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解析+核心探究+图示解说)基础知识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课时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7106964 上传时间:2022-03-3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解析+核心探究+图示解说)基础知识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课时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解析+核心探究+图示解说)基础知识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课时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解析+核心探究+图示解说)基础知识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课时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第2课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课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局的初步形成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背景(1)“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仍然处于停滞状态。(2)思想基础:关于_的讨论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2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_、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抛弃“_”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3)确定以_为中心,实行_。3意义: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_道路的起点。答案:答案:1(2)真理标准问题2(1)解放思想(2)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主义现代化(3)经济建设改革开放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19781992年)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长期以来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制约农村经济发展。(2)含义:在土地_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_。(3)实施过程:尝试:1978年,首先在_、四川两省的部分农村实行包产到组、_。推广: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_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深化:废除_;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_。(4)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发生历史性变化。推动了城市和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全面展开:_年在全国全面展开。(2)中心环节:_。(3)措施(主要内容):管理体制:政企分开,_,扩大企业自主权。所有制形式: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_经济共同发展。分配体制:以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产权制度:十四大后,实行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4)意义:提高了企业效益,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答案:答案:1(2)公有制自主经营(3)安徽包产到户家庭承包经营人民公社体制乡镇企业2(1)1984(2)增强企业活力(3)简政放权多种所有制按劳分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国内改革遇到空前的阻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2建立过程(1)提出理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_”。(2)确立目标:1992年中共_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答案:答案:2(1)南方谈话(2)十四大(3)非公有制(3)理论完善: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_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基本建立:21世纪初。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步骤(过程)(1)创办经济特区:概况:1980年起,先后建立_、珠海、汕头、厦门、_(1988年)等五个经济特区。特殊之处: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先后开辟_、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_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4)开发、开放_: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5)加入_:2001年,真正全面融入全球化。2特点: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步铺开;形成全方位、_、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繁荣。答案:答案:1(1)深圳海南(3)长江三角洲环渤海(4)浦东(5)世界贸易组织2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格局1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转折(1)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思想路线上,由长期的教条主义到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根本的拨乱反正)。(2)经济发展与建设的转折:建设道路上,此前长期地照搬苏联模式,此后逐步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体制上,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有制结构上,从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3)对外关系的转折: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3)政治建设的转折:法制的健全,民主政治制度的重建、完善与发展。2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及成功原因(1)基本特点:走实验、探索到逐步推广的道路。经历了政策调整到制度改革道路(1992年为分界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自上而下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具有“集体所有、分户经营”的显著特点。(2)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正确的理论指导(邓小平理论);正确的方式(渐进式);创新精神;外交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3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比较项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特征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对中国的作用积极促使“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和经济的发展,保证了民众的基本民生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消极高度集中,束缚了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认识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同时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说明计划和市场是人类文明的共享成果。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现代化模式的创新4.当今中国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开放的区别(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闭关自守、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2)内容: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3)影响: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当今中国的开放能够大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4)性质: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