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外实践活动对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8645308 上传时间:2022-04-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外实践活动对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外实践活动对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外实践活动对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对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以“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为例岑溪市第一中学陈友光随着新课改教学活动在我校的全面铺开和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和教研活动中越来越注重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我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知识面广、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特点,适当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课外实践活动,并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对促进地理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依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普通高中阶段的课外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在课外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议定活动主题,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背景和当地社会发展实际,突出问题中心,保证课外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高中地理在课堂教学当中,结合乡土地理内容展开课外实践活动,并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运用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感性知识,用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把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经验有机结合,从而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个最基本的地理学科新课改教学理念。一、 教材分析本文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为例,具体探讨课外实践活动对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本届学生所用的教材是我们广西实施新课改之前的最后一届老教材学习版本。虽说所用的教材不是新课改的指定教材,但新课改的理念和行动已经在各地各学校蓬勃开展,在新教材正式使用之前,利用老教材探讨新课改的一些理念,进行一些实际的摸索实践,对以后如何更好地运用新教材进行教学、做到新旧教材无缝衔接具有指导意义。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这就给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创造了条件,使得教师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因此,本文的研究和尝试,对使用新课改教材的教学具有共通性的特点。通过前面第一至第七单元的学习,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系统性的掌握,对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各个圈层的结构和相关联系也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对农业和工业生产活动也有了理论知识的准备和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第八单元是在前面的理论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并用地理知识总结提出相关问题和探讨解决问题的一般途径。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的地理背景知识及其前后联系较多,学生如果缺乏自身生活的密切相关经验和良好感性认识,就会对课文内容难以理解。因此,即使本单元基本上是对地理现象的描述性论述,很少新的理论和概念,但多数学生均反映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理解和掌握的难度较大。我认真地研究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上述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以此为依据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扩充处理,引入了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课外实践的成果,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二、 课外实践活动设计1 / 71课外实践活动指导思想。根据上面对教材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我拟定了本单元的课外实践活动指导思想:一是实施“教师适当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新课改理念,目的是为了增强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遵照老师布置的课外实践主题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相关的知识储备,运用各种有利的社会关系,共同合作完成每一个小组的实践活动。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三是通过课外实践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共同协作的良好习惯。2课外实践活动的准备。依据教学内容中环境问题的两个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活动主题组,第一主题组负责调查研究环境污染的内容,第二主题组负责调查研究生态破坏的内容。为了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全面发展,在每个主题组内又分为两个小组A和B,每个主题组的成员除了共同合作完成本组的课外活动任务之外,小组A的成员负责撰写本组的活动报告;小组B的成员要查找另一主题组活动课题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负责对其他主题活动组的实践活动做出评价。我们暂且把他们称之为报告小组A和评价小组B。教师在给学生分组之前要先了解清楚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然后在分组过程中确保每个主题小组既有生活在市区的学生,也有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实践活动中起到互补的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3课外活动的主题设计和实施过程。根据教材的学习内容和分组方案,我为班上的同学们设计了两个课外活动的主题。活动主题一:调查岑溪市区及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找出环境污染的产生原因,并运用课本的知识探讨解决这种污染的方法。问题:你在我们城市市区生活时最常见到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哪些表现?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跟城市及周边的工农业生产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进行有目的的课外实践,我给学生提供了比较简单的相关资料,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走访和调查掌握更多更充分的材料和数据,并通过组内讨论和自学课本等多种形式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材料一:岑溪市区常见环境污染物的成分组成。大气污染:市区西郊的水泥厂排放的粉尘污染,主要成分为PM2.5颗粒。市区东北郊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污染,主要成分为含硫、磷化合物的酸性气体。市区东部的木材模压加工厂排放的富含余热的水蒸汽,其中还包含有一些蒸煮木材时析出的化学结晶体,人体接触到含有这种水蒸气的大气时,会对皮肤造成瘙痒等不适应症状。固体废弃物污染:岑溪市的石材加工业十分发达,有着“中国花岗岩之都”的美誉。虽然近几年市区周边的花岗岩加工企业都已经陆续搬迁进入了远离市中心的几个花岗岩工业集中区,但是还有零零散散的个别小企业没有迁走,再加上运输石材荒料、废石浆的大型运输车辆经过市区时的散落,市区近郊道路两旁经常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废石下脚料和随处撒落的石浆废水。废水污染:石材生产企业排放的含有花岗岩石浆的废水外,居民生活排放的富含磷、油脂等的污水。材料二:岑溪市交通和工业布局示意图材料三:岑溪市2005年以来新开发的高层住宅楼盘的分布示意图图例说明:图中AJ气球字符为12层以上的新建或在建高层楼盘,其他小气球符号为底层楼盘。动主题二:选定一个乡镇,调查该乡镇的农村地区存在哪些明显的生态问题,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运用课本知识探讨寻求如何防止和解决农村生态问题的方法。这个主题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与主题一基本类似,在这里就不在一一列举了。4分析活动数据和材料,合作形成各小组的课外活动实践报告。每一个活动主题,给学生一周的课外时间去调查访问,一般来说每个学生都会在这段时间内掌握了一些各自独立的或者互相关联的数据和材料。教师要及时组织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他们的材料,并按照活动主题的要求整理出真实、正确的有用内容,一一对照主题提出的问题撰写简单的实践报告。报告的内容不必全面,能够以问答题的形式来理解课本知识就可以达到目的了。三、 课堂学习对课外实践的运用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注重“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地理课堂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主体时间,大部分的教学任务是在课堂时间内完成的,因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就需要有效的运用课外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和材料。课外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真正地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课外实践调查并获得第一手材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分小组交换讨论,然后联系教材内容来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自己得出结论。对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忽略的或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补充并做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在实施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单元的地理课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首先是让全班学生预习课本的理论知识,然后分组进行讨论。接着就按照如下步骤开展课堂学习过程:1、 分课题组展示课外活动的实践成果。分别由课题一和课题二的组员到黑板前展示他们课外调查的成果,包括各种数据、图表、音视频材料。在展示的过程中不同课题的组员明显的对其他小组的材料有着极大的兴趣,踊跃地在下面纷纷进行点评和讨论。2、 各个课题组交换点评和总结课外活动的理论收获。在这个环节主要是由学生按照预习得到的课本知识,并对照实践活动得到的经验及材料,总结出课本与生活环境的知识联系。3、师生共同总结,提炼课本知识环节。在这里仅仅用课本中的一个知识点“城市的环境问题”为例来说明。通过学习课本内容以及同学们之间的展示和讨论,并且有一半的学生参加了这个课题的课外实践活动,所以全班的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已经非常透彻。教师启发下、全班的学生都可以总结得出结论:城市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它的表现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环境污染的产生除了工业生产占最大比重之外,还与车辆的尾气排放、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等有关。城市工业布局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极为严重,有废气排放的工业企业应该布局在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者与风向垂直的郊外。居住区对环境质量的求高比较高,在布局和建设应尽量避开环境污染严重的区位。四、 教学反思在小城市的普通中学,高中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乡镇和农村,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对现代工业的地理知识接触得非常少,所以在课堂上理解和接受能力也很弱。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地制宜地开展适量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周想品质。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的理念是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而这个“有效果”就表现为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与理解地理知识,并能把课本的知识与生活的实际相结合,用于解决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地理问题。能够应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包括练习、考试等的试题和在生活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就是“有效益”。我们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设定的课外实践活动,并在课堂上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整合讨论,就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是“有效率”。以上三者能够同时到达,也就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使设定的地理课外活动能够与课堂教学做到紧密结合,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在每一个专题内容的教学设计上,注重教学策略的合理调整,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教师要由传授型为主的教学向探究型为主的教学转变,在引入课外活动的相关素材是,要创设培养自主探究、开放教学的良好氛围,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关注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生成,不要紧抱课本的知识一成不变,要灵活把握课堂教学的进度,围绕学生对课外实践活动材料的各种反应与提问,做到让学生既学习理解课本知识,又能开拓视野,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的引进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整合过程中就要留意以下几点:(1)在认真学习、理解与把握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要做到认真钻研教材。钻研教材是选择、整合有效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前提。分析教材所渗透的地理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体会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有目的地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2)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遵照自己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水平,设置有效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流程当中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材整合教学,科学的使用并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3)合理整合可利用的地理教学资源。课外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教材的“二次在开发”。因此,在课外活动进行之前,教师要尽可能地搜寻与教学有关的地理教学资源,做好甄别和分析,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参考信息。而在课堂教学的引导过程中,教师也要合理的把握课本知识与课外地理资源的结合程度,做到有的放矢。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