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 总复习资料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8981450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基础 总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管理学基础 总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管理学基础 总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绪论一、选择填空题判断题1.企业的特征:经济社会组织以营利为目的实行独立核算依法设立2.企业发展经过的时期:手工业生产时期工厂生产时期企业生产时期;生产规模空前扩大,产生了 垄断企业 组织。3.泰罗的代表做企业管理原则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从 传统经验型管理 进入科学管理 阶段.4.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兴起于 18世纪中叶,主要标志是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第二次技术革命兴起于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基本标志是 电动机的发明和电的使用;第三系技术革命发生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特别是战后,在电子、能源、空间等三个基本技术领域均发生重大变革。5.企业分类: 按企业的经济性质,可将企业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 。 按出资者的身份不同,可将企业划分为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 按企业的法律地位,可将企业划分为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 。 按照企业的生产规模的不同,可将企业划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 按照生产要素所占的比重,可将企业划分为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 。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通常有三种,即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 。公司具有组织形式有五种基本类型:无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我国法律规定的公司形式仅有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两种类型。效率涉及的是活动方式 ,而效果涉及的是 活动的结果 。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 自然属性;管理的 社会属性。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又是一门艺术;管理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管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一是研究管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二是管理学发展的历史;三是管理职能;四是管理技术与方法。管理的职能是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西欧许多国家把管理、科学、技术称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企业管理的内容可以从纵横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分析。 横向分析是从企业管理涉及的方面这个角度去进行研究,分为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科技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 纵向分析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项工作的过程。管理者的技能有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三种。(0904)组织中的综合管理人员属于直线管理人员。二、名词解释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有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管理:是指(管理者)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有效过程。合伙企业:是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个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有股东投资形成的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的,股东以其上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有限公司:又称股份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管理职能:是指管理活动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企业管理:是就由企业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这一目的的活动的总称。生产管理:是指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对象的管理。技术技能:就是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概念技能:就是指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三、简答论述题(0904)简述工厂生产时间过渡到企业生产时期企业的主要特征 答:生产规模空前扩大,产生了垄断企业组织,如托拉斯、辛迪加、康采恩等。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使生产技术有了速度发展 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并产生一系列科学管理理论 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企业里形成了一支专门的工程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励,加速了企业之间的兼并,使生产进一步向集中。企业的社会责任改变,不仅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事参透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简述企业的特征 答:企业是社会经济组织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经济组织企业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组织企业是依法设立的社会经济组织简述管理的一般特征 答: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客体是活动 管理是一个包括了多阶级、多项工作的过程 简述企业已经成为决定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类生存的基础性力量 答:企业师生要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 企业是技术产业化的平台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企业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微观基础 企业是人类生产活动社会化和国际化的主体论述管理的二重性 答:由于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的统一体,决定着管理也具有组织生产力与协调生产关系双重功能,从而使管理具有双重性。一方,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产物,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属性。 第二章 管理思想和演变一、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1.(0904)(0907)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以“人”为中心,讲“为政以德”;道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以“道”为中心;法家管理哲学的基础精神以“法”为中心;兵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以“谋略”为中心;兵家的韩非提出了“上法而不上贤”。企业的高层主管要以道家思想来管理;中层主管要以儒家思想管理;基层主管要以法家思想来管理。2.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是 魏源 。3.毛泽东认为管理的基本原则应遵循以下三条:第一民主集中制原则;第二群众路线原则;第三集体领导原则。毛泽东管理主题思想的精髓是关于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社会道理。4.亚当斯密 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分工理论”;5.巴贝奇提出“边际熟练”原则,他认为工人的收入应由三部分组成 :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按照生产效率及所做贡献分得的利润;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给予的奖励。6.罗伯特欧文首先提出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要 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改善工人福利待遇。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7.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罗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中的工作定额主要通过时间研究 和动作研究,其中时间研究就是研究人们在工作期间各种活动的时间按构成,这种工作可通过工作日写实 和测时来完成。动作研究主要内容是工人工作时动作的合理性。实行标准化管理,要真正贯彻标准化原理,必须通过实验来进行。-“第一流的工人”8.提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概念的管理学家是:法约尔;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活动分为六大类工作:技术工作、商业工作、财务工作、安全工作、会计工作、管理工作;讲管理活动从企业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是法约尔管理理论的出发点。9.(0904)法约尔指出的管理的智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0.韦伯认为社会所接受的合法的权力有三种类型: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韦伯认为只有“法理型权力”才能称为称层组织的基础11.(0907)行为科学学派主要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为生产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生产中的人际关系12.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假定是“经纪人”,行为科学理论把人假设为“社会人”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生产效率和作业方法、工作条件之间存在着单纯的因果关系。13.(0904)(0907)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总结的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人是“社会人”,并且发现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正式组织众人的行为遵循效率的逻辑,而非正式组织中人的行为往往遵循感情的逻辑。14.(0907)超Y理论是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15.麦格雷戈提出了有关人性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基本上消极的传统X理论,另一种是基本上积极的Y理论。16.“Z”理论强调管理中的文化特征,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组成。17.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提出了用“满意标准”来代替传统决策理论的“最优化标准”。18.波特的”三种竞争战略“指的是:低成本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性战略。19.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环境、价值、企业中的英雄、仪式和文化网络”,其核心是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20.钱皮和哈默提出来“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流程:诊断原有流程选择需要再造的流程了解准备再造的流程重新设计企业流程。企业再造理论认为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流程”,即一套完整地贯彻始终的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而不是一个个专门化的任务。21.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二、名词解释1.协调职能: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是为了便组织的一切工作密切配合,以取得成功而进行的一切活动。P292.企业战略:是着眼于未来、适应企业内外形势而作得总括性发展规划。 P353.低成本竞争战略: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和服务时,其成本和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P364.差异化竞争战略:是指企业向客户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战略。P365.集中性战略:制企业在某经营领域主攻某个狭小的特殊顾客群体。三、简答论述题1.亚当斯密是如何解释分工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 P25 答:劳动分工可以是公认重复完成单向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 劳动分工节省了通常由一种工作转移到其他工作所损失的时间 劳动分工使劳动简单化,使工具专门化,从而有利于创造新的工具和改革设备2.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念和内容 P26-27 答:观念: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劳资双方的一次完成的思想革命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内容:工作定额 “第一流的工人” 标准化 刺激性工资报酬3. 韦伯认为,只有法理型的权力才能成为科层组织的基础 P30 答:为管理的连续性提供了基础。因为权力是赐予职务而不是个人的,因此权力的运用不会因领导人的更换而中断 合理性。担任职务的人员是按照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来挑选 领导人可以借助法律手段来保证权力的行使 所有权力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是按照组织所需的职能加以详细划分的。4. 简述梅奥在霍桑试验中总结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P31 答:员工是“社会人”古典管理学理论把人假设为“经纪人”提高工人土气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 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 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式5. (0907)简述麦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的主要内容 P32 答:X理论对人性假设的主要内容: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谈就会逃避工作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因此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或处罚方式,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员工只要有可能逃避责任,安于现状 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Y理论对人性假设的主要内容:员工是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如果员工对某些工作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完成任务 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 大多数员工都具备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不仅仅管理者才具备这一能力。6.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 答:潜在进入这的威胁,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替代产品的威胁;产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7. (0904)简述企业再造流程 P37 答:诊断原有流程选择需要再造的流程了解准备再造的流程重新设计企业流程8. 简述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P38 答:全体员工有共同的愿望和理想善于不断学习便平时的组织结构员工的自主、自觉性管理员工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领导者的新角色改变为设计师、仆人和教师9. (0907)简述被彼得圣吉成为五项修炼的内容 P38 答: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第三章 管理原理与方法一、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1.原理 ,是对某种客观事物的实质及其运动基本规律的总结。原理不等同于规定。2.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伦理原理 五个方面的内容。3.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4.从系统组成要素的性质看,系统可以可以划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5.管理系统要素包括: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过程、管理目标四个方面内容;管理主体指的是管理者;管理主体是管理系统的核心要素。6.人本原理就是以 人 为中心的管理思想。7.责任原理的管理过程是追求 责、权、利统一的过程,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追求效益 。8.责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数量、质量、时间、效益 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行动规范。9.责任、权限(权力)、利益是三角形的三个边,是相等的,能力是等边三角形的高 - 责、权、利与能力之间的三角形关系。10.贯彻责任原理的基础和前提是组织设计要合理。11.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3个一级指标,为: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的安全状况、企业的经济效率;其中经济效益包括3个二级指标,为: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能力利用率、原材料利用率 。12.关于效益的评价,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评价标准,二是评价主体 。13.伦理 是指人与人相处应遵守的道德和行为准则。伦理的特点是:非强制性、非官方性、普适性、杨善性 。14.管理方法给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 法律方法的特点: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行政方法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稳定性;经济方法的特点: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行;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人生观与道德教育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民主、法制、纪律教育 科学文化教育 组织文化建设 二、名词解释1.管理原理:是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性质的各种管理工作所适用的共同性原理。2.责任:是指在数量、质量、时间、效益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行动规范。3.权限:指完成工作任务而授予的权力。4.(0904)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是指以个系统的有效产出与全部投入之比。5.(0907)管理方法: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6.管理哲学:就是关于管理世界观和方法论、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7.管理文化:是指将一个组织的全体人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和标准。三、简答论述题1.简述人本原理的内容 答: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人本原理认为: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尊重人性是现代管理的核心;管理是为人服务的(即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 是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2. 管理哲学的构成 答:管理辩证法;管理认识论;管理文化;管理的科学价值观;3. 简述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条件 答:事业心和管理欲望;具有正直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智力水平;掌握一定的管理技术。4. 简述贯彻责任原理的主要途径 答:组织设计要合理;职责要明确,责任要到人;授权要恰当;加强考核并做出公正。及时、适度奖惩。 第四章 组织一、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1.组织结构 问题在整个组织现象中举足轻重,建立一个结构合理、运转灵活的组织,是保证组织任务有效完成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2.组织结构是描述组织的框架体系。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全面反映组织内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 。3.组织结构形式通常被分解为:复杂性、正规化、集权化三种成分。4.组织设计的任务是提供 组织结构系统图 和编制职务说明书 。5.组织设计者需要完成的三项工作是:职务设计分析、部门划分、层次设计。6.组织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合理组织管理人员的 劳动,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7.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有:环境因素、战略因素、技术因素、规模及发展阶段因素。8.战略 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方针政策和方向选择的总称。9.职务分析是对现有职务的客观 描述。职务设计 是对现有职务的认定、修改或产生新的职务 。10.部门划分主要是解决组织的横向结构问题,部门是组织的细胞,部门设置直接关系着组织的运作绩效。11.(0904)部门划分的原则有:力求维持最少的部门;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确保目标的实现;各部门职务的任务委派应当平衡/避免忙闲不均;检查类职务和业务类职务须分设11.(0907)部门划分的方法:人数部门化;时间部门化;职能部门化;设备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顾客和服务对象部门化12.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进行 横向 和纵向 的分工。13.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 正比,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形下与管理幅度成 反比。14.扁平结构 是管理层次较少,管理幅度较大 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15.锥形结构 是管理层次较多,管理幅度较小 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16.(0904)影响管理幅度因素:工作能力 工作内容 工作条件 工作环境 17.组织设计的原则:统一指挥原则 管理幅度适当原则 权责对等原则 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原则 柔性经济原则18.企业组织结构主要的形式有:直线制(内部的管理人员是综合管理人员)、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矩阵制等。19.(0904)职能制组织结构 中下级行政负责人除了接受上级行政主管人指挥外,还必须接受上级各职能机构的领导。20.(0907)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是美国通用汽车总裁“斯隆”1924年提出的。又称“斯隆模型”,其基本原则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21.矩阵制组织结构适合于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但其先天缺陷“人员上的 双重管理”,违背了组织设计的“统一指挥原则”。22.人员配备实质是一个“用人”与“留人”的问题。人员配备的原则:因事择人原则 责、权、利一致原则 公开竞争原则 因材器使、用人之长原则 不断培养原则 23.管理人员考评的工作程序:确定考评内容 选择考评者 分析考评结果,辨识误差 传达考评结果 根据考评结论,建立企业的人才档案 。24.管理人员的选聘方式:内部提升 和 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培训目标:传递信息 改变态度 更新知识 发展能力 25.(0907)权力 是指某个管理岗位上的人对整个组织或所辖单位与人员的一种影响力。权力主要包括:专长、个人影响权和制度权。 制度权力 与组织中的刮泥职位有关,而与占据这个职位的人无关。 26.(0907)组织分权的标志是:决策的频度、决策的幅度、决策的重要性、对决策的控制程度 。27.(0907)股权可以是:绝对控制(持股份比例不足50%,但可以对另一个企业的经营决策发生实质性的影响)、一般参股(持股比例很低且对另一个企业的活动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二、名词解释1.职务分析:是指全面收集某一职务的有关信息,对该职务的设置目的、工作内容、承担责任、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及员工为承担该职务所具备的资格条件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分析害人研究,并制定出职务说明书和职务规范的过程。P642.管理幅度:有称管理宽度、管理跨度,指是一名主管人员有效地监督管理的直接下属人数。P693.管理层次:赤称组织层次,就是指从组织最高一级管理组织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各个环节。4.(0907)统一指挥原则:一个下级应当而且只能向一个上级主管直接负责。P715.外部竞争优势:所谓“外部竞争优势”是指外聘者没有太多顾虑,可以放手工作,具有“外来和尚会念经”的外来优势。6.非正式组织: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是人们在共同工作中所形成的靠感情和非正式规则联结的群体。P637.权力:是指处在某个管理岗位上的人对整个组织或所辖单位与人员的一种影响力。8.(0907)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P949.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P9410.制度分权:在组织设计时,考虑到组织规模和组织活动的特征,在工作分析、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各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三、简答论述题1.外部环境对组织结构的总体特征的影响 P62 答:外部环境是否稳定,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稳定环境中的经营,要求设计出被称为“机械式管理系统”的稳固结构管理部门与人员的职责界限分明,工作内容和程序经过仔细的规定,个部门的权责关系固定,等级结构严密;而多变的环境则要求组织结构灵活(称为“柔性的管理系统”),各部门的权责关系和工作内容需要经常做适应性的调整,强调的是部门间的横向沟通而不是纵向的等级控制。2. 职务分析的内容 P64 答:对职务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的分析。对工作职责的分析。对职务关系的分析。对任职者应具有的、起码的知识、技术、能力、经验、身体状况的分析;岁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的分析,包括工作环境(如温度、粉尘、光线、有毒物等)、工作进度安排、组织文化以及激励等。3. 简述直线制的特点? 答: 指挥和管理的职能由企业的行正负责人自己执行,下属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4. 简述直线职能的优缺点? 答: 优点:既保证了企业管理体系的集中统一,又可以在各级行政负责人的领导下,在充分发挥各专业管理机构的作用。 缺点: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性较差,职能部门的许多工作要直接向上级领导报告请示才能处理,这一方面加重了上层领导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造成办事效率低。5.简述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两种选聘方式的优缺点 P83 答:内部提升优点:有利于鼓舞内部成员的士气;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内部提升缺点:可能会导致组织内部“近亲繁殖”现象发生;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矛盾 外部招聘优点:具备难得的“外部竞争优势”;有利于平息并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外部招聘缺点:外聘对组织缺乏了解;可能产生选聘失误的问题;外聘行为会挫伤内部成员的积极性6. 简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和如何对待非正式组织 答:有利于满足职工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正式组织的活动协调;有利于促进员工技能的提高;可以帮助正式组织维护正常活动程序。 思想上,管理者必须正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引导方法上,通过建立和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做好非正式组织核心人物的工作7. 简述组织过分集权的弊端? 答:降低决策质量 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 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 第五章 决策过程与方法一、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1.西蒙提出一个论题“管理就是决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人都可能是 决策者。2.决策的原理是“满意原则”;决策的依据是:适量的信息。行为决策理论,西蒙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3.决策的类型: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确定型决策、风险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1)从决策的影响时间看,可把决策分为 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 2)从决策的重要性看,可把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 。 战略决策 通常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调整,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改造等。这此决策牵涉组织的方面,具有长期型和方向性。 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 ,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如企业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订、设备的更新、新产品的定价以及资金的筹措等。 业务决策又称执行决策 ,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如工作任务的日常分配和检查、工程日程的安排和监督、岗位责任制的制订和执行、库存的控制以及材料的采购等。3)从决策的主体看,可把决策分为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4)从决策的起点看,可把决策分为初始决策月追踪决策 。5)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 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涉及例行问题,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 。6)从环境因为的可控程序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 是指在决策所处的条件既定的情况下,所选方案期望的结果肯定能实现的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 是指决策所处的条件下带有不确定性喝不可控制性,决策后所能出现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风险型决定也称随机型决策是指未来时间能否发生不能肯定,但知其可能发生的概率的情况下的决策。4.当代决策理论把古典决策理论 和行为决策理论 有机地结合起来,它所概括的一套科学行为准则和工作程序,既重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又重视 人 的积极作用。5.当代决策理论的核心是: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程序就是整个管理过程。6.目标 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7.集体决策方法有:数学集结法(少数服从多数)、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电子会议法、德尔菲法 。8.盈亏平衡点产销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即 大小取大法有称“悲观法”;大中取大法有称“乐观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又称“大中取小法”。9.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有: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二、名词解释1.决策:最直接的定义就是人们对行动目标和手段的一种选择与抉择。2.确定型决策:是指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决策。3.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当企业产销量变化时其总额保持不变的成本。4.变动成本:是指随产销量的增加而同步增加的费用或成本。三、简答论述题1.简述最优决策必须具备的条件 P107 答: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真是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订所有肯能的方案;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管理者没有时间和成本的约束。2. 简述集体决策的优缺点 P108 答:优点:能更大范围地会总信息;能拟订更多的备选方案;能得到更多时间的认同;能更好地沟通:能做出更好的决策等。缺点:花费较多的时间、产生“从众现象”以及责任不明等。3. 简述决策的过程P110 答: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识别目标 拟订备选方案 评估备选方案 做出决定 选择实施战略监督和评估4. (0907)简述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P109 答: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由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结果 第六章 计划一、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1.计划是控制的标准2.(0907)计划的分类: 按计划的时间跨度 可把计划分为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 根据计划 内容的明确性标准,可以将计划分为 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按计划 范围的广度 可将计划分为 战略性计划、作业计划 。 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解决非例行活动的决策叫做非程序化决策,与此对应的计划是 非程序化计划 。3. 计划的两大显著特征是:面向未来和面向行动 。4. 从抽象到具体把计划分为一种层次体系:目的或使命 目标 战略 政策 程序 规则 规划 预算 。5. 计划层次中居于最顶层得是目的和使命;战略是指一个组织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预算 是数字化的计划,也是进行计划控制的总计划。6. 计划编制的主要方面方法有三种:甘特图、负荷图、网络计划技术 。7. 甘特图基本上市一种线条图,甘特图的横 表示时间,纵 表示要安排活动。8. 负荷图 是一种修改了的甘特图,负荷图的横柚表示时间,纵柚表示整个部门或者特定的资。9. 影响计划有效性的因素有组织的层次 组织的发展阶段 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 10. 计划工作的原理:限定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11. 滚动计划的特点:近细远粗 特持各期计划的灵活性 保持各期计划之间的连续性 二、名词解释1.计划:狭义的计划工作就是制定计划。2.计划工作的5W1H :做什么(What) 为什么做(Why) 何时做(When) 何地做(Where) 谁去做(Who) 如何做(How)三、简答论述题1.简述计划的目的 答:给出方向 减少变化的冲击 使浪费和冗余减至最小 设立标准有利于控制 2. (0907)简述计划的编制过程 P130 答:收集资料,为计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目标或任务分解 目标结构分析 综合平衡 编制并下达执行计划3. 简述限定因素 答:是指妨碍组织目标实现的因素,也就是说在就,在其他因素不变得情况下,仅仅改变这些因素,就是可以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4. 简述许诺原理 答:在计划工作中选择合理的期望限应当有某些规律可循。5. 简述灵活性原理 答:计划必须具有灵活性,即当出现意外情况时,有能力改变方向而不必花太大的代价。6. 简述改变航道原理 答:计划制定出来后,计划工作者就要管理计划,督促计划实施,而不能被计划所“管理”,不能被计划框住。 第七章 领导一、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1.(0904) 领导者的信息 是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关键,领导者的威信主要有 政治道德、道德威信、职业威信;管理者的权利是组织赐予的,而领导的威信足不能有组织赐予的。2.领导过程中影响他人的基础是权利。3.(0904)组织中领导的权利可以分为 职位权利(合法权、奖赏权、惩罚权)和非职位权(专长权、个人魅力、背景权、感情权)。4.领导的作用:指挥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5.按领导的倾向,可以分为 重人式、重事式、人事并重式。6.(0907)按决策能力的大小,可以分为 专权型、民主权、放任型;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布置下属执行的属于专权型领导;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议,集思广益,然后决策,要求上下融洽、合作一致的工作属于民主型领导;领导撇手不管,下属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完全自由的属于放任型领导。7.按日常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强制式、说服式、示范式 的领导方式。8.管理方格图中,处于1.1型方式是贫乏型、处于9.1型方式是任务型、处于1.9型方式是乡村俱乐部型、处于5.5型方式是中庸之道型、处于9.9型方式是团队型。9.权变理论 认为,没有一种领带方式对所有的情况都有效的,没有一成不变得、普通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管理者做什么、怎样做完全取决于当时的既定情况。领导工作强力的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10.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追随着特征和环境 的函数。 S=f(L,F,E)11.(0904)费德勒的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群体工作情况,采取适当的领导方式可以把群里绩效提高到最大限度;当情况非常有利或者非常不利时,采取任务导向型领导方式是合适的;但在各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且情况有利程度适中 时,关系向导型 领导方式更为有效。12.领导者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知识、业务技能、身体素质。13.费德勒把影响领导有效性的环境因素归结为:领导者和下属关系职位权利任务结构二、名词解释1.领导:是一种行为过程,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情愿的。热心的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而努力。2.说服式领导方式:包括劝告、诱导、启发、劝谕、商量、建议等方式,沟通的意义是明显的,有利于贯彻领导者的领导方略。3.示范式领导方式:一个领导者能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本身就是对下属以高昂热情投入工作的无声号召。三、简答论述题1.简述领导和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答:都是通过指挥人行为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区别于,管理仅仅是建立合法的、有报酬的喝强制性权力基础上对下属命令的行为;领导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喝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但领导更多的是靠领导者的威信来影响和领导下属。2. 简述领导的作用 答:指挥作用 协调作用 激励作用3. (0907)授权的艺术P154 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把工作交给下级做 在授权中,授权工作的难度应比成当做的人平时表现出的能力大些,以增强其奋进精神,以便成功后有成就感 公开授权 授权后,上级领导应注意发现和强调下级的工作绩效,而不应过分计较下级实施工种中的手段 除非事先协调好,是否上级不应该将两位或两位以上人员共同旅行的职责、完成的工作交给其中一个人去完成 上级授权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上级不应姑息迁就授权者的”反授权“行为上级授权之后,应对授权者进行工作追踪,一是了解被授权者的工作进度,二是要求被授权者按时提出工作进度报告,一边上级进行控制。 第八章 激励1、 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1. 管理的核心是对人 的管理,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和促使 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作出最大的努力。2.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动动机的心理过程。管理学上的激励 是管理者引导并促进工作群体或个人产生有利于管理目标行为的过程:没有满足的需要是激励的开端。3. 需要、动机、行为和激励的关系,需要产生 动机,动机会引起 行为。4.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导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5. 双因素理论的两个基本点:激励因素、保健因素。6. (0907)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中,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即 (M=VE)7. (0907)亚当斯公平理论认为工人取得收入之后不仅受所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更受到相对值的影响。相对值来源于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8. 斯金纳得强化理论认为强化可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自然消退。2、 名词解释1. (0907)激励:管理学上的激励 是管理者引导并促进工作群体或个人产生有利于管理目标行为的过程。2. 激励力:表示个人对某项活动的积极性程度,希望达到活动目标的欲望程度。3、 简答论述题1.简述如何理解激励概念,及激励的过程? 答:激励是一个过程,人的很多的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完成的;激励过程受内外因素的制约,各种管理措施,应与被激励者的需要、理想。价值观和责任感等内在的因素相吻合;激励具有实效性,每一种激励手段的作用都有一定时间限度,超过时限就会失效。 需要、欲望、内心紧张、行动、满足。2.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 简述赫兹伯的双因素理论的意义 答:双因素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要调动人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重要的是提供使人感到具有价值、现实意义的工作,工作内容具有挑战性,应让人们承担更重要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把目光局限于提高工资水平、办好福利事业上 第九章 沟通1、 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1. 沟通是信息从发送者到接受者得传递和理解的过程。首先,沟通含义着意义的传递;其次要使沟通成功,信息不仅要被传递,还要被理解。2. 沟通类别: 按照 方法 划分,沟通可分为 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电子媒体介沟通等。 按照 组织系统 划分,沟通可分为 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按照 信息传递的方法 划分,沟通可分为 下行、上行、平行和斜向沟通。 下行沟通 是指信息 自上而下的沟通。如上级把组织战略目标、管理制度、政策、工作命令等产地下级。 上行沟通 是自下而上 点面结合的沟通。如下级向上级反映意见、回报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和要求等。 平行沟通 是指组织内部 平行机构 之间或 同一层次人员 之间的信息交流。如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车间之间、班组之间、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 斜向沟通 是指处于 不同层次 的 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的成员之间的沟通。 按照是否进行反馈划分,沟通可分为 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单向沟通 是指在沟通过程中,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地位不变,一方主动发送信息,另一方主动接收信息。如广播电视信息、报告、演讲、发布指示、下命令等。 双向沟通 是指在沟通过程中,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地位不断变化,信息在双方间反馈流动,直到双方对信息有了共同理解为止。如讨论、谈话、协商、谈判等。2、 名词解释1. 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2. 非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沟通渠道以外信息的自由传递与交流。3、 简答论述题1. 沟通障碍的因素有哪些? 答: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结构因素、技术因素、沟通通道的障碍。2.(0904)简述沟通的重要性的体现?P178 答:沟通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沟通使管理决策更加合理有效;沟通成为组织中各个部门、各成员之间密切配合与协调的重要途径;沟通是调动组织成员内部生产要素,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凝固剂;沟通是企业与外部建立联系的桥梁;沟通是管理人员激励下属,影响和改变别人的态度和行为;沟通也是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3. 简述实现有效沟通的方式(怎样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P192 答:要创建一个有利于沟通的组织环境;要构建合理的沟通渠道;建立委员组织和非管理工作组;采用恰当的沟通方式;改进组织沟通的各种技术。 第十章 控制一、选择填空题判断题1. 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的管理职能。2. 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3. 由施控者、受控者和控制途径所组成的对于环境而言具有控制功能与行为的系统称为控制系统。4. 管理控制目标:1)限制偏差累积、2)适应环境变化、3)降低成本 、4)应对组织内部的复杂局面。5. 管理控制的特点:1)对人的控制、2)具有整体性、3)具有动态性、4)是提高员工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6. 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划分为:反馈控制、前馈控制、现场控制。7. 现场控制分为两种:驾驭控制 关卡控制 8. 控制的基本原则:重点原则、及时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经济性原则9. 常用的控制方法有:预算控制、生产控制、经营审计控制。10. ABC分析法:是企业将全部存货按品种数量多少与占用资金大小划分为:A、B、C三类,分别采取不同方法予以管理的存货控制法。(数量少金额多A类,数量多金额少C类。)11. 日本企业发明一种准时制库存系统,简称JIT,其目的是实现零库存。12.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是:目标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13. (0904)经济订购批量模型考虑三种成本:订购成本、保管成本、总成本(即订购成本与保管成本之和)14. 最常用的定量控制的标准有四种:时间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成本标准。二、名词解释 1. 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的管理职能。2. 控制的重点原则:我们无需也不可能对工作中所以的项目进行控制,而只能针对关键项目出现偏差而影响目标的实现时,才予以控制、纠正。即对工作过程中的关键和重点的控制。三、简答论述题1.简述控制的基本过程? 答:确定控制标准 根据标准衡量实际业绩 对照标准差异分析 采取纠偏措施2. 简述PDCA循环的4阶段、8步骤? 答:4阶段: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 8步骤:定计划、找要因、找原因、找问题、提出新问题、总结经验、检查、执行。 第十一章 创新1、 选择填空题判断题1.创新:就是企业家对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的目的在于获取潜在的利润,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创新就是管理领域的创新。2.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包括:(1)引入新产品 (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 (3)获得新的供给来源 (4)开辟新市场 (5)实行新的组织管理形式3.企业创新的基本内容: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创新、环境创新。4.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变现在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产品创新。5.要素创新包括:材料创新、设备创新、人事创新。6.成功的创新要经历“寻找机会、提出构思、速度行动、忍耐坚持”这样阶段的努力过程。7.制度创新的制度是组织运行方式的原则规定,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二、名词解释1.创新:就是企业家对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2.管理创新:就是管理领域的创新。具体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对现在的管理工作加以改造,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它既可以是对整个管理过的重新整合和改造,也可以足对某些管理细节的整合和改造。三、简答论述题1.简述创新的过程?答:1)寻找机会、2)提出构思、3)速度行动、4)忍耐坚持2.简述创新和维持的关系? 答:维持与创新对系统的生存发展都是非常最要的,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而维持则是创新的逻辑延续,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而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任何管理工作,都应围绕着系统运转的维持与创新而展开,只有创新没有维持,系统会呈现无时无刻不变的无序的混乱状态,而只有维持没有创新,系统则缺乏活力,犹如一潭死水,适应不了任何外界变化,最终会被环境淘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