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气候、水文、 、土壤等。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不是 存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理环境的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定义: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 ,这种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就是地域分异规律。2.形成原因: 的纬度间热量差异和因 不同导致的水分差异是地理环境产生分异的基本原因。3.自然带(1)概念:自然景观地区差异多呈 分布,形成自然带。(2)表现: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有代表性的 和土壤类型,占有一定的宽度,在地球上呈 分布。(3)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A.纬度地带性规律:各自然带沿着 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基础:以 的变化为基础。表现:在高纬度和低纬度表现更明显。B.经度地带性规律:各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基础:以 的变化为基础。表现:在中纬度大陆表现更为典型。C.垂直地带性规律: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随着高度的增加作有规律的更替。基础:以 的变化为基础。表现:海拔越 、纬度越 的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越复杂。【答案】地貌生物孤立整体性差异性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带状植被长条状纬度 热量 水分 水热状况 高 低 1.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解析】 图中P环节是气候对土壤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因此发育了贫瘠的红壤。【答案】C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23题。2.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C.非地带性分异D.垂直地带性分异3.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D.受本格拉寒流影响【解析】 第2题,自然带分布的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很明显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纬度地带性。第3题,洋流会对沿海地区的气候等环境特征带来影响。非洲南部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在此影响下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答案】2.A3.D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读下面四幅图,回答45题。4.上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曲线的是( )。A.aB.bC.cD.d5.由图中可知,南半球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在低纬度地区最低B.与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C.在副热带地区最高D.在中纬度地区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解析】 第4题,根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可知,c、d图表示错误;根据赤道和副极地地区降水相对较多的规律可知,b图表示错误。第5题,a图中粗实线表示南半球的多年平均雪线高度的分布,该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副热带地区,与气温的变化并不一致;在30 S60 S的中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刚好相反。【答案】4.A5.C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年6次。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5年12次。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近几年该考点从材料入手,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真题1】 (2013年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曲线、分别代表( )。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2)风化壳厚度(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答案】 (1)B (2)C【真题2】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答案】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近几年该考点从不同角度呈现空间位置,考查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布规律与非地带性规律,结合海陆位置等分析成因。二、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布规律与非地带性规律【真题3】 (2013年山东卷)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为( )。A.草原 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答案】 (1)A (2)D【真题4】 (2013年北京卷)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下图,回答下题。在达尔文看到的地景观和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答案】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探究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组成地理环境的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具有相互联系的特点。具体如下表:要素关系实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影响地貌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风蚀、风积地貌地貌影响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影响水文亚马孙河流域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流量大且稳定水文影响气候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众多,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续表要素关系实例气候与生物气候影响生物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骆驼分布生物影响气候植树造林可以调节气候气候与土壤气候影响土壤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土壤影响气候土壤的干湿状况,通过蒸发影响空气的湿度、温度地貌与水文地貌影响水文我国地势阶梯状分布造成长江、黄河上游水能丰富水文影响地貌流水的切割作用形成长江三峡的峡谷地形续表要素关系实例地貌与生物地貌影响生物人烟稀少的山区,大型野兽多生物影响地貌生物活动加快岩石风化,改变地表形态水文与生物水文影响生物水湿环境下生长芦苇,干旱环境下生长骆驼刺生物影响水文植被覆盖状况影响水循环土壤与生物土壤影响生物酸性土壤生长铁芒萁,碱性土壤生长碱蓬生物影响土壤植物吸收养分合成有机质,在母质中积累,使土壤肥力提高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是其最突出的环境特征,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荒漠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以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例1】“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根据材料,回答(1)(2)题。(1)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A.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B.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水储存条件不利D.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2)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A.B.C.D.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丰富;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裂隙发育,地下水下渗严重。第(2)题,该案例反映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甚至会使整个环境发生改变。这说明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引进外来物种,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以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 (1)C (2)A【解析】 第(1)题,桉树需水量较大,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探究二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图形记忆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定义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自然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到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续表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例2】读景观图和局部世界地图,回答(1)(2)题。(1)局部世界地图中的点与景观能正确匹配的是( )。A.aB.bC.dD.eA.从沿海向内陆分异B.垂直地带分异C.地方性分异 D.纬度地带分异【解析】 第(1)题,左图中表示热带雨林景观,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表示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表示荒漠景观,分布于沙漠气候区;图所示为企鹅,是生活在冰原气候条件下的动物。右图中a位于北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b位于北美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区,d位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区,e位于南极洲的冰原气候区。第(2)题,dbae的景观变化,明显地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 (1)C (2)D(2)从dbae的景观变化,体现了( )。探究三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及1200米。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阳坡高、阴坡低。【例3】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甲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 D.荒漠(2)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海拔D.土壤【解析】 第(1)题,甲植被位于落叶阔叶林的下部,热量条件好,因此可能为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第(2)题,由图可知山地西坡以草原、荒漠为主,东坡以森林为主,因此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答案】 (1)B (2)A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探究四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冰原带无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高山植物区地势高,水热条件差续表 续表 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岸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河水灌溉续表 【例4】图甲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乙是某区域沿46 S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甲中数码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体现的自然带分布规律。(2)据图说出南、北纬60附近自然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3)判断图乙中A、B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其成因。纬度的变化,又有海拔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北纬60附近体现的是地带性分异,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而南纬60附近是海洋,体现的是非地带性分异。第(3)题,由图乙是沿46 S的地形剖面图可知,该剖面位于南美洲南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A、B两侧的自然带差别很大,A地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属于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解析】 第(1)题,由图中纬度位置,结合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分别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图中既有(2)北纬60附近是亚寒带针叶林带,而在南半球该纬度内全部是海洋。(3)A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是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形成原因: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A地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多,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处在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答案】 (1)为热带雨林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为苔原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读某一山体的海拔及不同坡向年降雨变化图,回答12题。1.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A.若在北半球,则常年受信风带控制B.年降雨量变化最大的范围位于山体南坡C.随着海拔升高降雨量逐渐增多D.从北侧登山比南侧容易2.若该山体的山麓地带的植被是地带性植被,则下列地区的自然带与该山体山麓自然带相一致的是( )。A.亚欧大陆内部B.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部C.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东北部D.巴西高原的东南部。北半球信风带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而该山地迎风坡为南坡,故该山地不可能位于北半球信风带内。在该山地南坡,年降水量最大值不是在山顶。位于山体迎风坡海拔约900米以上至山顶的范围的降雨量是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的。从剖面图上看,该山体南坡比北坡平缓,故从南侧登山比北侧容易。第2题,从降雨量上可以看出,该山体的山麓地带植被为荒漠,与亚欧大陆内部自然带相一致。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东北部、巴西高原的东南部均为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部为热带草原带。【答案】1.B2.A【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山地南坡为迎风坡,年降雨量变化最大的范围其年降雨量线曲线变化斜率最大,该山体年降雨量变化最大的范围位于山体迎风坡海拔约900米以上至山顶的范围 读某区域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自然带d面积广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成因是(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稀少地形平缓,难以形成上升气流西岸的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A.B.C.D.4.引起自然带abc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洋流D.地形【解析】 第3题,d处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上升气流的形成与地形平缓与否无关。第4题,自然带abc的变化是纬度上的变化,引起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答案】3.D4.A 读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其中为高寒荒漠带),回答56题。5.图中数字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A.热带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B.常绿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C.常绿针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D.落叶阔叶林带、山麓草原带、云杉林带6.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下限高度比北坡低的影响因素是( )。A.热量B.降水C.地形D.风向【解析】 第5题,位于山麓地带,结合纬度位置判断对应的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海拔位置高,可确定为积雪冰川带,根据和再依次确定其他数字对应的自然带,和应分别对应针阔混交林带和针叶林带。第6题,随着海拔的变化,高大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使自然带分布也呈现出垂直分异规律。而这种自然带在某一海拔上的分布范围也会由于阳坡和阴坡的热量、水分状况不同而不同。根据海拔数字可以推断应为高山积雪冰川带,南坡虽为向阳坡,但降水量比北坡多,故其南坡雪线低于北坡。【答案】5.B6.B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区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据研究表明,全球林线高度与植物生长期间的气温密切相关。读全球部分山地高山林线海拔图,回答78题。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山地林线北坡高于南坡B.南半球山地林线高于北半球C.同一纬度山地林线北半球高于南半球D.同一纬度山地林线沿海高于内陆8.影响全球山地林线高度分布的首要因素是( )。A.山地海拔 B.光照强度C.年平均气温D.最热月平均气温【解析】 第7题,获取图中纬度和海拔信息即可得出答案。第8题,图中显示纬度越低,山地林线海拔越高,说明气温是影响山地林线高度分布的首要因素。据材料可知,全球林线高度与植物生长期间的气温密切相关,而生长期在气温较高的时期,故首要影响因素是最热月平均气温,而不是年平均气温。【答案】7.C8.D9.读模拟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分布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例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A ;B 。(2)上图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 。(3)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4)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案】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经度地带性)水分条件(3)位置上: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范围上: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我国区域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将明显缩小;热带雨林面积扩大。(4)全球气候变暖。台湾岛面积变小,台湾海峡将变宽。10.图甲为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乙为MN之间不同地质时期地形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渔场常会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的原因。(2)写出B、C地的自然带类型。(3)读图乙,简析MN间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4)说明P、R处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1)根据整体性原理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C北部海域世界著名的气流下沉,增温明显,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4)非地带性现象。【答案】 (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C北部海域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上升流减弱,表层营养物质减少,饵料缺乏,致使鱼类大量死亡。(2)B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为热带荒漠带。(3)随地势的抬升,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增强,使位于西风背风坡的P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