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姆奇克隧道工程地质说明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67782845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姆奇克隧道工程地质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姆奇克隧道工程地质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姆奇克隧道工程地质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工程概况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中部的内陆国家,全境地势东高西低。隧道区穿越库拉米山,是恰特卡尔山的西南部支脉,同时它也是费尔卡尼斯克谷地西北部分南部斜坡河流的分水岭。库拉米山的总特征是具有宽广的阿尼格列尼斯克高原,东北部形成了阿哈尼卡拉尼河谷底的左斜坡,东南部为库拉米山的山脊,该山脉切断阿哈尼卡拉尼河与费尔卡尼斯克谷地。隧道为高山地貌,中间高,两边低,沟壑纵横,有全年不融的雪山。库拉米隧道长度为19.2km,设置平行安全隧道,主隧道与安全隧道中心间距29m。设置3座斜井。隧道区沟谷纵横,交通情况一般,隧道沿A373国道、125县道走向。隧道进口位于Angren市东北处,1号斜井位于进口约3.5km的沟谷,2、3号斜井及出口在125道路边沟谷内。二、气象水文乌国属严重干旱的。夏季漫长、炎热,隧道区年平均气温5.6,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18,绝对气温最高达35;冬季短促、寒冷,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6-3,为-36。乌兹别克斯坦年均降水量平原低地为80200mm,山区为1000mm,大部分集中在冬春两季,测区降水分布不均匀,东北部年均降水量960mm,东南部683mm。年平均相对湿度60%,最高在3月(73%),最低出现在8、9月(46%),无霜期160d。一年内主要的风向为北风、西北风、北北西风,一年中41%时节为无风天气。根据多年数据显示,冬季隧道区域内风向趋于稳定,主要为西风及西北风,南部气旋狂风发生时风速为5-15m/s,持续时间为几小时至几天。在降雪及暴雪天气中较强的风速对降雪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背风斜坡上可能形成风积物。暴风雪持续的时间为几小时至几天不等,冬季暴雪发生的平均天数27d。雪的明显移动促进降雪分布不均匀,在背风区域形成高度为2.5-3.5m的风积物,在迎风区域雪体完全被吹走。在10月中旬地面上就开始出现雪层,至11月末就已形成稳定的雪层,由于冬季的严寒,雪层覆盖持续的时间为3-5个月。雪层形成的平均日期为11月25日,融化的平均日期为3月11日。雪覆盖层的平均高度为80-100cm,最大厚度达至250cm。具有季节性冻土,根据专家调查访问,冻土最大厚度约100cm。三、工程地质条件3.1 地层岩性区域内主要分布侵入型、喷发型、喷发-沉积型岩石,而且还具有各种岩脉,地表第四系沉积岩分布较为广泛。根据预可研资料及本阶段勘察成果,将测区地层发育情况由新到老分述如下:3.1.1、第四系全新统Q4崩积层Q4col岩堆:发育规模不等,松散,无充填,冰雪侵蚀、搬运与堆积作用明显,以块石为主,磨圆度差,呈棱角状,沿坡面呈扇形分布,厚度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山体坡麓上、隧道出口端便道及沟谷两侧。坡残积层Q4dl+el主要分布在山峰两侧山麓地带及坡脚,岩性以具棱角状碎石为主,含砂砾,粘性土充填,上部为细小的砂砾,向下粒径变大厚度增加,厚度约0.54m,稍密中密。主要由基岩热胀冷缩差异风化而成。冲洪积层Q4al+pl主要分布于既有河道周边,磨圆度较好,岩性以漂石、卵石为主,含砾砂层,可见植被及朽木。3.1.2、早三叠系侵入岩该类岩石以岩床、岩墙形式在隧址区广泛分布,主要岩石如下:g1 大微粒的花岗岩,少量的具有不均匀微粒的白褐色至红色岩石。岩石具有岩脉。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及黑云母组成。gp1主要为深红色红色的斑岩花岗岩,岩石由小微粒的石英长石及斑岩分离物组成。gd1花岗闪长岩,为花岗岩向闪长岩的过度类型,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及角闪石构成,含斜长石和暗色矿物比花岗岩多一些,因此颜色稍深,呈深灰色、浅砖红色。xd1 正长闪长石,中性侵入岩,为闪长岩和正长岩之间的过渡类型。灰色,褐红色,硬质岩,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组成。x1正长岩。浅灰泛红色,强弱风化,硬质岩,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正长石,含斜长石及少量角闪石。x-gx1正长岩、花岗正长岩,砖红、浅肉红色,硬质岩,等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正长石,并含有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石英,。gx1花岗正长岩,浅肉红色,硬质岩,等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正长石,并含有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石英。xp31正长斑岩,浅灰泛红色,强弱风化,硬质岩,斑状结构,基质隐晶质结构,断口粗糙,块状构造,斑晶为正长石,基质含斜长石及少量角闪石。xp41微晶正长斑岩、微晶正长岩、微晶花岗斑岩,浅灰泛红色,褐红色、硬质岩,微-细粒、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正长石,少量斜长石、黑云母等。3.1.3、晚二叠早三叠克兹尔努里尼斯克喷发岩层(2-1kz)该层可细分为两层,分述如下:上克兹尔努里尼斯克分层 (2-1kz2)。根据上克兹尔努里尼斯克分层的形成特征,此分层又可划分为上部及下部两个层位。a)上克兹尔努里尼斯克分层的下部地层2-1kz21。成分主要为石英斑岩凝灰角砾岩和含有斑岩的熔岩角砾岩。凝灰角砾岩为紫色、灰紫色及褐色。熔岩角砾岩为灰白色、黄灰色,主要由石英斑岩碎屑及凝灰岩组成,其内部主要为凝灰石英斑岩。其厚度为34-90m。地层上部的夹层主要为凝灰岩、含石英斑岩的凝灰角砾岩、火山凝灰岩及层状凝灰岩。夹层的总厚度达至53-125m。b)上克兹尔努里尼斯克分层的上部地层2-1kz22。主要为含石英斑岩的流纹熔岩及大块的石英斑岩。石英斑岩熔岩为白色、带有褐色及砖红色色调的黑灰色岩石。其特征是具有较薄层状结构,而且此结构逐渐消失,最终过渡为石英斑岩,熔岩的厚度为27-48m。玫瑰色的大块石英斑岩,有些地方岩石的颜色为灰色。岩石为斑岩构造,主要为霏细及超霏细岩层。他们构成了岩石的主要部分,岩石内还含有少量的斑岩物质,厚度为70m。上克兹尔努里尼斯克分层的总厚度为215319m。下克兹尔努里尼斯克分层 (2-1kz1)。下克兹尔努里尼斯克分层划分为3个层位,每个岩层都发现具有火山岩活动的痕迹。上部地层是结晶的石英斑岩,具有较弱的流纹,而且还具有含凝灰角砾岩、熔岩角砾岩及流纹致密长石晶体的石英斑岩凝灰岩分布,此外还具有石英斑岩分布。中部地层是流纹的结晶的石英斑岩,而且带有山体岩石小碎屑。下部层位是具有一定结晶物质的石英及致密长石斑岩、带有大块山体岩石碎屑的石英斑岩凝灰岩,流纹结晶的、熔岩斑岩中带有花岗岩斑岩沉淀物。层位之间的界限不清晰,有时各个层位交替分布。层位厚度:上部层位250m,中部层位150m,下部层位75m。岩层的总厚度约500m。3.1.4、克兹尔努里尼斯克类侵入型岩石 (p1lgPR2-T1kz,p2lgP2-1kz)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砖红、肉红等色,似斑状结构,硬度高。3.1.5、二叠系上统拉瓦什斯克岩层主要由喷发沉积岩组成,覆盖于石炭系地层之上。零星分布于隧道出口附近区域。该层可细分为三层,分述如下:上拉瓦什斯克分层(P2rv3):上部为红褐色的凝灰熔岩及含致密长石斑岩熔岩角砾岩石。下部主要为主要分布岩石为小微粒的含致密长石斑岩的熔岩角砾。碎屑的数量达至30-70%,其尺寸为1-10cm。具有小棱角的碎屑,碎屑主要为含致密长石斑岩及安山斑岩。厚度约280m。中拉瓦什斯克分层(P2rv2):沉积层主要为大块及块状的凝灰岩熔岩角砾岩及角砾岩(含英安岩安山岩成分)。岩石的颜色为紫色、绿紫色及紫红色。角砾岩中含有不同尺寸的碎屑,其直径为几厘米至10-25厘米,个别区域其直径达至几米。就成分而言,大部分岩石为安山斑岩及致密长石斑岩。还具有大量的角状碎屑分布,但碎屑主要位于下部分层中。其数量达至岩石总量的50-75%。上层断面中非压碎碎屑的数量急剧降低,其尺寸也降低。岩层具有小碎屑熔岩角砾特征。下拉瓦什斯克分层(P2rv1):上部主要为较薄的、具有一定节理的粉砂岩砂岩,少量的凝灰角砾岩与凝灰岩,岩石颜色为白灰色、深灰色及黄白色。在萨尼萨拉克河流河口的断面中具有致密长石与安山斑岩夹层,为此,其厚度增至144m。下部为带有安山斑岩、致密长石、致密长石凝灰角砾岩与凝灰岩及斑岩安山岩。带有球形熔岩(石英斑岩)晶体夹层的灰褐色岩石。主要的岩层为熔岩角砾岩、熔岩砾岩及砾岩。红褐色熔岩、带有大量石英斑岩碎屑的安山斑岩熔岩角砾岩,厚度为110m。3.1.6、石炭系C由喷出混合岩组成,主要分布在库拉米背斜南部隧道出口附近。 尼布拉克斯克层(C1n-C2mb):安山岩、安山斑岩、石英安山岩及含安山岩碎屑的凝灰角砾岩,主要为灰色、灰绿色、灰紫色,硬度高,呈巨块状。米纳达克斯克层(C2+3nd):凝灰角砾岩、及石英斑岩凝灰岩,主要为褐红、紫褐色,凝灰角砾结构,块状构造,硬度较高。3.2、地质构造3.2.1、褶皱隧址区发育库拉米背斜,背斜轴线与库拉米山分水岭相吻合,东北西南走向,形成复杂的褶皱及西北走向的断裂,褶皱中心由大量的侵入岩组成。隧道出口附近发育次级背斜,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凝灰岩、凝灰角砾岩。3.2.2、断层测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西北-东南走向,地震活跃,受其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多期构造影响下岩石混合变质作用明显,岩性接触带、岩脉发育,其中库姆别里斯克断裂最大。西北向断裂以及雁行状及羽状的次级断裂把本区域划分为若干地质构造单元。测区内发育断层共17条,其中与隧道相交或对隧道有重要影响的断层共8条(见表3.2-1),分述如下:F1断层:测区内全长约200m,无延伸,走向N29W,推测倾向NE,倾角71,破碎带宽约5m,断裂带内岩石破碎。断层与隧道线位成35相交,在地表与主隧道交于MK39+228MK39+233处、与安全隧道交于SK000+067SK000+072处。F2断层:测区内全长约800m,无延伸,走向N6W,推测倾向NE,倾角75,破碎带宽约20m,断裂带内岩石破碎。断层与隧道线位成58相交,在地表与主隧道交于MK40+665MK40+685处、与安全隧道交于SK1+620SK1+640处。F3断层:测区内全长约800m,无延伸,走向N70E,推测倾向SE,倾角76,破碎带宽约25m,断裂带内岩石破碎。断层与隧道线位成46相交,在地表与主隧道交于MK41+023MK41+048处、与安全隧道交于SK1+936SK2+061处,该断层与F2断层呈70在隧道右侧相交。F4断层:测区内全长约800m,无延伸,走向近NS向,推测倾向为W向,倾角77,破碎带宽约30m,断裂带内岩石破碎。断层与隧道线位成67相交,在地表与主隧道交于MK44+390MK44+420处、与安全隧道交于SK5+248SK5+278处。F5断层(阿伊克尔巴伊塔里斯克断口):为区域性断裂,测区内全长约3.5km,走向N34W,推测倾向SW,倾角80,破碎带宽约78m,影响区域的宽度超过100m,断裂带内岩石破碎严重,岩石被铁化及锰化。断层与隧道线位成30相交,在地表与主隧道交于MK48+323MK48+401处、与安全隧道交于SK9+170SK9+248处。F6断层:走向N24E,推测倾向NW,倾角77,破碎带宽约50m,断裂带内岩石破碎较为严重,夹黑色断层泥,岩石被铁化。断层与隧道线位近垂直相交,在地表与主隧道交于MK48+775MK48+825处、与安全隧道交于SK9+648SK9+698处。F7断层:走向N18W,推测倾向NE,倾角80,破碎带宽约85m,地表泉眼、草本植物发育,大地电磁探测该断裂带内岩石破碎,地下水发育。断层与隧道线位成46相交,在地表与主隧道交于MK50+595+680处、与安全隧道交于SK11+445SK11+530处、与2号斜井交与XJK1+406XJK1+660处。F13断层(右岸阿伊克尔巴伊塔里斯克断口):为区域性断裂,发育在线路右侧,与隧道夹角约17,未相交,离隧道最近处约100m,对隧道可能产生影响。长度约为6km,破碎区域的宽度为50m,影响区域长度达至750m。走向方位为N2030W,倾角为7580。断口破碎区域破碎较为严重,岩石被铁化。 隧道洞身段主要断层带统计表 表3.2-1地质构造编号相交里程宽度(m)与线路交角产状断层F1隧道MK39+228MK39+233535N29W/71N安全隧道SK00+067SK00+072F2隧道MK40+665MK40+6852058N6W/75N安全隧道SK1+620SK1+640F3隧道MK41+023MK41+0482546N70E/76S安全隧道SK1+936SK2+061F4隧道MK44+390MK44+4203067NS/77W安全隧道SK5+248SK5+278F5隧道MK48+323MK48+4017830N34W/80S安全隧道SK9+170SK9+248F6隧道MK48+775MK48+8255090N24E/77N安全隧道SK9+648SK9+698F7隧道MK50+595MK50+6808546N18W/80N安全隧道SK11+445SK11+5302号斜井XJK1+496XJK1+5813.2.3、节理岩石节理主要发育四组,节理之间近垂直,具有东部与西部倾斜方位角。节理要素与区域断层的要素类似。四组节理之间有所分离,但是分离不明显,因此划分为两个彼此垂直的斜对系统,其中一组节理近水平,因此,他们可能是在水平压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在最大的断裂带中(库姆别里斯克断层)水平位移几乎超过垂直位移,每年的位移距离分布为水平1012m、垂直11.5m。受构造作用及风化作用影响,隧址区节理裂隙发育,经现场地质调查及统计,可作节理走向玫瑰花图,如下。图3-1 节理走向玫瑰图由图3-1可以看出,节理走向以300309、320329、290299、310319四组节理最为发育,倾角大,与隧道走向平行或小角度相交,不利于隧道边墙的稳定。3.2.4、地震根据乌兹别克斯坦联邦共和国建筑标准2.01.03-96地震区域施工要求,研究区域属于第9类区域。岩土的地震等级为一级。3.2.5、高地应力测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硬岩、极硬岩,隧道最大埋深约m,隧道可能存在高地应力影响。经初步计算,隧道在埋深大于400m硬岩段存在高地应力或极高地应力,开挖时发生岩爆的可能性大。其余地段经计算为一般应力区,发生岩爆的可能性小。3.2.6、辐射根据预可研资料,不同区域的岩石具有放射性,初步测试不具有放射性异常数值,根据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工作场所值的安全划分标准为2.5Sv/h(相当于250微伦琴/时),本隧道g数值远低于安全值,环境辐射水平正常,满足辐射安全要求,不会对周围环境和施工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但施工过程中宜进行监测确定。四、水文地质条件4.1、地表水铁路新线穿越库伊尼德及萨尼萨拉克河(阿以克尔巴伊塔尔)流域,两河流都源自于库拉米山分水岭,水量丰富。4.2、地下水类型及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区域的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基岩裂隙水、断层构造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等。(1)基岩裂隙水裂隙水分布区域,也是风化及负荷区域。按照化学成分而言主要为重碳酸盐水、含钙水。水体中干燥残渣的含量为0.2-0.35g/L。泉水的流量约为0.1-0.5L/d。含水量具有季节性特征。(2)断层构造水在巨大断层影响区域,裂缝较大区域也是渗水性较高的区域,水体渗入至岩石深处。按照化学成为而言水体为重碳酸盐水、淡水、含钙水,水体中干燥残渣的含量为0.15-0.35g/L。泉水的流量达至1L/d。(3)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此水体在区域内分布十分有限。在库尼德河、萨尼萨拉克及萨尼萨拉克萨伊(阿以克尔巴伊塔尔)河流河谷、库拉米山北部及南部斜坡中河漫滩梯田及河滩地冲击沉积岩中具有类地下水的分布。地下水的主要供应方式为大气降水、地表水流的过滤及裂缝水体的渗入。水体以泉水形式存在,水体流量达至5L/d。按照化学成为而言水体为重碳酸盐水、淡水、含钙水,水体矿化作用数值为0.14-0.4g/L。4.3、水化学特征为了评估隧道区水化学特征,对隧址区地表水、地下水进行了取样化验分析,对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进行了分析判定:隧址区地表水体具有较弱矿化作用,矿化度为122125mg/L,为淡水,水体总体强度数值变化范围为0.62.0mg当量,按照 (7.2)指标而言,水体为弱碱性水体。按照乌兹别克斯坦建筑标准与规范建筑结构防腐(MKK2.03.11-96 塔什干 1996)表8.2-2:隧址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2-Na+-K+ -Ca2+-Mg2+型水,为弱碱性水体。依据上表判断:场区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无腐蚀性。五、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评价隧址区发育库拉米背斜及一系列西北东南断裂带,构造节理发育,地质条件复杂。侵入型、喷发型、喷发-沉积岩石分布,而且还具有各种岩脉,地表第四纪沉积岩分布较为广泛。5.1、隧道进口工程地质评价隧道、安全隧道进口处于既有河道旁边,线路平行山坡等高线展布,主隧道在地形条件下偏压。进口段穿越第四系坡残积层、三叠系下统gx1花岗闪长岩及x1花岗岩。坡残积层为厚度不等的棱角状碎石,稍密中密,河道内分布磨圆度较好的漂石、卵石;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全弱风化,较破碎破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隧道进口埋深较浅,围岩破碎,稳定性差,春季冰雪消融,冰水混合物、雨季洪水沿河道暴涨以及冬季雪崩都可能对隧道洞口段的施工、运营安全产生较的威胁,建议设计、施工时予以考虑。隧道进口边仰坡稳定性评价:依据现场地质调查,隧道进口东北面地势较高,进口自然坡高约30m,坡面产状25055,主要发育三组节理,节理产状J1:23382;J2:17258;J3:31824。5.2、隧道洞身工程地质评价MK39+155MK40+090洞身穿过三叠系下统gd1花岗闪长岩、g1花岗岩,及x31正长斑岩。洞口段埋深浅,岩体风化严重,围岩极破碎破碎,局部偏压,MK39+240MK39+252段受F1断层构造影响,岩体破碎;MK39+930MK40+090为侵入接触带,岩体较破碎。上述围岩较差地段,施工过程可能发生塌方、冒顶,应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支护,确保安全。MK40+090MK41+500洞身穿过三叠系下统xp31正长斑岩,x-gx1正长岩、花岗正长岩。其中MK40+800MK41+140发育F2、F3断层破碎带影响,围岩破碎较破碎。MK41+400MK41+500为侵入接触带,岩体较破碎。上述围岩较差地段,施工过程可能发生涌水、塌方,应采取支护必要措施,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MK41+500MK43+100洞身穿过三叠系下统x-gx1正长岩、花岗正长岩,x31正长斑岩。MK41+900MK42+200段隧道埋深较浅,穿越冲沟,地表水系发育,推测地下水较发育,围岩较破碎破碎。MK42+420MK43+100段为物探异常带及侵入接触带,推测岩体较破碎,地下水较发育。上述围岩较差地段,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塌方涌水,应采取必要措施,加强超前地质预报。MK43+100MK43+820洞身穿过三叠系下统xp31正长斑岩,隧道埋深逐渐增大,围岩较完整完整,岩质坚硬,地应力大,施工过程中可能有岩爆现象,应采取相应措施。MK43+820MK45+400地表上覆克兹尔努里尼斯克喷发岩层R2-T1kz13石英斑岩,洞身穿过克兹尔努里尼斯克侵入岩层p1lgR2-T1kz石英斑岩、斑岩花岗岩,其中MK44+200MK44+330发育F4断层,受构造影响,围岩破碎较破碎,需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该段隧道埋深较大,岩质坚硬,地应力大,施工过程中可能有岩爆现象,应采取相应措施。MK45+400MK46+420洞身穿过三叠系下统gx1花岗正长岩,地表冲沟深切水系发育,隧道埋深较大,围岩较完整完整,岩质坚硬,地应力大,施工过程中可能有岩爆现象,应采取相应措施。MK46+420MK48+950地表上覆克兹尔努里尼斯克喷发岩层R2-T1kz13石英斑岩,洞身穿过克兹尔努里尼斯克侵入岩层p1lgR2-T1kz石英斑岩、斑岩花岗岩,其中MK47+850MK48+670发育断层F5及F6,受构造影响,围岩破碎较破碎,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隧道埋深大,最大埋深约1275m,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岩爆、塌方、涌水,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安全。MK48+950MK53+370洞身穿过三叠系下统x-gx1正长岩、花岗正长岩,其中MK50+MK50+发育F7断层,受构造影响,围岩破碎较破碎,需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地表冲沟深切水系发育,隧道埋深较大,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岩爆、涌水、塌方,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MK53+370MK53+660地表冲沟水系发育,洞身穿过克兹尔努里尼斯克侵入岩层p1lgR2-T1kz石英斑岩、花岗斑岩。隧道埋深较大,围岩较完整完整,岩质坚硬,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岩爆,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MK53+660MK54+100地表冲沟深切水系发育,洞身穿过三叠系下统xd1花岗闪长石。隧道埋深约140m,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岩爆、涌水、塌方,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超前地质预报,确保安全。MK54+100MK56+900地表上覆克兹尔努里尼斯克喷发岩层R2-T1kz13石英斑岩,洞身穿过克兹尔努里尼斯克侵入岩层p1lgR2-T1kz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围岩较完整完整,岩质坚硬。MK56+900MK57+650洞身穿过克兹尔努里尼斯克侵入岩层p1lgR2-T1kz花岗斑岩、纳达克斯克层C2+3nd凝灰角砾岩。MK57+100MK57+300隧道埋深较浅,岩性接触带,地表冲沟发育,水系发育,施工过程可能发生涌水、塌方。采取相应措施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MK57+650MK58+355洞身穿过纳达克斯克层C2+3nd凝灰角砾岩、米尼布拉克斯克层C1n-C2mb安山岩、石英安山岩。MK57+650MK57+800岩性接触带,地表冲沟发育,水系发育,施工过程可能发生涌水、塌方。应采取相应措施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5.3、隧道出口工程地质评价洞口段穿过第四系坡残积土、米尼布拉克斯克层(C1n-C2mb)安山岩石英安山岩。其中第四系坡残积为碎石土,中密,C1n-C2mb安山岩强弱风化,岩体破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5.4、隧道涌水量预测隧址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的直接入渗,本次计算过程选取了达西公式法和地下径流模数法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计算,并对结果分析后对隧道涌水量进行了预测。计算过程如下:5.4.1、达西公式预测隧道涌水量在现场水文地质试验基础上参考洛库尼斯水电站地下工程建设确定渗透系数,一般地段K为0.02m/d,地下水发育地段K为0.05m/d。 Q=KFJ其中:K渗透系数(m/d);F过水断面面积(m2);J 水力梯度,在洪水期取1;隧道周长,主隧道、斜井取28m,安全隧道取22m;L隧道长度(m)式中,Q隧道正常涌水量主隧道正常涌水量Q为22134m3/d。5.4.2、地下径流模数法Q=MAQ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涌水量(m3/d);M地下径流模数(m3/d.km2);A隧道集水面积(km2)式中,Q隧道正常涌水量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Q为25980m3/d。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各有其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情况。达西公式法的难点在于渗透系数的选取。测区地下水的运移和储存受隔水岩层和构造控制,地下水位不稳定,地下水渗透性亦存在一定差异。径流模数法是反映区域性地质条件而得出的入渗量,对于水平径流区具有更强的合理性,特别是可根据河流或泉的流量得到较准确的地下径流模数参数的地段,计算成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故预测的正常涌水量是宏观控制的近似值。安全隧道的涌水量取正线隧道涌水量的0.75倍。预测主隧道正常涌水量Q为25980m3/d;安全隧道正常涌水量Q为19485m3/d,隧道的雨季涌水量可按正常涌水量的1.5倍考虑。六、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6.1、雪崩隧道河流区域内雪崩的形成受气候及山区因素的制约。根据调查,隧道山区积雪时间一般10-4月,积雪厚度一般2m左右,在山体斜坡上雪层的最大高度达至3m。根据正常冬季积雪量而言,隧道地块(沿着右侧)不会具有发生雪崩的危险,但在积雪量提高及雪层厚度不断增加(形成较为疏松的水平面)时在较陡峭的区域(2835)具有发生雪体滑动的危险,在以后的铁路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防雪崩保护。6.2、滑坡及泥石流在隧道出口萨尼萨拉克河流上游区域及阿以克尔巴伊塔尔河流流经区域并未具有明显的居民区。根据乌兹别克斯坦水文地质站点的数据此类河流都属于泥石流侵蚀较弱区域。根据对库伊尼德、萨尼萨拉克及萨尼萨拉克萨伊(阿以克尔巴伊塔尔)河流的勘探研究结果,在隧道出入口区域内、上游区域中各河流的河口区域对于泥石流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预防。在库伊尼德河口区域具有泥石流发生的痕迹,通过对最大降雨及泥石流时期的水消耗量进行核算,隧道进出口区域的库伊尼德及萨尼萨拉克河流泥石流发生几率为1%。经现场地质调绘,隧道进口至1号斜井区间部分地段分布洪积、坡积堆积区,距便道高达十多米,坡陡,因施工便道开挖扰动,在多雨及雪水渗透季节,有发生滑坡的可能性。6.3、危岩、崩塌与落石隧道区域山高坡陡,沟谷纵横、深切,基岩多裸露,裂隙发育,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受寒冻风化作用影响,地表岩石风化剥蚀强烈,冻胀、冻融、风化作用导致岩石风化剥离,有的已经崩落,有的形成危岩。地质调绘期间时有因自然因素、动物扰动等发生崩塌落石现象,施工期间更会因开挖放炮加剧岩石崩落掉块,坡陡的区域行人及车辆须注意防范。5.4岩堆岩石受冻胀、冻融、风化作用影响,剥离、塌落、堆积形成规模不等的岩堆,堆积体呈扇形分布,松散,无充填,补给来源丰富,冰雪侵蚀、搬运与堆积作用明显。隧道进口段岩堆弱发育,规模小,离施工区及便道远,影响小。出口段便道沿线岩堆普遍发育,规模较进口段大,坡面较陡,多紧邻便道,在冰雪堆积及融化期间注意防护。七、结论及工程措施建议安琶铁路隧道通过的地层岩性多变,断层发育,隧道洞身区域断裂带岩体破碎,基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发育,可能存在高地温、岩爆、塌方、涌突水等问题。设计施工时需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建议如下:(1)隧道断裂发育,且线路长、埋深大,受目前勘察手段限制,地质情况不可能完全查明,建议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全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特别是在断层带部位应加强探测,防止出现重大地质灾害。(2)隧道通过构造发育部位可能出现突水、涌水等地质灾害,施工时应考虑堵、排水措施,在施工时还应根据地质预报结果,做好针对性的防涌突水预案。(3)隧道在MK42+430MK52+272硬岩段存在高地应力,围岩是正长岩、花岗正长岩正长斑岩及花岗斑岩等,属硬质岩,岩体完好区域可能存在轻微至中等程度的岩爆,施工时建议进行钻孔预应力释放、开挖后采取相关处理措施,及时加强支护,确保人机安全。(4)隧道处于冬季寒冷地区,历史最低温度-36 C,应避开寒冷季节开工,尽早进洞施工,冬季混凝土拌合要采取保温防冻措施。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当地经验值约100cm,洞门等重要工程需要进行防冻设计。(5)隧道最大埋深约m,计算原岩最高温度达42.5C,施工存在高地温可能,施工时应进行温度监测,如地温超过25C,应采取加强通风或其他降温措施。(6)隧址区岩石具有放射性,依据之前及现阶段调查结果,岩石未发现放射性异常,但不排除局部存在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施工阶段应对放射性地段分布地层进行监测,确保施工安全。(7)隧道区季节性自然灾害发育,常见的有岩堆、暴雨洪水、泥石流、雪崩,对施工影响较大。(8)隧道区域属于乌兹别克斯坦第9类区域,岩体的地震等级为一级。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