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整理笔记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7524232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整理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保障整理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会保障整理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一、 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是以政府责任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二、 基本体系结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由其各个层次的诸多项目构成的整体。如果把这些项目从保障对象、保障目标、资金来源、给付方式等方面加以归纳,可归纳总结为三种不同的保障形式,即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三、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不低于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社会稳定的一种制度。特点:(1) 强制性(2)互济性(3)储备性(4)补偿性项目:(1) 老年社会保险(2) 医疗社会保险(3) 失业社会保险(4) 工伤社会保险(5) 生育社会保险(6) 残障社会保险(7) 死亡社会保险四、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特点:(1) 对象是无收入、无生活来源或孤苦无依的无法生活者,以及有收入,但因遭遇意外事故或收入较低无法维持生活的人们(2) 目标是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给付标准一般低于社会保险(3) 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或特别税捐(4) 享受救助时,要提出申请,有关机构进行调查,确定救助标准,按期或一次性给付救济金对象:(1) 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主要是孤儿、孤寡老人、领社会保险补贴仍不能维持最低生活的人(2) 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困难的人。(3) 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或仅相当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个人和家庭。内容:贫困救助、灾害救济五、 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类型:(1)公共福利事业(2) 特别的、专门性的福利事业(3) 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4) 上述三种内容的综合内容:(1) 未成年福利(2) 老人福利(3) 残疾人福利(4) 劳动者福利六、 社会保障的功能(1) 人民生活的安全网(2) 经济发展的助推器(3) 社会矛盾的调节器(4) 社会政治的稳定剂社会保障对社会的文化发展、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生产社会化、经济市场化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1. 国家干预主义2. 福利经济学理论3. 凯恩斯主义4. 贝弗里奇福利国家计划三、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四、 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多种制度模式的形成(一) “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是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模式,也被称为“传统型”社会保障模式,包括美国、德国、日本在内的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这种模式。特点:先收现付、个人和雇主投保,国家资助、互助互济(二)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英国为代表,瑞典是公民普遍地享受福利,让国家担负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职责。全民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三)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东欧、我国、苏联特点:受保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社会保险待遇高,如退休金一般在原工资的70%以上;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而关联,而与工龄挂钩;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四) “强制储蓄”型社会会保障模式主要靠个人缴费的社会保险制度,以新加坡为代表。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所有雇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公积金局缴纳公积金,由中央公积金局加上每月应付的利息,一并记入每个公积金会员的账户,专户储存。会员所享受的待遇,只在其账户的公积金额度以内支付。第四章 社会保障基金4.2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4.2.1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1. 政府财政拨款2. 雇主和个人缴费3. 社会筹资4. 其他渠道4.2.2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方式1. 征税方式2. 收费方式3. 强制储蓄方式4.3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4.3.1社会保障基金给付原则1. 保障受保障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原则2. 随物价变动调整待遇水平的原则3. 共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原则4. 3.2社会保障基金给付方式货币支付、实物支付和服务支付4.4.2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1. 安全性原则2. 收益性原则3. 分散性原则4. 流动性原则4.4.3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工具1. 金融投资(1) 储蓄存款(2)债券(3)股票2. 实业投资4.5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1. 管理机构从纵向来看,可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管理机构、中层管理机构和基层管理机构从横向来看,可分为社会保障主管机构、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社会保障基金经营机构及社会保障监督机构。第六章 社会保障水平6.1 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特点及意义6.1.1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指标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是指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的变量。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社会保障水平= *100% 国内生产总值6.1.2 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及其特点因素:(1) 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2) 政治、社会结构(3) 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4) 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特点:(1) 动态性特征(2) 刚性特征(3) 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6.1.3 研究社会保障水平的意义(1) 客观描述社会保障的高低,并进行国家间、地区间的比较,探索、总结和运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与运行的自身规律。(2) 通过增加设置不同的控制变量,可分类计算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内部各行业、各地区甚至各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子指标,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并采取措施促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与运行的自身规律。(3) 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自身运行与其经济、社会效应的分析,评价社会保障运行状况,并通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与控制,确定社会保障适度水平。(4)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与社会保障自身发展趋势、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结合可以建立起“社会保障警戒模型”,构成社会保障预警系统的核心,用于预测社会保障的未来趋势,避免出现社会保障的财务危机,促进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6.2.1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标准社会保障水平既包含“量”的内容,又包含“质”的特征。“量”是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但是,对于一定的国家和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要求是否适当,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这是“质”。社会保障是“质”与“量”的统一。6.3.1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1) 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实行分散化管理,缺乏规范的、权威的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现有指标之间缺乏协调性,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还有些指标残缺不全。(2)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还处于转轨过程中,旧的体制逐渐解体或转变,新的体制尚未最终形成,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我国社会保障的目标体系模式还缺乏统一认识,这都给社会保障总支出的统计带来了困难。第八章 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8.1 理论概述8.1.1 思想流派社会保障理论可谓源远流长,其争议的核心就是关于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的多少,其理论观点主要有经济自由主义、国家干预主义和中间道路三大流派。经济自由主义:小政府大社会国家干预主义:大政府8.1.2 理论依据1. 市场失灵说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只有在其严格的假设下猜成立,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中的常态。由于市场经济中存在竞争的缺点、公共品、外部性、不完善的市场、信息不完全、失业、通货膨胀及失衡等缺陷,市场失灵便不可避免。市场失灵使政府提供社会保障成为必要。2. 公共职责说人是有理性的,人创造政府的宗旨是为个人能够过上理性、正义的社会生活。因此,政府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和保护公民或社会的“公正幸福”(公共利益),这是评判一个政治体系正义与否的标准。社会保障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是一项准公共产品,政府是社会保障最有效率的提供者。3. 国家认同说国家认同也就是民族国家认同,是近代才从英文翻译而来的该奶奶,即人们对建立在自己民族基础上的国家有认同感。要实现国家认同,政府就应当提供给国民自由、安全、公平等感受,而社会保障显然就是一个能够提供这种感受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系统。8.2 实践分析8.2.1 制度模式及运行效果1. 有限政府模式是政府承担的责任种类和份额有明确界定的社会保障模式。具有较强可持续性的特点。2. 责任政府模式“责任政府”指保证政府责任充分履行的各种机制的集合。3. 政府包办模式指政府承担全部社会保障责任的制度模式,也就是说,在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承担的责任是无限的。4. 有效政府模式“有限政府”是相对于“无限政府”而言的,是在否定“全能政府”模式的基础上,承认政府责任必须是有限的,且需要其他责任主体的配合。8.3 国际社会保障改革中政府责任的调整及效果虽然各国的改革路径不一,成功与否一时难以判定,但是可以看到如下一些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第一,在责任分担方面,政府责任走向适度化第二,在制度模式选择方面,政府越来越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倾向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激励功能。第三,政府从直接管理与监督向管理与监督适度分离转换。第四,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具有开放性和选择的自由度。第五,政府和其他主体的配合在增多,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了官民结合、政府与市场结合的发展趋势。第五,政府与其他主体的配合在增多,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了官民结合、政府与市场结合的发展趋势。8.4 中国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职责8.4.1 责任演变概括的而言,中国政府责任的演变,是随整个国民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和社会保障改革的进程发生的,总体呈现出下列趋势:政府责任正在从不规范走向规范,从责任模糊走向责任清晰,从无限责任走向有限责任,正在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8.4.3 责任走向1. 整体思路任何情形下,政府都应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障责任。在肯定政府居于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导地位并需要在转型期承担重要责任的同时还应当看到,当代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都是追求责任共担,不能一切由政府说了算,而是需要调动企业、个人等其他主体的积极性并分担责任。2. 责任界定科学地确定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应遵循以下五大原则:一是政府主导与责任分担的原则;二是设计、监督与实施合理分离的原则;三是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四是有限与有效的原则;五是官民结合的原则。第九章 老年社会保障9.3 现代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类型9.3.1 投保资助型老年保障模式三个层次的养老金标准:第一个层次是普遍养老金,属于人人有份的养老金;第二个层次是雇员退休金;第三个层次是企业补充退休金(企业年金)。9.3.2 福利国家型老年保障模式福利国家的模式是指在实行与职业相关联的养老保险的同时,还实行普遍养老金计划,从而达到高水平养老保障的养老金体制,其代表性国家有英国、北欧国家以及英联邦国家。9.3.3 强制储蓄型老年保障模式9.3.4 国家保险型老年保障模式9.4.1 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1. 享受保障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1) 享受老年社会保障的权利与劳动义务对等的原则(2) 享受老年社会保障的权利与投保对等的原则(3) 享受养老保障待遇与工作贡献相联系的原则(4) 享受老年社会保障的权利与国籍或居住年限相联系2. 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1) 养老金随物价上涨自动提高(2) 养老金随物价上涨作不定期调整3. 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第十一章 就业社会保障就业社会保障体系由失业保险、失业预防和就业扶助三方面内容构成。11.1 失业保险11.1.1 失业、失业率、失业保险1. 失业同时满足下述三个条件的视为失业:1)本人无工作,没有从事有报酬的工作或自营职业;2)本人当前具有劳动力,可以工作;3)本人正在采取各种方式寻找工作2. 失业率理论界认为,5%的失业率是一条心理警戒线,目前我国官方发布的失业率已经接近这个临界点。11.1.3 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1. 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失业保险最初都仅覆盖职业比较稳定的工薪阶层,目前很多国家的失业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扩展到几乎所有劳动者。美国规定,小企业的雇员、员工4人以下且每年工作少于20周的非盈利机构的雇员,不在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内。另一种规定方法,制度覆盖下的劳动者分为前强制参加和资源参加两类。2. 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1) 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2) 处在法定劳动年龄并具备工作能力(3) 有就业愿望(4) 依照法规或章程履行被保险人的义务3. 失业津贴不少于法定最低工资或一个普通工人工资的50%,大都维持在失业者原工资的50%75%。确定失业津贴标准,涉及基数和比例两个要素,基数主要有四种不同选择:(1) 基数为失业者失业前本人的工资(2) 基数为社会平均工资(3) 基数为法定最低工资(4) 基数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4. 失业津贴给付期限失业津贴给付期上限:每年至少为156各工作日,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少于78各工作日失业津贴等待期:许多国家中取消了,英国3天,瑞典5天,瑞士2天。5. 失业保险基金筹集三条 渠道:雇主缴纳失业保险费、雇员缴纳失业保险费和政府财政补贴。11.1.4 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1) 失业保险成本迅速上升,政府负担过重(2) 失业津贴标准过高,导致失业者消极对待再就业11.2.1 失业预防1. 对企业解雇的约束美国例外,欧洲、日本都有严格规定(1) 单项解雇按原因可分为过失解雇和无过失解雇(2) 集体解雇集体解雇的规模及造成的后果都超过单项解雇,因此,除美国外的其他发达国家对企业实行集体解雇都有不同程度的法律约束。解雇是企业做出一系列努力后的无奈之举。2. 失业预警制度检测失业并适时采取对策,将失业率控制在安全水平下,即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就成为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环节。包括失业控制目标的确立,失业检测系统,失业控制对策及实施等几个环节。3. 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特点:(1) 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法可依(2) 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担负职业培训工作(3) 职业教育中加强了就业指导(4) 职业教育和培训从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11.2.2 就业扶助1. 以优惠政策鼓励失业者创办企业2. 开发社区工作岗位3. 开辟家庭雇工就业领域4. 采取措施扶持就业困难群体5. 实施职业轮换制度6. 政府和社会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11.2.3 失业预防和就业扶助措施存在的问题(1) 对劳动市场的过度管制(解雇约束)限制了企业的用人自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市场的良性运转。(2) 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心理教育薄弱(3) 以优惠贷款、企业津贴的方式鼓励失业者创办自营小企业,对降低失业率有一定作用,但自营企业缺乏管理知识和管理技巧,小企业倒闭率很高,创造的再就业机会也不稳定。第十三章 工伤社会保险13.1 工伤社会保险的原则1. 补偿不究过失原则2. 个人不缴费原则3. 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4. 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5. 区别因工和非因工的原则6. 一次性补偿与长期补偿相结合的原则7. 确定伤残和职业病等级原则13.3 工伤社会保险范围13.3.1 职业伤害的认定范围1. 国际公约认定(1) 不论其原因,只要是在作业时间内,在作业地点或附近,或在作业场所外的任何地方因工作而发生的事故(2)在工作前后一段合理的实践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诸如运输、清理、备料、安全存储、收拾工具和义务等预备和收尾性工作时发生的事故(3)在直通地点的路上发生事故在直通雇员主要和第三停留处的路上发生的,在直通雇员通常用餐地点的路上发生的以及在直通雇员接受报酬的地点的路上发生的事故(4)在工艺过程中或行业、职业中因解除已知的物质或暴露在已知的危险条件下而引起的疾病,应视为职业病。2. 我国的工伤保险的认定范围、在工作时间以及工作时间前后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或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或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在抢险救灾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职工元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视同工伤。第十四章 妇女儿童保障14.1.2 生育保障1. 生育保险的定义主要包括剩余医疗待遇、产假、生育津贴、育儿产假第十七章 员工福利17.1.2 员工福利的分类(1) 依据国家是否立法强制实施可以分为法定福利和非法定福利(2) 按照员工福利的价值或目标可以分为风险保障型福利和物质激励型福利(3) 按照员工享受福利的时间可以分为即期型福利和延期型福利法定福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员工的福利保护政策,包括社会保险和各类休假制度以及住房公积金制度(1)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的,旨在保障劳动者在遭遇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及死亡等风险和事故,导致暂时或永久性的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能够享受国家或社会给予的物质帮助,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企业员工来说主要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2) 法定假期(休假):包括法定节假日、公休假日、带薪年休假(3) 住房公积金非法定福利:(1)企业安全和健康福利(2) 企业设施性福利(3) 企业文娱性福利(4) 企业培训性福利(5) 企业服务性福利员工福利(非法定):(1) 收入保障计划 企业年金(补充养老金) 人寿保险 住房援助计划(2) 健康保障计划 商业保险 健康保险组织(补充医疗保险) 特定项目保险(3) 员工服务计划 雇员援助计划 雇员资讯计划 教育援助计划 家庭援助计划 家庭生活安排计划17.2.1 员工福利发展的历史沿革2. 员工福利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员工福利的全面发展国家员工福利计划法定福利补充福利美国老人、遗嘱、伤残和健康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州疾病福利保险在职团体保险、私人退休计划、工作时间内的额外报酬、带薪休假、带薪的病假、世家、执行陪审义务的补贴、子女入托费、教育津贴、搬家费日本健康保险,厚生年金保险,雇佣(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团体保险、住宅补贴、医疗保健补贴、工伤事故保险附加费、住院、施行手术和定期看病补贴、膳食费、文化娱乐费、红白喜事费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女职工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法定假日、法定特别休假(婚丧、探亲假)、冬季取暖补贴企业补充养老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法定休假意外的有薪假期、外勤人员人身意外保险、定期体检、各种培训、住房补贴、生日津贴、结婚慰问金、住房慰问金、丧失慰问金、免费工作餐、上下班车、员工宿舍、食堂、医务室、浴室、托儿所以及各种生活设施企业年金为主的团体保险成为法定福利外最普遍的员工福利住房补贴成为员工福利的重要项目利润分享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在员工福利计划中占有一席之地17.2.2 员工福利改革和发展趋势1、 员工福利计划匹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2、 员工福利管理日臻完善3、 体现服务紧随企业战略和员工需求的动态化管理4、 员工福利注重沟通,体现个性化特征5、 社会化趋势 第十八章 住房社会保障18.2 住房社会保障基本形式1. 政府工房建设模式2. 住房建设补贴模式3. 租房租金补贴与购房税收优惠模式18.4.1 住房社会保障体系1. 住房公积金制度2. 廉租住房制度3. 经济适用房制度4. 现价商品住房制度 第十九章 最低生活保障19.1 最低生活保障的原则(1) 保障最低生活需求的原则(2) 普遍性原则(3) 法制化原则(4) 维护个人尊严原则19.2.1 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方法欧洲经济委员会建议,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当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可支配收入的50%1. 生活需求发2. 国际贫困标准法3. 生活形态法4. 恩格尔系数法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的属于贫困,用这个数据求出的消费支出即为贫困线,即最低生活保障线。19.2.2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及其原则1. 分享经济成果的原则2. 与物价挂钩的原则第二十章 农村扶贫20.2.1 贫困致因分析1. 环境因素(1) 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2. 人的因素3. 政策因素第二十二章 社区服务22.2.3 社区服务的特征1. 区域性2. 群众性3. 综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