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古诗文知识梳理 文言文部分 第7篇 桃花源记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6724105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59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古诗文知识梳理 文言文部分 第7篇 桃花源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考语文 古诗文知识梳理 文言文部分 第7篇 桃花源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考语文 古诗文知识梳理 文言文部分 第7篇 桃花源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通假字通假字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_通通_,意思为:,意思为:_。邀请邀请要要邀邀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第第7篇篇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东晋东晋陶渊明陶渊明)2.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芳草)芳草鲜美鲜美【F】 古义:古义:_今义: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菜肴、瓜果等)滋味好(2)阡陌)阡陌交通交通【F】 古义:古义:_今义: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3)率)率妻子妻子【F】邑人来此邑人来此绝境绝境 古义:古义:_今义: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古义古义: _今义: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没有出路的境地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妻子和儿女妻子和儿女鲜艳,美丽鲜艳,美丽交错相通交错相通(4)遂与外人)遂与外人间隔间隔【F】 古义:古义:_ 今义:今义:指事物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距离指事物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距离(5)无论无论魏晋魏晋 古义:古义: _ 今义: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6)不足不足【F】为外人道也为外人道也 古义:古义: _ 今义:今义:不充足,不满不充足,不满隔断隔断不要说,不要说,(更更)不必说不必说不值得不值得3.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晋太元晋太元中中【F】 _中中【F】无杂树无杂树 _(1)中)中(2)舍)舍(3)闻)闻鸡犬相鸡犬相闻闻 【F】 _闻闻【F】有此人有此人 _便便舍舍【F】船船 _屋屋舍舍【F】俨然俨然 _听说听说年间年间中间,其中中间,其中动词,舍弃动词,舍弃名词,房屋名词,房屋听见听见不复不复出出【F】焉焉 _ 皆皆出出【F】酒食酒食 _(4)出)出(5)志)志(6)寻)寻寻寻【F】向所志向所志 _寻寻【F】病终病终 _处处处处志志【F】之之 _寻向所志寻向所志【F】 _拿出拿出出去出去动词,做标记动词,做标记名词,标记名词,标记动词动词,寻找寻找副词,不久副词,不久4.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渔人甚渔人甚异异之之 原意为:原意为:诧异诧异,在文中的意思为:在文中的意思为:_。欲欲穷穷其林其林 原意为:原意为:贫困贫困,在文中的意思为:在文中的意思为:_。林林尽尽水源水源 原意为:原意为:尽头尽头,在文中的意思为:在文中的意思为:_。以以为异,对为异,对感到诧异感到诧异走到走到的尽头的尽头消失消失(2)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复复前前行,欲穷其林行,欲穷其林原意为:原意为:前面前面,在文中的意思为:在文中的意思为:_。向前向前(3)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处处处处志志之之原意为:原意为:标记,符号标记,符号,在文中的意思为:,在文中的意思为: _ 。未未果果,寻病终,寻病终原意为:原意为:果实,结果果实,结果,在文中的意思为:,在文中的意思为:_。此中人此中人语语云云原意为:原意为:言论,说话言论,说话,在文中的意思为:,在文中的意思为: _ 。做标记做标记实现实现告诉告诉5. 重点实词重点实词(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缘【F】: _(2)芳草鲜美)芳草鲜美 鲜:鲜: _(3)落英缤纷)落英缤纷 缤纷:缤纷: _(4)仿佛若有光)仿佛若有光 仿佛:仿佛:_(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阡陌:_田间小路田间小路介词,沿着,顺着介词,沿着,顺着鲜艳鲜艳繁多的样子繁多的样子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6)初极狭,才通人)初极狭,才通人 极极【F】: _才才【F】: _(7)屋舍俨然)屋舍俨然 俨然:俨然:_(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属:_(9)阡陌交通)阡陌交通 交通:交通:_(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黄发: _垂髫:垂髫:_怡然怡然【F】: _快乐的样子快乐的样子很,非常很,非常仅仅仅仅整齐的样子整齐的样子类类交错相通交错相通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11)乃不知有汉)乃不知有汉 乃:乃:_(12)咸来问讯)咸来问讯 咸咸【F】: _(13)问今是何世)问今是何世 是:是: _ _(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具: _(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延【F】:_(16)停数日,辞去)停数日,辞去 去去【F】:_(17)此中人语云)此中人语云 语语【F】:_竟然竟然都都 判断动词,跟现判断动词,跟现代文中的代文中的“是是”意思相同意思相同详细地详细地邀请邀请离开离开告诉,后面省略告诉,后面省略“渔人渔人”(18)便扶向路)便扶向路 扶:扶:_向:向:_(19)处处志之)处处志之 志志【F】:_(20)诣太守)诣太守 诣:诣:_(21)遂迷,不复得路)遂迷,不复得路 遂:遂:_(22)欣然规往)欣然规往 规:规:_沿,顺着沿,顺着从前的,旧的从前的,旧的计划计划做标记做标记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终于终于6.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忘路忘路之之远近远近 _ 具答具答之之 _渔人甚异渔人甚异之之 _ 处处志处处志之之 _(1)之)之(2)其)其欲穷欲穷其其林林 _既出,得既出,得其其船船 _自己的自己的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代他们的问题代词,指代他们的问题代词,指代上文所述桃花林的美景代词,指代上文所述桃花林的美景代词,指代做标记的地方代词,指代做标记的地方代词,代指桃花林代词,代指桃花林武陵人捕鱼武陵人捕鱼为为业业 _不足不足为为外人道也外人道也 _(4)见渔人,)见渔人,乃乃大惊大惊 _(5)问)问所所从来从来_(6)不复出)不复出焉焉_(3)为)为向向动词,作为动词,作为兼词,相当于兼词,相当于“于之于之”“”“在这里在这里”的地方的地方竟然竟然7. 特殊句式特殊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提示:提示:“也也”表判断。表判断。译文: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名士。译文: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名士。(2)省略句)省略句在本文中,主要表现为省略主语和省略宾语。在本文中,主要表现为省略主语和省略宾语。省主语省主语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渔人)便舍船,从口入。(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渔人)具答之。(渔人)具答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省宾语省宾语问(之)所从来。问(之)所从来。提示:提示:“之之”代代“渔人渔人”。译文:问(渔人)从哪里来。译文:问(渔人)从哪里来。8. 关键句子翻译关键句子翻译(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美,落英缤纷。(1010贺州)贺州)数百步内桃树沿岸生长,中间没有别数百步内桃树沿岸生长,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芬芳的草鲜嫩美丽,落下的的树木,芬芳的草鲜嫩美丽,落下的花繁盛杂乱。花繁盛杂乱。渔人对这些景象很惊异。又继续向前行渔人对这些景象很惊异。又继续向前行船,想走到桃花林的尽头。船,想走到桃花林的尽头。(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1313玉溪玉溪,10,10青岛、成都)青岛、成都)(3)初极狭,才通人。)初极狭,才通人。(1010哈尔滨)哈尔滨)(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桑竹之属。(1414宜宾,宜宾,1313枣庄枣庄、南、南平平,10,10邵阳、黔南州)邵阳、黔南州)(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414毕节)毕节)老人和小孩一起开开心心、自得其乐。老人和小孩一起开开心心、自得其乐。(洞口洞口)开始很狭窄,只能通过一个人。开始很狭窄,只能通过一个人。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致,有肥沃的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致,有肥沃的田野、美丽的池塘、桑园、竹林之类。田野、美丽的池塘、桑园、竹林之类。(6)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1313北海,北海,1010眉山)眉山)那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种田地,男女那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种田地,男女的穿衣打扮,全和外面的人一样。的穿衣打扮,全和外面的人一样。(那里的人那里的人)看见渔人,竟然非常吃惊,问看见渔人,竟然非常吃惊,问(他他)从哪里来。从哪里来。(渔人渔人)详细回答了他们。详细回答了他们。(7)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之。(1010贺州)贺州)(8)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1010柳州、柳州、哈尔滨)哈尔滨)(10)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414汕尾)汕尾)(9)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010成都)成都)再也没有出去过,因而与外面的人隔绝了联系。再也没有出去过,因而与外面的人隔绝了联系。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桃源人桃源人)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人世隔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绝的地方。(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1414嘉兴,嘉兴,1212眉山,眉山,1111河北,河北,1010娄底)娄底)渔人将知道的情况全部告诉渔人将知道的情况全部告诉(他们他们),(他们听他们听说后说后)都感叹不已。都感叹不已。其余的人又各自请渔人到他们家中,都摆出其余的人又各自请渔人到他们家中,都摆出酒饭酒饭(招待招待)。(1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414衡阳,衡阳,1111泉州,泉州,1010嘉兴)嘉兴)这里的人告诉这里的人告诉(渔人渔人)说说:“(这里的情况这里的情况)不值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得向外面的人说。”(13)此中人语云:)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为外人道也。”(1212南平,南平,1111大理等联考)大理等联考)(1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1313梅州,梅州,1212北京,北京,1111崇左、泉州)崇左、泉州)(渔人渔人)出来后,找到自己的船,便沿着来出来后,找到自己的船,便沿着来时的路,处处做标记。时的路,处处做标记。(15)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1212济南、汕头)济南、汕头)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诉说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诉说了这件事。了这件事。9. 成语积累成语积累落英缤纷落英缤纷 阡陌交通阡陌交通 怡然自乐(得)怡然自乐(得) 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豁然开朗豁然开朗 黄发垂髫黄发垂髫无人问津无人问津 鸡犬相闻鸡犬相闻10. 文意理解文意理解(1)渔人)渔人“从口入从口入”,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美,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美景?(景?(10长春长春)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象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生活情景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了一展现了一幅桃花源中怎样的生活图景?幅桃花源中怎样的生活图景?(1010贺州)贺州)展现了一幅展现了一幅“壮有所为,老有所养,少壮有所为,老有所养,少有所乐有所乐”的理想和谐的社会生活图景。的理想和谐的社会生活图景。(3)“老有所终老有所终”“”“幼有所养幼有所养”是是“大大同社会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1010嘉兴)嘉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渔人)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皆叹惋”?(1313梅州,梅州,1212镇江,镇江,1111湘潭,湘潭,1010嘉嘉兴)兴)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5)写出文中体现)写出文中体现“村中人村中人”热情好客热情好客的句子。的句子。(1212南平)南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反映了村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反映了村人热情好客、真诚淳朴的社会风气。人热情好客、真诚淳朴的社会风气。(6)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先写渔人如)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先写渔人如何发现桃花源,再写何发现桃花源,再写 _,最后写,最后写_。(1313玉溪,玉溪,1111崇左)崇左) 离开桃花源复寻桃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而不得的情况。花源而不得的情况。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7)南阳刘子骥)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闻之,欣然规往”说明说明了什么了什么?(1010哈尔滨)哈尔滨) 他去桃花源中的所见他去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所历所闻所历(8)渔人)渔人“处处志之处处志之”,后来却,后来却“不复得不复得路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1212济济南,南,1111湘潭,湘潭,1010德州)德州)作者这样写是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作者这样写是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并不存在。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 (或或:使文章悬念迭使文章悬念迭起,引人入胜起,引人入胜) )。(9)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里?(用自己的话概括用自己的话概括)(1212北京,北京,1111河河北,北,1010长春)长春)变式提问变式提问: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作者描绘了一: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个怎样的理想社会社会 ?(1414毕节)毕节) 自然环境优美,让人怡然自得;社会安自然环境优美,让人怡然自得;社会安定和平,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定和平,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劳动;百姓生活和乐,老人人各尽所能地劳动;百姓生活和乐,老人和小孩都生活得很幸福,人与人之间的关人和小孩都生活得很幸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其融洽。系极其融洽。(10)从文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所向往的是怎样一)从文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所向往的是怎样一种理想社会?种理想社会?(1212南平,南平,1111大理八地市)大理八地市)变式提问变式提问:本文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理想:本文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理想?(1313河南)河南)提示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环境方面环境方面(优美优美); 物质方面物质方面(富足富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和乐);能避乱,无战乱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答三点即可。可。这道题是需分点的作答的,不要简单地答这道题是需分点的作答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幸福。(11)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有何用意?(1313玉溪)玉溪)不同意渔人的做法。渔人不守承诺,将桃花源不同意渔人的做法。渔人不守承诺,将桃花源存在的秘密告诉外人,外人如果找到桃花源,存在的秘密告诉外人,外人如果找到桃花源,会扰乱桃花源现有的和平宁静。会扰乱桃花源现有的和平宁静。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的劳动生活的愿望。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的劳动生活的愿望。(12)渔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诉了外人,)渔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诉了外人,对此你有何看法?对此你有何看法?(1111大理八地市)大理八地市)(13)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谈谈我们今天)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谈谈我们今天阅读阅读桃花源记桃花源记的现实意义。的现实意义。(1010贺州)贺州)今天我们阅读今天我们阅读桃花源记桃花源记,要从中领悟到,要从中领悟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真谛,并从现在做起,从我构建和谐社会的真谛,并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做出自己的贡献。校园做出自己的贡献。(14)陶渊明笔下的)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其实并不存在,他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在,他这样写有什么用意?(1010长春,长春,0909娄底)娄底)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也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和平生活的意愿;也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和平生活的心愿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和否定。心愿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和否定。(15)“桃花源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认识。(1010襄樊)襄樊)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渴望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愿望。)渴望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愿望。)(16)对于陶渊明的)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记,苏轼认为,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你对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有何看法?请简要说说。有何看法?请简要说说。(1313厦门)厦门)例一例一:我觉得桃花源是陶渊明心灵的真实存在。我觉得桃花源是陶渊明心灵的真实存在。桃花源里景美人美,没有纷争。虽然看似一个桃花源里景美人美,没有纷争。虽然看似一个似有似无、亦真亦幻的所在,但它是陶渊明心似有似无、亦真亦幻的所在,但它是陶渊明心灵酿出的一杯美酒,是他留给后世美好的向往。灵酿出的一杯美酒,是他留给后世美好的向往。所以我们直到今日仍以所以我们直到今日仍以“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来指与现来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例二例二:我和苏轼的看法相似,世上所传说的桃我和苏轼的看法相似,世上所传说的桃花源很多都是夸大其词的。当太守找到桃花花源很多都是夸大其词的。当太守找到桃花源,那里早已变成名利争夺场了。陶渊明文源,那里早已变成名利争夺场了。陶渊明文中渔人诣太守后再寻桃花源,结果是不复得中渔人诣太守后再寻桃花源,结果是不复得路,后世人遍寻不得,以致无人问津。是因路,后世人遍寻不得,以致无人问津。是因为桃花源只是他心灵和理想的一种寄托,而为桃花源只是他心灵和理想的一种寄托,而非现实的存在。非现实的存在。例三例三:我认为桃花源寄寓了陶渊明对于理想世我认为桃花源寄寓了陶渊明对于理想世界的一种美好愿望。这是对现实的不满,也界的一种美好愿望。这是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现实的弃绝。桃花源是一个没有赋税,是对现实的弃绝。桃花源是一个没有赋税,人人平等的社会,人人平等的社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乐”,老幼皆有所养。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老幼皆有所养。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一个社会理想,虽然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却一个社会理想,虽然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却有其积极意义。有其积极意义。(17)有人认为,)有人认为,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中中“问今是何世,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问话的是渔人;也一句问话的是渔人;也有人认为问话的是桃源人。你同意有人认为问话的是桃源人。你同意哪种哪种 看看法?法?请以课文为依据说明理由。请以课文为依据说明理由。(0909宁夏)宁夏)当然是桃源人问的,原文当然是桃源人问的,原文“自云先世避秦时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外人间隔”,既然避秦时乱,不复出,当然,既然避秦时乱,不复出,当然会问渔人会问渔人“今是何世今是何世”。(18)桃花源记桃花源记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其实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都有自会的追求,其实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都有自己向往的己向往的“桃花源桃花源”,请简要说说你心目中,请简要说说你心目中的的“桃花源桃花源”。(1313北海)北海)示例一示例一:没有强权争霸,没有战争硝烟,没没有强权争霸,没有战争硝烟,没有核武器威胁,世界和平大同。示例二有核武器威胁,世界和平大同。示例二:森森林繁茂草场葱郁,天空澄碧溪水清澈,鸟林繁茂草场葱郁,天空澄碧溪水清澈,鸟儿欣舞虫儿欢歌,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儿欣舞虫儿欢歌,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示例三示例三: 人人平等,互敬互爱;远离贫穷,衣人人平等,互敬互爱;远离贫穷,衣食无忧;老有所养,孤有所托。食无忧;老有所养,孤有所托。示例四示例四: 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自然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人人安居乐业,人与社会和谐相环境优美,人人安居乐业,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每一个公民都能分享到社会文明成果。处,每一个公民都能分享到社会文明成果。(19)从桃花源的景的角度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从桃花源的景的角度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理想社会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个理想社会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摘录原句并摘录原句并加以概括)加以概括)(1414汕尾)汕尾)变式提问变式提问:从文中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从文中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原因有几个。花源让作者向往的原因有几个。(0909汕头)汕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这里环境优美,人们关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这里环境优美,人们关系融洽,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富足。系融洽,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富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