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如何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6825997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谈如何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再谈如何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再谈如何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谈如何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1年我们一起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并结合一年来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使我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又有了新的理解,那就是“聚焦课堂,追求实效”。聚焦课堂,追求实效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的效率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聚焦课堂,提升教学效益和效率,教师理应有强烈的效率意识,教学的成效不但取决于教师的教,而且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收获。体育的有效教学应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应取决于教师对体育教学的价值和目标的准确理解,而不应完全以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对体育教学目标的不同理解,必然会导致对课堂体育教学有效性形成的不同判断。在传统的课堂体育教学中,如何准确掌握运动技能一直都是体育教师注重的主要目标,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等方面是不够重视的。所以,我们现在仍然如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一文中提到的要理解到新课程实施十年来,虽然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其他学科一样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和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还在继续出现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能够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还存有于无效和低效问题。所以,继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动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主题是实现有效教学、提升课堂质量。下面我们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就“如何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起来进一步学习和解读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一书相关章节的内容。对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的理解一、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教学或者是有效率的教学;或者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或者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的教学。1、 教学有效果首先,教学效果强调的是教学产生的结果,它与动机无关,这就是说它不关心教师的教学动机、教学意图、教学设计,它只关心教学所产生的实际结果,即使它们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其次,教学效果的落脚点是学,而不是教,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进一步说,有无进步和发展是对有效教学质的规定,进步和发展的水准是对有效教学量的把握,所以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即使它们之间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所以,教师们再也不能说,“我课教得很好,仅仅学生没有好好学习。”但是,教学有效果仅仅有效教学的一个方面,或者说它仅仅考察和衡量有效教学的一个维度,它只注重效果的有无,既不考虑教学效果是否符合社会和个人的教育要求,即不考虑结果的好坏,也不联系教学投入或教学所耗来考虑教学产出或教学所得。与有效(有效果)相对应的是无效,从教学实际上讲,绝对的无效(效果是零)是不存有的,它一般表现为低效和负数,低效即效果少,负效指的是教学活动对学生造成伤害或消极影响的那些结果(反面效果)。从实践来讲,教学效果的评判标准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的学业成绩及身体素质达标成绩,及格率和优良率是最主要的两个指标,消灭不及格率、提升及格率和优良率是教学有效果的突出表征,当然,及格率和优良率是建立在基于课程标准的考试上。通过一年一度的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的数据反馈,就能很好的了解这个标准的的表现情况。第二,学生的认知和掌握技能技巧变化(提升),如果说学业成绩和身体素质达标是教学结果的外在表征,那么学生的认知和掌握技能技巧变化就是教学结果的内在要素。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学有所得的教学,具体表现在学生从不知到知(知之少到知之多)、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不能到能的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进步、变化。当然,对学生进步和表现质量的判断必须反映出课程标准所列举的适当表现的特征(即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目标)。从平时的课标内容教学检测这个标准的表现情况。第三,学习态度的变化。即通过教学,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品质等所发生的变化和改进,从这个角度讲,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越学越爱学的教学。概括起来,有效果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水平上有提升,方法上有形成,情感上有陶冶,思想上有启迪,习惯上有改进的教学。从教学论的角度讲,体育教学要有效果,有两点至关重要,第一,能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非智力素质方面的目标(准确)。第二,能根据学生实际,确立体育教学的的内容及深广度和容量(清楚)。2、 教学有效益效果强调的是学到了东西(有结果),有效益强调的是学到的东西能够为学生所用(有益处)。也就是说,学而无用的东西,即便有效果,但却无效益。学生通过反复操练,获得技能技巧的掌握,即使认知有提升、成绩有进步、教学有结果,但却不能说是有效益。当然,如果学生所学到的技能技巧本身是无用的,没有活性的,没有意义和价值的,那么,无论学生怎么学,也是没有效益的。教学效益实际上是教学价值的体现,具体来说,教学效益指的是教学及其结果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的水准如何,“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水准”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显然,教学效益强调的是教学及其结果的合目的性、合价值性。具体来说,它表现在:(1)社会效益:符合社会对培养人的要求,努力造就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的合格和优秀公民。(2)个人效益:为个人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引导个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促动个人智慧、品质、体格等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辱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这些方面会更好的使学生得到培养和发展。一句话: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从实践来讲,教学效益(效用)的评判标准主要表现在:第一,学会应用。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第二,学会学习。教学效益(效用)不但注重学生学会什么,更注重学生怎么学,即学会学习,在中小学阶段,学会学习比学会什么更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的价值和意义,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终身学习影响更大(效用之二:长期用、终身用)。第三,学会做人。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学之大用。为此要求我们教师要从教学生学会做人的高度从事教学,不但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注重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在我们平时的班级教学中,假如分出尖子班、重点班和普通班,上课与组织活动时,好的班级学生为什么掌握技巧的速度快,大型活动时的动作、队形等整齐有序。就是学会做人的综合素质高这个道理。) 3、教学有效率教学效率指单位教学投入内所获得的教学产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是从教学产生了结果,且这种结果是预期的结果来判定的,但前两者都没有考虑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如果教学产生了结果,且产生了所期望的结果,但相对于结果来说,所作的教学投入不相称,即大的、多的教学投入只获得了小的、少的教学产出,那么这种教学也算不上是有效教学。所以,有效教学在保证有效果、有效益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有效率。教学有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产生了尽可能大或多的教学产出。从实践来讲,教学效率的评判标准主要表现在:第一,减负增效(节约时间);第二,解放学生。体育教学从以下三方面我认为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1)、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尽量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喜欢,让学生懂。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导出学习内容,要求要适当,小学低年级学生多以游戏为主,初高中年级则可多安排一些球类课程和自选项目,如:足、篮、排球。同时应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专门为本校学生量身定做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本教材,能够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2)、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要让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产生兴趣并能经常地、自觉地去锻炼,体育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出“活”教得活、学得活、使用活,使学生对每节课都产生新鲜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3)、教学场地、器材的创新设计。体育课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是在一个大环境下实行教学的。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场地,使用体育器械布局的环境美、队列队形的造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运动激情。综上所述,有效教学提倡的是效果、效益、效率三者并重的一种教学观,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总来说之,有效教学就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教学。所谓“多”是指在单位时间里学生的进步快、收获多;所谓“快”是指单位时间短,更主要指除了教学之外,学生还有娱乐与休息的时间,而不是将所有的时间全部投入到教学或学习活动之中;所谓“好”是指教学的质量好,不是个别学生的成绩好,而是整个教学对象的成绩好。所谓“省”就是花的时间与精力与所取得的成就相符合,当然,理想的结果是事半功倍。总来说之,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二、对有效教学的特征的理解要使教师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必须首先对有效性的标准有个清楚而全面的理解。怎样的课算是有效的,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呢?好课的标准是怎样的?在传统教学思想和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激烈碰撞下,前几年全国体育教学界对此实行了热烈的探讨,有效课堂成为教学热点。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全国各地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的反复举行,一节好课的标准日趋统一,对有效体育课堂的理解逐步浮出水面,日趋明朗。我们知道,有效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标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教是为学服务的,对应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教要有启发性;对应于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教师的教要有针对性;对应于学生学习的发展性,教师的教要有目标性。有效教学就其“性质”来说,一定是一种真实的教学,而真实的教学也一定是一种有缺憾因而有待改进和完善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学要具备反思的特性。1、主动性和启发性主动性对应于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指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渴望获得知识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对个人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理解倾向和情绪状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责任是指学习者充分理解学习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的理解和体验,它表现为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和意义的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敬业精神。树立高度的学习责任心是自觉学习的前提。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效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然要求教师的教要有启发性。启发性教学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出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启发性教学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在启发性教学看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同样也是教育教学内在的必然要隶,教师不发挥主导作用,也就不成其为教育教学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也就无从体现了。但是,启发性教学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是始终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这也就是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在“引导”上下功夫。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教师的引导要立足于使学生在迫切要求的心理状态下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从而达到“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落脚点。教师的引导还要立足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但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点,学生自己也要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全面地理解自己、准确地评价自己、主动地调控自己,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化学生的自我主体感,并发展学生良好的自我教育水平,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方向和根本目的。2、独立性和针对性独立性对应于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水平,不但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水平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有效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为此,我们教师不但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还要持续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水平。值得强调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待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持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水平;随着学生独立学习水平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升,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3、 发展性和目标性从学生学的结果来说,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以学生发展为取向来界定有效教学)。那么发展指什么?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发展观?我们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发展状况如何,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变化与进步,特别是思维习惯与品质的发展与变化。为了有效促动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必须具有目标性,目标是导向,引领学生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有效教学是一种以目标(或课标)为导向的教学。当然,这种目标本身应该是指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无进步和发展是对有效教学质的规定,进步和发展的水准是对有效教学量的把握。反过来说,要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转化为课堂教学目标,这样,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也就成了引领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教学。总来说之,教师要从学生进步和发展的高度来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并以此作为导向展开教学,使教学过程成为发展过程。4、 真实性和反思性从教学“性质”来说,有效教学是一种重实质、重实效的教学,这是一种本真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追求简简单单教学科、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课堂也许平平淡淡,但自然真实,充满清新健康的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学生扎实有效地实行思维活动,为了自己的成长而实实在在地学。有效教学追求真实、扎实、朴实的教学风气,拒绝和反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真实性: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 “扎实”的课是有意义的课,即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水平,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充实”的课是有效率的课,首先就面来说,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仅仅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丰实”的课是有生成性的课,即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水平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平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课堂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生成很多新的东西。“真实”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即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所以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既然有效教学是一种真实的教学、有缺憾而有待完善的教学,那么有效教学从本质上说也就是一种反思性教学,它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行经常性的反思:为什么这节课效果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是理念问题,还是方法问题;是设计问题,还是实施问题;是学生问题,还是自身的问题;是教材问题,还是时间问题;等等。通过反思,教师就能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扬或克服。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有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实行反思,才能切实改进教学,提升效率。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持续实行教学反思的过程,教师成长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效率持续提升的过程。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实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认真实行反思记载,主要记录三点: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失败的原因。记录学生情况。学习和理解了以上有效教学特征,我们体育课堂教学的特征就能够用一下四个方面来概括:(1)、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特性 有效体育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性的群众健身娱乐活动,更不同于其它文化课的学习,有效体育课堂教学必定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技能和锻炼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增进学生的健康,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和水平为主要目的,课堂中安全的身体练习和适宜的运动负荷是它的主要外显特征。 (2)、能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一切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都是围绕课的教学目标而展开,为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实行,所以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是有效课堂的最根本标志。有效体育课堂教学必然需要我们依据体育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体育知识收获、技能习得和身心体验。 (3)、能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必定是在教师主导下实行的。教师是知识的先知者、传授者,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是教学过程的管理者,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者,学生知识和技能获得的质量很大水准取决于“教师的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发挥水准对教学的有效性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很好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精选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变化,巧妙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协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4)、能彻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而是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所以,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基于学生的“可教性”,最终体现在学生素质的提升,其次,学生的学习效能也影响着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在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有创造性的学习行为,通过自觉的学练使自身获得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方法,提升技能,形成健身健心观点,从而促使身心得以协调发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1、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体育老师一般都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的体育教材没有给体育老师规定每一个课时的具体教学内容,给广大体育老师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如何合理有效地选择和搭配教学内容,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那么,怎样选择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选择教学内容要具有合理性和实效性。例如:在上前滚翻一课时,有位体育老师在开始教学时先让学生做“胯下看天”和“看谁坐得快”等辅助性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就学会了前滚翻技术的低头和团身动作,为后面主教材前滚翻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学效果就非常明显。绝绝大部分的体育老师都喜欢在课的开始部分选择游戏作为准备活动,但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单纯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的内容应该是后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是为主教材的教学起辅助作用的,这样就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做无用功。又如某老师在健美操开合步的教学中安排了竹竿舞,两个内容完全没有联系,甚至后一内容对前一动作有破坏作用,最后教学效果极不理想。如果将竹竿舞换成一个包含开合步动作的综合性舞蹈练习,教学效果就可能会明显提升。2、 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 教学目标是体育课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南和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得越具体,越精确,就越具有可操作性。目标不能定得太高,让学生有望而生畏的感觉,失去了挑战的勇气;也不能定得太低,不经过努力就能实现,那样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般应该是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最好。准确的目标能够很明确地指导老师和学生朝目标方向努力,课堂教学效率就高。相反,体育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模糊不清,用词抽象,具体要干什么,要达到什么水准没有说清楚,教学就会失去方向,课堂教学效率就无从谈起。如某教师制定的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基本技术。”这样的教学目标小学、初中、高中的任何一节跳高课都能够用,是套话、空话。目标非常的笼统,不具有操作性,所以也起不到目标的指令作用,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把上面的目标修改为:“通过练习,使85%的学生掌握跨越式跳高过竿的基本技术动作,并能跳过60厘米的高度。”这样,目标就非常清晰明了,既指明了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是过竿技术,也对学生群体提出了具体的高度要求。便于指导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也便于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还有的体育老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喜欢面面俱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合等五个方面的课程长期目标都想在一节体育课中间实现,这样的目标定位过大,是“装饰品”,不切合实际。 3、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将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法得当,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法不当,往往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一般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复杂水准、教学对象的年龄、身体素质和水平、教学场地和设施等基本因素。如对动作结构比较复杂的体育技能采用分解演示教学的方法容易让学生掌握技能;对低段小学生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高年级的学生采用小群体分组轮换教学的方法更能综合利用时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对于武术和广播操等项目的教学宜采用正面、反面和镜面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4、课堂教学设计是否优化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这个动态过程实行预先的分析与决策。科学的教学设计应是安排好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的内容、方法、练习形式等),以配合学生的内在认知需要,从而经济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体育课堂教学的流程要简明、清晰,要预先设计好队伍调动的最佳路线,调动次数尽量要少,距离不应太大,怎么走,走到哪里?在体育老师的脑海中事先要有轨迹,不能随意调动队伍。课前体育老师要亲自在场地上实践,采用高效合理的调队路线,尽量做到不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对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老师要有预设和处理策略。 5、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是否透彻体育课堂教学以教材为直接依据,对教材的理解水准将直接决定教学的有效水准。对教材理解透彻,就能合理地对体育运动技术实行分解和解析,教学的步骤也就清晰。就能够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技能的力学结构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特别是技能的教学中就能使用高效率的辅助练习和保护措施,协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技能。如前滚翻的教学中,有的老师就充分利用了坡度的原理,让初学者从有一定坡度的垫子上做前滚翻动作,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动作。体育教材中有许很多多的运动项目,如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等。每一种项目又有其不同的动作技术结构,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教材本身对学生的技术要求,才能实施准确的技术教学,不违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6、 课堂教学评价是否具有激励性 “煽动别人是本事,煽动自己更是水平”。煽情是体育老师应具备的一项教学艺术水平。体育老师即时的鼓励性语言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就是雪中送炭,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剂良药。当学生面对跳马而畏惧的时候,老师的激励能够让学生充满自信,最终勇往直前,战胜困难;当长距离跑锻炼时,学生无法忍受缺氧和大量乳酸造成的痛苦而无法坚持时,同样需要体育老师持续的激励和肯定。鼓励性的教学评价是学生潜力的催化剂,体育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的进步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励的评价,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当然,鼓励的评价也不能凭空捏造,不切合实际,让人感觉是作秀。要实事求是,恰到好处。7、课堂师生关系是否和谐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师生间情感的强度和积极性变化反映着师生间心理距离的远近。所以,在教育活动中,师生间的心理互动作为一种动力系统就决定着师生间心理互动的形式及其角色行为,并最终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和自信的品格;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学生在心理上靠近教师,从而主动地接近教师,提升与教师交往的机率,缩小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从而使得学生乐于从教师方面接受大量的信息,模仿教师的思想行为。体育教师的教诲才能通过学生敞开的心扉直接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教学才会产生真正的效率。体育教学最终留给学生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体育水平。8、学生的兴趣是否被激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体育课或者体育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肯定是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参与活动和练习,学习体育技术动作时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学生的学习态度处在消极对抗的状态时,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发生危险事故,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游戏和比赛等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9、体育教师是否博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体育教师的个人体育素质是吸引学生眼球的重要方面。厚实的基本功,精通的专业,较强的技能,这是合格体育老师的基础。体育教师的一个高水平的技能动作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也能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准确的动作表象,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技能,最终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10、课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前的准备工作同样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间的十分钟时间除了要求学生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同样要求体育老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一个高效、优秀的体育老师会在上课前设计好教案,准备好教学器材和布置好教学场地,检查好上课的着装和教学用具。当上课铃一响,就能马上开始正常教学。如果教师在上课铃响后再准备器材和布置场地,相信要浪费很多的教学时间,也不利于学生的管理。课前准备时还要判断哪些教学环节是比较开放的,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好有解决的预案。11、良好的体育课堂行为习惯是否养成俄国教育家多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持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它的利息。”这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日后乃至整个一生的学习都会发生积极的影响。体育实践课大都在操场上完成,学生活动环境大,外部干扰因素多。特别是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抗干扰的水平比较差。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行为习惯,才能保证体育课组织教学的顺利实行,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提升。 12、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否建立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主要是指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流畅、安全实行,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所采取的必要教学措施。课堂常规大都是根据体育课特有的特点而提出的要求和制度,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体育课能否顺利实行的“护卫舰”。有了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约束就会让学生在体育课教学中“按部就班”,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减少体育老师用于组织教学的时间,也能提升学生抗干扰的水平,最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策略及案例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既: 一是学习效率,也就是学习速度的快慢,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的多少。二是学习结果,也就是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三是学习体验,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活动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体验。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把有效教学规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提升学习效率的教学(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的教);2.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3.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让学生爱学、乐学的教)。一、提升学习效率的教学怎样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呢?具体的策略有很多,但这些策略一定有其共同的特点和秘诀:化难为易。因为,只有化难为易,学生才能学得多、学得快。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就是难(深),突出表现在知识过于抽象,思考过程过于复杂。前面我们讲过,体育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合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掌握到掌握,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和提升。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但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个方面,还包括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热闹与作秀的背后,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体育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就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激发运动兴趣是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我国古代教育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所以,激发运动兴趣是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1、直观示范,提升兴趣 体育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运动项目,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反复强调又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三步上篮动作,其动作要领:上篮又按出手时手与肩的相对高度,分为高手上篮和低手上篮;上篮包括单手和双手两种手部动作,同时又还包括行进间和跳起两种身体姿态。手部动作有正手、反手、勾手的区别。高手上篮是指在球出手的瞬间,手腕高于肩部;而低手上篮则是指球出手的瞬间,手腕低于肩部以下。上篮一般称三步上篮或三步跨篮,是一项基本的投篮技术,它的最后出手能够是高手上篮,甚至是扣篮,一般弹跳力好的球员或大个子球员喜欢用;而小个子球员或者是在对方身材较自己高一截的防守下,多用低手上篮增加隐蔽性。在教学时仅仅通过语言讲授,其结果是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糊涂。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采取直观示范的教学方法,教师用高手和低手上篮,然后学生跟着老师模仿准确的动作,在此基础上,再讲解“一大、二小、三高”动作要领,使同学们很快掌握该动作,其结果是学生学的轻松,有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所以,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因为班级中学生素质优良不齐,所以,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能够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在体育课中使用分层的教学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水平二前滚翻教学中设计难易不同的四组练习方法:1组,有斜坡的前滚翻,(要求头后部着垫,团身起立);2组,正常的前滚翻,(要求同第一组);3组,有宽度限制的前滚翻,(在2组要求的基础上滚直线);4组,有远度限制的前滚翻,(要求在3组的基础上不分腿,具有一定的远度支撑,完整滚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一个动态的分层,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同时亦可上升下降,从而起到尝试多个层次,体验多个成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3、满足需要,激发兴趣。 活泼好动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所以他们之中绝绝绝大部分喜欢上体育课。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水平差,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往往具有求新、求异需要即对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喜新厌俗。所以,要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新颖。如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时,应杜绝单一无味的练习,根据教学内容持续创新一些花样,如游戏性比赛、新颖的体操或舞蹈,有条件的还可配上优美的音乐伴奏,更能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之愉快完成练习。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使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教给学生运动技能固然重要,教给学生准确的健身方法,培养良好的运动兴趣更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发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强身健体的水平。(二)、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是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体育新课程在肯定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共同规律性的同时,也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每个学生因为受遗传素质、生活条件、运动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在技术学习中会表现出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上的差异,他们不可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从事某一技能的学习,也不可能在经过同样的学习努力后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和进度来统一要求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会防碍部分学生运动技术前进的步伐。 在教学中要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在技术教学中出现差异性与选择性,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使每个学生经过努力基本达到技术学习的基本要求。另外为学生个体的潜能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的特长和水平得到有效发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三)、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强大动力1、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评价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常处于被动甚至忽略的地位。教师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应该继承、改善和发展,但这种评价体制处理不当会置教师和学生于对立面,严重防碍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练习积极性。新的评价观要求师生平等对话,老师不宜像唱独角戏似的评价学生,而应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实现教学发展,开拓师生被此的潜力,以促动教与学的发展。例如:技巧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集中观察评价教师漂亮、完整的师范动作,来形象地了解所学技巧动作技能的结构特点,从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动作映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接下去的练习中能准确评价自己及其他学生的完成情况打下基础。在练习过程中,采用分组、合作等练习形式,学生相互观察,发现并指出别人练习中的准确与错误,对照自己的练习,讨论评价,明确自己的不足并持续改进,得到提升。然后教师实行总结性评价,强调重、难点及要求事项,肯定性、激励性评价学生的合作,创造性练习,最后师生共同评价。2、即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检测和激励功能,通过即时评价,教师能够把握课堂学习、练习状况和学生的表现情况,调空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例如:小学一年级队列、队形综和练习时,教师设置了“快快跑回家”的情景练习。学生根据情节迅速地跑到“家里”,找到了自己的所站的位置,这时教师即时评价,肯定学生,并持续提升要求和难度,如站成纵队、横队、圆形队等。通过即时评价,学生迅速得到鼓励的信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有时候,即时评价不但不能发挥它的功能,还会带来负面效应,甚至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例如:学生在掌握局部技能动作阶段练习中常表现出:动作忙乱、呆板而不协调,并且常常出现错误甚至多余动作。这时教师和学生最好不要即时评价动作完成情况,因为它会让学生认为自己一次没做好,二次又没做好,而失去自信心,在师生面前出现失败,挫伤自尊心。而应该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观察,把所观察到的情况即时告知他人和对照自己,持续地改进练习,直到有所成功,再实行鼓励性评价,在师生面前展示一个成功的自我,这样会使学生更认真地练习,积极性更高,效果会更好,这就体现了延迟评价的优点。所以,在教学中,要钻研教材,把握评价的时机,注意即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3、水平评价与情感评价相结合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表明,它能够把体育知识、水平、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形成的评价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借助它有效地改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而把他们当成接受学习、完成练习的对象。在评价时,忽视了情感领域的评价,只重视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如动作掌握情况、成绩标准及等级状况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等等,因为这些水平是可见的可测的,容易操作。大量事实表明,积极的情感能促动体育知识的掌握和运动技能的形成,促动学生健康地发展。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尝试建立态度、情感、水平、成绩并重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的发展水平,把评价的焦点从学生水平扩大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绪状态等。例如:在我们高一校本课程踢毽球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规定盘踢能协调完成810个为优秀,57个为良好,35个为及格。班上有一个“肥胖儿”学生,自己负荷较重,完成动作困难,而且形象笨拙,害怕同学取笑,就自卑地躲到一角,拒学拒练,对同学的态度也不友善。这时,教师积极引导他参与练习,同时让两个踢球较好的同学协助他练习,一节课下来他只完成了连续2次的练习。但在评价时给予他积极参与练习,获得成功而综合评价为优秀,让他也尝试获得优秀等级的评价,这时发现他脸上露出羞涩而平添几分自信的微笑。同时,全班布置课后作业练习,提出下次课的评价目标为对比上课次的个数,增长个数多者成绩为优。到第二课时教学时,惊奇地发现那个肥胖学生竟能一次连续完成6个,比好多正常学生的增长幅度大。于是在评价时,重点评价他完成6个盘踢的上进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又一次给予“优”。于是,这个同学对课堂练习不再惧怕而回避和拒绝,而是积极主动参与到同学之中,其他学生也没有因为他的笨拙而取笑,而是发现他的进步,同时也带动了一批学习态度较为消极被动的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所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以人为本,水平评价与情感评价相结合,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通过情感领域的评价调动和发挥非智力因素,促动体育教学。 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二、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教师怎么教有助于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具体的策略有很多,但这些策略一定有其共同的特点和秘诀:化浅为深。具体的策略有:1、由结论到过程。让学生学深学透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展示知识本身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同时也要让学生的思维卷入到知识的获得过程。2、由知识到问题。把知识转化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探究,并围绕问题实行交流、互动、研讨,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深学透。当然,问题要设计得有价值、有意义、有挑战性、有新颖性,使其能够有效引领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案例:武术学习阶段:水平五 学习目标:1复习掌握青年拳对练912动的动作;2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3提升动作的协调性;4在对练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学习内容:青年拳对练912动的动作学习步骤:1分两组练习青年拳对练912动(甲、乙)的动作。2选择两名学生试做对练练习,老师提出一些相关攻防动作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3教师强调攻防对练中双方的关系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在几个关键的身体接触动作中,要求学生既要协作配合又要相互竞争,并注意不伤害对方,如第九动“退步击掌与勾踢”和第十动“退步击掌与小缠冲拳”动作。4自由选择伙伴实行对练练习。5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各组学生的对练练习,并即时强调练习中假设性与逼真性的辩证关系。6展示和交流912动对练练习的成果。7教师和学生对每一次的成果展示都要给予掌声鼓励,必要时应做出简要的评价。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充分利用武术运动的技击性特征,使学生通过练习提升对练套路的技术,准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围绕问题实行交流、互动、研讨,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3、由已知到未知(由熟悉到陌生)。“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从熟悉的地方引到陌生的地方,由已知引到未知,让学生处在陌生、未知的状态,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具有严格规则和流程的管理系统下,花简短的时间实行“引导”、“疏通”、进而促动和评价学生是否实行有效学习。通过协助学生利用已有的运动指导实行学习,使得运动技能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教师充当“水管工人”,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运动技术组织活动、体会乐趣、协助学生消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即时修补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漏洞,持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展开有效的体育学习,教师则有更多的“自由”,更多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营造更为轻松的学习氛围。案例 体操学习阶段:水平五(男生)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杠上前滚翻动作;2发展上肢和腰腹肌肉力量以及动作的协调性;3克服心理惧怕现象;4在相互保护与协助中培养合作精神。学习内容:经屈体挂臂撑成分腿坐前滚翻成分腿坐两腿前方进杠后摆下(说明:学生在参加本节课学习时,已经较好地掌握双杠挂臂撑摆动屈伸上成分腿坐和后摆下两个动作,所需要学习的新动作是杠上前滚翻。)学习步骤:1教师示范、讲解本课学习的一套双杠动作。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杠上前滚翻动作要领以及保护与协助方法。3学生心理演练杠上前滚翻动作。4学生在有保护和协助的情况下练习杠上前滚翻动作。5学生在无保护和协助的情况下练习杠上前滚翻动作。6学生在有或无保护、协助的情况下练习成套动作。7不管动作质量如何,只要学生能做出动作,教师和同学都要给予热情的掌声鼓励。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心理演练,在有保护与协助、无保护与协助的情况下学习杠上前滚翻动作和成套动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双杠的相关动作,消除学生学习体操动作时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4、由“一元”(共性、封闭)到“多元”(个性、开放)。“一元”指的是一元标准、共性理解、普适价值,“多元”指的是多元解释、个性理解、独特价值。理解和思维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为此,新课程教学提倡和强调学生对文本的多种解读、对问题的多种解答和对情景生活的多种体验感悟。多样化和个性激活了课堂、激活了思维,有助于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出个性来。5、由传承(接受)到创新(质疑)。学习不但仅是对课本知识的传承和接受,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创新和质疑。这样的学习才会学得深学得透。6、由依赖性的学到独立性的学。教师要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变“我告诉你”为“我帮你的忙,你自己去学”,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学得深、学得透。没有教的过程,学生或许能够学好;没有学的过程,是绝对学不好的。学生按照任务选定自己的目标,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采用“决策管理”的模式,依据从简至繁,从易至难的学习规律,通过自我练习、自我体验、自我提升完成自己的任务。在这期间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要逐渐承担起领导者、指导者、评价者和执行者的责任。学生们组成自己的团队,通过自主决策,与同伴合作,与对手展开竞争等充分发展学生们的社会适合水平,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打下了相对应的基础。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三、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指的是让学生越学越爱好、越乐学的教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生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和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学习体验,它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让学生越学越爱学、乐学的具体策略有很多,但这些策略一定有其共同的特点和秘诀:富有情趣。情趣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发现的幸福。这是有效教学的动力源泉。爱因斯坦说得好:“教育提供的东西,应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一)、教师要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上课要投入。实践中最优秀的教育者,基本上都是体现学科知识、生活在学科知识中的人。这样的教育者,已经不简单地是一个言教者,而成为一个身教者,他的教育效率和效果可想而知。教师上课时,应全身心投入课堂,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整个心灵都融入教材、融入课堂之中,引发学生感情共鸣,整个身心融入教学情景中。课例:竞争与合作,健与美的融合教学目标1提升排球、健美操基本技能。增强应用技术的水平,发展体能。2培养创新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陶冶美的情操。教学过程活动一:队列变换、球操。培养良好的纪律作风。增强集体意识和凝聚力,体验责任感老师身着具有动感的服装,精神饱满站在学生的面前。在老师的语言提示下,学生由八字型转换成四列横队,再由四列横队变成了工字型。所有的操练,节奏统一,队形变换准确,同学们良好的精神面貌催人奋进,令老师深受鼓舞。拿球按老师的口令节奏上下摆动,绕环、抛接、移动,使其与优美的身体动作相结合,同学们在体验球操各种动作特点的同时,发展协调性和节奏感,提升接握空间器械的准确性和表现力。活动二:排球垫球活动,体验成功垫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活动积极性,使学生在创设的活动。环境中不知不觉的完成练习,自主性得到和谐发展。自选垫球练习:这项练习不受人数,形式的限制,同学们可自主结合,也可根据自身的需要随时到多媒体前查阅排球技术示范演示。有自垫球,对垫球,三角垫球,圆圈垫球,还有迎面跑动垫球等。特别是圆圈垫球组合,参与人数多,同学们相互激励,相互配合,尽自己的努力把球垫稳。这种合作,凝聚力强,增强了同学们的信心和责任感。自垫球,对垫球展示:首先请两位同学上场与老师对垫球示范,然后用垫球方式找人,把该生请进活动场上,随着球向不同方向垫起,场上垫球的人数会越来越多,一个接着一个垫下去,把每个人的心紧紧的连在一起,使师生们共同感受着集体合作的力量。活动三:排球教学比赛(软式排球),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