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主题十二十世纪人类现代化的新趋势面对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二十世纪,人类探索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运用政府力量干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并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相互借鉴,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高考对本主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经济运行机制中如何运用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两个经济杠杆方向,要求考生认识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手段,在经济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避免两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改革1.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2.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十月革命后,列宁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这一政策忽略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力水平;面对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逐渐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斯大林体制的形成和改革(1)形成: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放弃新经济政策,单纯依靠政府的手段发展工业化,虽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但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2)改革:二战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都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改革,但是,都没有突破原来的体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戈尔巴乔夫改革打破了斯大林体制,但是改革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4.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逐渐将中国引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充分发挥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来发展经济,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调整1.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充分暴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仅造成了生产力的巨大破坏,也引发了国际关系的紧张,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2.罗斯福新政: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意义。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国家出现、第三产业兴起等促使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虽然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这只是程度上的变化,政府和市场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杠杆。三、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演变(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资本主义阵营出现松动。中国日益振兴,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化。不结盟运动兴起,冲击着两极格局。(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目前,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建立,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冷战”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重中之重,使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赖苏联。(2)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威胁下。(3)美苏为争夺势力范围,破坏世界和平,爆发了局部“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核恐怖平衡)。3.从两次世界大战到和平发展的潮流(1)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平主义思想深入人心。(2)接受二战的教训,二战后,联合国成立,人民群众的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历史的潮流。(3)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四、经济全球化趋势1.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和贸易体系,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但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在这一体系之内。(2)苏联解体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使经济全球化真正具有了全球意义。2.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在20世纪50年代是初创时期,20世纪6080年代是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出现北美、欧盟、亚太三足鼎立的局面。1.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竞争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显著特点,两种社会制度既有竞争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鉴的一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调整和社会主义的改革。2.在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下,社会主义国家单纯地依靠政府的计划来发展经济,排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对这一误区的修正。经济大危机爆发前,资本主义国家单纯依靠市场来调整经济,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修正。3.20世纪的变革本质是对生产相对过剩、社会不公、战乱不断等问题的回应和解决,这是现代史观对世界现代史的解读,是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分析20世纪的结论。4.从20世纪上半期的混乱到二战后的美苏“冷战”,再到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体现了国际社会共同进步的时代要求。1.(2015年广东文综,23)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B.马歇尔计划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D.布雷顿森林协定2.(2015年江苏历史,19)“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3.(2014年北京文综,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4.(2015石家庄一模)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通过向日本“特需订货”促进了其经济发展。越南战争爆发时,日本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位,美国深陷越战不能自拔,又为日本发展提供了契机。这表明()A.国际格局发生重大改变B.“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C.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D.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5.(2015哈师大附中联考)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你有言论自由,但这并不是说你有权在电影院大喊失火了;同理自由市场的原则也不意味着大家可以在无序的资本流动中互相践踏。下列选项中最契合克鲁格曼观点的措施是()A.建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B.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C.组建国际经济区域集团D.推动混合经济模式的发展6.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年中苏贸易协定签订后,中国对苏贸易迅速扩大,对苏贸易在整个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950年占29.8%,1955年达到57%1951年,我国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占全部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52.9%,1952年至50年代末,都在70%以上。材料二2012年中国与几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总值及比重材料三从数字看中国入世十年4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近10万亿元人民币增至近40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超过10%。2000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超过20%,高于美国3万亿美元中国货物贸易规模从5 098亿美元上升至近3万亿美元,增长4.8倍。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30%中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 595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累计汇出利润2 617亿美元,年均增长30%80万人中国对外投资企业每年在当地纳税已逾100亿美元,解决当地就业近80万人9.8%我国关税水平由15.3%降至9.8%,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00个中国已经开放了100个服务贸易部门,接近发达国家水平19多万件中央政府共清理2 300多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政府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多万件,使中国对外经贸体系与世贸规则相一致材料四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抛出“中国威胁论”,惊呼中国是亚洲即将睡醒的雄狮,已对全球经济发展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频繁地采取种种手段,诸如制裁中国的对外贸易,对中国的汇率改革施加压力。唐伟霞从经济视角反驳“中国威胁论”(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个时期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西方发达国家抛出的“中国威胁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