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第1单元 传记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7197902 上传时间:2022-03-30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第1单元 传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第1单元 传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第1单元 传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日休与归绍仁 唐代诗人皮日休,有一次去拜访朋 友归绍仁,见归绍仁不在家,就写了这样 一首诗: 硬骨残形知几秋,尸骸终是不风流。顽皮死后应钻遍,都为平生不出头。归绍仁回来看了皮日休的诗,即作了一首诗回敬:八片尖皮切作球,水中漫了火中揉。一团闲气好常在,惹踢招拳总不休。1皮诗咏的是_(谐_),描写其_的特征,以嘲笑归绍仁的_。2归诗咏的是_(“_”字双关),写其_过程,表面是在取笑,实则劝告皮日休要_。答案1.A.龟B归C硬骨、顽皮D谨慎怕事2A.皮球B皮C制作D心平气静地过日子,不要惹事,以免招来灾祸。ABCDABCD(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谢希德的诚与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 (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 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 成绩。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 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 谦和。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 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 此道。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 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硅片”和“芯片”这两个 概念。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 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 人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项,“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不准确,原文仅仅是说“有人劝告”。C项,“对此也不感兴趣”错,谢希德对烹饪可能也感兴趣,只不过他不希望别人过于宣传她精于此道,备选项说得过于绝对。D项,“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错,原文“画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答案BE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与整合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必须依据题意,框定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去整合概括。本题的有效区间主要在第二自然段,从文段内容可以看出,解答此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国家的角度,二是从科学家的角度,三是从学术前辈的角度。根据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答案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找到有效的区间,此题的有效区间在第二和第六自然段,从以上两段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努力探索真知,二是研究过程中的认真细致,三是修改科普文章。结合原文内容回答。答案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要立足全文,因为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谢希德进行介绍,一是对祖国,二是对事业,三是对家人。这三个方面分别体现了“诚”。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毅然回国是忠诚;对事业的细致认真是热诚;对家人的无微不至是至诚。回答时先从整体概括,然后根据内容再加以阐发。答案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新科研领域。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不为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不顾自己的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限定时间:你应该在20分钟内完成题目。方法指导:做题前,你应关注以下几点: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高考对于传记考查的内容丰富多样,有很多知识,比如理解词句含意、把握文章结构、品析表现手法等。这些我们在文学类文本都进行了讲解,在此不再赘述。结合近几年对传记文本考查的情况,特重点讲述“筛选并整合传记信息”“分析传主事迹(形象)”“发掘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三种题型。考点分解一筛选并整合传记的信息考点分解一筛选并整合传记的信息【示例1】 (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克罗齐的求索 事业成功的种子往往播撒在苦难的土壤之中。1883年,卡萨米西奥拉大地震夺去了贝尼代托克罗齐的双亲和妹妹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下的他侥幸得救。当时他17岁,温馨的生活在暴虐的自然面前顷刻灰飞烟灭。这场灾难给青年时代的克罗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也使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自我心灵的充实和人类社会的精神景况。1886年克罗齐辍学,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他一度潜心于他的家乡那不勒斯以及欧洲的历史研究,期望能在喜欢的学术事业中求得情感的解脱。期间,他结合自己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不关心抽象概念或一般法则。艺术不是世俗理解中的娱乐手段,它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实有的真实,表现为真实发生过的一切。1902年,克罗齐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美学,为现代美学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对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曾作过专章介绍。意大利哲学家金蒂雷赞赏克罗齐不仅发现了想象的规律,而且引入了心灵发展的概念。在共同的学术兴趣和理论探讨中,克罗齐和金蒂雷的友谊也由此得到发展。在美学中,克罗齐重点对过去时代的“错误的美学”,尤其是“自然主义美学”和“唯理主义美学”进行批驳,肯定了艺术的“心灵性”和“非逻辑性”等特点,把艺术和美学从对道德与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然而,学术上的创获并未使克罗齐摆脱椎心的痛苦和深刻的孤独。在潜意识里,他渴望公众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1903年他开始创办涉及文学、历史与哲学的文化刊物批评。克罗齐在自传中曾说:“创办批评杂志标志着我的生活中一个新时期的开始。”他主要负责文学与历史,前期曾邀请金蒂雷负责哲学。在长达42年的办刊过程中,克罗齐渐渐达到了他所期待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理想。1920年6月至1921年7月,克罗齐担任意大利教育部长,发起了意大利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改革运动。在进行社会活动的同时,克罗齐不断修正完善他的理论学说。他在一次交流活动中说:“正如每一个对自己所做事情感到要负责的人一样,我喜欢反复思索我写过的并发表过的那些东西,喜欢经常回味和审查它们,以求看一看是否可以发现一些不妥之处,是否可以进一步加以展开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这就是说,他所懂得的事情只是慢慢才学会的;似乎还应当加上一句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因此,人往往要像前几年那不勒斯的一位外科医生所做的那样,他也是我在参议院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做手术时他突然感到不舒服,觉得自己要死了,于是把手术刀交给一位同行,说请你来干下去。”克罗齐不仅勤奋钻研,而且注重研究方法。方法是抵达学术高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办刊前期,克罗齐完成了“心灵哲学”的系统阐发工作。在他看来,历史是人的创造,体现为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要受心灵的支配,因此把握历史的关键在于把握心灵活动。哲学不过是历史学的方法论,追求美、真、益、善的心灵哲学,作为对心灵活动形式与规律的研究,其意义在于为创造历史和阐释历史提供方法论的依据。在克罗齐心中,意大利民族始终具有美丽的形象。它从遥远的古罗马走来,创造过文艺复兴的灿烂文化。但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的历史脚步踏上“迷途”。身处残酷的历史情境,克罗齐怀着对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执著坚守,坚持以著述和主编的刊物抵抗法西斯专制主义。1923年,金蒂雷加入了法西斯党。克罗齐以巨大的道义勇气,与宣扬极权主义理论的金蒂雷展开针锋相对的公开论战,彼此持续几十年的友谊宣告破裂。1925年,克罗齐发表了著名的反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反对恐怖政策,并征集到数百名知识分子的签名。他的寓所在1926年几次遭到法西斯党徒的洗劫。1944年4月,金蒂雷被击毙于佛罗伦萨街头。克罗齐闻讯,曾长久地倚在寓所的门框上,遥望北方深邃的蓝天 “我将死于工作。”这是晚年的克罗齐在他人问及自己健康状况时一句平静的回答。创造性的努力、自由的激情以及深刻的公民责任感,既是意大利民族性格的基本素质,亦折射出克罗齐的人格理想。(摘自张敏克罗齐美学论稿,有删改)克罗齐是如何达到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请结合全文概述。答:_解析本题考查整合传记信息概括传记要点的能力。首先梳理传记结构,概括各段内容;其次,应围绕“如何达到”做文章,体现出克罗齐“理论与实践协调统一”的过程。再次,应分别概述出“理论贡献”“实践探索”及“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答案克罗齐自主学习、独立研究,把自己的理论思考推到一个高峰,在诸多理论领域造诣很高,但理论创获并未使他停止追求。他渴望公众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创办文化刊物批评,发起教育改革运动,参与抵抗法西斯等社会活动。在进行社会活动时,他不断修正完善理论学说,继续勤奋钻研,注重研究方法、从而达到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的协调统一。所谓“信息”,就高考实用类文本而言,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而是表现为文中现成的词语、句子,或者是藏在语句里面的深层含意,或者是闪烁在字里行间的隐含的意义。所谓“筛选”,即确定对象,针对题干的要求及其提供的信息,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题干信息与语言材料信息对应的信息源。所谓“整合”,即调整组合所选信息,把筛选出的有用材料按要求分类,用准确的语言把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总结概述。【命题揭秘命题揭秘】高考对于“筛选并整合传记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1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2结合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请分条概括。4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1在阅读时要能快速理清相关文段的结构层次,准确找出答题区间,切忌浮躁大意。如“真题探究示例1”第2、3段主要阐述克罗齐在理论上的成就,第4、7段叙述了他在实践上的成就,第5段则阐述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结合。这样就锁定了答题的区间。【答题方法答题方法】2明确答题区间后,然后提取重要的词语或句子。如“真题探究示例1”中我们就可以提取出“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潜心于历史研究”“为现代美学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创办批评”“发起了意大利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改革运动”“在进行社会活动的同时,克罗齐不断修正完善他的理论学说”等重要的句子。3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容易犯的错误是直接用文中语言回答问题,而不对其进行整合概括。在回答“真题探究示例1”中的题目时,我们就要把上面找到的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连缀、整合起来。见“专项再练”第3题。考点分解二分析传主事迹,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示例2】 (2010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黄遵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观念,“遂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该书以“史家纪述,务从实录”为指导思想,力求客观地向中国人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书中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用“外史氏曰”的形式,阐发他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糅合进日本史的叙述之中。1891年11月1日,黄遵宪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大清律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同时,黄遵宪还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他亲任社长,拟定学规,每月设定课题,鼓励南洋诸生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地方礼俗,关心民事民瘼。当他卸任归国时,门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用“遂令蛮貊文明开”、“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老师的赞誉之情。马关条约签订后,准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中日双方进行具体交涉时,黄遵宪受委派主持苏、杭两地谈判事宜。他谈判的对手是日本著名外交家珍田舍己。当时,珍田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要求在苏、杭开埠、专界专管,并且蛮横地说:“奉本国政府接收专管租界之命,但求按约指地。”黄遵宪毫不示弱,不为其气势所慑。他援引马关条约条文,指出“新约所评,只许通商,遍查中文、日文、英文,并无许以苏州让给一地,听日本政府自行管理之语”,拒绝了珍田的无理要求。他又亲自草拟商埠议案,凡是马关条约文本语焉不祥的地方,只要是有利于挽回中国自主权利的,“无孔不钻”,“无微不至”,从而有理有利有节地挫败了珍田舍己的嚣张气焰,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情势下为中国争了口气。黄遵宪在上某星使论外交家尽职书中,把他十几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总结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和“抵制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抵制之法”。因为在他看来,当时清朝处于列强环视之下,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已祸害多年,在对外交涉中只图能多挽回些利权,以保国民生计。又因为在弱肉强食的竞争原则下,弱国无外交,与帝国主义的斗争就不能不讲究策略。他阐述说:“于固执己见,则诿以彼国未明我意;于争夺己权,则托于我国愿同协力;于要求己利,则谬谓两国均有利益。不斥彼之说为无理,而指为难行;不以我之说为必行,而请其酌度。”即在谈判中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把事情弄僵,贻误全局。 一定要掌握好谈判的分寸。应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对方下不来台,交不了差。黄遵宪继续阐述说:“不以彼不悦不怿而阻而不行。言语有时而互驳,而辞气终不愤激;辞色有时而受拒,而请谒终不惮烦;议论有时而改易,而主意终不游移。将之以诚恳,济之以坚贞,守之以含忍。”黄遵宪认为,凡此种种交涉手段和谈判策略,最终是要达到使“吾民受护商之益”,即保护并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目的。(摘编自郑海麟黄遵宪传)从文中看,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传主的事迹的能力。本题的答题区间为第二段,抓第二段的关键词,对具体的描述进行提炼、概述。再根据题干要求,分条整理呈现。答案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斗争,以大清律例保护华侨财产;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传记和小说一样,其核心任务就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成为传记考查的热点。高考对于“分析传主事迹,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1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某某”这一人物形象。2作品中的“某某”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3这篇文章表现了“某某”哪些优秀思想品质?4从文中看,“某某”的主要事迹(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命题揭秘命题揭秘】1先梳理出文中主要事件,从事件中概括传主主要事迹,以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如“真题探究示例2”就需要在文中的第二段梳理出黄遵宪做的三件事:一、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二、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三、黄遵宪还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这三件事就是黄遵宪的主要功绩。从这些功绩中也可以感受到黄遵宪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的形象。如果是评传,要区分传记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答题方法答题方法】2从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事迹形象。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3还要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事迹和形象。“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性格。见“专项再练”第7题。考点分解三发掘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示例3】 (2012辽宁卷)阅读克罗齐的求索(见本单元“考点透析”的“真题探究示例1”),完成下面的题目。 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苦难, 但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请结合 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解析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解答问题应围绕“现实人生”这个基点。同时要敢于取舍,摒弃面面俱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必须强调,观点应自“文本”出,故要防止舍弃文本,空谈“苦难”对人生的影响。答:答:_答案观点一:认同这个说法。苦难成就了克罗齐。青年时期经历的大地震给他带来了心理创伤,这推动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人类的心灵和精神;中年之后的克罗齐又因社会动荡和战争苦难进一步历练,更加成熟。观点二:不认同这个说法。苦难并非克罗齐想要的,而是现实迫使他不得不面对的。如果没有大地震和战争,在安宁和平的正常环境和社会生活中,思想深邃、有志于学术和社会活动的克罗齐,同样会大有作为。观点三:辩证理解。苦难本身不是人生财富,苦难通过心灵转化才能成为人生财富;此外苦难分自然、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情况,它们给人的影响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命题揭秘】 人物传记的阅读要求我们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的思考和判断,所以“发掘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类探究题在传记阅读考查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种题型旨在培养考生探索和思辨的精神,要求考生调动生活经验和各种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能合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其常见的设题方式有:1传主的成功经历给我们哪些启迪?2传主的事迹对我们的人生有哪些意义?3传主的选择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借鉴?4联系现实,谈谈对文中某个观点的看法。1正确解读文本,辨清立场态度。如“真题探究示例3”,回答时是认同,还是不认同,或者辩证看待,都要事先讲明白,立场要明确。2联系社会现实,纵横立体考查。我们要把传主放到他成长的具体环境中去加以考察,把传者放在其作传时的历史时代中,通过其对传主材料的取舍、加工、评价、判断去衡量、考察其人。在回答“真题探究示例3”的问题时就必须结合克罗齐的成长经历,不能脱离原文。【答题方法答题方法】3善于“出入传记文本”。在通读理解传记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入”)能由此及彼地联想开去,将文章放到当时或当代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相应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基层的关注程度等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和阐释(“出”)。见见“专项再练专项再练”第第12题。题。一、传记的含义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知识精要知识精要】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的”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二、传记的特征胡适对传记的写作原则和要求:一是应该做到“纪实传真”。二是要有“写生传神的手笔”。1真实性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我们所说的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传记不允许任意虚构。2生动性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有感人的力量。传记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经历、情感在内;而一旦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就倾注了爱憎的情感,需要用艺术的色彩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根据课标的要求,阅读传记,要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分析作者评论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三、传记的表现手法1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选材的目的选材的目的详略得当详略得当 2人物描写方法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对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引用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4语言特色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典例】 (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梁宗岱先生温源宁 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你吓一大跳。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他笑着过生活。我们许多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这种高高兴兴的性情,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眉张口,似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说着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看哪,这很好!”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透露出来高超的智慧,它渴望着对心灵作深入的探险。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实际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他洋洋得意地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可以超过一点儿。此外,为了保健,他操练孙唐的锻炼功法等等下了苦工夫。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也完全照样。辩论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劣。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车烧起来。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对文学,宗岱最有兴趣。他崇拜的是陶渊明、法雷芮、蒙坦、莎士比亚、拉辛和巴斯加。他们的著作,他读起来永远放不下。法雷芮的诗,他极喜欢,但我们若听他朗读,却往往无法注意诗句的美妙,而全被他朗读的架势吸引了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宗教狂的狂热宣传。旁人看来,宗岱的翻译简直是件苦差,纸上的文字仿佛都和他有仇,他一个一个地计较,死盯着不放,不独一字字地译,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他这样难为自己几近傻气,但他译的蒙坦的随笔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公认的接近原著,只怕无人能与之媲美的。法雷芮的格言“要行动,不要信念”,是宗岱衷心信服的。但宗岱的人生哲学还不止于此。实际上,他并不相信上帝、天路历程和永生。无疑,他就是相信自己,相信人生可恋,文学可喜,女人可爱。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可有所领会。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热情颤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我整个一辈子也没见过宗岱那样的人,那么朝气蓬蓬,生气勃勃,对这个荣华世界那么充满了激情。他活多少年,我一定相信多少年,相信激情、诗情和人生是美妙的东西不,应该说是人回老家以前所能得到的最美妙的东西。(选自一知半解及其他,南星译,有删改)1请分别指出文中段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 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1)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2分)(2)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2分)问题诊断1不明白修辞,不清楚效果阅卷现场采样阅卷点评此答案(1)弄错修辞;(2)表达效果不够准确。得2分规范答案增分指导(1)夸张。突出了他走路速度之快。 (2)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梁宗岱在辩论时全身心投入的样子。第一句:修辞手法是夸张(手法),突出梁先生体格健壮(作用)。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梁先生辩论时激情投入的样子(作用)。做题时千万不要弄错修辞类型,否则就会造成很多的失分。2.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5分分)问题诊断2审题不准,答案偏离阅卷现场采样阅卷点评此考生审题不准。题干要求概括“梁宗岱先生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而本答案却答成了梁宗岱先生的几件事。得1分规范答案增分指导性格特点:有激情(热情);执著(求真、好胜);直率(真挚);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概括传主的性格特点,可以从传主的主要事迹着手,也可以从传主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入手。文章第自然段主要表现梁宗岱好辩论,在他辩论时的表现,如“尖声喊叫”“打手势”“踢腿”等,可以概括出人物率真或激情或洒脱的性格。文章第自然段写梁宗岱对文学的兴趣,可以从他崇拜的作家这一角度把握,如执著、痴迷、认真等。文章第自然段,是侧面描写,表现他不怕辛苦以及对学术的严谨态度等。3.如何理解第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问题诊断3泛泛而言,过于笼统阅卷现场采样阅卷点评此考生的答案过于笼统,没有结合全文内容具体概括。得2分规范答案增分指导梁宗岱活得有滋有味。他爱锻炼,爱辩论,爱文学,兴趣广泛,热爱人生,生活充满激情,这会让人觉得活着是美好的,从而给人感染和启发。梁宗岱从不灰心失望,他每天都表现得高高兴兴,总能在生活中看到光明和希望,无忧无虑,乐观自信,从而给人感染和启发。统观全文,梁先生乐观开朗、体格健壮、喜好辩论,对文学强烈热爱,不惜吃苦也要在翻译的时候忠于原文,深刻地展现了梁先生热爱人生,充满激情的人格魅力。全面归纳,就不难得出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何泽慧:风骨无需雕饰薛之砚 10年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两个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2006年,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一辆小巴车接送。“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华诞诗,诙谐打趣。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她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从2005年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何泽慧。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钱三强。两人是清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个单词。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1936年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1940年,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1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组的组建。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1955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她是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最早的推动者。2011年初夏,97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14平方米的小客厅。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后世倾慕,风骨伟岸,无需雕饰。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一块是1932年何泽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一块是2006年,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爱国奋进”。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A80多岁的老太太乘公交车上班,穿补丁衣服和胶鞋,下班的时候还带上从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这些事件体现了何泽慧朴素的品质。B何泽慧与钱三强情深意长,早在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时,在德国留学的何泽慧就曾给在法国的钱三强写信,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C何泽慧将事业与国家紧密相连,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便是真实的写照。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D何泽慧老人去世时,人们发现她住的是老旧的单元房,客厅很小,旨在说明总是赞扬科学家朴素是不够的,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E本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事迹来体现何泽慧无需雕饰的风骨,并运用外貌描写等手法来表现她“仁慈明敏”“爱国奋进”的精神品质。解析B项,何泽慧没有明确表达心意;D项,“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的说法与作者的写作目的不符。E项,外貌描写不能体现何泽慧“仁慈明敏”,“爱国奋进”的精神品质。答案AC2为什么说何泽慧“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请简 要分析。 答:_ 解析此题的题干其实是两问,即“为什么说何泽慧堪称为人处世的楷模?”“为什么说何泽慧堪称做学问的楷模?”“为人处世”可从她的作风、对爱情、对国家这三个方面去归纳;“做学问”可从她对事业的态度以及取得的成就等方面去归纳。答案为人处世:朴素。生活中衣食住行尽显朴素的作风。对爱情忠贞不渝。她与钱三强有朴素而久远的爱情,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爱国。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一生的重大选择都与国家需要有关。做学问:热爱工作,执著事业,科研成就卓著。追求无止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事业,在物理学界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引领了中国乃至世界物理学的发展,精益求精,成绩卓著。3文章第一段从何泽慧八九十岁开始写起,请结合全文分 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答: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本表现手法的理解。题干中的“从何泽慧八九十岁开始写起”就暗示着要从记叙的方法这个角度来分析表现手法。不难看出这是倒叙,结合倒叙的“设置悬念”“强调”的作用,然后联系文本就可以得出答案。答案倒叙手法。作用:设置悬念,欲扬先抑。从眼前的现状写起,突出了她一生到老朴素平凡的一面,与下文“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构成极大反差,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加深读者印象。具体描述起到强调作用。用真实的生活场景表现何泽慧的生活简朴、对事业的执著,这是何泽慧人格上闪光的一面,放在开头起到了强调作用。4文章最后写道:“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请你结合何泽慧的一生,从“朴素”和“信仰”中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 答:_ 解析观点要明确,如果选择“朴素”,可以从“生活”“爱情”“爱国”等角度进行阐述;如果选择“信仰”,可从她的人格追求、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等方面进行阐述。答案观点一:朴素朴素是一种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可以使人心无旁骛,坚定执著。何泽慧在物质生活上极尽简朴,她把全部心力都投入到事业上,在工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爱情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事业追求之上,一生风雨与共,相依相携,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朴素而久远。何泽慧对祖国的热爱朴素而真挚,她没有豪言壮语,但一生的选择与奋斗都自觉地、主动地与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观点二:信仰信仰是一种人生追求,信仰是激励人奋进的动力。何泽慧中学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就是她一生的人格追求。何泽慧对祖国的热爱,成就了她事业上的卓越成就,她为母校百年校庆的题词“爱国奋进”即是她一生奉行的信仰。何泽慧对事业的执著也体现了信仰的力量。她九十岁高龄还在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而奋力工作,对科学的信仰,支撑着她奋斗到生命的终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