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23《圆周运动的案例分析》教案沪科版必修2

上传人:wjs****19 文档编号:68354108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23《圆周运动的案例分析》教案沪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23《圆周运动的案例分析》教案沪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23《圆周运动的案例分析》教案沪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圆周运动的案例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提供了向心力,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2)掌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3)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合于变速圆周运动。2、过程与方法(1)学生亲身经历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过程。(2)由特殊推广到一般的思维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体过程的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的能力。二、设计思路 圆周运动的案例分析是研究圆周运动这一章中有关知识的具体应用,因此十分关键。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提出解救方法,并能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是最为关键的。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关于圆周运动的分析思路。难点: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四、教学资源实验仪器:“过山车”模型,“水流星”模型。教学设备:笔记本电脑五、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一、知识准备 复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回顾上一节课的有关知识,能写出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并能说出各个量的物理意义。(与具体问题相联系)关于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由学生自行完成后,提问个物理量的意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二、新课引入 你坐过“过山车”吗?你感到害怕吗?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你有什么感受?请你介绍一下你的感受。学生回答、描述,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惊险场面以及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受力情况)这样引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易将学生引入课堂。三、讲授新课为了更好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将“过山车”进行简化。案例1、分析游乐场中圆周运动演示实验“过山车”模型。(从不同高度落下)分析:从实际情况怎样抽象到物理模型?描述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用物理语言叙述物理过程的能力。在运动过程中,在最高点小球可能离开轨道,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小球能完成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学生分析在运动过程中小球的受力。(重点是分析小球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受力情况)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锻炼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球在最高点不掉下来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分析临界问题的能力。设小球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小球经过最高点的速度为v,轨道给小球的支持力为FN,那么又可以如何处理?与上面得到的结论相结合,在具体物理环境中分析小球的运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相互协作的精神,完成小球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分析处理。( )小球经过最高点的速度若大于、等于或小于 ,小球的运动情况会怎样? 联系分析,并与演示实验中的现象相联系。加强对的理解,并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小球能完成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分析竖直平面内运动运动的绳模型。教师活动学生将圆周运动由特殊推广到一般情形。学生活动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并能用来解决典型的圆周运动问题和实际问题。(注意模型的抽象)点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并不是一个匀速圆周运动,那我们怎样分析?学生思考、交流,得出结论将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进行推广到非匀速圆周运动。让学生自行分析小球在最低点的运动情况。学生分析、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再从一般回归特殊。实际过山车怎样保证乘客的安全?对此模型进行总结。学生分析、讨论总结由学生完成,学生补充。(教师仅仅是起引导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学生身边的物理情景培养学生整合物理问题、物理模型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杆模型,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分析杆模型,重点在与绳模型的区别。(特别在最高点)培养学生演绎的能力,注意不同模型的区别。案例2、研究运动物体转弯时的圆周运动引导学生描述问题情景。学生展示物理过程,表达出转弯时的感受。从学生身边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从课本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作个别辅导)学生阅读、分析,完成学习任务。(可相互讨论、交流)放手让学生自行处理教材,提高学生是阅读能力和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归纳;布置作业。学生总结,注意对两种模型中不同点的归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异同点的把握。 圆周运动的案例分析是圆周运动知识的一个具体应用,在整个章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处理好这一节对整章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教案从实例中抽象出模型,再从模型中回归到实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实例和模型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实际物理问题的演绎,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同时本教案中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讨论、交流的机会很多,教师仅仅是引导学生,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过程,因此在课堂上可能有其他问题提出,教师应正确引导和处理这一问题,因为它是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