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市104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二篇课件 长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8697722 上传时间:2022-04-0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市104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二篇课件 长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吉林省长市104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二篇课件 长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吉林省长市104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二篇课件 长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六短文二篇一六短文二篇 一、关于作者 1吴均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佚。吴均的骈文成就较高,他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吴均的诗和文一样,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艺术成就。另外,他还有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的优秀作品。 2郦道元 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认为,地理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历代的更迭、城邑的兴衰、河道的变迁和山川名称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须不断充实完善。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本书共四十卷,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他为官“执法情刻”“素有严猛之称”,颇遭皇族、豪强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汝南王元悦乘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著作另有本志七聘,均已失传。 二、整体感知 1.与朱元思书 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该文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是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也许并非是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文章很短,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乘船游览富春江的季节、天气情况、行船方式,点出从富阳到桐庐沿途的景色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引出下文分别就“奇山异水”的具体描绘。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具体描绘“奇山异水”,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作者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富春江的美景就是在这样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中展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下文自然就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了。 平静的江面,水之澄澈,以至千丈深的水都能见底,游鱼细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河段,水流又如疾箭,若奔马,势不可当。夸张比喻中,水之异尽现。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动态比拟中,山之奇毕呈。然后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于是,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最后四句,仍结在写景上。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2.三峡 这篇文章虽属节选,但结构严谨,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先总写三峡形势,然后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层次分明,互相映衬,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着墨不多,而境界全出,神韵悠然。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本文语言精练、准确、富有表现力。如描写三峡春冬之时一段:因为急流下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饰湍;因为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饰潭。而以“绝”字状山,以“怪”字写柏,真是写出了景物的神韵。再如以“清荣峻茂”四字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不同特色,遣词造句炉火纯青,精练至极。 三、问题探究 1关于与朱元思书的景物描写。 六朝文人在往还书信中好用景语作点缀,其作用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典型的景物打动对方,例如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写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就有引起对方故国之思,促其早日归顺朝廷的作用。另一种是借景物烘托写信人的心情,例如六朝人伪托的李陵答苏武书,其中“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这一段,就有力地烘托了写信人独居塞外、不得归国的凄苦心情。由此可见,书信中的景物描写也是有意而为,是服务于书信的宗旨的。至于吴均此书宗旨如何,因不见原信全文,难以臆断。如果仅就这段景物描写而言,其要害当在“鸢飞戾天”两句上,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2关于与朱元思书的体式。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本文前两段中,“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 3与朱元思书中语句质疑。 桐庐在富春江上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作者此番乘舟出游既是“从流飘荡”,则当云“自桐庐至富阳”,而信中作“自富阳至桐庐”,是否笔误,因不了解作者当时实际情况,难以确定。 4三峡的结构安排。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在描写三峡自然景观时,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三峡的语言特点。 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四、教学建议 (一)背诵领悟。无论从语言还是从内容方面看,两篇文章兼有写景抒情优秀诗篇之长,熟读之后让学生背诵领悟其情景交融的特点。 (二)涵咏品味。这两篇短文均富有诗情画意,意味隽永。应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咏体会,获得美的享受。这一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和富春江美景用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作扩展联想,而不要把重点放在文言词汇的讲解上。 (三)把握特点。本课所选的两篇文章,无论是三峡四个季节的变化,还是富春江“奇山异水”的描写,都表现了作者观察生活,运用语言的功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把握景物的特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写景不局限于绘形,更主要的是传神。谢谢欣赏,By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