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6784690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1、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通过字典读准、认识生字词;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并做好适当的批注,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3、能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4、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为你打开一扇门2课时繁星2课时冰心诗三首1课时“诺曼底”号遇难记1课时古代寓言二则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2课时三、教学设计:本单元的阅读教学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接近。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活力,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章,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三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又各有侧重: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新初一的学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使学生平时受益于文学的模糊认识清晰化,条理化,从而在加深对文学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热爱文学。繁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冰心诗三首充分展示诗歌创作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有现实中的依据。“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去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你要表现的人物形象。第一单元的文章文字精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位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在诵读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先前对文学的认识投入其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作者投入其中的真实美好的情感,将学生对文学作品原有的模糊认识清晰化,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去发现文学作品对自己各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并对它充分信心。一、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2、优美丰富的语言。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呢?(文学之门)“你”又是指谁呢?(青少年读者)对,作者是想把青少年读者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二检查预习:1指名学生默写字词,给加点字注音。2解释部分词语的大意。三朗读训练: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读音准确。2就课文第4节开展小组朗读比赛。方法如下:各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在此基础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参赛。同学用心倾听,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教师对未获优胜的同学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四研讨课文14节:1理清思路: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那么,作者是如何引出文学之门的?讨论明确:(1、2)两节由门谈起,引入话题,然后由“无数扇”门谈到“一扇”门指出这扇门就是文学之门,在此基础上论述打开这扇门的重要意义。2学习1、2两节:(1)集体朗读(2)提问,学生讨论回答:“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各是什么意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明确:第一句,世界上有种种未知的领域。第二句,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是可以探索并了解的。以“门”为喻,生动形象。3学习(3、4)两节:(1)在无数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就是文学之门,为什么说文学之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回答。(学生踊跃发言,从第四节中找出了很多句子来理解文学之门的重要性。)(2)如何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举例说明。讨论明确:虽然智商很高,但缺乏修养,缺乏感情。学生举例,如电脑黑客,向黑熊泼硫酸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等,他们就是“高智商的野蛮人”。(3)启发谈话:文学之门实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你以前意识到文学的重要性了吗?你是如何对待文学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点燃其对文学的热爱之情)(4)齐读第四节。五布置作业:1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2预习课文511节。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指名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2说说阅读511节的感受。二学习“致文学”部分:1指导朗读:要读出字里行间饱含的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之情。2教师范读第6节,学生感情朗读611节(分男女生配读)。3理解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的作用。讨论明确:作者把文学这一抽象的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对话的方式描绘文学的魅力,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4学生同座交流:“致文学”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文学的魅力的?讨论明确:文学可以增长读者的知识文学可以打动读者的心灵文学可以启迪读者的想象文学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文学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5找出这部分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学生思考片刻,相互交流)6“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同学们能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吗?(要求学生对所说的角色作一些简要分析)7集体朗读(611)节,进一步感受文学的魅力。三教师小结:文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愿在座的每个同学都能深深地爱上文学,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在文学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四布置作业:1、结合你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说说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2、练习:一、二、三五、教后反思:二、繁星巴金【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学会景物描。3、自学本文的生字新词,会用“柔和”、“静寂”造句。有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自学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第一教时1、出示课题: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还有哪些?2、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记叙文?你曾读过哪些写景物的文章?3、先看看课后练习一,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用划出有关写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词语。4、(放幻灯)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月夜5、(放幻灯)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星天6、读文章的第一句,看看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词把这两幅画面连接起来了,哪个词用得最妙?板书:爱但也爱7、朗读总起句8、接着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板书:(从前)家乡庭院(三年前)南京菜园(如今)海上舱面9.学习第一段:(1)从前,作者在家乡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看星天,星天是什么样儿的?(用点出有关的词语)他有什么感受?(2)(放幻灯)“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3)望着这样的星天,作者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小结: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板书:亲切10.学习第二段:(1)三年前(1924年)作者在南京菜园里看星天,星天又是什么样儿的?(点出有关的词语)又有怎样的感受?板书: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好像(2)(放幻灯)“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比较,有什么不同?(3)“无处不在”是什么意思?(读句子:然而)在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灿烂、到处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小结:虽然身处黑暗的旧社会,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着星天就感到光明处处都存在。这时,他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5)表情朗读“虽然然而”句中不用“然而”,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6)这段中还有哪一句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7)“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谈心一样”,你想一下,他们可能在谈些什么?(8)小结:这时,作者觉得星天更加亲切板书:更亲切11.作业:如今(1927年)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你能自学领会吗?先回忆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你们学习第一、二段的?请将你自学第三段的内容写出来。第二教时1、要点:自学第三段,汇报、总结全文。2、教学过程:(1)听朗读。经过充分的自学、讨论,说说如今在海上看星天,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儿的?感受又如何?(2)提出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3)对同学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一段写得好吗?哪些地方写得好,谈谈自己的体会(结合课后练习2、3、4题加以解决)。(4)这时作者巴金陶醉了。(板书:陶醉)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背下来。(5)看着板书,同桌互说。无论是“从前”、“三年前”,还是“如今”,作者看星空都表达了自己的一种什么感情?而这种感受又是如何加深的?(6)小结:作者流露出对星天的爱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一层比一层深:爱着(亲切)交朋友(更亲切)老朋友(陶醉了)。在作者笔下的星天,带有母亲般的温柔和亲切,作者爱月夜,爱星天,归根结底是爱大自然。(7)你能划出本文的中心句吗?(课堂完成)(8)自我评价:这节课自己学到什么?3、作业:A、练习:一、二/B、训练册附:(板书设计)思路质疑改写研习主旨独解分析运用扩展方法评价延伸3、教后反思:三、冰心诗四首教学目标: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3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教学重难点: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教学设想: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主旨等方面设疑提问。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注意三方面问题: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关键词语?为什么?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3、分组讨论。(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母亲纸船)教学内容: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教学步骤一、导入(1):问: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同?(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明确答案。)明确:(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导入(2):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二、朗读诗歌教师配乐范读(或放磁带),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三、整体感知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教师导学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合作探究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出示问题: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教师小结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四、自由研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五、小结: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和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朗读,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五、作业1、背颂母亲纸船2、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写在练笔本上。3、预习并背诵后两首诗。第二课时(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教学目标: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教学重难点: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教学准备: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1、设疑: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投影内容:21岁生意失败;22岁角逐议员落选;23岁生意再度失败;26岁爱侣去世;27岁精神崩溃;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2、老师揭示谜底前设埋伏:当我揭示谜底之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得知谜底后的真实感想。学生推测后,老师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8226;林肯3老师归纳: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彩虹总在风雨后二分析课文1你羡慕林肯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以第一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为例,问: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重音落在哪个字上?参考答案应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落在“只”和“现时”上。4投影句子比较: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问: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参考答案A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A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5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参考答案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三课文内容讨论问: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参考小结:我们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四、研读嫩绿的芽儿:1、全班齐读,教师简单评价。2、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多说几种);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拟人3、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教师边讲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么特征呢?参考答案1)“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2)“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3)“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4“芽儿”“花儿”“果儿”的词序能互换吗?参考答案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五、深入探究:1、学习了冰心的嫩绿的芽儿之后,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同桌交流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六、小结: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希望在你们的身上,希望大家经过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七、作业:1、课后练习二。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2、训练册八、教后反思:四、“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8226;法国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内容,简单复述故事情节;2分析故事发生的原因,并以辩论形式进行深入探讨;3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4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影片中感受并分析什么是英雄行为。(可能的话。)教学重难点:复述故事情节;重点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教学准备:投影仪等。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内容,简单复述故事情节;2分析故事发生的原因,并以辩论形式进行深入探讨;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播放Myheartwillgoon的音乐,引起学生联想,创设课堂情境。1、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从而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2、请同学简单介绍雨果,教师作适当补充。二通读全文,了解全文内容1以竞赛形式进行:五分钟内通读全文,合上书,回答投影片上问题:问题如下:(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和情况下出发航行的?(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4)危急情况下,哈尔威是如何果敢地指挥救人的?(5)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参考答案(1)1870年3月17日夜晚,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2)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向了“诺曼底”号的侧舷,将船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3)船上发生了巨大的震荡,人们惊慌失措、你推我搡,船上一片混乱。(4)先消除惊恐,强调“必须把60人救出去”了解情况,确保没有其他险情严肃纪律,优先救出弱势群体指示“快干”,确保全体人员获救。(5)60人全部获救,船长屹立舰桥,随轮船一起沉入深渊。结合学生回答,老师略作点评、补充。2大家平时讲过故事,有时讲给大人听,有时讲给朋友听,有谁能够告诉我,讲故事要注意讲清故事的哪些内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生回答,教师简单归纳,并过渡3那么现在,请大家开始准备,先同桌互讲,然后请几位同学以故事接龙的形式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学生准备,约六分钟左右,学生讲述时,老师就学生讲述的要点进行评价、指点。三“诺曼底”号沉没了,几个月后在海事法庭上双方代理就这场海难事故责任确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结果未定;现在假设我们正在海事法庭上,分别是双方的代理,我们来一场模拟辩论会,看看事故责任方到底是谁?(课堂探究活动)准备活动:1)将班级分为两方:一方为“诺曼底”号辩护;一方为“玛丽”号辩护;2)各方在预备时间内找到对已方有利的证据为已方船只辩护;3)辩论开始后,举手经过老师同意后发言,可列举已方证据,也可反驳对方观点。对学生的辩论应作适当的指导和评点,对双方同学的表现予以肯定和鼓励。四作业1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人物,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出原因并作简单分析,150字左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2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并分析什么是英雄行为。教学重难点:1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教学准备:投影片、录像欣赏教学过程:一导入1就上次作业作适当点评,选两到三篇较好的作业作示范点评。2在作业中,大多数同学都非常欣赏哈尔威船长,认为他是一位英雄,大家觉得在文章中哪一部分最能体现哈尔威船长的英雄特征。十六小节后的一段对话大家准备一下,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朗读,象真的那样。二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1文章中有两个“谜”,让我们大家来共同揭开谜底。谜一: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谜二: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他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参考答案谜底一:有两种可能,一是危急关头,救人至上,心中只有救人的信念,忽略了自己;二是已抱定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愿与心爱的轮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确,并未忘记自己。谜底二:从道理上说,哈尔威船长能把那么多人救出去,也一定能救出自己;他可以最后一个下救生艇,但决非不能上救生艇;他可以在水面上漂浮等人来救,但决非连在水面上漂浮一会儿都不可能。哈尔威已经抱定了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以葬身大海作为最后归宿,所以他不想救出自己。2通过两个谜底的揭开,我们逐渐开始了解哈尔威船长,你能不能用四字短语来概括你心中哈尔威船长的形象?参考答案:忠于职守、敢于牺牲、舍已救人、勇于决断、沉着指挥等。三拓展探究:欣赏泰坦尼克号中船撞上冰山后的片断,然后讨论:主题: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时,你认为有哪些人称得上是英雄,为什么?答案:老师就学生的讨论发言进行归纳: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灾难面前,最能够显现出人性的本色,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四课堂评价:(以学生自评为主)五、作业:1、课后练习三六、教后反思:五、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要求: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懂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教学重难点:对照注释把课文读通读懂,了解寓意。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郑人买履教学目标: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二、自读自悟,研究读懂,读通每句话。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检查难句。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四、熟读、背诵课文,领悟、积累语言。1、练习熟读,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讲清句子的意思,注意比较认识“之”的不同意思。五、作业:课后练习:一、第二课时刻舟求剑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刻舟求剑”的寓意。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难点:理解课文,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教学方法: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教学步骤: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5分钟)教师评点: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看来同学们学过的成语很多而且记得很牢,今后继续努力。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板书课题。3学生齐读课文。4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做的什么事?(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江中有一“小舟”,舟上立一佩剑之人。他.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1剑掉到哪里?“自舟中坠于水”2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找得到剑吗?不能。4、为什么?“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三、想象情境,领悟寓意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2.引导想象,续说故事。师: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可他是否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谁愿意帮助他,给他说说道理?(模拟情境续说故事。)3拓展: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四、作业:1、练习:二、三2、训练册五、教后反思: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活动主题:我爱文学活动话题:向你介绍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作品给我带来的(快乐、智慧、乐趣、信心、力量、希望)”活动形式:小组、班级交流活动过程:一、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文学书刊,广泛阅读,筛选确定具体篇目,或者从过去自己曾经阅读并喜爱的文学作品中挑选最精彩的一部或一篇。作品确定后,再根据作品和阅读的感受,写出发言提纲或比较详细的讲话稿(文章);或将相关课文改编成表演剧本;或搜集与该篇章有关的材料设计成手抄报;或在掌握有关文字、图片、资料的基础上出一期黑板报;或利用电脑制作相关的课件。2、宣传准备:在校园网发布告示,在学校张贴海报,欢迎其他班级同学前来观摩;联系学校广播站、电视台和当地媒体作好有关报道。3、设施准备:准备好数码相机、摄影摄像器材和多媒体。二、活动步骤1、制定评价标准如发言是否切合本次活动主题,内容与原作品是否和谐一致,语言是否通顺流畅,表达是否流利清晰,表演是否形象,设计是否合理,栏目是否恰当,版面是否美观,方式是否科学,等等。2、小组交流每人在各自的小组内发言交流,尔后各组推选出23名代表到班级交流。要动员全组同学献智谋策,对发言稿、演出脚本、手抄报、课件进行认真的修改。3、班级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一个“我爱文学”主题活动小组,安排活动主持人,确定交流、表演、展出、展示的顺序,确定活动评委。(1)导入:古今中外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使我们自由自在地在广阔的世界里遨游,感受到文学具有的巨大魅力。请大家说说自己读过哪些著名作家的文学著作,有什么感受?(2)各小组代表交流读书感受。(优秀讲稿可汇编)(3)展出各小组创办的文学手抄报。(4)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可能的话)(5)表演课本剧。(可能的话)4、小结:主持人根据评委意见宣布评选结果。语文老师对本次活动作出小结。三、活动成果(可按以下形式展示)1、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出一期墙报(报纸类);2、汇编校班“我爱文学”主题活动交流文集(书刊类);3、汇集课件资料,刻录校班“我爱文学”主题活动课件成果光盘(课件类);4、出“校班我爱文学主题活动花絮”专栏(摄影类)。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