程关系;4)确定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89、数据流程图分层结构:(1)顶层;(2)中层;(3)底层90、顶层数据流程图的基本结构:P115图5-791、中层数据流程图中增加了数据存储。92、分层数据流程图便于人们理解和使用,但在绘制时应注意的事项:(1)自顶向下,逐层分解;(2)数据流必须经过处理环节;(3)注意不同层次图的编号规范。父图与子图的编号要有一致性,一般子图的图号是父图上对应处理的编号。93、对数据流程图的检验:(1)数据守恒;(2)文件使用;94、数据图的可读性表现在:(1)简化处理之间的联系;(2)分解应当均匀;(3)命名应当恰当。95、数据字典:数据流程图描述了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框架结构。因为它是以图形方式出现的,对于每个图形符号(例如,每个数据流、文件和数据项),将通过表格和文字的描述定义它们的细节,而这些描述和定义所组成的集合就是数据字典。数据字典中主要有六类条目: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外部实体和加工处理。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具有约束力的指导性文件,成为下一阶段系统设计工作的依据和今后验收目标系统的检验标准。96、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功能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等。97、比较流行的划分形式的两个角度:(1)从开发内容的角度看,系统设计可以划分为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两层面;(2)从设计任务的角度看,系统设计可以划分为总体性设计和详细性设计。98、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2)灵活及可变性原则;(3)可靠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99、进行系统的划分和模块结构图(功能结构图)的设计通常采用的方法:(1)第一种规范的方式是由数据流程图导出初始模块结构图,再予以优化;(2)第二种常用的方式是设计者根据系统功能结构、管理业务的逻辑顺序、人们工作的习惯和设计者开发同类系统的经验直接划分出子系统。100、系统划分的一般原则:(1)在结构化方法中,系统划分要遵循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原则,先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再将子系统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或模块;(2)子系统在功能上具有独立性、简洁性,还要尽量给系统实施、维护提供便利,并充分考虑到开发单位目前和未来的经营管理需要;(3)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关联低,接口关系简单明确;(4)系统划分的结果,不会引起子系统中的数据大量冗余,也不会出现子系统之间数据的频繁交换的现象;(5)子系统的设置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即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101、模块:是指独立命名并且拥有明确定义的实体。系统中任何一个处理功能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模块。102、根据模块的功能具体化程度不同,可以分为:逻辑模块和物理模块。在系统分析逻辑模型中定义的处理功能可视为逻辑模块;在系统设计中,物理模块是逻辑模块的具体化;在系统实施中可以是一个计算机程序、子程序或若干条程序语句,也可以是人工过程的某项具体工作。103、一个模块应具备四个要素:输入输出、处理功能、内部数据、程序代码。前两个要素是模块的外部特性,后两个要素是模块的内部特性。125、结构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模块化,即把系统功能自顶向下地、有抽象到具体地划分为多层次的独立功能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一直分解到能简单地用程序实现为止。104、模块结构图由模块、调用、数据信息、控制信息和转接等基本符号组成,如图6-2:6-2105、如果一个模块是否调用一个下层模块,取决于调用模块内部的判断条件,则该调用称为模块间的判断调用,采用菱形符号表示,如果一个模块通过其内部的循环功能来循环调用一个或多个下层模块,则该调用称为循环调用,用弧形箭头表示,如图:106、数据流程图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导出过程分为四部分:(1)确定图中有几种导出类型;(2)按事务型导出分析;(3)按变换型导出分析;(4)完成合并,给出完整的模块结构图。数据流程图“变换型”导出:如果数据流程图是可以明显地分成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的线形结构,则它就是“变换型”的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事务型”导出:如果数据流程图大致呈束状结构,即某个处理将它的输入分离或一束平行数据流,根据对外部信息的判断处理从多条数据流中选择其中某一条数据流,则它就是“事务型”的数据流程图。107、模块设计优化原则:(1)模块的独立性;(2)模块的大小;(3)扇入与扇出;(4)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108、模块的独立性大致包括耦合性和内聚性两个指标。耦合性:指多个模块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主要是从模块外部考察模块的独立性。内聚性:指一个功能模块内部各项处理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主要是从模块内部来考察模块的独立性。 “低耦合、高内聚”的原则来提高模块的独立性,使其便于实现、修改和维护。109、模块大小:指的是实现模块所需编写程序的行数。110、扇出系数:是一个模块直接调用其它模块的个数。扇入系数:是直接调用该模块的模块个数。一个设计好的系统就有较高的扇出系数和较低的扇入系数,平均扇入、扇出系数通常是3或4,一般不应超过7。111、根据代码的组成及含义可以大致分为顺序码、区间码、助记码等。顺序码:是用连续的数字代表编码对象的代码。区间码:是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分配一个代码的区间段,该区间中的数字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特殊的意义。助记码:是为了帮助记忆,用数字、符号将编码对象的名称、规格等描述出来,并作为代码的一部分的代码类型。112、校验位的产生方式主要是模数加权法。如何计算校验位?答:校验位的生成过程如下:1对代码的每一位数加权求和例如:原代码 1 2 3 4 5各乘以权数 6 5 4 3 2乘积之和 S16+25+34+43+52610121210502用加权和除以模数M求余数设:模数M = 11S/M=50/11=463将模数减去余数的差数,即为校验位11-6=5,即校验码为5。所以带校验码的代码为。从校验位的生成过程可以看出,校验码的产生取决于模数和权数的取法。其中权重因子可以采用自然数1,2,3,4,;几何级数2,4,8,16,;质数3,5,7,9,。模数通常可以选用10,11,13。113、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包括用户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实施、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等六个阶段。114、概念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了个独立于具体数据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115、E-R图工具来描述现实世界中实体与实体间的关系,表示的是概念模型。116、E-R图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1)一对多联系;2)多对多联系。117、关系模式进行必要的分解,通常使用的分解方法有水平分解和垂直分解。水平分解:若有一部分数据经常使用,就可以把经常实用的数据部分分解成一个子关系,这种分解就是水平分解。垂直分解:若关系模式的一部分属性经常被查询或连接,就可以将经常在一起使用的属性从关系模式中分解出来形成一个子关系,这种分解就是垂直分解。118、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是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等。119、数据库的实施:是根据数据库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的结果,建立实际的数据库结构、装入数据、进行测试和试运行的过程。120、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指数据库转储和恢复、维持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监测并改善数据库性能、数据库的重组和构建等开发后续工作。121、数据库的实施、运行和维护分别在系统实施和系统试运行阶段执行。122、人机对话设计的基本类型:菜单式;命令式;填表式;应答式。123、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的依据:1)系统的吞吐量;2)系统的响应时间;3)系统的可靠性;4)系统的处理方式;5)系统的地域范围;6)系统的数据管理方式。124、吞吐量:指的是每秒钟执行的作业数。系统的吞吐量越大,系统的处理能力越强。125、系统的响应时间:指的是从用户向系统发出一个作业请求开始,经系统处理后,给出应答结果的时间。126、系统的可靠性可以用连续无差错工作的时间来表示。127、系统的处理方式有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128、系统工作模式分为集中式系统和分布式系统。129、分布式系统包括:文件服务器/工作站模式、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和浏览器/Web服务器(B/S)模式。130、计算机网络设计包括:(1)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2)网络逻辑结构的设计;(3)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131、系统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1)功能结构设计;2)代码设计;3)数据库设计;4)用户界面设计;5)物理系统配置方案设计;6)系统实施方案及说明。132、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程序设计的主要依据:程序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系统分析、设计阶段的文档;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速成原型式的程序设计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等。已有的工具和程序:由于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序通常规模较大、复杂性较高,所以,开发系统程序时,应尽量采用已有的工具和程序。明确系统功能、结构、边界;明确程序的功能关系;提高阅读性和可维护性。133、衡量程序的主要指标包括:可维护性、可靠性、可阅读性、效率。对于大型程序,人们则倾向于首先强调程序的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阅读性,其次才是效率。134、系统测试:1)需要制定一个测试计划;2)测试的目的不是证明程序的正确,而是尽量的发现错误;3)应避免编写程序人员承担测试工作;4)测试用例应包括输入的数据和预期的输入结果;5)测试用例不仅包括合理、有效的数据,还要包括无效或不合理的输入数据。135、系统测试的步骤:1)单元测试;2)集成测试;3)系统测试;4)综合测试。136、系统设置的方法:1)个人复查;2)走查与会审;3)黑盒测试;4)白盒测试。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它将被程序看作黑盒子,不考虑内部程序结构与处理过程。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它将被测程序看作透明的白盒子。137、用户培训的主要对象:事务管理人员的培训;系统操作员的培训;系统维护人员的培训。138、系统转换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分段转换。直接转换:是指在旧系统停止运行的某一时刻,新系统立即开始运行,中间没有过渡阶段。并行转换:是指让新旧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后,使用户的操作逐渐从旧系统方式转换成新系统方式,在新旧系统并存期间,一旦新系统有问题就可以暂时停止而不会影响原有系统的正常工作。分段转换:是对直接转换和并行转换的综合,它既避免了直接转换的高风险,又避免了并行转换的高费用,一般适合于比较大的系统。139、信息系统的文档的分类方法:根据服务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用户文档、开发文档和管理文档;按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不同,可分为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分析报告、系统设计报告、系统测试报告和用户手册等。140、文档编写指南具有:1)针对性;2)完整统一、文字准确、简单明了;3)可追溯性;4)文档管理制度化、规范化;5)维护文档的一致性。140、信息系统评价主要包括:立项评价、中期评价以及结项评价。142、水波效应:即一个模块的修改而导致隐含缺陷、错误的放大以及一连串的新错误的出现。143、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种独特的产品、服务或任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144、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专门的柔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145、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划分九大领域:管理范围、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综合管理。146、甘特图:又称条线图或横道图,主要用于项目的计划和项目进度的安排。147、Microsoft Project包括四个基本模块:1)基本数据输入模块;2)数据计算处理模块;3)人机交互式调整模块;4)项目信息输出模块。148、风险(risk):是由于从事某项特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或财务损失,自然破坏或损伤的可能性。149、风险的相对性,一般来讲,个人和组织拥有的资源越多,其风险承受能力越大。不同性格的人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相同的。按对待风险的态度划分,可以将风险分成风险的规避者、风险中立者以及冒险者。150、风险管理:是指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风险识别、分析、策略制定、监控风险执行情况的过程,它是为了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和。151、风险管理可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规划和风险监控四个步骤。152、风险识别常用的方法是建立“风险条目检查表”,利用一组提问来帮助项目风险管理者了解在项目和技术方面有哪些风险。153、德尔菲法(Delphi):又称为专家调查法,是由项目小组选定一些与该项目有关领域的专家,通过与他们直接书信往来,收集意见,对风险进行罗列和分析,然后总结整理,再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询意见。154、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是通过专家会议,在许多专家之间广发言论,激起灵感诱发专家们产生思维共振,以获取更多信息来预测问题。155、鱼刺图:又称为因果分析表,流程图或“Ishikawa”(石川图),用于确定风险的起因。156、风险分析主要方法包括定性风险分析和定量风险分析。157、质量:是依靠特定的或暗指的能力满足特定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全部功能和特征。158、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保证项目满足原先规定的各项要求所需实施组织的活动,并通过诸如质量规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针、程序和过程来实施质量体系。159、PDCA是典型的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是Plan-Do-Check-Action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它是一个计划做检查采取措施四步骤的循环迭代替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产品性能的过程,适用于产品开发的任何阶段。160、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QM)强调全员参与,重视满足产品的所有受益者以及社会的需要。161、就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方法来说,主要可划分成两种方法:工程方法与统计控制的方法。162、IS09000系列的核心内容是质量保证标准,它是质量体系认证的依据。此标准包括三个模式,即IS09001、IS09002、以及IS09003。其中,IS09001包括的标准最多、评估费用最高,并且它包含了IS09002和IS09003的主要内容。163、这两个模型CMM与CMMI的中文名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与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的分级结构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164、防火墙就好像是因特网上的一座电子关卡,它位于内部网络与外部因特网之间,当有数据需要由外部因特网进入内部网络时,它就执行检查数据身份的合法性:合格者准许入内,不合格者被阻挡在外。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