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7章 浮力课件 (新版)沪科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8728649 上传时间:2022-04-04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7章 浮力课件 (新版)沪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7章 浮力课件 (新版)沪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7章 浮力课件 (新版)沪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章 浮力认识浮力 1定义: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 的托力。 2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 ,与重力的方向 。 3浮力的产生: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 的 产生。即F浮=F向上-F向下。压力差向上竖直向下相反死海不死阿基米德原理 4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 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 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 无关。 5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 ,这就是著名的 原理。 6浮力大小的计算 (1)称重法:F浮= (适用于较小的物体)。 (2)二力平衡法:F浮= (适用于悬浮和漂浮)。 (3)阿基米德原理:F浮= =m排g= (普遍适用)。液V排g 密度体积深度重力阿基米德GFG物G排物体的浮与沉 7物体的浮沉现象物体的浮沉现象 (1)物体的浮沉现象有 、 、 和 四种情况。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条件取决于它所受到的 力和 力的大小。 当浮力 重力时,物体上浮; 当浮力 重力时,物体下沉; 当浮力 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等于上浮下沉悬浮漂浮重浮大于小于 8浮沉条件的应用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是测量 的工具,它测量液体密度时,密度计处于 状态,因此它所受的浮力总是 它受到的重力。 (2)盐水选种:饱满种子受到的浮力 它们的重力,就下沉到容器底部。 (3)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 来实现上浮或下潜的。 (4)热气球:热气球的升降与它的体积及它内部气体的密度有关。当球内热空气的密度 空气的密度,导致热气球受到的浮力 它的重力,所以热气球就上升。 (5)轮船:是利用“空心”的道理漂浮在水面上的,轮船受到的浮力 轮船自身的重力。液体密度漂浮等于小于重力小于大于等于实验突破 9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称重法测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同时测出物体受浮力时排开液体的重力 ,然后比较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求出F浮=G-F(F为物体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注意换用不同的液体重复实验,验证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每次实验溢水杯都要加水至溢水杯口。 【例 题】如图所示,重力为5 N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称时为3 N,则石块受到的浮力为() A2 N B3 N C5 N D8 N 试题剖析试题剖析:利用称重法测浮力即F浮=G-F,G是指物体受到的重力,F为物体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所以F浮=G-F5 N-3 N2 N。 解题方略解题方略:称重法测浮力适用于测量较小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只需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方法,F为物体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A 【例 题】(2013泉州市)把密度为0.6103 kgm3、重为12 N的木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是() A漂浮,F浮12 N B漂浮, F浮=12 N C沉底, F浮12 N D沉底, F浮=12 NB 试题剖析试题剖析:浸没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也可以用物体与所浸液体的密度关系来判断:液物时物体上浮,最终是漂浮;液物时物体悬浮;液物时物体下沉。根据题意可知,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放在水中静止后是漂浮的,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B选项是正确的。 解题方略解题方略:求物体投入液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首先要判断物体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判断的方法有:设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例 题】如图所示,“辽宁号”航空母舰满载时排水量达67 500 t,它满载时所受浮力为 N,当舰载机着舰后,航空母舰所受浮力将 (选填“增大”“变小”或“不变”)。(g取10 N/kg)6.75108 N变大 试题剖析试题剖析:“辽宁号”漂浮在海面上,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所以有 F浮=G物m物g=67 500103 kg10 N/kg=6.75108 N 舰载机着舰后,G物变大,所以浮力也随着变大 解题方略解题方略:由题意可知,“辽宁号”航空母舰处于平衡状态,它受到的是平衡力,即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从而得出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求浮力的大小。这种求解的方法也叫平衡法,主要用在漂浮或悬浮的物体上。称重法、阿基米德原理、平衡法是三种常见用来计算浮力的方法,究竟要采用哪种方法求浮力的大小,要根据题目的条件而定,切忌不关注物理过程分析而乱用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